学习英语.docx
《学习英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英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英语
课标2011版指导下的初中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
《课标》中关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求的修订做个梳理,
首先,关注“课程性质”。
此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其次,关注“基本理念”。
例如:
“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三)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又如:
“(四)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从《课标》要求的五个方面设计、实施和评价“读”和“写”的教学,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形成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关注“课程目标”,即:
课程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
(课程总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体现了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同时凸显了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
分级目标是
三级: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
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
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
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
能根据提示简要描述一件事情,参与简单的角色表演等活动。
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
有明确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
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境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能表达简单的观点。
能读懂常见文体的小短文和相应水平的英文报刊文章。
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简短的叙述、说明、指令、规则等。
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
能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克服困难。
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异同。
五级:
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
能就日常生活的相关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
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
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
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分级标准是对总目标和分级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使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在“分级标准”中,绝大多数目标都是以学生“能做什么”为出发点来进行描述的
在详细梳理了《课标》关于“读”和“写”的要求后,我们来研究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养初中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
新课程提倡的是整体教学,即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笔头表达能力。
“读”属于语言输入,“写”属于语言输出。
语言教学中输入与输出是密不可分的,应该做到输入与输出并举,提高学生语言知识的准确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流畅性。
因此,接下来,我们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探讨。
二、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对“阅读”的理解决定了“阅读教学”的定位。
“阅读”定义:
”即“阅读就是在个人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与文本互动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
因此,阅读教学就是要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桥梁让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活动和对话,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和生成。
在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为老师们提出教学建议。
误区一:
“无障碍”阅读。
对策:
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研究文本的整体,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其有意识地寻找整体框架并在理解的全过程中发挥整体的功能。
误区二:
教学目标繁杂。
对策:
教师应反复研读阅读课文,不但要了解文章大意,还要搞清楚文章的发展脉络、篇章结构、段落联系、句际关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目标。
阅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语篇、解决语篇问题的能力,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定要明确、具体、可观察,说明学生体验和学会了什么,理解内容通常为细节、意义等;体验学习词汇、结构等;实践运用要注意输入与输出一致。
误区三:
教学活动堆积。
问题:
PWP教学模式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将阅读分为三段:
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
有的教师希望设计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尽可能的丰富,就在这个模式下安排了大量的教学活动,但是活动的目的性不强,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足、逻辑关系较弱。
对策:
教师应基于学生情况,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和活动。
活动设计要遵循以下逻辑规律:
课文内容理解在先,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学习在后;理解的过程要体现层次,从整体到局部,从主旨大意到细节,从表层到深层;语言知识教学要紧密联系课文的内容,融合在听说读写实践过程中。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阅读教学不是机械地走某个特定流程的过场,而应是一个具有人文的、互动的、个性的过程。
在PWP教学模式下设计活动时,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1.不同环节、不同活动要递进有效,对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要体现层次;
2.保障个体学习时间,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
3.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寻找根据题:
在读前阶段,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活动激活相关背景知识或进行语言教学;在读中阶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训练阅读策略,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体裁、结构、中心、主题、细节等,这个层次既要解决字面阅读,又要解决推理阅读;在读后阶段,教师多依据阅读内容开展评价和应用性活动,例如:
让学生联系实际介绍相关经历,预测故事的发展,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评论、平行写作等
行之细致有效小的阅读教学策略。
策略一:
K-W-L
策略二:
Read–Pair–Share
学生个体阅读时间、伙伴交流时间和全班分享时间充足,便于学生感知和体验、熟悉和内化所学知识,练习和提高所需技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策略三:
Locatinginformation
阅读是一个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文本、文字进行互动的过程。
pwp问题:
有的老师过多关注语篇的表层意义,忽视更深层的语义,不能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语境去推理和判断、总结和归纳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观点、态度或情感,缺少对语篇资源价值和思想内涵的进一步挖掘。
对策:
学生要学会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逻辑思维的连贯方式以及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在联系。
语篇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情景方面是连贯的,由此表现出语域一致性;在语篇主体上是连贯的,所以是衔接的。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阅读进行训练和培养:
1.重视显性连接词循序渐进式教学。
2.领悟语篇内部之间的隐性连接。
3.加强语篇逻辑结构的分析。
误区四:
阅读与朗读混淆。
大声朗读和无声阅读是课堂中常见的两类“读”的练习方式。
朗读涉及的技能只有语音和语调,朗读者更注重对语言形式的记忆,而无声阅读者更重视意义的理解。
了解了这些区别,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默读完成阅读理解,在理解文章后再通过朗读以巩固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误区五:
输入输出不匹配。
对策:
将写作和阅读教学割裂而彼此孤立是不科学的。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阅读材料进行真实合理的写作训练,展开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促进。
读”属于理解技能,“写”属于表达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理解技能一般略高于表达技能。
所以,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要适当考虑降低表达技能的要求。
教师应重视写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知识的内化过程,紧扣阅读理解的内容和过程,开展以阅读材料为依托的借鉴式写作,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做法
1.设计情境,借鉴阅读材料中的重要词汇句型,深层次地运用语块。
2.阅读欣赏,借鉴阅读文本的语篇模式,学习谋篇、拓展、衔接等技能。
阅读就是获取作者所要给予的信息以及表达的思想,同时发现和学习表达本主题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现象
3.深化主题,借鉴阅读文本的丰富内涵,提升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
思维与表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两种能力
读前活动
读中活动
读后活动
明确目的;
熟悉话题;
预测内容,激发兴趣;
激活相关语言;
布置任务。
认读;
略读;
跳读;
根据所读内容画图、标图、连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
为课文选择或添加标题;
根据所读内容制作图表;
边读边操作;
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语言;
转述所读内容;
根据所读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讨论。
《课标2011版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包括:
(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三)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四)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一)课标对于初中毕业生使用资源策略的要求是:
1.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
2.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
3.注意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
4.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
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
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二)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课程的意义
1.运用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特点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
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作了条件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不例外。
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更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
开发多样性课程资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之一。
(三)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1.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承受能力。
2.以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为前提,坚持简便、实用、有效的原则。
3.注意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英语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和补充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学校要建立有效的课程资源管理体系,已经具备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要杜绝课程资源闲置的现象。
5.在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要坚决制止编写和使用粗制滥造的教辅材料。
严格禁止学校和教师向学生推荐非法出版的模拟试题、同步练习等材料。
(四)英语课程资源的具体含义
1.英语课程资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物质条件和包括环境、氛围等在内的其他非物质条件。
2.物质条件方面的资源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英语教材
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英语教材资源主要有教科书,还有配套的录音带或CD、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手册、挂图、多媒体学习盘、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2)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资源主要包括:
使学习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客观条件和设施。
教学设施资源主要有教室(含多媒体教室、视听室和供不同选修课同时进行的专用教室等)、录音机或VCD、DVD机、电脑、学校教学网络、图书馆等。
3)文字音像
4)网络信息
3.非物质方面的资源包括什么?
非物质方面的资源包括:
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和人才及其智力资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
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课程资源还包括人的资源,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
二、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以下为了解)
《
(一)初中英语教材教育价值分析
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
英语教材的价值是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我们教师还要从英语的特性来挖掘其教学价值。
英语都有哪些特性呢?
1.差异性,2.应用性3.人文性
我们教师在分析初中英语教材时,要考虑教材的以下四方面的价值:
1)应用语言能力培养价值——课程总目标
2)人文素养的提升价值
3)认知能力培养价值
4)优良思想品德、国际视野的培养价值
教材中的语言知识都是以文本内容呈现,文本内容皆有自身的话题主旨,文化知识、生活知识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是使学生辨别善与恶,认识什么是善良的人性、美好、高尚的准则,并使其成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同时提高文化差异意识,认同与包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与风俗习惯,为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生存与成功奠定基础。
(二)开发与利用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经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及活动进行删减,调整其顺序,替换或改编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内容。
他们为新教材的合理使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然而教学实践证明一些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彻底改变,在潜意识中还是紧紧拽着学生;二是创造新活动或改编原活动的技术能力不够成熟。
三、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来学习真实、鲜活、实用的英语,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机会。
”
《
(一)学校资源的种类
1.媒体资源:
(1)常规媒体:
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报刊、杂志等。
(2)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
广播、电视、视频片段、多媒体课件等。
2.基本的和常规的教学设施:
基本的和常规的教学设施包括图书馆、语言实验室、视听室、计算机教室、音像设备(电视机、录像机、VCD、DVD等多媒体设备)。
(二)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的方法
1.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传统和常规媒体。
2.教师要积极利用音像、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
1)评价教学课件的重要原则包括:
动画效果好、图文声像并茂、信息技术含量高、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语言素材准确,得体和能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等多种资源,提供充足的条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空间。
四、开发与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新的学习模式。
(一)网络资源的用途
1.下载教学辅助材料,用于课堂教学
2.下载教学材料替换教材中的材料或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3.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作为课外后续活动
4.运用聊天室与同学或母语是英语的学生交流
5.提供网络远程课程学习机会
6.在课程结束后,将补充材料放到网上(如:
复习、考试练习材料)
(二)英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的内容
英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快速搜索、科学组合、分类整理和加强合作。
五、开发与利用师生资源
(一)开发与利用师生资源的方式
开发与利用师生资源的方式包括:
利用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创设英语教学真实情境;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班级“英文日志”、“英文墙报”、“英语广播站”;学生网上交流和讨论;制作班级英语网页和班级和学校英语环境设计。
(二)开发与利用师生资源的原则
1.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让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情感和思维都成为课程丰富的资源。
2.正确处理讲授与多媒体手段使用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要注意目的性、恰当性、合理性。
多媒体的使用不能替代师生课堂上真实而鲜活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互动和人际交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