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萧山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7931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浙江省萧山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浙江省萧山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浙江省萧山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浙江省萧山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浙江省萧山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萧山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

《历史浙江省萧山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浙江省萧山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浙江省萧山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

历史浙江省萧山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浙江省萧山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

考试

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级森严的古代中国社会,有一些思想家走在时代前列,与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斗争中提出关于“社会平等”的思想。

有类似思想的思想家或学派有

①卢梭②儒家学派③康德④墨家学派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3.荀子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由此,他比喻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C.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很重要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4.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而起的农民。

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5.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

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

A.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B.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C.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6.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汉字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D.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7.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8.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抗争B.探索C.屈辱D.复兴

9.下列言论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D.实现民族独立

10.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

A.信仰马克思主义B.宣传社会主义

C.认同无政府主义D.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11.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

“……哎!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

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

可他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下列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D.完成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12.“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最深远的影响是

A.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

C.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

13.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

主要是因为他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B.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D.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

14.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

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

“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

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

”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①人民主权说②三权分立说③因信称义论④天赋人权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

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

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

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达尔文

16.“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该诗句的风格是

A.18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风格B.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风格

C.19世纪欧洲的现实主义风格D.20世纪欧洲的现代主义风格

17.某校某文科班为迎接2015年元旦,特组织“火火降临——新年跨年演唱会”活动,通过笔记本电脑与超大屏的液晶电视连接,使得背景音乐、MV歌词与主唱“艺人”相得益彰,电视的声、光、色、影构筑出激昂、活跃、欢快、放松的氛围,让参与师生度过一个快乐的元旦节,这主要说明了电视具有

A.艺术鉴赏性B.传播信息作用C.娱乐功能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

18.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

A.受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19.春秋时期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的局面,这说明

A.周王室权威至高无上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C.大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D.大国开展争夺霸权的斗争

20.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由此表明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

①已初步具备民主政治的因素②实现了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基础④促成了社会对公平公正的追求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1.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22.近代中国遭受了列强的多次侵略,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阅读下表。

《1842——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统计简表》

国家

俄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葡萄牙

丹麦

比利时

西班牙

意大利

日本

朝鲜

其他

条约数

59

72

12

41

24

5

17

7

12

5

26

7

41

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到20世纪初,列强经济的侵略方式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掠夺

C.众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负担加重

D.由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23.1895年英商在上海开设了外商在沪的第一家纱厂——怡和纱厂。

该厂的开设被认为是符合当时中外协定的,其依据有

①协定关税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门户开放”政策④《马关条约》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4.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

右图中属于19世纪90年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5.梁启超在谈到辛亥革命的意义时认为:

“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

……自觉,觉些甚么呢?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其中的“第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D.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26.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其中“最合时宜”的方案是指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实现革命阶级联合

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D.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7.某县的文史资料有这样三条记录:

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历一昼夜,斩获甚众,毙日大佐一名,我胡团长壮烈牺牲。

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二郎庙、封新庄、西山等日伪据点。

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A.国民党积极抗战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

C.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D.国民党只在正面战场抗战

28.马克思主义是领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一直到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显示其思想的威力。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B.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的流传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

D.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9.阅读下方表格,▲处应填写的军队名称是

《▲情况一览表》

部队名称

成立时间

领导人

活动范围

第一路军

1936年6月

杨靖宇

辽宁、吉林两省东部

第二路军

1938年1月

周保中

松花江下游地区

第三路军

1939年5月

李兆麟

黑龙江北部

A.抗日联军B.新四军C.八路军D.中央红军

30.吉尔伯特·罗茨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到:

“日本人的暴行和残酷,有助于中国各界人士民族主义思想的加强,现代中国的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同感。

”这段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的历史概念是

A.全面抗战路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D.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1分、第33题16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一“……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做漫长的黑液,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骑马的

刺吗?

……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

——伏尔泰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

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

他提出,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们有权推翻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启蒙思想家们说的“漫长的黑色”指封建制度,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2分),如何理解“理性的阳光”中的“理性”?

(1分)

(2)材料二中伏尔泰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

(2分)其思想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

(2分)其思想对西方政治理论有何影响?

(2分)

(4)归纳材料四卢梭中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分)

32.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总会刻上这个时代的烙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中国文化从产生开始,就和地域紧密相关。

到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形成了以地域为标志,以风俗习尚为分野的成熟形态的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

在这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中,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中原文化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南方文化成为比较突出的文化景观。

——白显鹏《南北地域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光绪庚子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

盖嘉庆以来,有识者则已翻然思改革,凭敌恺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

戊戌政变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抨击之意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南北地域特征的文学作品名称及其文学特色。

(4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文学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薄伽丘的《十日谈》为例,说明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

(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侍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责,徇私舞弊……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之》

材料二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缓行而出,喜谓侍臣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一王定保《唐摭言》

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

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

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

――摘编自傅东成《隋唐五代史》

材料三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

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查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

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

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新政”开始推行

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

请回答:

(1)概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其被取消的原因。

(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

(4分)

(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題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理由是什么?

(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B

C

B

C

B

C

D

B

D

C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D

B

B

C

D

A

C

B

D

A

A

B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1分、第33题16分,共40分)

31.参考答案:

(13分)

(1)教权主义、等级制度、贵族特权、封建剥削制度等。

(2分)

“理性”指从人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出发,不唯上帝,不唯权威,不唯古书,唯理性是从。

(1分)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

(2分)对法国进行反封建专制主义起了进步作用。

(2分)

(3)对权力“平衡与制约”的思想。

(或者答三权分立等)。

(2分)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的作用,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言之有理可得分)(2分)

(4)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2分)

32.参考答案:

(11分)

(1)春秋:

《诗经》,现实主义;战国:

《离骚》,浪漫主义。

(4分)

(2)变化:

谴责小说特盛。

(1分)

原因:

晚清政府的腐败和反动卖国面目的充分暴露;改良主义运动的影响。

(2分)

(3)说明:

《十日谈》讽刺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出人类平等的思想;讴歌人性的思想;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4分)

32.参考答案(16分)

(1)内容:

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按九等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3分)

原因:

权贵子弟在评定中占据优势,一些中正徇私舞弊,最终被权门所把持,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2分)

(2)影响:

选拔了很多人才;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巩固了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学的发展等。

(4分)

(3)以下三种决策及理由均同等赋分:

决策之一:

废除(1分)。

当时的科举制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2分)科举制无法提供“新政”急需的人才;(2分)绝大部分人醉心于科举,新式学堂举办艰难。

(2分)

决策之二:

不能废除(1分)。

从根本上损害儒家思想地位,进而危及朝廷统治;(2分)会造成极大地社会动荡;(2分)无法保证官员选拔的相对公平公正。

(2分)

决策之三:

不立即废除,待时机成熟再废除(1分)。

举出不能立即废除的理由(参照不能废除的理由),然后列举时机成熟后一定要废除的理由(参照废除的理由,两方面理由总得分不超过6分)。

(有判断,无理由,不得分。

有判断,但理由只照抄材料,最多得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