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基础实验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7694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基础实验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基础实验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基础实验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基础实验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基础实验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基础实验一.docx

《高三基础实验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基础实验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基础实验一.docx

高三基础实验一

高三生物总复习提纲高三基础实验

(一)

  全国理科综合生物实验能力中对基础实验的要求是:

基础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都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且学会应用。

06年全国理科综合生物实验能力中要求的17个实验如下(07年考试说明还没有下发,北京市要求的是其中的1、2、3、4、7、8、11、13)。

我们就以其中的一些基础实验为例说明基础实验的复习方法。

1、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观察细胞质流动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7、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8、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9、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0、研究性课题: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2、研究性课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3、实习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4、实习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5、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6、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1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预习知识】

  1、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____;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是________;动物体内具有储能和保温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________,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

2、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物质,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_________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________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__________;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________色反应;淀粉与卢戈式碘液作用,产生________色反应;

3、属于单糖的一组化合物是

  A纤维素、糖元、淀粉   B麦芽糖、果糖、蔗糖

  C乳糖、脱氧核糖、核糖  D葡萄糖、脱氧核糖

4、下列含脂肪最多的是

  A肝脏  B花生油  C脑  D鱼肝油

【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题

  1、椐你所知,哪些植物的种子可以作为油料种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色时,试剂将细胞内的脂肪染色而油珠外部的细胞质却未着色,这说明染色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3、做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能否选用西红柿或柑橘做实验材料?

__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选用的实验材料最好是含糖量高、颜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组织。

(二)练习题

  1、将鉴定下列化合物的试剂及其颜色反应用直线连接起来。

  

2、下列食物中能够为你提供更多淀粉的食物是

  A面包     B西红柿    C鸡蛋    D奶油

3、使用苏丹Ⅳ染色,能显示细胞中脂肪的存在,这是因为该染色剂

  A易于进入细胞    B亲水而疏脂

  C颜色特别鲜艳    D亲脂而疏水

4、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

  A分别加入样液中   B混匀后再加入样液

  C加热后再加入样液  D同时加入样液中

5、某些糖遇斐林试剂能发生如下反应:

            

  这表明,反应过程中糖被

  A氧化  B还原  C染色  D分解为Cu2O和H2O

6、先用脱色素的植物油将西红柿煸炒一会儿,再加水做成汤,西红柿的胡萝卜素就会使汤中的油滴显出橙黄色来.这说明胡萝卜素具有

  A亲脂性和亲水性   B遇热而显橙黄色的特色

  C亲脂而疏水性    D遇热易分解的不稳定性

7、将马铃薯块茎与浸软的花生种子分别徒手切片,在载波片中央滴少许染液,再把这两种材料的切片分别浸在碘液里制成临时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上被碘染色的淀粉粒,结果应该是

  A马铃薯切片中有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B花生切片中显示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C两种材料的切片中均未见蓝黑色颗粒

  D难以分辨出两种切片碘染色后的差别

8、现有下列生物材料:

①苹果②黄豆种子③梨④花生种子⑤蛋清⑥马铃薯块茎。

最适于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有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9、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溶液变成蓝色,熟苹果汁则能还原银氨溶液(即发生银镜反应),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其他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10、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碘液、苏丹Ⅲ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兰溶液、苏丹Ⅲ溶液   D碘液、斐林试剂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化学成分的鉴定参考答案 

  【预习知识】

  1、糖类;蛋白质;脂肪;蛋白质;水。

  2、砖红色;橘黄色;红;紫;深蓝。

  3、D 

  4、B(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 

 思考题

  1、花生、大豆、芝麻等

  2、脂溶性

  3、不能;因为西红柿和柑橘的研磨液或汁液含有色素,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白色或近于白色

练习题

  1、

  2.A 3.D 4.B 5.A 6.C 7.A 8.C 9.D

  10.B(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是蛋白质,而洗出的白浆是淀粉)

实验二 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预习知识】

  1.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构成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

  A有丝分裂器  B物质分泌器 

  C化能转换器  D光能转换器

3.下图是叶绿体结构的示意图,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所示结构名称:

1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⑵参与光合作用的酶主要分布于______和______中,叶绿体呈______色,原因是在_______上有________。

  ⑶在4中含有的和线粒体相同而不同于其他细胞器的物质是_________。

4._________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绿色植物细胞中,最容易观察到的细胞器是________,观察植物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_________的运动作为标志。

5.通常情况下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________和________。

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约占细胞体积的90%的细胞器是________。

除了细胞器种类的不同外,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还有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题:

见课本实验讨论题

(二)练习题

1.在低倍镜下观察标本时视野明亮,物象清晰,但转换高倍镜后物象模糊,此时应:

  A移动装片        B调节反光镜

  C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2.某一理想的图象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若想将其移到视野中央,标本的移动方向是:

  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

3.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有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

  A目镜  B高倍物镜   C低倍物镜  D装片

4.若室内光线不够充足时,应选用显微镜的:

  A平面反光镜与小光圈   B平面反光镜与大光圈

  C凹面反光镜与小光圈   D凹面反光镜与大光圈

5.一台普通光学显微镜,接物镜为45×,接目镜为10×,图象放大倍数为:

  A45  B150  C450  D300

6.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细胞,低倍显微镜视野与高倍显微镜视野相比,其特点是:

  A亮,细胞数目多,形体小  B暗,细胞数目多,形体小

  C亮,细胞数目多,形体大  D暗,细胞数目多,形体大 

7.下列材料中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

  A气孔保卫细胞     B幼嫩黄瓜果肉细胞

  C幼嫩茎皮层细胞    D根毛细胞

8.通常,当调整好焦距看清物象时,显微镜的物镜头下部距玻片距离较近的是

  A×10的镜头  B×20的镜头  C×40的镜头  D×100的镜头

9.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步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

  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10.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叶片的下列标本,看到叶绿体数量最多的是

  A栅栏组织叶肉细胞    B叶表皮细胞

  C海绵组织叶肉细胞    D叶脉细胞

11.关于细胞质的流动,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不到明显的叶绿体流动现象的细胞已死亡

  B细胞质的流动就是叶绿体的流动

  C叶绿体随细胞质基质的流动而流动

  D只有植物细胞可以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现象

12.下列结构中,其成分不含磷脂分子的一组细胞器是: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内质网⑥中心体⑦高尔基体

  A①③   B④⑤  C⑤⑦   D②⑥

13.马铃薯块茎如经日晒,表面可变成绿色,这一现象是由于:

  A白色体转变为叶绿体  B白色体转变为有色体

  C叶绿体转变为有色体  D质体转变为有色体

14.关于细胞质基质流动的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的进行 

  B有利于细胞间物质的交换

  C有利于物质在细胞内的扩散和运输

  D会造成内质网等细胞器结构的破坏,造成细胞内微环境的动荡

15.南瓜幼苗的表皮毛可以用来观察胞质流动的现象,但因为细胞无色,又无叶绿体,为了便于观察细胞质中颗粒流动的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是

  A用平面反光镜与小光圈,以将视野调暗  

  B用平面反光镜与大光圈,以将视野调明亮  

  C用凹面反光镜与小光圈,以将视野调暗 

  D用凹面反光镜与大光圈,以将视野调明亮

16.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因为

  A叶绿体在不同的光下会以不同的面朝向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察觉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流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不流动

17.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下列哪些部分不具备流动性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叶绿体

实验二 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现象答案

  【预习知识】

  1.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2.D;

  3.⑴外膜,内膜,基粒,基质;⑵3,4,绿色,类囊体膜,色素;⑶DNA和RNA

  4.活细胞;叶绿体;叶绿体 

  5.叶绿体;液泡;液泡;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有中心体。

思考题:

答案见教材答案

练习题

  1.C  2.C  3.C  4.D  5.C   6.A   7.D   8.D   9.C

  10.A 11.C 12.D  13.A 14.D  15.A  16.B  17.A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预习知识】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理想的材料是:

  A大蒜根尖生长点细胞  B成熟菠菜叶片细胞

  C根表皮细胞      D草本植物茎皮层细胞

2.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理想的材料是:

  A红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   C神经细胞  D马蛔虫受精卵 

3.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与后期细胞的划分标志是:

  A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B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染色体中间出现中间丝    D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4.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导致胞质分裂的结构变化是:

  A染色体解螺旋    B细胞板形成

  C核仁结构重现    D新的核膜出现

5.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的时期是: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6.“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下列关于这句话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视野小,难以找到目标

  B高倍镜下视野大,难以找到目标

  C高倍镜与玻片的距离较近,调节焦距时容易损伤透镜和玻片

  D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和视野亮度都不太方便

【思考与练习】

1.实验研究得知,在良好的水培条件下,一天内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高峰依次位于0:

30、10:

30、和14:

30。

为了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期的细胞分裂相,制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程序是:

  A选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B选材→解离→染色→漂洗→压片

  C选材→染色→漂洗→压片

  D选材→染色→漂洗→压片

2.制作根尖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根尖材料放入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

1)中浸泡3~5分钟,其目的是:

  A杀死根尖细胞          B固定根尖细胞原生质的细微结构

  C软化根尖材料,使分生细胞离散 D为染色创造适宜的反应条件

3.经盐酸处理的根尖必须用清水洗除盐酸残液,其目的是:

  A避免细胞结构被盐酸腐蚀    B软化细胞结构以利于染色

  C利于染色体被酸性染料染色   D利于染色体被碱性染料染色

4.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下图中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时的形态是:

5.在下列四组试剂中,用来做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的一组是:

  A1%的龙胆紫溶液、15%的盐酸

  B0.3%/ml蔗糖溶液,清水  

  C0.05g/mL的硫酸铜、0.1g/mL的氢氧化钠

  D丙酮、石油醚、苯

6.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能看到的结构是:

  A中心体  B叶绿体  C染色体  D高尔基体

7.下面是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和显微镜使用中的几个问题,根据问题回答:

  ⑴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薄厚不均匀

  C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到位  D显微物镜损坏

⑵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常常染不上色,或染色很浅,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A解离时间不足      B漂洗时间不充分或没有漂洗

  C染色时间不充分     D温度不适宜

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发现细胞严重重叠,从制作装片过程分析,最早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载玻片上没滴清水    B解离的时间不够

  C没有将根尖压碎     D取材不好

⑷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标本

  A ①→②→③→④  B ④→⑤→③→②

  C ②→①→⑤→④  D ⑤→④→②→③

8.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解离的目的是将组织细胞杀死,以利于固定细胞的形态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③用龙胆紫染色是为了将细胞核染成紫色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互相重叠⑤高倍镜下视野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⑥当看到一前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到它如何进入到中期、后期、末期的过程,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发生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⑥

9.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的正确顺序是

  ①左眼往目镜中看,转动粗准焦螺旋,慢慢上升镜筒,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为止 

  ②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材料对准通光孔,压上压片夹。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使低倍物镜接近装片,切勿触及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10.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

  ⑴该图示意___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⑵将上面的图示按顺序依次排列:

h为间期细胞,___________为前期细胞;_______为中期细胞,________为后期细胞,___________为末期细胞。

其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是___________。

  ⑶图中_________细胞出现___________,标志着细胞质分裂的开始。

实验三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参考答案

  【预习知识】

  1.A;2.D;3.A;4.B;5.B;6.B;

【思考与练习】

  1.A;2C;3D;4A;5C;6C;7⑴B;⑵B;⑶B;⑷D;8C;9.B 

10.

  ⑴植物;没有中心体;有细胞板出现和细胞壁。

  ⑵e;b—d;c—f;g;c,f;  

  ⑶g;细胞板

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预习知识】

  活细胞内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特殊有机物叫做__________,它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定,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

【思考与练习】

1.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用唾液原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1分子的碳酸酐酶,酶秒钟能使105个二氧化碳分子与数目相同的水分子结合,形成碳酸,这表明酶具有:

  A 专一性   B多样性   C 高效性 D稳定性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在活细胞内产生的  B酶主要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C酶只在细胞内起作用   D酶使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高效。

3.和无机催化剂Fe3+相比,动物肝脏研磨稀释液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试验,产生的气泡更多。

有关该试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物肝脏中有多种酶共同参与过氧化氢的分解试验,所以反应剧烈

  B该试验证明了酶作用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C酶促反应速度和肝脏的新鲜程度有关系

  D过氧化氢酶只存在于动物的肝脏组织中

实验四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参考答案

【预习知识】酶 高效性 专一性 温度 pH

【思考与练习】

  1.C;2.C 3. C

实验五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预习知识】

  1.淀粉是一种_________糖,组成它的单糖分子是________。

淀粉水解后的产物是________。

  2.蔗糖是一种非还原性糖,水解后的产物是________。

【实验步骤】(略)

【实验记录】

表:

唾液淀粉酶催化底物范围的实验

主反应

对照反应

1

2

3

4

酶促反应

底物1ml

1%淀粉液

1%蔗糖液

1%麦芽糖液

1%淀粉液

实验处理

鲜唾液

鲜唾液

蒸馏水

蒸馏水

反应条件

在370C恒温条件下保温10min左右

鉴定反应

斐林试剂

2滴

2滴

2滴

2滴

反应条件

煮沸

煮沸

煮沸

煮沸

溶液颜色

 

 

 

 

  【实验分析与结论】

  1.3、4号试管是作为________号试管的对照反应。

3、4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说明麦芽糖是_______性糖;淀粉是________糖。

2.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后,1号试管的颜色变化说明该试管中淀粉在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________反应,产物主要是________;2号试管的颜色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该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是________,而对________不起作用,这说明酶具有________性。

  【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题

  1.酶促实验过程中,370C保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咀嚼米饭或馒头时,会有甜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题

1.能使脂肪酶分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脂肪酶  C蛋白酶  D水解酶

2.种子萌发时,储藏物质发生水解过程中,活性最高的酶应该是:

  A淀粉酶、蛋白酶、转氨酶    B蛋白酶、蔗糖酶、脂肪酶  

  C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脂肪酶  D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3.人不能以草为食,因为人消化道的消化液中没有:

  A淀粉酶  B脂肪酶   C蛋白酶   D纤维素酶

4.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实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B淀粉能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性糖

  C蔗糖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为还原性糖葡萄糖和果糖

  D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性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证明的。

实验五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参考答案

【预习知识】

  1.多;葡萄糖;葡萄糖和麦芽糖;2.果糖和葡萄糖 

【实验分析与结论】

  1.1、2;还原;非还原性;

  2.唾液淀粉酶;水解;麦芽糖;蓝色;唾液淀粉酶对蔗糖不起作用;

  3.淀粉;蔗糖;专一

【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题

  1.一方面使酶处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另一方面保证主实验和对照实验的温度条件相同,因为本实验要研究的可变因素是酶作用的底物。

  2.淀粉味不甜。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麦芽糖味甜。

(二)练习题

  1.C;2.D;3.D;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