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7502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解析版.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解析版.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同步训练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盛京时报》报道:

“……晚间,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湖附近之南满铁路,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

”该亲日报刊扭曲了以下哪一事件的真相?

()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华北事变D.八一三事变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的“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湖附近之南满铁路,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故A符合题意;BCD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湖附近之南满铁路,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依据此信息可以判断是九一八事变。

2.“我的家乡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

”歌词所反映的史实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华北事变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我的家乡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结合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A选项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选项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选项不符合题意;华北事变:

日本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事件。

使得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加深。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3.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A项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排除B项;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C项;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排除D项;故选择A。

4.中华民族的14年抗战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C.西安事变的发生D.七七事变的爆发

【答案】A

【解析】14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A符合题意;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是1935年,B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发生是国共由对峙走向合作的标志,C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不顾前嫌,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B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并不能消除与国民党的矛盾,A不符合题意;1934年7月,中国共产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准备北上抗日,C不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9月,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

下面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星火燎原1931年B.出师北伐1931年C.星火燎原1937年D.出师北伐1937年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年代尺上①处对应的是与“军旗升起”同样发生在1927年的事件,“军旗升起”可知是指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人民军队的创建,发生在同一年的还有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受挫后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②处对应的是抗日战争的开始时间,应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材料中的“汉卿”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张学良;而“迫以兵谏、1936年12月”这些关键词又可以告诉我们,此事件指的就是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

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8.下图“历史在这里拐弯”,正确的理解是指()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培台

【答案】C

【解析】根据“193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逼蔣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9.小芳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一份《西北文化日报》,其中如图所示版面涉及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重庆谈判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由此判断《西北文化日报》是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就是西安事变,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事变,选项C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选项D是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的谈判,因此选项ACD不符合材料内容。

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0.下图材料中“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可知,“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因发生在12月12日,又被称为双十二事变。

B项符合题意;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A项不合题意;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北京宛平城,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C项不合题意;1937年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晴:

题干中“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解题的关键,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1.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日本不断侵华,民族危机严重。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项不合题意;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项不合题意;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可知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九一八事变;选项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与西安事变无关;选项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是西安事变的目的,不是影响。

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3.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东北组织游击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

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武装的力量核心。

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4.(题文)下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时期,半殖民地化加深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沦陷

【答案】D

【解析】关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军队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命令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这样不到半年时间,东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敌手,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ABD与图片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理解图片中的信息,在熟悉“20世纪30年代”背景的前提下,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15.“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

促成上述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举行D.重庆谈判的成功

【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党中央派出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因此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

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

”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

“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材料三 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

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

【答案】蒋介石。

张学良。

【解析】根据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根据材料二“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

“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的信息可知,这是张学良下达的命令。

 

(2)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对日本采取什么态度?

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

【答案】说明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

后果是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解析】根据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的信息可知,这份电令说明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这份电令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3) 如何评价材料二所说的这件事?

【答案】张学良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将东北军撤至关内,致使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是错误的。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所说的是张学良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将东北军撤至关内,致使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这是错误的。

 

(4)材料三中“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

【答案】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学良会“彷徨无策”的原因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5)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答案】西安事变。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西安事变,这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的兵谏,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日本侵华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蒋介石开始是不抵抗的政策,给东北人民带来了灾难,后来西安事变转变了蒋介石的态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给中国的抗日战争带来了希望。

 

17.阅读材料:

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此案”指什么事件?

【答案】九一八事变

【解析】依据材料的“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政府借口诉诸国联,“以待公理之解决”,命令军队不准抵抗。

因此,材料中的“此案”指九一八事变。

(2)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

【答案】不抵抗政策

【解析】依据材料的“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政府借口诉诸国联,“以待公理之解决”,命令军队不准抵抗。

因此,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3)国民政府对此案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

【答案】导致东三省沦陷,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膨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政府借口诉诸国联,“以待公理之解决”,命令军队不准抵抗,最后导致东三省沦陷,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膨胀。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的含义,明确材料的此案指的是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借口诉诸国联,“以待公理之解决”,命令军队不准抵抗,实质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敌手。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漫画名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材料二

材料三西安事变发生后,掌握实权的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

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竭力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亲自到西安和张、杨进行谈判。

(1)材料一反映的是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事件?

该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了什么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答案】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政策。

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46年的15年前指的是1931年,另据漫画可知,发在在1931年的东北,蒋介石不允许张学良抵抗的史实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战争开始;漫画中的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采取的是不抵抗的政策;该政策导致东三省迅速沦亡。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发动者是谁?

【答案】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

【解析】材料二为张学良、杨虎城发表的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的全国通电,所以事件是西安事变,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

 

(3)结合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有哪两种不同主张。

【答案】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置蒋介石于死地;而以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解析】据材料可知,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置蒋介石于死地;而以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4)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答案】第二种观点(和平解决)。

因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因此支持第二种观点。

原因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因为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全国抗战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