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7484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x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x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封面)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2、学习多维观照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

对话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

”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各自认真轻声朗读全文后,概括文章故事内容。

三、阅读课文,深入理解

活动一:

读红楼,知故事。

红楼故事会,香菱身世苦。

香菱,原名英莲,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

五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年纪轻轻即得重病而亡。

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

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

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

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

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

我们今天就不妨试试“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活动二:

红楼人物品诗论话。

1、宝玉探、春宝论诗话香菱。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看法的语句,并作概括。

片段一:

香菱品读诗

片段二:

香菱初作诗

片段三:

香菱再作诗

2、宝钗论诗话香菱

“呆”“疯”“魔”“仙”。

3、黛玉论诗话香菱

严格要求: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黛玉为什么愿意这样煞费苦心地教香菱学诗呢?

真如她所说的“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么?

显然不是。

原来黛玉与香菱都是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而其内心又都有着强烈的诗意人生的追求。

孤寂病苦的日子里,诗是林黛玉的良药,是她忠实的伙伴,更是她心灵的寄托。

所以,当身世相近的香菱找到黛玉要学诗时,黛玉不仅没把香菱当下人,也没把她看作普通的姐妹。

而是将她引为同道了,她说: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要知道黛玉是很难得这么由衷地肯定一个人的。

4、作者对香菱学诗的看法。

然而,香菱的命运在作者笔下又是极为苍凉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她学诗呢?

原来,美好的香菱正可以同苦难的香菱做个强烈的对比。

还是老天不公啊,这样的一个人竟落得“残花败叶付东流”,直让人唏嘘不已。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香菱的一生呢?

“香菱学诗”是作者拈在手中的一朵奇葩,是自由理想投射在苦难现实中的一抹亮色。

四、自我体会,获得启迪

至此,我们对“香菱学诗”的多角度观照,已然可以告一个段落了,只剩下一个人没有谈自己对“香菱学诗”的看法了,这就是我们这群当代的中学生。

给大家一个题目:

“香菱学诗——”请大家在破折号后填上自己的认识。

老师借用清代袁枚的四句诗谈谈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也算为同学们带个头:

香菱学诗——白日不到处,青春却自在。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

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首先看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写着: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影视剧作品中的香菱。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香菱学诗”。

二、资料助读

教师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一边依照课件中的内容进行介绍。

1、作者简介。

2、《红楼梦》简介。

3、关于香菱。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3、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侧面描写?

教师明确:

1、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

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

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加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她产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

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

其三,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

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终于显露了出来。

正如宝玉所说,“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惰性的”。

2、黛玉讲诗的针对性很强,一开讲就针对初学诗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则可以不管格律,又由此谈及“立意”的重要性,这不仅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

接着又针对香菱喜爱浅近诗句的倾向,给她开列了书目,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们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

待到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又跟她“讲究讨论”,一步步地深入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

黛玉指导香菱写诗也颇有特色,例如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属“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

又如对香菱的前两稿,她的批评很严厉,却又鼓励香菱:

“另作”,而如何“另作”,她一句也不说。

这种指导方式可谓严而不苛,引而不发,对“苦志学诗”的香菱来说是很适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