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73813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5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docx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docx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也达到最大且相等

B.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C.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

D.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H2比用98%的浓硫酸产生H2的速率快

解析 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是最大,A错误;催化剂虽然不影响平衡的移动,但缩短了达到平衡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B正确;C项中能构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加快反应速率;D项中浓硫酸使铁钝化,不产生H2。

答案 A

2.一定温度下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1∶2∶3

C.2min末的反应速率v(B)=0.3mol·L-1·min-1

D.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

解析 A是固体,不能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反应过程中,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B错误;2min内,v(B)=0.3mol·L-1·min-1,在2min末的速率为即时速率,应小于0.3mol·L-1·min-1;在反应过程中B的浓度逐渐减小,故A、B反应生成C、D的速率逐渐减小。

答案 D

3.2SO2(g)+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

解析V2O5作为催化剂,能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化学反应速率,A不正确;压强并不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唯一因素,只有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才增大,B不正确;不管反应吸热、放热,降低温度均减小反应速率,达到平衡时间增多,C不正确;据v=

,可知Δc=c2-c1,Δt=t2-t1,则D项正确。

答案D

4.已知:

4NH3+5O2

4NO+6H2O,若反应的速率分别用v(NH3)、v(NO)、v(H2O)、v(O2)来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v(NH3)=v(O2)    B.

v(O2)=v(H2O)

C.

v(NH3)=v(O2)D.

v(O2)=v(NO)

解析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

答案D

5.NH3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NH3(g)+3O2(g)2N2(g)+6H2O(g),现向一容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H3和3molO2,4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的H2O占混合气体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不正确的是(  )。

A.v(N2)=0.125mol·L-1·min-1

B.v(H2O)=0.375mol·L-1·min-1

C.v(O2)=0.225mol·L-1·min-1

D.v(NH3)=0.250mol·L-1·min-1

解析 设转化的NH3的物质的量为x,

    4NH3(g)+3O2(g)2N2(g)+6H2O(g)

n(始)/mol   4    3     0    0

n(变)/molx0.75x0.5x1.5x

n(平)/mol4-x3-0.75x0.5x1.5x

有:

×100%=40%,解得x=2,v(NH3)=

=0.25mol·L-1·min-1,则v(O2)=0.1875mol·L-1·min-1,v(N2)=0.125mol·L-1·min-1,v(H2O)=0.375mol·L-1·min-1。

答案 C

6.已知: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kJ·mol-1。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3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25mol·L-1·min-1

C.13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氦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加

D.13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氦气,CO2的转化率增加

解析 A项,3min时反应还没有平衡,错误;B项,v(H2)=3v(CO2)=

=0.225mol·L-1·min-1,正确;C项,由于容器的体积没有变化,所以各成分的浓度没有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不变,错误;同理,平衡没有移动,D错误。

答案 B

7.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水解实验:

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测得c(NH2COO-)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2min,初始浓度越大的实验,水解反应速率越大

B.c(NH2COO-)将随反应时间的不断延长而不断减小

C.25℃时,0~6min,v(NH2COO-)为0.05mol·L-1·min-1

D.15℃时,第30min,c(NH2COO-)为2.0mol·L-1

解析 A项,由图可知,0~12min时间段内,15℃时的反应中起始浓度最大,而25℃时的反应速率最快,错误;B项,最终水解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项中,v(NH2COO-)=

=0.05mol·L-1·min-1,正确;D项,由图可知,在24min时已达到平衡,各成分的浓度不再变化,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

(1)在相同条件下进行Mg与HCl、HAc反应的对照实验,相关数据如下:

Mg

的质量

酸量

开始时

反应效率

产生

H2总量

0.24g

HCl0.2mol·L-1

100mL

v1

n1

0.24g

HAc0.2mol·L-1

100mL

v2

n2

①试比较有关量的大小:

v1____v2,n1____n2(填“>”、“=”、“<”)

②现欲改变条件,使实验Ⅰ中v1降低,但不改变n1的值,试写出两种可行的方法。

方法Ⅰ________。

方法Ⅱ________。

(2)已知在0.1mol·L-1的NaHSO3溶液中有关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a+)>c(HSO

)>c(SO

)>c(H2SO3)

则该溶液中c(H+)________c(OH-)(填“>”、“=”、“<”),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 = ②加少量水 降温或加少量NaAc。

(2)> 由题给信息c(SO

)>c(H2SO3)可知:

HSO

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则可确定c(H+)>c(OH-)

9.“碘钟”实验中,3I-+S2O

===I

+2SO

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

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c(I-)/(mol·L-1)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

)/(mol·L-1)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s

88.0

44.0

22.0

44.0

t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1=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________(填字母)。

A.<22.0sB.22.0s~44.0s

C.>44.0s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因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由①⑤中数据可列关系:

显色时间t1=

=29.3s,(3)每升高10℃,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现升高20℃,所以升高到原来的22~42倍,即4~16倍,实验③为22.0s,显色时间应为

,即5.5s~1.4s,选A,本题也可以定性判断,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显色时间缩短。

答案 

(1)探究反应物I-与S2O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9.3s (3)A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10.已知:

MnO

在酸性环境下的还原产物是Mn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同学在向草酸(弱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现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

为此,他对此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用品】

试剂:

0.1mol·L-1H2C2O4溶液、0.1mol·L-1KMnO4溶液、稀硫酸、MnSO4固体

仪器:

试管(若干个)、胶头滴管(2支)

【实验内容】

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H2C2O4溶液和少量稀硫酸,在1号试管中加入硫酸锰固体。

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加入0.1mol·L-1KMnO4溶液。

现做如下对比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加入药品

不加MnSO4的稀硫酸酸化的H2C2O4溶液

加少量MnSO4的稀硫酸酸化的H2C2O4溶液

实验现象(褪色时间)

溶液褪色很慢(31秒)

溶液褪色很快(4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进行该实验还缺少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C2O4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认为该反应褪色由慢到快是何种原因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从甲同学的实验探究中得到启示,他也提出了可能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你认为他提出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解析 

(1)要测反应时间,则需要用到秒表。

(2)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知MnO

在酸性环境下的还原产物是Mn2+又H2C2O4属于弱酸,应保留分子式;故在酸性条件下,H2C2O4溶液与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

+6H+===10CO2↑+2Mn2++8H2O。

(3)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答案 

(1)秒表

(2)5H2C2O4+2MnO

+6H+===10CO2↑+2Mn2++8H2O

(3)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4)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溶液褪色加快(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1.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MnO

+H2C2O4+H+——Mn2++CO2↑+H2O(未配平)

用4mL0.001mol·L-1KMnO4溶液与2mL0.01mol·L-1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改变的条件如下:

组别

10%硫酸体积/mL

温度/℃

其他物质

2

20

2

20

10滴饱和MnSO4溶液

2

30

1

20

1mL蒸馏水

(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用Ⅰ~Ⅳ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

(3)对比实验Ⅰ和Ⅳ,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Ⅳ中加入1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电子守恒列式可得:

n(MnO

)×(7-2)=n(H2C2O4)×2×(4-3),

则n(MnO

)∶n(H2C2O4)=2∶5。

(2)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保证其他各条件完全相同。

(3)对比Ⅰ和Ⅳ,反应的温度、溶液的体积等都相同,仅是c(H+)不同,故可研究c(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加1mL水的目的是确保c(KMnO4)、c(H2C2O4)不变和总体积不变。

答案 

(1)2∶5 

(2)Ⅰ Ⅱ Ⅰ Ⅲ

(3)c(H+)(或硫酸溶液的浓度) 确保所有实验中c(KMnO4)、c(H2C2O4)不变和总体积不变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C.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解析 反应的自发性是由熵变和焓变共同决定的,A、B错误。

C项中反应的ΔS>0,若ΔH<0,则一定自发,现常温下不自发,说明ΔH>0,正确。

D项中反应的ΔS<0,能自发,说明ΔH<0,错误。

答案 C

2.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

,恒容时,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的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解析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写出可逆反应为CO2(g)+H2(g)CO(g)+H2O(g),D项错误;由于升高温度,H2浓度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的,焓变为正值,A项正确;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若通入H2,其浓度会增大,B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项错误。

答案A

3.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

解析由4v正(O2)=5v逆(NO)可得

v正(O2)=

v逆(NO),而

v逆(NO)=

v逆(O2),即v正(O2)=v逆(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正确;B项都表示正反应速率,错误;C项,若增大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错误。

D项应为3v(NH3)=2v(H2O)。

答案A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的ΔH<0、ΔS<0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2SO2(g)+O2(g)2SO3(g)的投料比与转化率的关系如图,纵坐标表示O2的转化率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向H2(g)+I2(g)2HI(g)平衡体系中加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I2的转化率不变

D.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C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微粒有CO2、C、CO

解析 A项中反应为熵减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是放热反应,正确;B项中提高O2的含量时SO2的转化率提高,而O2的转化率降低,错误;C项中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正确;D项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正确。

答案 B

5.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2CO

2CO2+N2

(1)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浓度(mol·L-1)和CO浓度(mol·L-1)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

1.00×10-3

4.50×10-4

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

c(CO)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2.70×10-3

2.70×10-3

(2)为了探究各物质在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并画出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度v(N2)=1.88×10-4mol·L-1·s-1

B.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5000

C.由题意可知,曲线Ⅰ和曲线Ⅱ探究的是催化剂、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

D.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时,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或缩小容器的体积能提高NO转化率

解析 A项,由表中数据可求出v(NO)=

=3.75×10-4mol·L-1·s-1,则v(N2)=

v(NO)=1.88×10-4mol·L-1·s-1,正确;B项,由表中数据可知4s时达到平衡,此时c(CO2)=9.00×10-4mol·L-1,c(N2)=4.50×10-4mol·L-1,故K=

=5000,正确;C项,曲线Ⅱ比曲线Ⅰ先达到平衡,但平衡时NO的浓度相同,故曲线Ⅰ和曲线Ⅱ应是探究催化剂、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正确;D项,反应Ⅲ先达到平衡,应为升高温度对平衡的影响,且高温时c(NO)大,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错误。

答案 D

6.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

3A(g)+2B(g)4C(s)+D(g),反应2min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min,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min-1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解析 生成1.6molC的同时消耗0.8molB,生成0.4molD,则前2min,v(D)=

=0.1mol·L-1·min-1,B的平衡转化率为

×100%=40%,A错,B对;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C错;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A的平衡转化率增大但B的平衡转化率减小,D错。

答案 B

7.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将PCl3(g)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PCl3(g)+Cl2(g)PCl5(g),并于10min时达到平衡。

有关数据如下: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浓度(mol·L-1)

2.0

1.0

0

平衡浓度(mol·L-1)

c1

c2

0.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10min内,v(Cl2)=0.04mol·L-1·min-1

B.当容器中Cl2为1.2mol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平衡时PCl3的

<1

D.平衡后移走2.0molPCl3和1.0mol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mol·L-1

解析       PCl3(g)+Cl2(g)PCl5(g)

c(起始)/mol·L-1   2.0   1.0   0

c(转化)/mol·L-10.40.40.4

c(平衡)/mol·L-11.60.60.4

10min内,v(Cl2)=0.04mol·L-1·min-1,A正确;平衡时,n(Cl2)=1.2mol,B正确;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PCl3的

>1,C错误;D项中当c(PCl5)=0.2mol·L-1时浓度商为Qc=

,而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由K<Qc可得当c(PCl5)=0.2mol·L-1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向逆反应进行,故达到平衡时,c(PCl5)<0.2mol·L-1。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已知可逆反应CO+H2O(g)

CO2+H2,达到平衡时,K=

,K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1)830K,若起始时:

c(CO)=2mol/L,c(H2O)=3mol/L,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K值为________。

(2)830K,若只将起始时c(H2O)改为6mol/L,则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若830K时,起始浓度c(CO)=amol/L,c(H2O)=bmol/L,H2的平衡浓度c(H2)=cmol/L,

①a、b、c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a=b时,a=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衡常数的应用。

(1)      CO+ H2O(g) CO2+H2

起始浓度(mol/L) 2   3     0   0

转化浓度(mol/L) 1.2  1.2    1.2 1.2

平衡浓度(mol/L) 0.8  1.8    1.2 1.2

H2O(g)的转化率=

×100%=40%

K=

=1。

(2)设H2O(g)的转化浓度为x。

则有:

K=

=1求得x=1.5mol/L,

H2O(g)的转化率=

×100%=25%。

(3)由H2的平衡浓度c(H2)=cmol/L,可知CO和H2O的平衡浓度分别为(a-c)mol/L,(b-c)mol/L。

K=

=1求得c2=(a-c)(b-c)。

当a=b时,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