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6739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x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x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作为学生的你,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之前,我们应该要去做好怎么样的复习工作呢?

让我们来做一份试卷怎么样?

下面是X整理的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希望对你有用。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礼仪制

  2.中写道: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B.“天下共主”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C.“天子封诸侯”打破方国血缘界限D.宗法制度有利于构筑国家的向心力

  3.西周立国,以封建制度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

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

  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级高下而逐层分割

  4.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5.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 B.生产力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

  6.下列关于赢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化皇权B.效法古代明君C.君主集权D.有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

  7.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面的”----------“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8.柳宗元在中说: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

  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

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统一货币的制度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

  9.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0.汉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也向王国派遣丞相,这一做法

  A.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B.事实上强化了中央集权

  C.加强了诸侯王对封地的管理D.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11.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B.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C.实行中外朝制度D.颁布“推恩令”

  12.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13.唐高祖时期,国家要对大运河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通,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4.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三权分立原则的相似之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君主的统治权力

  C.具有分权与制衡的特点D.形成严密的官僚机构体系

  15.封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使掌管财权D.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16.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

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17.宋太祖“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

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唐末五代以

  来的哪一社会问题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政C.朋党之争D.农民起义

  18.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

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D.君主专制的加强

  19.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B.设置军机处大学士以备顾问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0.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

“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

  21.明代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2.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②③④

  23.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①皇帝“家天下”制度②中央集权制度③官僚制度④“多民族”与“大一统”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4.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A.御使大夫、刺史B.丞相、参知政事C.太尉、军机处D.郡县、行省

  25.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第Ⅱ卷

  26.(13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

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

……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说:

“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

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3分)

  27、(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耐罪,可赎。

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

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趾、黥、劓(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詹子庆主编上册

  材料二:

在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赋税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林剑鸣

  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

  材料四: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尽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而奸邪并生,赭衣(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悉怨,溃而叛之。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担负着哪些职能?

(3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有什么特点?

(3分)

  (3)据上述两题回答:

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

(5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

  

(1)明清两朝皇帝是怎样处理国家政事的?

(6分)

  

(2)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与清朝的军机大臣有什么相同之处?

(4分)

  (3)明清这种政事处理方式有哪些突出的危害?

(4分)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BDBABBAADABCB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CCAADACCBDCC

  第Ⅱ卷

  26.答案要点:

(共13分)

  

(1)主要原因:

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3分)

  作用:

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4分)

  

(2)作用: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3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27.

(1)秦律的职能: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证贵族对农民的剥削;重农抑商;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等。

(3分)

  

(2)特点:

法律比较周密,涉及内容广泛;法律非常严厉。

(3分)

  (3)实质:

是秦国、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2分)

  作用:

从法律上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

但秦律过于严厉,又会破坏社会生产力,激化阶级矛盾,成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3分)

  28、

(1)明清皇帝都是亲自处理军国大事,内阁和军机处没有固定的职权,没有下属机构。

  只是起到顾问作用。

(6分)

  

(2)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都充当皇帝的侍从顾问,协助皇帝草拟圣旨,并传达给有关部门执行,不能参与决策。

(4)

  (3)明清皇帝独断军国大政,形成绝对君主专制,国家安危和人民的祸福,完全寄托在皇帝一个人身上。

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使中华民族多灾多难。

(4)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