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6677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导论

发展心理学(广义):

研究种系心理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

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动物心理演变与人类心理演变。

人类心理演变:

从类人猿到文明人类的心理发生发展,是民族心理学(主要是原始人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发展心理学(狭义):

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即从受精卵形成直至死亡的生命全程心理演变过程。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两大方面

认知发展: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气质、能力、性格。

除此之外,尚有生理发展,构成了发展的三大方面。

达尔文对发展心理学的贡献

达尔文在种系心理发展上,探讨了动物心理与人类心理的连续性;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长期观察,发表了《一个婴儿的传略》。

普莱尔对发展心理学的贡献

普莱尔在儿子出生到3岁阶段进行了系统观察,撰写观察日记,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出版了《儿童心理》。

霍尔的复演说与其代表性观点

霍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复演了种系发展的过程,其中,产前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过程,出生后的个体心理发展复演了人类进化过程。

例如,胎儿有一个阶段有腮裂,重复了鱼类阶段;婴幼儿复演了人类远古时代的心理;儿童相互追逐,复演了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少年期喜欢玩打猎、扑鱼、游泳、争斗,复演了人类祖先的野外生活。

孔子的发展心理学思想

《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毕生发展的八个阶段

学者对毕生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并不完全一致,另外也存在个体差异,且年龄越大,界限约模糊。

因此,以下划分的年龄段数字仅作参考:

1)产前期(孕期):

从怀孕到出生

2)婴儿期:

0到3岁。

3)学前期(童年早期、幼儿期):

3到6岁。

4)学龄初期(童年中期):

6到12岁。

5)青少年期:

12到18岁。

6)成年早期:

18到36岁。

7)成年中期(中年期):

36到60岁。

8)成年晚期(晚年期、老年期):

60岁至死亡。

儿童期的概念:

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18岁。

发展的三大领域与其基本性质

发展领域: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基本性质:

1)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

也可理解为渐变与突变、渐悟与顿悟的统一

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发展有一定的方向,且有先后顺序。

如运动机能发展遵循自上而下法则与从中心到边缘法则。

3)发展的不平衡。

如神经系统是先快后慢,衰退也较慢;生殖系统则先慢后快,衰退也较快。

4)发展的个别差异。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遗传、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3)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性范围内,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决定作用

1)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

三、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2)遗传特征对儿童接受环境的影响起着制约作用,最常见的是性别、气质、某些特殊才能。

3)在遗传与环境、成熟和学习的相互作用中,作用大小是相对的和动态的。

如感觉、动作的遗传和成熟制约性大,抽象思维、高级情感等更多受环境和教育影响。

早期隔离(剥夺)实验:

使幼小动物失去或部分失去正常生活环境,然后比较正常与非正常环境下成长的动物行为差异,从而发现环境对行为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包括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系列交叉研究设计。

横断研究:

在大致相同时间内,考察多组不同年龄的人在某方面的心理发展状况,并进行比较,以求了解其年龄变化规律。

可能受到年代效应的影响。

纵向研究:

也叫追踪研究,在较长的时间内,考察同一组人的心理发展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可能缺乏代表性。

系列交叉研究:

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对几个年龄组的人进行追踪,以求吸取横断与纵向研究的优点,克服其缺点。

个案研究法:

对单个人、少数几个人,或某个组织(如一个家庭或一所学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第二章:

佛洛伊德有关人格的结构

佛洛伊德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层次的成分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快乐并减少痛苦。

本我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它可以看做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

自我介于本我与现实之间,它的作用既要满足本我的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和压抑本我的过分冲动。

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活动的,它是有意识、理智的。

超我是人格中的良心、理想方面,超我遵循的是理想原则,当本我突破了自我的控制而违背某些规范时,超我的良心作用就使人产生一种内疚感、犯罪感来惩罚自己。

弗洛伊德有关人格发展的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人的本能,尤其是性本能。

但弗洛伊德的性概念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两性关系,也包括使身体产生快感的一切事情,如吸吮、排泄和滞留、皮肤接触,身体运动等。

口唇期:

指从出生到1岁左右这个时期,这个时期婴儿主要通过吸吮、咀嚼、吞咽和咬等口腔的动作来获得快感。

肛门期:

约在1岁到3岁之间,肛门区域成为儿童性兴趣的集中点。

排便导致肛门区的快感,儿童以排泄为乐,从玩弄粪便中获得满足。

正是这个时期,儿童第一次被要求放弃他们的本能快感。

这一时期强烈的冲突可能导致日后人格的异常,形成所谓的肛门期人格,表现为邋遢、浪费、无调理、放肆,或者过分讲究干净、注重小节、固执、小气。

生殖期:

约在3岁到6岁,儿童进入生殖期。

这一时期的儿童喜欢抚弄生殖器,并且产生性幻想。

这个时期男孩十分迷恋自己的母亲,就是所谓的恋母情节。

女孩眷恋父亲,形成恋父情结。

潜伏期:

约在5-6岁到12岁左右,儿童进入潜伏期。

儿童的典型特征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之间界限分明,儿童主要与同性别的同伴一起游戏,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青春期。

生殖期:

约在12岁到20岁左右。

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后,在前一阶段平静下来的冲动和能量又重新活跃起来,对性的兴趣增加。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摆脱父母的控制,进行自己的独立生活,试图建立长期稳定的性关系。

埃里克森划分的人生八阶段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2岁左右。

基本的自主感对羞怯和疑虑:

相当于儿童早期,大约为2-4岁。

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

为学前期或游戏期约4-7岁。

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

为学龄期,约为7-12岁。

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12-18岁。

亲密对孤独:

成年早期,在18-30岁。

繁殖对停滞:

成年期。

自我完善感对失望:

相当于老年期。

苏利文的发展时期论

苏利文看来,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

比如通过吃奶形成“好母亲”与“坏母亲”、“好我”“坏我”的概念。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他提出了著名的刺激反应公式(),即环境的刺激,包括体内的和体外的各种刺激,可以直接引起有机体的各种反应,其中包括明显的和不明显的反应,基于这种理论,华生成为典型的环境决定论者,认为环境和教育决定了儿童一切行为的发展。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

他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某一种行为的后果可以增加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

通过施加一种个体想要的刺激,或者撤除一种个体不想要的刺激,以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叫做强化,个体想要的刺激或者不想要的刺激的撤除都是强化物,强化物既可以是物质的刺激,如好吃的食品、好看的奖品,又可以是口头的或者精神的刺激,如夸奖、微笑。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理论。

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的行为与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等四个组成部分。

这种动机主要是由于强化引起的。

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也可以是“替代强化”,即学习者看到他人成功或受表扬,而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强化还可以是自我强化,即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

指个体在感知与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

它是记忆、理解、动作和策略相互渗透的结果,是一种有组织的统一体,儿童借此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称为“图式”。

“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新生儿时期的大部分图式是先天就有的反应模式或反射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大或经验的增加,儿童的认知结构日益复杂,简单的图式逐渐结合为日益复杂的图式,从外化的动作图式逐渐演化为内化的符号表象图式,相应地,认知活动也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从外部的智力活动逐步变成通过符号表象图式进行的内部智力活动。

皮亚杰的认知过程

同化是指儿童将外界元素整合到自己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中。

皮亚杰把儿童脱离现实的想象性游戏看作完全的同化过程。

如一个儿童可能叫一个陌生的男人“爸爸”

顺应是机体根据环境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儿童可能最终校正了对“爸爸”的图式,它只包括一个人,皮亚杰把儿童对他人的模仿行为看成最典型的顺应形式。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根据认知机构的逐渐变化,把儿童认知或智力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习性学的基本观点

习性学家认为,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适应性的。

青蛙捕捉飞虫时的弹舌行为、鸭子或鸡在出壳后追随移动的物体的行为(即印刻)等,都是这些物种特有的行为模式。

这些固定的行为模式通常因某些特殊的刺激而被释放或者表现出来。

习性学家认为,动物的许多行为模式的形成可能有关键期,它是指在动物成长的某个时期(特别是早期),特别容易形成某种行为或反应(如鸭子的印刻行为),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就难以形成了。

第三章

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分子片段。

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基因型与表现型

基因型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

显性与隐性的对偶基因

比如孩子从父亲的基因里继承了卷发,又从母亲的基因里继承了直发,但是他最后却长了一头直发,这是因为与直发有关的基因是一个显性的对偶基因,而与卷发相关的那个较弱的基因被称为隐性的对偶基因。

共显性有两种形式:

一个情况是,两个对偶基因的表现是平等,例如人类血型中A和B的对偶基因的表现力不相上下;另一种是“不完全显性”。

镰刀型细胞便是“不完全显性”的例子。

红绿色盲男性多的原因

红绿色盲基因不但位于染色体上而且为隐性,在女性中,X染色体成对存在,必须两条X染色体都具有隐性致病基因,才会患病。

男性的X染色体是成单的(另一条性染色体为Y染色体),所以,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隐性致病基因,就会患病。

红绿色盲男性远多于女性。

多基因遗传

一种遗传性状的表达受两队或两队以上基因的控制,各队基因的作用有积累效应,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多基因遗传。

多基因遗传特质包括:

身高、体重、智力、肤色、气质。

人的智力遗传

大约有一半由遗传决定,另外的一半由环境决定。

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缓慢增大;成年期以后,遗传的影响增大得更快。

遗传影响人格:

内向—外向,同理性关怀,攻击性、抑郁、精神分裂症、孤独症和情绪调节能力。

非共享环境

兄弟姐妹虽然同住于一个屋檐下,但由于他们和父母的相处方式与相处程度上的差异,他们便体验了不同的环境。

遗传与环境的相关性:

以下列三种方式发生作用:

被动的遗传与环境的相关性;引发的遗传与环境的相关性;主动的遗传与环境的相关性。

胚胎发育需要266天

个体产前的发展过程

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受精卵期、胚胎期和胎儿期。

受精卵期有时也叫胚芽期,大约在生命孕育的头两周,也就是从受精到受精卵即合子5从输卵管进入子宫并在子宫内膜着床的时期。

胚胎期,这一时期胚胎处于迅速成长的状态,从第三周一直持续到第八周末。

大多数自发性流产都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胚胎从子宫壁上分离开来并被排除。

据估计,自发性流产的比率高达怀胎的四分之一。

这样高的流产率对人类可能是有利的,因为绝大多数流掉的胚胎有严重的遗传疾病。

胎儿期,从第三个月开始到出生。

怀孕的最后一个月,此期间妈妈的子宫会有不规则收缩、然后放松。

当子宫收缩变得更强、更频繁且规则,则产前阶段即将结束,母亲进入分娩阶段。

成活期:

二十八周是重要的时期,有时候称为“成活期”。

因为在这一时期婴儿的生理系统已相当完备。

压力相关荷尔蒙:

是母亲影响胎儿的最主要原因。

压力相关荷尔蒙(如糖皮质激素)是支持胎儿成熟和出生过程中必须的,在正常情景下是促进神经发育和成熟的重要物质,但在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具有神经毒性。

新生儿抚触

抚触有助于增加婴儿体重,改善睡眠节律,促进婴儿识别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成熟,帮助平复暴躁的情绪,减少哭闹。

同时由于母婴接触,提高了母亲的良性反馈,促进母乳量的增加,大大有助于母乳喂养。

产后沮丧与产后抑郁

大约有4060%的新妈妈会出现忧郁、很爱哭、急躁,甚至在宝宝出生后对孩子有愤怒情绪,这种状况叫做产后沮丧,可能和荷尔蒙改变有关,轻度的忧郁会在1或2周消失。

大约10%的新妈妈的沮丧不会很快消失,而是经验到更强烈的忧郁反应,叫做产后忧郁。

身体发展的基本规律

头尾原则:

即身体各部分的发展是从头部延续到身体的下半部。

次序是头部—颈部—躯干—下肢。

进远原则:

头部和躯干比四肢先发育,手臂和腿比手指和脚趾先发育。

等级整合原则:

指简单的技能一般是独立地发展起来的,随后这些简单的技能被整合成复杂的技能。

例如,婴儿先是各个手指能自由地活动,然后,才能把每个手指的活动整合或协调起来。

系统独立性原则:

指不同的身体系统的发展进程和速度是相对独立的。

动物的视觉剥夺

不超过7个月,视觉萎缩是可矫正的。

但是视觉剥夺超过一年则会导致全盲,而且是不可矫正的。

如果神经没有受到适当刺激就会退化,这就是“用进废退”理论。

动作发展:

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前提。

第四章

巴宾斯基反射:

轻轻触与婴儿的足底,婴儿的脚趾会张开呈扇形,然后弯曲,出生时出现,半年后消失。

游泳反射:

将婴儿放入水中,婴儿的双臂和双腿会自然地做出游泳的姿势,出生时出现,半年后消失。

强直性颈部反射:

让婴儿躺着,使其头转向左侧或右侧,他会伸出与头转向一致的那只手,而将其相反方向的手臂和腿曲起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

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

出生时出现,2-3个月消失。

睡眠:

是一个以心率、血压的波动和快速眼动为特征的睡眠时期,做梦通常发生在这一时期起。

在新生儿中,50%的睡眠是睡眠,但随着婴儿的成长发育,睡眠的百分比急剧下降,1—3岁婴儿为25%。

睡眠的中断将导致认知水平的降低、抑郁、焦虑和更多的压力和较低的幸福感。

抚慰接受性的差异

男婴比女婴更难抚慰。

欧裔婴儿在满意状态与不满意状态之间的转变较华裔婴儿更频繁;华裔婴儿烦躁时往往更愿意抚慰自己,如自我安静下来,更容易接受成人看护者的抚慰。

偏好法:

给婴儿同时呈现两种以上的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一项刺激的注意多于其他的刺激。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给婴儿呈现一项新的刺激,婴儿会表现出相应的反应(如转头或眼神移动、呼吸或心率的改变),当重复呈现这个刺激的时候,婴儿的反应会逐渐减少乃至停止,这是习惯化的过程。

在婴儿对某个刺激习惯化之后,呈现第二个刺激,这时,婴儿如果出现明显的反应,这是去习惯化的过程。

斯纳伦标记法

20/20代表正常的视敏度,在20英尺的距离能读出标准“E”,20/30表示一个人在20英尺处的视力相当于在30英尺的标准视力,即近视。

新生儿是近视眼,到6岁左右,视敏度达到成人水平。

视崖

把婴儿相继放到视崖的深侧和浅侧,然后测量他们心率的变化。

结果发现,在脸朝下被放到视崖深侧时,7个月的婴儿心率加快,而2个月的婴儿心率反而慢了。

心率加快是恐惧反应的指标之一,而心率减慢则被看成对差异和新异性发生注意和兴趣的表现。

2个月的婴儿已经觉察到视崖深侧与浅侧的深度差异,但还没有从悬崖跌落的恐惧感。

在婴儿自己能够爬行后,他们才“害怕”高度。

2个月的婴儿还不会爬,6—7个月的婴儿则有了爬行经验,在此期间,婴儿出现了对深度线索的恐惧。

婴儿对深度的恐惧主要来自早期爬行运动的视觉动觉联合经验。

嗅觉

将母亲用过的两个乳罩放在婴儿的头上方,婴儿就会转过头去看自己母亲的乳罩,而很少看陌生人的乳罩。

在出生的头几天,却没有发现这种偏爱存在,婴儿识别母亲的特殊气味是习得的。

嗅觉在6~94岁之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甚至在最年老的被试中,嗅觉能力都没有太大的减退。

这与老年期出现的视觉和听觉的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新生儿的经典反射: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年龄较大的儿童相比,新生儿条件反射的建立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次数。

操作条件作用

在婴儿出生后几天内就能看到。

出生3天的新生儿就表现出对母亲声音的偏爱,他们能以吸吮频率的方式增加母亲声音的出现,以哭叫来呼唤成人,会做某种事情以引起父母的注意。

条件反射年龄特征

与年龄较大的儿童相比,无论经典条件反射还是操作条件反射都需要较长时间和更多的次数。

其次,他们形成的条件反射稳定性差,如不经过进一步巩固,很快就会消失。

再次,他们形成的条件反射不易分化,对一些近似的刺激会产生相同的反应。

新生儿的模仿行为

是一种反射,是一种不需要思考与理解的、基于神经联系的简单行为。

2岁时,婴儿已具有稳定的延迟模仿能力,这使观察学习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成为有效的学习途径。

应答性环境

婴儿很早就会通过利用哭或笑吸引母亲的注意,或者摇晃拨浪鼓发出声音。

由于具有这种改变环境的能力,婴儿解决问题和探索环境额自信增强了。

相反,没有机会体验各种学习活动的婴儿常常会陷入“无助状态”。

这些婴儿可能感到自己不能控制环境,因而容易放弃控制环境的努力。

早期发展的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早期环境剥夺的不良影响在适当的干预下也可以改变。

气质

活动水平、易怒性或消极情绪、心境、恐惧性和社交能力等特质是气质的重要成分。

其中,活动水平是指一个人活动时特有的步调和活力,可以用活动时间与不活动时间的比例表示;易怒性或消极情绪是指一个人面对负面事件易感到沮丧的程度;心境是指一个人沮丧之后所能获得的轻松平静的程度;恐惧性是指一个人对强烈的或极不平静的刺激的留心程度;社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社会性刺激的敏锐性,即喜欢社交场合的程度。

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1、容易抚育型2、抚育困难型3、逐渐热情型或缓慢型4、平均类型。

气质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这与特定的遗传和生理机制有关。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的适配性

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与儿童的气质类型相“适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气质的变化。

例如,对于那些困难型的难于相处型儿童,如果父母平静、耐心地对待他们,他们以自己的步调面对新事物,那么一段时间后,这些儿童有可能变得不再那么任性,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会提高。

相反,如果父母对困难型的婴儿缺乏耐心,苛求和强制较多,这些婴儿在往后的生活中就会保持难于抚养的气质特征,行为问题较多。

第五章

语言对个体的作用:

第一,语言具有工具性作用,语言可以用来满足个体的需求,表达个体的愿望。

影响他人的行为,第二语言具有人际交流作用。

建立人际关系,交流信息。

第三语言具有自我建构的作用,个体用语言表达其见解,感情和态度,通过语言来建立自我同一性。

乔姆斯基学派的语法生成理论假设:

儿童天生就具有一套普遍语法,它可以使儿童建构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的获得存在关键期,这个关键期从2岁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青春期(11-12岁),这一时期人类对语言的掌握速度较快,学习语言比较轻松。

语言习得论主要有斯金纳的强化说和怀特赫斯特的选择性模仿说。

依据强化说的观点,父母首先有选择性的注意,赞许婴儿的那些与成人言语接近的咿呀语,从而增加这些语言的发声频率。

怀特赫斯特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选择性模仿学习语言的。

儿童通过直接的模仿来组织词、短语和句子,把范句的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或将模仿到的旧结构重新组成新的结构。

六年级的儿童已经学习了将近2500个汉字。

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是一种社会认知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失调,大约半数以上的自闭症儿童不具备学习任何语言所需的社会认知和沟通技能,对一些患有自闭症的青少年的语言成绩进行考察发现,44%的青少年语言年龄低于6岁。

语用技能

要想成为一名打动听众的沟通者,需要具备一套复杂的技能。

首先必须吸引听众的注意,其次必须对听众的特征做出敏感的反应。

必须考虑听众是谁,他们知道什么、他们需要知道什么。

第三讲话者对听众的反馈必须是十分敏感,必须知道自己所讲的话有没有被理解,能与时将材料信息变成易懂的形式。

高效的沟通不仅需要善谈的讲话者,而且需要技能熟练的听众。

听者在沟通中至少要发挥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他们要分辨出那些模糊或无价值的信息。

第二一旦发现材料和沟通不适当,他们可以与时地让讲话者知道。

第三,为了使信息条理化,他们能够提出讲话者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材料。

语言表情技巧

指恰当地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快慢和停顿等语气和声调的变化,使之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老师应该多给儿童以语言交际的机会,如谈话、歌谣、朗读、讲故事、演讲、戏剧表演等,使其在反复的练习中得到提高。

每次活动后要有个总结,把正确的最佳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印入孩子的脑海中。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节律障碍,主要分为三类:

发育性口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发育性口吃会逐渐消失。

模仿性口吃:

有的儿童模仿说话口吃的小朋友,不自觉地形成了习惯,形成了口吃。

这时,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忽略”的方法,口吃的情形会逐渐好转。

社会性口吃:

主要是精神刺激(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受到了强烈的惊吓或学习负担过重)引起恐惧、焦虑、愤怒等紧张情绪的结果。

家长和老师要多给予温暖和关怀。

第六章

元认知:

对认知的认知。

即,有关认知活动的知识,对认知活动的控制等。

其它内容见前章。

第七章

最佳创造性年龄段

一般领域的最佳创造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但运动员、诗人、发明家、化学家的最佳创造年龄更早在25岁开始,而军事家的最佳创造年龄则晚至50到70岁之间。

第八章

母性行为:

亲代母性对子代个体的帮助与照顾。

老鼠的母性行为研究:

1、与母性行为有关的激素:

孕酮、雌二醇、催乳素。

2、妊娠期,母鼠开始筑巢。

但注射适当的激素,也可刺激未怀孕的雌鼠筑巢。

3、分娩后,母鼠开始照顾幼鼠,如清理皮毛,帮助排尿和排便。

注射相应的激素,也可使未生育的雌鼠出现同样的照顾行为。

4、如果母鼠缺乏相应的激素,则可表现为缺乏母性行为。

情绪的敏感化与习惯化

敏感化:

当众讲话恐惧,若每次遭遇当众讲话的机会便回避,就会对可能需要当众讲话的线索,如上课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参加聚会等,变得越来越敏感,从而强化了当众讲话恐惧。

习惯化:

同样是当众讲话恐惧,若每次遭遇当众讲话的机会都能勇敢站出来,对于讲话的恐惧反应就会因为习惯化而减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