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6663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docx

《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docx

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2010高考二轮复习学案

政治

第二部分:

热点专题

专题八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学法导航】

一、多角度分析:

(一)经济生活

1.我国财政对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的投入,体现了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有效调节资配置,特别是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确保灾区人民家家有房住。

2.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及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也体现了市场经济要发挥市场配置资的基础性作用。

3.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日趋完善,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措施,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4.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党和国家,首先要发展经济;其次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外部环境;劳动者,首先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其次要加强化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安全责任事故对经济发展具有严重危害,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企业经营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不能忽视生产安全,侵犯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劳动者也必须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政治生活

1.中国将实现从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强国,体现了政府积极履行化职能;发展国家教育事业,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现实需要。

2.扩大就业,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

这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家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体现了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也体现了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国家重视灾后重建和“安居工程”、安全生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

都是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对责任事故的严肃处理,既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的原则,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执政的根本目标,还体现了我国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三)化生活

1.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发展。

2.一定的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当今世界,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越突出。

发展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3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化。

(四)生活与哲学

1.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为人们科学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正确的主观因素。

要实现个人价值,最重要的主观条就是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科学化素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化素质,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主观条。

2.支持灾后重建和“安居工程”,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方面。

国家重视这方面工作是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也体现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培育创新精神,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要大力推进改革,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

4.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正确的主观因素。

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追求经济利益,又不能忽视劳动者的安全。

而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没有按照规程操作,没有树立安全意识,没有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或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损害了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

二、就业问题分析:

1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1)经济学角度

经济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

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③努力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各项改革事业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④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开展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⑤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的。

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的权利。

重视就业工作,是维护劳动者权利的体现。

⑥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⑦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之一。

政治意义:

就业是安邦之策。

重视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①努力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③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关系到能否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⑤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哲学角度:

①重视劳动就业问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②事物是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劳动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③正确地价值观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重视就业问题,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3)政治学角度:

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的国家职能必然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施就业和再就业体现了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

②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原则。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扩大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

③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专门召开中央会议,做出具体部署,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也体现了党的领导,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

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总体措施:

劳动者应当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这主要是: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竞争择业、职业平等、政府促进就业、多种方式就业的方针。

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搞好再就业服务;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落实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

(2)增加就业的途径。

第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扩大就业总量。

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的战略方针,实行适宜的宏观政策,努力保护经济较快增长,这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根本性措施。

第二,妥善处理结构调整、企业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①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④在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鼓励、扶持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发展,广辟就业门路。

第三,加快政府就业指导和服务,抓好就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第四,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认真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努力使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第五,要继续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第六,鼓励各类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再就业;

第七,统筹城乡就业,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第八,进一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九,劳动者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本领,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等。

(3)具体措施:

①从失业人员自身看,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自主就业。

②从企业角度看,在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在组建、培育大集团公司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③从政府角度看,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出台一系列解决就业的措施和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

要建立各种培训中心,实行各种优惠扶持政策促进再就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扩大就业,这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主要途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政府责任体系,为扩大再就业提供保障。

④从根本上说:

要努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这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根本。

【典例精析】

1(2009江苏卷)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B.②③.①④D.③④

2(2009全国卷II)26“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B)

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②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

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

④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A①②B②③①④D③④

3(2009广东卷)13某市政府为克服各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幅度过大带的问题,将行政处罚权依法细化,将细化后的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监督。

这项措施()

A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表达权,扩大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限制了政府的行政决策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

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D增加了政府工作的公开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4(2009四川卷)33.2008年11月,成都市政府决定,从2009年1月起,返乡农民工等三类人员可一次性申请领取价值00元的就业培训券。

持券人员可自主选择各类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

政府为此拿出700万元,惠及群众1万人,培训后的就业率将达到60%以上。

政府发放就业培训券可以(D)

①保障劳动者均等就业的权利②增加教育费用支出,刺激需求

③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④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其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A.①②B.①④.②③D.②④

(2009安徽卷)4近年,各地政府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从工商登记、资金筹措、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经营用地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予以大力支持。

政府的做法履行了(B)

①实施经济调节的职能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能

③提高公共服务的职能④协调人民利益关系的职能

A①②③B①③④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题干中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从工商登记、资金筹措、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经营用地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予以大力支持”。

没有体现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能,故排除②,其他的选项都能体现。

6(2009全国卷II)33在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张、民生保障、化教育等建言献策,会议提案组共收到委员提案71。

这说明(B)

①人民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②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是我国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③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④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A.①②B②④②③D③④

7(09安徽卷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B③④②③D②④

【答案】

【解析】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

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由题意可得②③。

①不符合题意④说法不准确。

8(09安徽卷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带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B.①④.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②④有误,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变社会性质,④应该为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9(09北京卷34)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

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B①④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心意思我们看到:

个人的理想只有符合社会与国家的需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个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国家也会给个人的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保障。

这体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综上我们选B。

②③与本题中心意思无关。

10材料一:

2009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会议指出,要着力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发展化事业和化产业,完善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改善民生,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党中央为什么关注民生问题?

(2)从经济生活角度回答,国家如何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答案:

(1)①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权力自于人民。

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之和胜利之本。

(2)①理顺分配关系,促进共同富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②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③通过扩大就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调整财政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④调整税收政策,调节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分配。

⑤提倡高收入者为社会慈善事业做贡献。

11.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卫生条,才能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对国务院重视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卫生条的认识。

(2)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为什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卫生条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

(3)请从哲学角度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几条建议。

答案:

(1)①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要求,是注重公平的体现。

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卫生条,是注重公平的体现,是为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②这是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需要把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

国务院完善政策,致力于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卫生条的改善,是注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体现。

解决这一问题,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把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结合起,发挥宏观调控的整体功能。

(2)①国务院关注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卫生条问题,是重视人民群众利益和意愿的体现,凸显人民群众利益捍卫者的政府性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采取措施,通过解决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卫生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表明政府在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

高度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和均衡论。

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从环节上看,要把预防作为主要矛;从区域上看,要以农村的问题解决为主要矛盾。

同时,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专题突破】

1.在促进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的培训项目上,市有关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在各地普及,其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重点放在对转移就业前农村劳动力和在岗农民工的培训上。

这符合(B)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②矛盾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③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A.①②B.①③.②③D.②④

2.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食品卫生法》对利益驱动下的违法行为也亮出利剑,规定除没收违法所得外,还处以最高多达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并吊销许可证;对监管失职、渎职行为也依据不同情况设置了相应处罚措施。

这是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B.司法手段.法律手段D.行政手段

3.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为此,我们应该(D)

①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②创造条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③建立  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④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A①②    B②③①③D③④

4.市在2009年春节前夕发放给全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及城乡重点优抚对象每人100元的消费券。

对该市做法你认为(A)

A.有利于扶困济贫,拉动经济增长

B.消费券仅发放给一部分人,属于分配不公平的表现

.消费券的发放表明该市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险制度

D.该市消费券的使用会扰乱该市货币市场,应该发放现金

有专家指出:

在中国现阶段要特别注意防止“劫富济贫”的“仇富”倾向和“劫贫济富”的损害民众利益的倾向。

与这种思想相一致的经济学道理是(B)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B坚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原则

坚持“先富与共富”的分配制度

D对高收入阶层征收个人所得税

6增强全社会生态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节约资和环境保护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的祖国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这体现的哲理是(A)

A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发展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的

72009年,在中国政府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就有4000亿投向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用于廉租房、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政府应该是(A)

①宏观调控的组织者②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③经济政策法规的制定和监督者④生产经营的指挥者。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

8.材料一:

现有的关于食品的法律有13部,法规26部,却都没有对食品批发市场的规范。

近年,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但《食品卫生法》没有对食品安全头——农产品种植养殖的规范。

2008年4月开始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引发了大家强烈的反响。

2009年2月28日,这部经历三年四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终获通过。

材料二:

《食品卫生法》对监管部门和认证机构人员失职、渎职的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

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开除的处分;对县级以上各监管部门不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主要责任人应当引咎辞职。

在食品安全显然将推动一场“问责风暴”。

材料三:

卫生部会同多个部门的专家对添加了OMP的蒙牛特仑苏牛奶进行研讨后认为,这一产品没有健康危害,但OMP不是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蒙牛公司进口并使用OMP没有事先申请批准,并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违反了新的《食品安全法》第63条和44条的有关规定。

(1)结合材料二,回答出台《食品安全法》的通过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2)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对政府官员进行行政问责的依据和意义。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应如何正确对待蒙牛特仑苏牛奶事。

参考答案:

(1)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近年,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但我国还没有对食品安全头规范化的法律,为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讨论出台《食品安全法》(草案),体现了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现有的关于食品的法律有13部,法规26部,却都没有对食品批发市场的规范。

近年,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因此,需要出台一部《食品卫生法》,这体现了这一点。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08年4月开始,向大家征求意见,讨论出台《食品安全法》(草案),建立起食品安全评估、不安全食品召回等制度体现了该观点。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依据: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依法行政;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意义:

有利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更加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等。

(如果有学生从其它方面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可以适当给分)

(3)①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蒙牛特仑苏牛奶事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

国家必须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食品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维护食品安全生产秩序,对此类事进行严厉打击,以维护正常的食品市场秩序。

②加强道德建设。

此类事违背市场交易应遵循的诚实信用的原则。

市场经济条下应注重道德建设,使人们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高度,从而认识此类现象的危害,自觉加以抵制。

9.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

围绕“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的主题,某媒体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开设“民生论坛”栏目进行了讨论,下面是三位市民就此发表的各自观点和看法:

甲:

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乙: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在教育上的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