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6544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文本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旅游发展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北京仙创旅游设计研究中心

2001年9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区、原则、技术路线与依据1

第二章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威胁3

第三章旅游发展的定位与目标4

第四章旅游强市战略5

第六章旅游市场发展规划10

第七章旅游资源开发规划14

第八章郴州市旅游产品开发规划15

第九章旅游支撑系统发展规划18

第十章郴州市旅游地域组织规划24

第十一章郴州旅游发展规划实施26

第十二章近期行动计划28

第一章规划区、原则、技术路线与依据

第一条为将旅游业培养为郴州市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促进郴州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使郴州市早日达到湘粤地区重要旅游城市之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通过后即作为郴州市域范围内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本规划执行。

第二条规划区位置与范围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12°14ˊ—114°14ˊ、北纬24°54ˊ至26°51ˊ,南北长217公里、东西宽194公里,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

东临江西,南接广东,西界零陵(地区),北连株(洲)、衡(阳)。

为三省交界之地,区内省界长500多公里。

现辖一个县级市,9个县,249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2961个村,189个居委会。

第三条本规划制定原则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与全国、湖南省、广东省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与郴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特别是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做到总体规划、主要领域规划和概念性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即点、线、面相结合。

2、市场化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旅游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同时贯彻公共事务管理的企业化原则,用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和方法进行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营管理,以创造一个最有利的旅游发展之区域环境。

3、适度超前原则:

郴州市旅游发展要超前于本地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和全国旅游发展的平均速度。

4、坚持政府主导、民众参与、官产学民媒良性互动原则,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促进旅游业发展。

5、可持续旅游原则:

注意处理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的关系,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协调。

6、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在短期效益的业务和长期效益的业务中间寻找一个良好的平衡点。

第四条规划的依据和参考

郴州市旅游发展规划主要依据和参考了郴州市、韶关市、湖南省以及国家的各级政府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相关指导文件和规划与管理规定,以及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主要参考文献如下:

1、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务院文件国发[2001]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0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0年6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发(1985)76号.

5、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规定,1999年3月。

6、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

7、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与生态保护建设相关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9、湖南省旅游业十年发展规划湖南省旅游规划编写组

10、湖南省旅游业“十五”计划(送审稿)湖南省旅游局2001年3月

11、湖南旅游大观,湖南地图出版社,1998年5月

12、长沙市“十五”计划编制办公室,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期目标纲要(第一稿),2000年6月

13、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暨市域规划(1995-2015)郴州市人民政府1999.10

14、湖南省郴州地区国土规划报告集(1986-2000)郴州地区规划委员会1997.10

15、湖南省郴州地区县市规划规划报告集(1986-2000)郴州地区规划委员会1988.6

16、湖南郴州规划地图集湖南地图出版社1988.8

17、天下第十八福地——郴州(修改稿)2000.11.26

18、郴州地区志中国社会出版社

19、郴州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

20、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年4月

第五条本规划制订重点

1、明确郴州市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确定郴州市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使命,确定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3、确定郴州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及实施安排。

4、确定郴州市“十五”期间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5、确定郴州市主要景点景区概念性发展规划。

第六条本规划期限

近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5年

第二章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威胁

第七条优势

1、地缘优势:

地处湘粤赣交界的岭北地区,是湖南省的南大门。

南临我国最大的旅游区——粤港澳地区,接近湖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核心区——长株潭地区。

2、网络化敏捷交通优势

3、自然型、生态型为主的旅游资源丰富

4、属于湖南省京广沿线相对快速发展地区

第八条劣势

1、旅游产品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区际品牌

2、景区可进入性较差

3、旅游队伍建设尚不适应旅游大发展需要

第九条机遇

1、湖南省为建设旅游强省力求培育新的旅游地区成为发展极。

2、“入世”前旅游行业的战略性调整和“入世”后对外交流机会的增长。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利于提高旅游交易效率和服务质量,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4、京珠高速公路、三南高等级公路将穿越而过。

5、规划期内主要客源地的广东和长株潭地区的城市人口将大幅增长、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

6、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几年内休闲度假将成为新的旅游发展平台。

第十条威胁

1、旅游者需求的个性化和精细化演进趋势,带动产品层次化和服务精致化的要求逐渐上升。

2、一些旅游目的地已经领先定位为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后花园,形成了后来者进入的壁垒和障碍。

3、湘南、粤北、赣南旅游资源大类禀赋相似性较强,重复开发突出。

4、休闲度假和自助式旅游的发展将提高旅游开发的门槛,尤其东江湖确定为长株潭饮用水源后开发要求更高。

第十一条竞争环境分析

1、来自广东旅游的竞争压力

广东省重点扶持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旅游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开发粤北、粤东、粤西的山水资源、特种旅游和探险旅游。

2、来自江西旅游的竞争压力

为加快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江西省从今年起实施“六个一”工程,以夯实旅游经济基础。

3、来自其他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

湖北、四川、贵州、福建、湖南本省等区域的旅游部门,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发旅游市场、挖掘旅游资源,塑造旅游形象。

第十二条竞争对手的选择——韶关

1、竞争对手的选择。

主要从地域上的接近性、资源禀赋上的相似性和客源市场上的相似性三方面考虑。

2、竞争对手的概况。

韶关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先发优势。

第十三条竞争对策

1、培育良好竞争氛围。

要加强与好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竞争对手带来的战略好处有:

增加竞争优势、改善产业结构。

2、具体对策。

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上,一定要坚持在面向珠江三角洲的同时兼顾湖南本省的原则,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实施“别具一格营销策略”。

实施协同开发。

郴州旅游开发应加强与韶关的合作,以便取得综合效应,共同推动旅游市场,最终实现“双赢”。

第三章旅游发展的定位与目标

第十四条旅游战略定位

发挥南岭山水、湘粤边界、楚天福地、潇湘林城的优势,制定和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将郴州建设成为湖南省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和南岭地区观光、休闲、度假胜地,将旅游业建设成为郴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十五条旅游强市战略:

湖南省重要的地级旅游目的地城市。

第十六条郴州的支柱产业。

迅速提高旅游业地位,最终使旅游业成为郴州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郴州旅游产业发展建设的根本目标。

第十七条南岭地区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第十八条“双倍增”目标

1、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在未来的五年、十年和十五年以内促进市域旅游发展快速增长,实现十年之内双倍增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接待人数达2000万人。

旅游收入由于旅游者人均天花费的增加呈现更大的幅度增加。

表1郴州旅游接待人数预测方案(单位:

万人次)

2000

2003

2005

2010

2015

低方案

人数

300

399.30

528.07

1062.15

1560.64

年增长率

10%

15%

15%

8%

中方案

人数

300

421.48

576.96

1264.96

2037.23

年增长率

12%

17%

17%

10%

高方案

人数

300

456.26

635.70

1453.41

2449.08

年增长率

13%

18%

18%

11%

表2旅游产业总收入预测(单位:

亿元)

2000

2005

2010

2015

低方案

数额

13

25.58

63.14

131.57

年增长率

14.5%

19.8%

15.8%

中方案

数额

13

28.50

77.03

184.50

年增长率

17.0%

22.0%

19.1%

高方案

数额

13

33.40

98.88

236.60

年增长率

20.8%

24.2%

19.1%

2、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第三产业和总GDP的份额

郴州市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GDP的份额将由4.98%增加到2015年的15.60%,真正成为郴州市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表3旅游业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估算

1999

2000

2005

2010

2015

旅游业

相当于GDP的比重

4.98%

5.33%

6.25%

10.50%

15.60%

第四章旅游强市战略

“旅游强市战略”主要体现在将旅游产业作为郴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第十九条大旅游战略

倡导大旅游思维,拓宽旅游产品和旅游生产者、经营者和营销者概念,树立“天地生处处是旅游产品、老中青人人是旅游主体”的旅游意识和人文环境;在拓展景点产品系列的同时,对城市和地区进行旅游包装和促销,同有旅游联系的地区和国家,主要是互为旅游目的地地区和国家、补充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地区组建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发,分享技术,联合使用服务设施,相互营销各自的旅游产品,在战略互补、相得益彰之中提高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施“教育兴旅”战略,运用多种形式和多种媒体,实现全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十条营销导向战略

在包含了市场导向时又加入了经营的思想和观念,从单纯满足消费者需求到创造消费者需求。

强调将旅游目的地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内部各要素有机整和的网络体系直接面向旅游者进行地方营销。

在市场的开发中瞄准粤港澳地区、长株潭地区,扩大和提高市场份额。

第二十一条协调战略

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采取有重点、分步走的方法进行总体部署,从而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重点突出“一区、两轴、九点”的空间格局,培育扶持旅游产品和核心服务能力。

第二十二条企业化和市场化战略

应用工商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观念和方法,进行旅游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营,积极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尝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经营方式。

实施旅游资源开发的企业化和旅游企业经营的资本化。

第二十三条网络化战略

区域旅游合作是实现旅游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积极改善对外交通,建设区域敏捷交通系统,联动韶关、井冈山、衡阳、张家界共同开拓市场。

第二十四条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做好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以保证郴州旅游获得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第二十五条区域整体战略重点

郴州旅游业要协调发展,做好“三篇文章”:

“林城”,“山水”,“边界”。

重点发展观光、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

第五章旅游形象发展

第二十六条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战略

旅游形象战略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通过塑造具有典型个性和特色的形象,使社会公众对其旅游产品和服务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树立良好旅游形象、扩大市场份额、推动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战略。

“理念识别”属于战略的策略层,是郴州旅游生存、发展的源泉。

“行为识别”属于战略的执行层,它以理念识别为基础规范着内部管理制度系统和外部社会活动系统,前者包括干部教育、员工教育、敬业精神、礼仪规范、旅游环境、职业道德、地区文化、环境保护等,后者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公共关系、广告宣传、营业推广、促销活动等。

“视觉识别”属于战略的展开层,它通过标准字、标准色、标识、吉祥物等视觉系列符号,塑造郴州旅游形象、凸显郴州旅游个性,传达郴州的精神理念。

第二十七条旅游形象定位的原则

1、体现定位的前瞻性,给郴州城市旅游形象预留出足够的扩展空间。

2、突出城市主题的鲜明性,如古邑林城、林中之城。

3、强化城市旅游功能的先进性,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

4、强化市民的城市经营意识,大力提高市民素质,优化城市服务的软环境。

第二十八条旅游形象理念识别系统

1、一级理念(用于展示郴州旅游的总体形象)——粤港澳后花园

郴州具有独特的地域景观与民风民俗,毗邻粤港澳,可以成为国内、国际最大的客源市场——粤港澳的旅游目的地。

后花园是皇家贵族所享有的特权,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定位为粤港澳后花园可以满足粤港澳游客的归属感、自豪感、优越感,对其他地区的消费者也构成强大吸引,具有消费示范效应。

2、二级理念(郴州旅游吸引物的特色形象)

(1)南岭山水、楚天福地、潇湘林城、湘粤边界

——南岭山水:

南岭点明了郴州的具体区位,在很多游客心中南岭是陌生甚至带些蛮荒原始的地方,浸透了独有气质。

山水则是都市人向往的资源,是情感寄托所在。

莽山的苍茫深邃、东江湖的万顷碧水,无不充满了温情、激情与诗意。

——楚天福地:

湖南古属楚国,“极目楚天舒”意味在郴州能够感受到高天流云、直抒胸臆、气势磅礴的意境。

福地则点明了市内苏仙岭是道教中排定的“天下第十八福地”,是苏仙跨鹤飞升之地,表明了郴州具有人杰地灵的形象特质。

——潇湘林城:

潇湘的称谓来自于潇水和湘江。

无论是娥皇女英的湘竹泪,还是古曲潇湘夜语,都具有旅游审美的价值。

林城表现郴州自古是林中之城、绿色之城。

“郴”字本身传达出的概念,就是最具有独特性和有效沟通性的概念。

——湘粤边界:

在点出郴州具体区位的基础上,为一级理念“粤港澳后花园”做了最好的注释。

“南岭山水、楚天福地、潇湘林城、湘粤边界”的理念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是郴州的“独特的销售主题”,并且也是旅游者最想听的概念、最愿看的景致。

它不仅体现了郴州旅游的个性与气质,也为郴州旅游形象建立起一种认知价值。

调查显示,有28.6%的游客认为对这一理念的印象最为深刻,比排名第二位的“郴州之旅,在于山水之间”高出近十个百分点。

(2)古邑林城,碧水东江、四季美景、春水伊人

——古邑林城:

揭示了郴州历史渊源和文化沉淀,展示了郴州古老原始的生态环境氛围;郴州具有四千多年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

——碧水东江:

突出了郴州目前开发最成功、来郴州旅游必看、必游的“水产品群”之品牌特征。

——四季美景:

郴州四季皆美景,景色诱人。

春天采花,夏天戏水,秋天赏月,冬天观雪。

——春水伊人:

东江碧水在冬天也能够给游人带来融融春光,让人流连;郴州女子很美,隔水相望把游客带入《诗经•蒹葭》的意境中,引用“伊人”一词,带给游客无尽的想象空间。

“四季美景、文化郴州、春水伊人”描述了动静相宜、情景交融的一幅山水画卷,调查中14.7%的旅游者选择它为印象最为深刻的形象宣传口号。

3、郴州旅游形象关键语设计

(1)岭北寿山福地,湘南春水伊人——尽在我郴州

(2)郴州之旅,在乎山水之间。

(3)具体的景点景区,可以使用景点歌谣来概括:

南岭山水数郴州,湘粤港澳后花园东江潇湘千岛湖,郴水芙蓉万华岩

寿山福地苏仙岭,莽山温泉林海源南国草场仰天湖,五岭风貌飞天山

(4)东江湖:

走遍湘南大地,惟有东江一湖水。

(5)郴州骑天岭:

避暑胜地,南岭夏都。

(6)兜率岛:

松涛远带江涛静,竹韵频添钟韵凉。

表4旅游者对郴州旅游促销口号的评价

印象最深的宣传口号排序

人数

有效问卷

百分比%

1、南岭山水、楚天福地、潇湘林城、粤港花园

72

252

28.6

2、郴州之旅,在乎山水之间

50

252

19.8

3、岭北寿山福地,湘南春水伊人-尽在我郴州

48

252

19.0

4、四季美景、文化郴州、春水伊人

37

252

14.7

5、郴州--林中之城

38

252

25.1

6、郴州--一山一水一界(与广东、江西交界)

7

252

3.8

自制表,资料来源《2001年6月郴州市场调查报告》

第二十九条旅游形象行为识别系统

1、开展面向全体市民的关于旅游与发展的意识教育,以立法的形式确立“郴州旅游日”,强化旅游城市的氛围,显示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

培养郴州市民的参与意识,推出“郴州好客之道”计划,使市民进一步认识到旅游业的重要性。

2、提高郴州旅游业界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准。

奉行“一切为游客着想”的基本理念,开展“礼貌运动”,大力宣扬礼貌待客和敬业乐业精神,营造出一个爱岗敬业、全员公关的良好氛围。

3、进行全市范围内的粤语和英语推广,强化郴州作为粤港澳后花园的旅游形象,为开拓国际客源市场培育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加粤港澳、台湾和欧美旅游者对郴州人文环境的认同感。

4、积极推广郴州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整合传播郴州旅游形象。

可以在全国范围或主要客源市场选择具有实际操作经验、有成功有良好媒体关系的公关广告公司落实郴州旅游形象宣传推广工作。

5、培训旅游专业性人才,推行人才引进制度,以其先进的观念,可以弥补郴州旅游发展所需。

6、改善城市环境,增强社会公共秩序。

要把郴州建设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应突出“干净”和“安静”,创造出优雅、洁净的新兴旅游城市环境,实现旅游者对郴州在视觉、听觉上的满足。

7、定期开展旅游调研工作,为郴州旅游工作和形象建设提供依据,力求做到全方位提升郴州旅游形象的目标。

第三十条旅游形象视觉识别系统

郴州的旅游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可以从城市景观风貌、古城风貌入手,与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风貌规划、城市建筑风格、城市的旅游意象等协调一致,在视觉上塑造统一、独立的城市旅游形象。

1、郴州旅游景观风貌设计要点

(1)城市标志。

强化苏仙岭的标志性特征,体现郴州的城市风貌。

(2)标志性建筑。

五岭广场是目前湘南乃至湖南最大的城市广场,成为郴州当之无愧的标志性建筑形象代表。

(3)城市窗口形象设计。

对郴州火车站、汽车站进行重新装修设计,在各交通出入口附近加大绿化面积,树立大型的旅游宣传广告牌。

(4)城市街景风貌规划设计。

展示郴州商业文化和休闲文化,建设若干城市商业广场,体现出集购物、娱乐、休闲、文化艺术为一身的构想;建设绿化景观带,进一步诠释郴州山水林城的形象理念。

(5)城市建筑风格设计。

建议使用褐红色、青黛色(灰色)、白色作为城市临街建筑基础色彩,与周边绿化带呼应,充分利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和技法。

采纳钱学森先生“山水城市”的构想,进行生态城市设计,形成层次分明、色彩醒目、富有时代感的建筑风格,使郴州具有舒适宜人的建筑空间环境。

(6)城市夜景。

启动城市亮化工程,重点集中在五岭广场、中心区、主要的商业街、城市的制高点,沿河沿江地段。

2、古城风貌设计

尽可能保持老街老巷“通而不畅、幽邃宁静”的特色,对古居民区及其石板路、石拱桥、石阶、古井、砖木民居、骡迹古道等历史文化遗迹给予重点保护。

对古城的空间轮廓线,包括山体轮廓线、街巷民居轮廓线和郴江自然水面轮廓线进行妥善保护,形成高低错落、远近参差的空间层次,严禁违章建筑和粗暴开发。

3、城市的旅游意象

旅游者对郴州旅游形象的认知,还可通过暗示、引导来达到对城市形象的理解。

郴州的版图象一只蝴蝶的形状,尤其是填充颜色后,更象一只飞舞的彩蝶。

蝴蝶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忠贞爱情的象征,著名词作家乔羽写的《思念》之“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象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可以用在接待游客、表达情感方面。

建议把《思念》作为郴州旅游的主打歌推出,产生积极的品牌联想,达到良好的意象效果。

第六章旅游市场发展规划

第三十一条郴州旅游市场的细分

1、按地理因素细分

(1)地理区域和空间位置。

郴州的主要目标市场是湖南、广东的近程市场,即使是来自外省市的一些游客,也是由于来湖南、广东从事公务活动或旅游而顺便到郴州旅游,因此从目前客源的空间位置上看,70%的旅游者大致分布在半径为400公里以内,车程不超过5个小时的区域内。

(2)经济地理环境。

从经济地理环境上看,郴州重要客源市场所属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因此,郴州的旅游产品应体现高档保特色、中档保效益、低档保必需的价格体系,以多层次、多种价格标准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需要。

2、按人口因素细分

(1)年龄。

郴州游客中15-44岁的年龄层比例最大,占77%,是主要目标顾客群。

未来旅游消费市场中,少年儿童、青年人、老年人三个群体将会对旅游格局的变革产生重要的影响力,郴州重点考虑在上述层面实现突破。

(2)性别。

郴州男女游客性别比是54:

46,相差不大,基本上保持均衡。

郴州旅游以举家出游的模式居多。

旅游部门在设计旅游产品和规范旅游设施时,应注意满足女性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的特殊要求。

(3)学历、职业和收入。

郴州旅游者平均文化程度较高,其中大专以上占63%,收入较高,对生态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和文化民俗产品具有教高的消费倾向。

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占了近三成,公务员占16.6%、专业/文教科技人员占11.9%,三者合计达到57.7%,是市场主要客源,也对旅游流行趋势具有引导作用。

3、按购买行为因素细分

(1)购买动机。

在国际旅游市场中,“距离近、时间短、开支省”是近年旅游者选择旅行消费的原则。

点到为止的周游型旅游逐渐失去吸引力,旅游者更加重视旅游的质量,一地型深度旅游受到欢迎。

调查表明,旅游者感兴趣的郴州景点排序是东江湖、苏仙岭、飞天山、万华岩、女排训练基地、莽山、五盖山、仰天湖、龙华山、汝城温泉。

(2)利益追求。

游客比较关注景点可游性、出游费用和价格、交通便利程度、服务质量等,而对于空间距离感觉不敏感,消费心态趋于成熟。

旅游者对郴州旅游资源的兴趣点的排序是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旅游购物、文化艺术、饮食烹调、节庆活动、医疗保健。

周末出游7成以上的游客选择近距离的旅游目的地,17.4%的游客选择了省内新景点,具有逐新求异的需要;9.5%选择跨省旅游的游客属于高收入阶层,多自驾车或居住在两省交界的地方。

(3)购买时机。

游客出市区旅游的出游频率半年至一年的占32.9%,一年以上的占16.7%,低收入游客和以观光游览为目的游客出游频率较低;2—3个月的占17.5%,一个月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