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6508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6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

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教学难点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6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

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

  宫……【出示课件2】

  “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那狭窄的双龙洞。

(板书: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3】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鹃、臀、蜿、蜒”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会比较好。

也可以让学生用联想法由一个字联想到多字加以区别分析。

  <1)读准字音【出示课件4、5]

  浙江一簇臀部漆黑蜿蜒

  杜鹃宽窄肩背移动额角陆续石钟乳石笋变化多端上源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簇笋”,翘舌音“浙窄乳”等。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智窄气

  “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

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窄”上窄下宽,下面的部分是“乍”,不要写错。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6、71

  

(1)拥挤:

(人或车船)等挤在一起。

地方相对较小而人或车船等相对较多。

  

(2)空隙:

指中间空着的地方;尚未占用的时间:

空旷间隙:

相似的情况或状态再现的时间间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自学,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主理解词语,质疑问雄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3)稍微:

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

  (4)蜿蜒:

上下起伏前曲折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5)依据:

基础,按照。

  (6)突兀森郁:

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突兀,山高高耸起的样子:

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7)石钟乳:

在溶洞里常见到,形如寺庙里的大钟,也叫钟乳石。

  (8)石笋:

指的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一种钙沉积、成像笋子一样的石头。

  (9)名目:

事物的名称。

  4.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感知,理清靖构。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出示课件8】(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4.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

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路上一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

  (板书:

路上一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

  5.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叶圣陶先生一道欣赏了美丽的溶洞景色,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溶洞里面去看一看,看看那里到底有多么神奇,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那里看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3.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具准备课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领略了溶洞外的美丽风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叶圣陶先生走进溶洞,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出12]检查复习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重温溶洞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初入溶洞”,感受“美丽”。

  思考:

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有哪些?

  【出示课件13】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出示课件14】

  预设:

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1)"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为溪流的宽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

  

(2)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

缓、急:

”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

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气

  (板书:

宽、窄:

缓、急:

  (3)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精读够悟,感受“狭窄”.

  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5】

  洞口:

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窄小。

  内洞:

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出示课件16】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

  “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

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

  值得观赏。

【出示课件17】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

用“即使”这个关联词作强调,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作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作什么了。

  三、复述课文,写段训练。

[出示课件18]

  1.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2.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飞机在高空表演,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真让人提心吊胆。

  3.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汽车行驶:

  自然天气: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9】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

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3.作业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课文内容,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搜集资料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内容17记金华的双龙洞【出示课件20】

  路上(宽、窄;缓、急:

)一外洞(很宽)

  一孔隙(窄小)一内洞昏暗一出洞

  教学反思

  《讪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本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

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来把握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

另外,还大胆尝试了各种教学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触:

  成功之处,

  一、对于这篇文章的讲解,大胆尝试、创新。

在没有预习本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放了《记金华的双龙洞》音频朗读。

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段音频。

然后让学生谈谈听到了哪些内容。

在听完第一遍的时候,有十几位学生谈了感受。

然后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几位同学要谈感受。

此时,学生基本上把本课的重点都说出来了。

我很高兴,因为达到了我理想的效果。

我发现这种尝试还是不错的。

先让学生听文章,再讲,这样比直接讲学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这是一篇游记,讲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这也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做准备。

因此,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

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

”学生们先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作者的游览路线。

紧接着,我又设计一道题目: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游览图,注意内洞、外洞、孔隙的画法二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

另外,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洞的特点。

  不畦处:

  从本课的学习来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时间还是有点紧。

学生读的时间还是有点少,像孔隙、内洞两个自然段应该反复读,细细品味他们的特点。

这节课,也使我领悟到: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

让孩子们在语言里感受想象的美丽,在文字里享受体验的乐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乐学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