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 人口与环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6127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 人口与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 人口与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 人口与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 人口与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 人口与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 人口与环境.docx

《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 人口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 人口与环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 人口与环境.docx

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人口与环境

练习8 人口与环境

(2018·湖北襄阳调研)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劳动年龄组(男15~59岁,女16~54岁)、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年份变化情况,图中a、b、c表示不同的年龄组。

据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  )

A.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

B.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C.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

D.超过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解析:

结合各年龄组对应的人口年龄段知,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的比重应最大,故劳动年龄组是b;近年来,总体上我国人口出生率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增加,故低于劳动年龄组是a,超过劳动年龄组是c。

答案:

A

2.下列年份中,该省级行政区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  )

A.1995年  B.2000年C.2010年  D.2014年

解析:

社会养老压力最轻,则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应较大,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应较小,选项中2000年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与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之比最小,故该省级行政区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2000年。

答案:

B

(2018·漳州六校联考)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特点,即“城乡倒置”明显。

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图(含预测)。

完成下面两题。

3.关于T1和T2时期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T1时期:

城市生育水平低②T1时期:

农村劳动力迁出

③T2时期:

逆城市化显著④T2时期:

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T1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到城市中务工,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低于农村;T2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大多数人口进入城市,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答案:

D

4.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  )

A.T1时期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增加

B.T1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压力减轻

C.T2时期新兴产业发展将受制约

D.T2时期中、小、幼教师大幅度增加

解析:

T1时期第二、三产业比重将会增加;T1时期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的,故农村社会保障压力增大;T2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25%左右,新兴产业发展将受制约;T2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与养老有关的产业可能发展较快,中、小、幼教师不一定大幅度增加。

答案:

C

(2018·哈尔滨模拟)读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老年人口(≥65岁人口)比重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老龄化越严重

B.人口老龄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C.老年人口比重总体上东部大于西部

D.人口密度越大,人口老龄化越严重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比较高的地区主要为四川省、重庆市、辽宁省、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台湾省等省级行政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地区东、中、西部均有分布,老年人口比重总体上东部大于西部。

答案:

C

6.广东省老年人口比重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入多B.人口出生率高

C.医疗水平高D.人口增长率低

解析:

读图可知,广东省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广东省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吸引其他省级行政区的剩余劳动力迁入,且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答案:

A

(2018·深圳三校联考)“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下图为某城市生育二孩意愿调查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我国家庭结构的优化

B.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C.调节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D.强劲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解析: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若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将导致我国养老负担加重,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

B

8.影响该城市选择30~4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远高于选择20~3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B.生育能力

C.经济水平D.文化水平

解析:

多数人在30~40岁时第一个孩子年龄已经较大,且经过多年发展,家庭经济收入也基本稳定,所以生育二孩的意愿较高;而在20~30岁时,工作刚起步,且刚组建家庭或刚生育了第一个孩子,生育二孩会使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工作压力增大,因此生育二孩意愿较低。

答案:

C

(2018·浙江名校联盟联考)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解析:

读图可知,“握手楼”的主要特点就是楼与楼的间距较小,这种建筑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利于采光、绿化,还具有消防隐患,不会吸引外来人口定居,也不会吸引市民周末度假,故A、B项错误。

农民自身已有住房,且“握手楼”属于楼房,所以农民在自家的宅基地建“握手楼”目的不会是增加住房面积,应为出租房屋增加收入,故C项错、D项正确。

答案:

D

10.“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断扩大

解析:

城市中的商品房(毛坯)价格约30000元一平米,价格昂贵,打工仔基本买(租)不起;在城市周边的农民自建楼价格相对较低,而且交通也较为便利,与打工仔的工资收入和生活开支契合,因此打工仔多选择郊区农民的“握手楼”,当地农民也就成为包租公(婆)。

A、C选项的情况为逆城市化现象,中国目前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因此D错误。

答案:

B

(2018·山东邹城模拟)下图为某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上海流动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

A.20~24岁B.25~29岁

C.30~34岁D.35~39岁

解析:

读图可知,20~24岁外来人口数量最多,其占上海流动人口比例最大。

答案:

A

12.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B.人口死亡率迅速上升

C.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入D.大量老年人口迁出

解析:

上海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导致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快。

答案:

C

(2018·山东日照模拟)一个国家的就业比高,抚养比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下图示意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预测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3.抚养比低于50%即处于“人口红利”期。

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  )

A.1990~2030年B.1985~2050年

C.1990~2015年D.2000~2020年

解析:

本题可以从纵坐标50%处画一横线,可以看出抚养比低于50%对应的时间大约是1990~2030年,A正确。

答案:

A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

B.就业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步变化

C.60年代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

D.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是老龄化所致

解析:

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但不是成正比,A错误;就业比与经济增长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会影响未来的就业,增加就业压力,B错误;60年代出生率高,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C正确;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与“全面二孩”政策有关,D错误。

答案:

C

15.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可取的是(  )

①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

②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

③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④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主要是增加劳动人口的比例,可采取的措施有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是不现实的,故选D项。

答案:

D

(2018·江西新余模拟)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下面两题。

16.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①    B.②C.③    D.④

解析:

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之和,图示③时期二者之和最大。

答案:

C

17.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

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解析: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经济收入和就业。

图示③~④时期,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一般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迁入率下降,可能是该城市进行产业升级,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该地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

答案:

B

(2018·福建泉州模拟)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8.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

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 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

解析:

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

同时2010年东西向曲线较2000年东西向曲线波动更大,说明东西差异扩大了。

故A正确。

答案:

A

19.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入 B.放开二胎

C.出生率持续较低 D.城市化水平提高

解析:

图示东北老龄化系数2010年较2000年明显升高,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以外的人口减少;结合选项可判断C正确,即出生率下降所致。

答案:

C

20.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 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

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 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解析:

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一般表明该区域劳动力人口比重会增加;因有较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故B正确。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