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5411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考试试题.docx

《教师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考试试题.docx

教师考试试题

 

2014年7月27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真题

一、判断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

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只能是正向的、促进的。

()

3.我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作品是《师说》。

()

4.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目的强调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而教育方针强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

5.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对话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6.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组织形式。

()

7.德、智、体、美、劳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基本构成。

()

8.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是当代社会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概念。

()

9.学生是系统学习直接经验为主的具有主体性的人。

()

10.课程是白上而下由国家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教学形式。

()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

1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彻底取代传统教学媒体。

()

13.班级中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相互影响,班主任不仅要重视班级正式组织,还要重视班级非正式组织。

()

14.德育过程包含教学过程,它和教学过程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15.当代教学从重视发展向重视认知转变。

()

16.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是由于练习方法不当而导致的。

()

17.智力与创造性成正比,一个人有高的智商就会有高的创造性。

()

18.自我效能感与成败经验有关,增加成败经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

19.科尔伯格认为,认知是发展的前提,即道德水平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提高。

()20.教育过程中要慎用惩罚,但适当的惩罚还是必要的,尤其对严重违规行为。

()

21.遗忘规律是先慢后快,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加强复习。

()22.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教师提出问题过渡到学生质疑和互动提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23.学习动机程度与学习效率成正比,学习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

24.当学生把学习成绩不好归结为自己的能力低时,他们更可能放弃学习。

()

25.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个别差异,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样水平。

()26.维果斯基认为,确定适当的目标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这个适当的目标用一个比喻就是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

27.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是能够很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

()

28.特别聪明的学生非智能因素较差,所以要特别打磨他们的性格。

29.29.教育法规的保障作用,是指教育法规保障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力得到实现,教育义务得到履行,从而使教育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3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取学费和书本费。

()31.在教育领域内,有两类特殊的法律救济制度,分别是教师申述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只是一种民事责任。

()33.在同一社会中,教育法规与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教育道德具有共同的作用方向,反映的利益关系一致。

()34.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活动,也是一场具有国家意志的活动。

()35.法律制裁只有民事和刑事两种。

()36.体罚可以帮助教师树立威信,所以不能因为某位教师体罚了某位学生而说该教师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

()37.教师职业遒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38.师德建立在尊师重道的基础上。

()39.教师职业道德就是组织教师学习法律法规。

()40.师德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现代教育学之父”是()。

A.洛克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奇2.不属于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的是()。

A.学校教育网络化B.学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D.教育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3.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A.科学性知识B.策略性知识C.功能性知识D.生产性知识\4.教育的文化功能不包含()。

A.文化批判B.文化选择C.改善人口质量D.文化传递和保存5.不属于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A.专业理想的建立B.专业知识的拓展C.专业能力的发展D.专业方向的形成6.如果一个数学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自身的水平,那么这个测验就是()。

A.低效度的B.低信度的C.低难度的D.低区分度的7.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包含()。

A.尊师爱生,相互配合B.共享共创,教学相长C.民主平等,和谐亲密D.突出权威,强调服从8.学科教学目标水平最高的是()。

A.知识水平B.理解水平C.分析水平D.综合水平9.“在教育的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这表达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团体本位D.虚无主义10.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有: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

A.教师上课的心情B.教学环境的好坏C.教学报酬的多少D.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主要营造()。

A.优美的校园环境B.良好的自然环境C.和谐的家庭环境D.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12.小张在放学回家路上将摔倒昏迷的老人送进医院,及时挽救了老人生命。

为此,班主任在班上公开表扬小张的行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这是运用了教育方法中的()。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场所D.教学评价14.属于学生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均街性B.统一性C.差异性D.非整体性15.有意义学习的特征不包括()。

A.参与性B.白发性C.渗透性D.排他性16.强调无意识动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布鲁纳C.弗洛伊德D.罗杰斯17.我们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不仅可以激励优秀学生也可以激励一般学生,是因为一般学生受到了()。

A.直接奖励B.直接强化C.替代性强化D.替代性惩罚18.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理论B.认知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19.期望效应说明()。

A.成人的期望是把双刃剑B.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能过高C.良好的期望可促进学生的发展D.学生的发展往往背离成人的期望20.在训练学生射击水下靶子之前,先给学生讲水的折射原理有利于提高训练成绩。

可以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迁移理论是()。

A.关系理论B.共同要素说C.形式训练说D.概括化理论21.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儿童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该儿童的认知水平已处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2.比概念学习的复杂程度高的是()。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23.记忆分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在感觉登记阶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方法是()。

A.吸引学生的注意B.为复述留有时间C.帮助学生进行精细加工D.经常安排练习24.如果某学生认为,凡是遭到批评的行为都是坏行为,而不会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行为,这个学生的道德发展应该处在柯尔伯格所说的()。

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25.关于对学生奖励和惩罚的描述错误的是()。

A.奖励比惩罚的效果更好B.奖励和惩罚不需要考虑个别差异C.过多使用外部奖励可能削弱内部动机D.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其效果关键取决于技巧2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儿童模仿成人的行为B.喝酒之后脾气变得暴躁C.服用兴奋剂,比赛成绩提高D.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27.如果学习了材料一,再学习材料二,在回忆材料一时,材料二对回忆产生了干扰,那么这种干扰属于()。

A.逆向负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顺向正迁移28.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范畴的是()。

A.心理健康课B.个别心理咨询C.课堂教学渗透D.学科知识竞赛29.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特定的()。

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社会关系D.文化关系30.某小学学生小洋,在课外活动结束后从操场回宿舍途中与同学边说边走,上楼时凉鞋前端在楼梯上绊了一下,摔倒在地头破血流。

学校一边将小洋送往医院,一边通知家长。

在此事故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是()。

A.学校B.家长C.小洋D.聊天同学31.在教育法规实施的过程中把执法、守法和法规教育结合起来,以说服教育为主,行政、司法强制为辅,使教育主体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

这遵守了教育法规实施的()。

A.教育性原则B.效力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平等性原则32.教育申诉制度的性质是属于()。

A.民事性的B.行政性的C.刑事性的D.强制性的33.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中,使主体明确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以及要求做什么的要素是()A.假定B.处理C.制裁D.定案34.教育立法必须从教育T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出发,从已有的经济基础出发。

这体现了教育立法的()。

A.实事求是原则B.统一、协调原则C.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D.稳定连贯性原则35.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是()。

A.有损害事实B.行为人主观有过错C.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D.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3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教育B.热爱学校C.热爱教学D.热爱学生37.教师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具有()。

A.评价功能B.教育功能C.辅导功能D.说服功能38.教师职业昀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多层性B.单一性C.多样性D.不确定性39.教师之间“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

A.隐含性原则B.团结一致原则C.“双赢”协作原则D.和平共处原则40.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奉献性B.导向性C.全局性D.发展性三、判断简析题(共8小题,1、3、5、7每小题1分,2、4、6、8每小题2分,共12分)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就意味着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1.这个说法正确吗()2.为什么()A.教师是否合格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

B.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仅仅具备了从业资格。

C.在专业过程中争取更多的T作自主权和专业地位。

D.取得了教师资格证,证明达到了各项要求,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E.现代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语文老师在介绍一位民国时期作者的作品之前,播放了一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政治经济的历史短片,然后开始讲课。

3.教师的做法对吗()4.为什么()A.放短片,社会影响不好。

B.促进理解。

C.违背教育心理学规律。

D.符合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理论。

E.违反学校相关规定。

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认知风格的差异性,有些在作判断时,不易受外界干扰,称为场独立型认知风格,有些倾向于外部信息作为依据,称为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某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场独立型认知风格。

5.老师观点对吗()6.为什么()A.场独立型更有助于学习。

B.场依存型有利于接受新知识。

C.不同风格的学生各有优势。

D.任何心理特点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塑造。

E.可以设计不同风格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初二(3)班的学生琳琳收到一封本班男生写的情书,马上给了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悄悄调查,发现这是几个女生的恶作剧,李老师把这几个女生叫到一起进行批评教育,又单独和琳琳谈心,希望她不要对同学产生不信任或害怕与男生交往,然后毁了情书。

7.李老师做法对吗()8.为什么()A.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荨重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

C.有针对性的处理,保护了学生。

D.鼓励与男生交往,违反了学校不得早恋的规定。

E.没有公开批评肇事学生,助长了歪风邪气。

四、案例分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一位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位学生作文写得不错,在随后的语文课上,该老师在班级里念这位学生的作文,当进行到一半时,班里许多同学打断了老师,大声说,该作文是抄袭的。

语文老师灵机一动,问全班同学,这篇作文写得好不好同学回答:

“好是好但是该作文是抄袭……”老师打断学生们并大声问道:

“我问的是作文好不好!

”全班学生都大声回答:

“好!

”语文老师说,欢迎大家摘录精彩、生动的文章作为己用,多看些精妙的文章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

后来班级同学积极学习,抄袭文章的那位同学说:

“老师的这次教育学习,让我一生都难以忘记!

”1.关于语文老师的做法,正确的观点是()。

A.语文老师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化解一次课堂危机B.课堂突发事件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要好好利用C.语文老师欠妥当,应当严厉批评抄袭的那位同学D.老师备课不充分,自身积累不够,险酿成大错E.老师教学机智,以特殊形式教育了犯错同学2.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A.教学策略的实时调控性B.生成性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需要C.教学是一项复杂活动,教学情景多变D.教学策略一旦设定不能轻易改变E.教学策略有相应的灵活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小海是一名初中学生,在老师眼里是那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类型的学生。

暑假里,小海留了一头长发,并且染成黄色,老师认为这违反学校的规定,责令小海剪掉头发,小海认为留长发是个人的事,拒不剪掉头发。

一次老师在与小海沟通中,明确表示让小海剪掉头发,否则第二天就不用来上课了。

第二天小海剃了一个光头来上课。

3.小海有此做法的根本原因是()。

A.故意违反校规B.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C.认知偏差D.行为习惯不好E.家庭教育缺失4.应该怎么处理()A.按照校规严肃处理。

B.学校有些要求的确没有必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C.采用更有策略的方式,不刺激学生的逆反心理。

D.寻找背后的原因,更有针对性地教育E.让家长处理

30.。

2014年7月27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专家详解一、判断题1.【答案】√。

解析: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是要把人培养成社会人和自然人的合体,分别就对应了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

2.【答案】×。

解析:

从作用方向来看,教育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阻碍个体和社会进

31.步的作用就是负向功能。

3.【答案】×。

解析:

我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作品是《学记》。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解析: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解析:

学生是系统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具有主体性的人。

10.【答案】×。

解析:

国家课程是国家设计开发的,但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是地方和学校。

11.【答案】√。

解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

解析:

德育可以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等其他形式来实现,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实现德育,还可以实现智育、体育、美育等。

15.【答案】×。

解析:

当代教学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16.【答案】×。

解析:

高原现象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疲惫而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17.【答案】×。

解析:

创造力高,智力一定高;智力高,创造力不一定高。

18.【答案】√。

解析:

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因素。

19.【答案】√。

20.【答案】√。

21.【答案】×。

解析:

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产生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之后要及时复习。

22.【答案】√。

23.【答案】×。

解析: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

24.【答案】√。

解析:

当学生长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能力时,会出现习得性无力感,从而放弃努力。

25.【答案】×。

解析:

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发挥每个个体的长处,弥补其不足。

26.【答案】√。

27.【答案】√。

28.【答案】×。

解析: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特别聪明的学生,其非智力因素并不一定就差。

29.【答案】√。

30.【答案】×。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和杂

32.费。

31.【答案】√。

32.【答案】×。

解析:

根据违法行为性质的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并不是只有一种民事责任。

33.【答案】√。

34.【答案】√。

35.【答案】×。

解析:

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36.【答案】×。

37.【答案】×。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

38.【答案】×。

解析:

师德是建立在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的。

39.【答案】×。

40.【答案】√。

解析:

师德的形成和变化受社会大系统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此师德的内容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也是会变化的。

二、单项选择题1.【答案】B。

解析: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2.【答案】C。

解析:

只有在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才会与生产劳动分离,在萁他社会形态下,学校教育都会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3.【答案】B。

解析: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4.【答案】C。

解析:

改善人口质量属于教育社会功能里的人口功能。

5.【答案】D。

解析:

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

6.【答案】A。

解析:

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

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水平,不能体现m测验的有效性,也就是测验的低效度性。

7.【答案】D。

解析:

理想的师生关系特征包括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和宽容理解。

8.【答案】D。

解析:

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并进一步将认知领域目标划分为知识、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从低到高的水平。

9.【答案】A。

解析:

诺笃尔普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诺笃尔普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所以答案为A。

10.【答案】D。

解析:

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包括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学耐间和效率的要求。

11.【答案】D。

12.【答案】B。

解析: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

33.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

题干中的小张就是作为优秀学生的榜样。

13.【答案】C。

解析: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

14.【答案】C。

解析:

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均衡性、差异性以及互补性。

15.【答案】D。

解析:

有意义学习具有四个特征:

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具有渗透性;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16.【答案】C。

解析:

弗洛伊德曾提出过解释遗忘现象的动机遗忘理论,认为个体并非真正遗忘,而是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压抑到了白己的无意识中。

17.【答案】C。

解析:

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到榜样的行为或行为结果而受到的强化。

18.【答案】A。

解析:

系统脱敏法是由沃尔帕1958年首创,其理论基础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属于行为主义理论。

19.【答案】C。

解析: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够传递一种信任,这样的期待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20.【答案】D。

解析:

1908年,贾德根据水下击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概括化理论。

21.【答案】D。

解析:

浮力是一个抽象概念,个体可以不借助物体来对浮力进行理解,说明个体能够很好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形式思维),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只有到达了形式运算阶段的个体才能很好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22.【答案】D。

解析:

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将学习分为从低到高的8个层次,依次为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或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

23.【答案】A。

解析:

注意是信息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

24.【答案】A。

解析:

此题中学生处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下的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25.【答案】B。

26.【答案】A。

解析:

学习是指个体活动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依据此定义选A。

27.【答案】A。

解析:

逆向负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消极影响,题干中材料一的学习是先前学习,材料二的学习是后继学习,而在回忆材料一时,材料二产生了干扰,即消极影响,所以属于逆向负迁移。

28.【答案】D。

29.【答案】c。

解析: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所以是一种社会关系。

30.【答案】A。

解析:

依据《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的规定,学校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本题中在学校的负有管理职责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内发生伤害事故,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学校负主要责任。

31.【答案】A。

解析:

教育法规的实施有其特殊性,就是与其他法规相比,教育法规的强

34.制性显然要低得多。

这是因为教育法规所涉及的对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未成年人,不可能对他们采取过于强硬的措施,并且教育工作是一项培养人的T作,其间出现的问题大多数都是比较轻微的违法行为。

在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把执法、守法和法规教育结合起来,以说服教育为主,行政、司法强制为辅,遵守了教育性原则。

32.【答案】B。

解析:

教师申诉不是通过司法机关的诉讼程序进行的,不具有诉讼的性质。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