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智力开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5047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1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智力开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二下智力开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二下智力开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二下智力开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二下智力开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下智力开发.docx

《二下智力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智力开发.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下智力开发.docx

二下智力开发

智能开发

二年级

 

 

 

二年一班智力开发活动课程表

星期

课程

节次

1

智能开发

读写有道

巧巧手

智能开发

智能开发

2

英语角

健身快乐营

读写有道

跳动的旋律

开卷有益

3

读写有道

智能开发

智能开发

读写有道

读写有道

二年二班智力开发活动课程表

星期

课程

节次

1

智能开发

读写有道

智能开发

智能开发

智能开发

2

心灵手巧

快乐英语

健身快乐营

开卷有益

跳动的旋律

3

读写有道

智能开发

读写有道

读写有道

读写有道

二年三班智力开发活动课程表

星期

课程

节次

1

智训

读写

读写

智训

乐训

2

读写

心手巧

英语角

健身营

智训

3

开卷

智训

智训

读写

读写

二年四班智力开发活动课程表

星期

课程

节次

1

智能开发

读写有道

智能开发

智能开发

智能开发

2

心灵手巧

快乐英语

健身快乐营

开卷有益

跳动的旋律

3

读写有道

智能开发

读写有道

读写有道

读写有道

二年五班智力开发活动课程表

星期

课程

节次

1

智能开发

读写有道

智能开发

智能开发

智能开发

2

心灵手巧

快乐英语

健身快乐营

开卷有益

跳动的旋律

3

读写有道

智能开发

读写有道

读写有道

读写有道

二年六班智力开发活动课程表

星期

课程

节次

1

智力开发

英语角

健身快乐营

巧巧手

读写有道

2

跳动的旋律

读写有道

智力开发

开卷有益

智力开发

3

读写有道

智力开发

读写有道

读写有道

智力开发

活动计划

二年级2013年8月15日

月份

教学内容

备考

2月

1

3

口算练习

2.25-3.1

3月

2

3

口算练习

3-7

3

3

画图显示法

10-14

4

3

画图显示法

17-21

5

3

画图显示法

24-28

4月

6

3

机智与顿悟

3.31-4.4

7

3

仔细审题

7-11

8

3

仔细审题

14-18

9

3

仔细审题

21-25

5月

10

3

巧填运算符号

28-5.2

11

3

移多补少

5-9

12

3

移多补少

12-16

13

3

移多补少

19-23

14

3

同样多问题

26-30

6月

15

3

数字游戏

6.2-6

16

3

数字游戏

9-13

17

3

16-20

18

3

23-30

第一周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口算练习

活动目标:

提高口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3+44=16+64=11+68=11+2=20+86=

2×4=16+65=16+69=11+3=4×9=

13+46=16+66=11+78=11+1=20+78=

二、口算练习:

(1)1800-900=

  

(2)1100-500=

  (3)1400-900=

  (4)500-100=

  (5)1200-900=

  (6)1000-600=

  (7)1100-500=

  (8)1500-900=

  (9)1100-600=

  (10)800-200=

  (11)300-200=

  (12)1400-500=

  (13)1100-200=

  (14)1200-700=

  (15)1300-500=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口算练习

活动目标:

提高口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

90+130=

50+80=

40+680=

860+70=

890+90=

60+350=

80+850=

70+80=

80+60=

570+70=

670+60=

80+80=

二、口算练习:

尾数是0三位数加法

   

(1)480+580=

  

(2)470+110=

  (3)330+210=

  (4)520+930=

  (5)540+370=

  (6)370+530=

  (7)910+910=

  (8)580+850=

  (9)210+410=

  (10)530+390=

  (11)240+790=

  (12)650+640=

  (13)670+220=

  (14)890+260=

  (15)670+280=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

口算练习

活动目标:

提高口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

70+880=

90+50=

90+560=

50+80=

50+90=

80+270=

70+60=

40+170=

40+580=

80+40=

60+80=

30+380=

50+90=

830+80=

680+90=

290+80=

二、口算练习:

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

(1)310+690=

  

(2)830+610=

  (3)930+210=

  (4)440+720=

  (5)290-210=

  (6)590-410=

  (7)270-140=

  (8)650-190=

  (9)840-730=

  (10)340+360=

  (11)920-530=

  (12)580+400=

  (13)540-220=

  (14)350-260=

  (15)550-440=

 

第二周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画图显示法

活动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

活动过程:

 在有些数学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容易看出来;可是只要画个图就能显示清楚了.同学们要学会这种画图方法.

  例1小明比小英小5岁,小方比小明大2岁.那么小英和小方差几岁?

  ①表示小明比小英小5岁,

  ②表示小方比小明大2岁,

  由图可见,小英比小方大3岁.

  注意:

画这个图时,由题意应以小明为基准.

 例2小初、小美、小英三个人分糖块.小美比小英多3块,小初比小美多2块.已知糖块总数是50块,那么每人各分到多少块?

  解:

依题意画图,可以先画小英,见下图中①,再画小美,它比小英多3块,见下图中②,接着再画小初,它又比小美多2块,见下图中③,

至此,图已画完,下面借助此图进行分析推理.

  由图可见,小初比小英多3+2=5块,由图还可以看出,50-(3+5)=42(块)就是小英糖数的3倍,所以小英的一份是:

  42÷3=14(块);

  由此可求出小美的一份是14+3=17(块);

  小初的一份是17+2=19(块).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画图显示法练习题

活动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出示习题

1.王强和李明都想买一本《趣味数学》,但王强的钱少2角5分,李明的钱少3角1分.如果两个人的钱合在一起就刚够买这本书.问一本《趣味数学》多少钱?

王强和李明各有多少钱?

解:

画个图用实线段表示二人有的钱,虚线表示缺的钱.

依题意,“两人钱合在一起,刚好买这本书”.

  就是说,如图所示,实线段(表示李明的钱)按图线可以向上移到短的虚线处(表示王强缺的钱)接起来刚好等书价.也就是说一本书的书价是:

  2角5分+3角1分=5角6分.

  王强有3角1分,李明有2角5分.

  2.大、小二数之和为10,之差为2,求大、小二数各多少?

解:

画线段图用长线段表示大数,用短线段表示小数,用差线段表示两数之差,见图:

  由图显见,若在虚线处再加上一段“差线段”,那就显然得到了两条等长的长线段.这就表示,和加差等于两个大数,

  即(和+差)÷2=大数.

  反之,如果去掉那段“差线段”,则得到两条等长的短线段.这就表示,和减差等于两个小数,

  即(和-差)÷2=小数.

  注意,此题就叫“和差问题”,以上两式就叫和差问题公式.

  把题给的具体数值代入这两个公式,可得:

  大数=(10+2)÷2=6,

  小数=(10-2)÷2=4

  3.小军、小方和小雄共有12本小人书,小军比小方多2本,小方比小雄多2本,问他们三人各几本?

  解:

画线段图如下:

  与上题类比,采用添加差线段的方法可得:

  (12+2×3)÷3=6(本)(小军);

  6-2=4(本)(小方);

  4-2=2(本)(小雄);

  同样也可采用去掉差线段的方法得:

  (12-2×3)÷3=2(本)(小雄);

  2+2=4(本)(小方);

  4+2=6(本)(小军).

(1)今年弟弟8岁,哥哥14岁.问当两人的年龄和是30岁时,两人各几岁?

解:

此题叫年龄问题,它的特点是年龄差保持不变.此题可归纳为和差问题:

哥弟年龄之差为14-8=6(岁),和为30岁,求哥弟各几岁?

  (30+6)÷2=18(岁)(哥)

(30-6)÷2=12(岁)(弟).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

机智与顿悟

活动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

活动过程:

数学需要踏实与严谨,也含有机智与顿悟.

例1在美国把5月2日写成5/2,而在英国把5月2日写成2/5.问在一年之中,在两国的写法中,符号相同的有多少天?

解:

一年中两国符号相同的日子共有12天.

它们是:

一月一日1/1七月七日7/7

  二月二日2/2八月八日8/8

  三月三日3/3九月九日9/9

  四月四日4/4十月十日10/10

  五月五日5/5十一月十一日11/11

  六月六日6/6十二月十二日12/12

  注意由差异应当想到统一,有差异就必须有统一,仔细想一想这道题就会有所领悟.

例2有一个老妈妈,她有三个男孩,每个男孩又都有一个妹妹,问这一家共有几口人?

  解:

全家共有5口人.妹妹的年龄最小,她是每一个男孩的妹妹.如果你列出算式:

  1个妈妈+3个男孩+3个妹妹=7口人那就错了.

  为什么呢?

请你想一想.

例3小明给了小刚2支铅笔,他们俩的铅笔数就一样多了,问小明比小刚多几支铅笔?

  解:

小明比小刚多4支铅笔.

  注意,可不是多2支;如果只多2支的话,小明给小刚后,小刚就反而比小明多2支,不会一样多了.

例4小公共汽车正向前跑着,售票员对车内的人数数了一遍,便说道,车里没买票的人数是买票的人数的2倍.你知道车上买了票的乘客最少有几人吗?

  解:

最少1人.因为售票员和司机是永远不必买票的,这是题目的“隐含条件”.有时发现“隐含条件”会使解题形势豁然开朗.

例5大家都知道:

一般说来,几个数的和要比它们的积小,如2+3+4比2×3×4小.那么请你回答:

0、1、2、3、4、5、6、7、8、9这几个数相加的和大还是相乘的积大?

  解:

和大.注意:

“0”是个很有特点的数.

  ①0加到任何数上仍等于这个数本身;

  ②0乘以任何数时积都等于0;

  把它们写出来就是:

  0+1+2+3+4+5+6+7+8+9=45

  0×1×2×3×4×5×6×7×8×9=0

  所以,应当重视特例.

例6两个数的和比其中一个数大17,比另一个数大15,你知道这两个数都是几?

你由此想到一般关系式吗?

  解:

这两个数就是17和15.

  因为它们的和比15大17,又比17大15.

  由一个特例联想、推广到一般,是数学思维的特点之一.

  此题可能引起你如下联想:

  和-15=17,

  那么和=15+17.

  一般和=一个数+另一个加数,

  或写成: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或写成:

被减数-减数=差,

  也可写成:

被减数-差=减数.

  以上这些都是你从课本上学过的内容,这里不过是把它们联想到一起罢了.

  学数学要注意联想,学会联想才能融会贯通.

例7小明和小英一同去买本,小明买的是作文本,小英买的是数学本.已知小英买的数学本的本数是小明买的作文本的2倍.又知一本作文本的价钱却是一本数学本的价钱的2倍,请问他俩谁用的钱多?

  解:

他俩花的钱一样多.

  可以这样想:

因为作文本的价钱是数学本的2倍,所以把买作文本的钱用来买数学本,同样多的钱所买到的本数应该是作文本的2倍,这刚好与题意相符.可见两人花的钱一样多.

  结论是隐含着的,推理就是要把它明明白白地想通,写出来的推理过程就叫“证明”,这是同学们现在就可以知道的.

第三周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仔细审题

活动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

活动过程:

 解数学题很关键的一步是审题.如果把题目看错了,或是把题意理解错了,那样解题肯定是得不出正确的答案来的.什么叫审题?

扼要地讲,审题就是要弄清楚:

未知数是什么?

已知数是什么?

条件是什么?

  有一种类型的数学题叫“机智题”.在这一讲要通过解这种题体会如何审题.

  例1①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1只,还剩几只?

  ②树上有5只小鸟,“叭”地一声,猎人用枪打下来1只,树上还剩几只?

  解:

①5-1=4(只),树上还剩4只小鸟.

  ②对这一问,如果你还像上面那样算就错了.正确地算法应该是:

5-1-4=0(只)

  为什么呢?

听到“叭”地一声响,其他4只会被吓飞的,这叫“隐含的条件”,在题目中虽没有明确地说出来,解题时却要考虑到.

  例2要把一个篮子里的5个苹果分给5个孩子,使每人得到1个苹果,但篮子里还要留下一个苹果,你能分吗?

  解:

能.最后一个苹果留在篮子里不拿出来,把它们一同送给一个孩子.这是因为“篮子里留下一个苹果和每个孩子分得一个苹果”这两个条件并不矛盾(见图12—3).

  例3两个父亲和两个儿子一起上山捕猎,每人都捉到了一只野兔.拿回去后数一数一共有兔3只.为什么?

  解:

“两个父亲和两个儿子”实际上只是3个人:

爷爷、爸爸和孩子.“爸爸”这个人既是父亲又是儿子.再数有几个爸爸几个儿子时,把他算了两次.这是数数与计数时必须注意的(见图12—4).

  例4一个小岛上住着说谎的和说真话的两种人.说谎人句句谎话,说真话的人句句是实话.假想某一天你去小岛探险,碰到了岛上的三个人A、B和C.互相交谈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A说:

B和C两人都说谎;

  B说:

我没有说谎;

  C说:

B确实在说谎.

  小朋友,你能知道他们三个人中,有几个人说谎,有几个人说真话吗?

  解:

这是并不难的一道逻辑推理问题.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

有的人一定会列成下面形式的表格,想由此把所有的可能情况都判断出来,认为这样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人说谎说真话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但是,如果你也真的这样做的话,你是无论如果得不出答案的,因为从这道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中根本无法判断出某一个人是说谎还是说真话.你这样解题,说明你把解题的目标(未知数)改变了.请你再看一下,题目问的是什么?

题目并没有问“谁说谎,谁说真话”?

而是在问“几个人说谎,几个人说真话?

”正确的答案是不难得到的:

因为B和C两人说的话正好相反,所以一定有一个人说谎,另一个人说真话;由此又可知道,他们两人不可能都说谎,所以A必定说谎.于是可知3个人有2个人说谎,有一个人说真话.

  例5如图12—5,三根火柴棍可以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再加三根火柴棍,请你组成同样大小的四个等边三角形.

  解:

请你先不要继续往下看,自己想一想能不能用六根火柴棍组成四个同样大小的等边三角形?

  通常,很多人在解这题时,往往自己给自己多加了一个限制条件:

“在平面上组成等边三角形”.但是,仔细看看,原题并没有限制你在平面上解题.由于给自己多加了一个条件,他们的思想就会被限制在平面上解题,那就无论如何也解不出来.这也是把题意理解错了的一种情况.

  但是,如图12—6所示,只要把思维从平面扩大到立体空间,你就能轻而易举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6一笔画出由四条线段连接而成的折线把九个点串起来,你能做到吗?

(见图12—7).

  解:

先不要往下看,你先画画试试.你可能会画出类似于下面的各种各样的折线来,但你很快会发现,它们都不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见图12—8).

  

总结一下画过的折线的特点,显然这些线段都没有超出这9个点所决定的正方形.

  再仔细看看已知条件,问题里并没有这一条限制,画线段的时候没有不让你超出这个正方形.明白了这点,就不难得到正确的答案了(见图12—9).

  回想一下开始的想法也是属于把题意理解错了的情况,但是这种错误是很不容易被自己发现的.只有在解题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的失败的解法加以总结,再与题目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加以对照,才有可能发现自己“不自觉”的错误想法.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仔细审题

活动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

活动过程:

1.①一个学生花2角钱买了2个练习本,花5角钱能买几个练习本?

  ②在上学的路上2个学生拾到了2角钱,问5个学生捡到多少钱?

  2.桌上放着一堆糖果,两个母亲和两个女儿,还有一个外祖母和一个外孙女,每人拿了一块,这堆糖果就被拿完了,而这堆糖只有3块.这是为什么?

  3.天上飞着几只大雁:

两只在后,一只在前;一只在后,两只在前;一只在两只中间,三只排成一条线.请你猜猜看,天上共有几只雁?

  4.小强带了5元钱上街,他到书店买了3本书,应付一元五角钱,可是售货员找给他五角钱,你说售货员一定错了吗?

  5.一栋大楼内有60盏灯,关掉其中的一半后,还剩下多少盏灯?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

仔细审题

活动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上节课习题

二、根据答案给学生讲解

1.解:

①花5角钱买5个练习本.

  ②无法回答.因为在路上捡钱是偶然的,人数多不一定能多捡到钱.这和多花钱就能多买练习本不是同样的问题.

  2.解:

因为只有三个人:

外祖母、母亲和女孩(人物关系见图12—14).

  3.解:

天上只有3只大雁(见图12—15).

  4.解:

不能说售货员找错了钱.很可能是小强买东西时给售货员的钱是2元一张的,所以售货员给小强找回五角钱,售货员找的钱是对的.

  5.解:

60盏灯.60-0=0.关掉灯后灯还在大楼里.

 

第四周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等量代换

活动目标: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

活动过程:

例1已知:

△+○=24,

  ○=△+△+△求△=?

○=?

  解:

将两个等式编号:

  △+○=24

(1)

  ○=△+△+△

(2)

  将

(1)式中的○用

(2)式中的3个△代替

  得△+△+△+△+=24

  ∴△=24÷4=6,

  又○=6+6+6=18.

  例2已知:

(见下图)

  求:

一个□等于几个○.

  解:

由已知的天平图改写成等式:

  2×△=6×○

(1)

  3×□=3×△

(2)

  由

(1)式得:

△=3×○(3)

  由

(2)式得:

□=△(4)

  将(3)式代入(4)式得:

□=3×○,

  即一个□等于3个○.

  例3已知:

(见下图)

  求:

最大的球的重量是多少克?

  解:

由图

(1)得:

3●=2●+48,

  所以●=48(克).

  由图

(2)得:

3○=2●,

  即:

3○=2×48,

  所以○=2×48÷3=32(克).

  由图(3)得:

○=4○=4×32=128(克).

  例4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活动铅笔价钱的5倍.问买30支活动铅笔的钱能买几支钢笔?

  解:

方法1:

列出下列等式:

  1支钢笔=5支铅笔

(1)

  改写30支铅笔=6×5支铅笔

(2)

  把

(1)式代入

(2)式得:

  30支铅笔=6×1支钢笔=6支钢笔.

  方法2:

用字母x代表1支钢笔的价钱,

  用字母y代表1支铅笔的价钱,

  依题意可列出等式:

  x=5y

  因为30y=6×5y

  用x代替5y

  得30y=6x.

  说明:

x=1×x省略了1和“×”号,即表示1个x;5y=5×y,省略了“×”号,即表示5个y.

  例5已知13个李子的重量等于2个苹果和1个桃子的重量,而4个李子和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问多少个李子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

  解:

由题意列等式:

  13李=2苹+1桃

(1)

  4李+1苹=1桃

(2)

  把

(2)式代入

(1)式得:

  13李=2苹+4李+1苹

  即9李=3苹;

  即3李=1苹(3)

  把(3)式代入

(2)式得

  4李+3李=1桃

  即7李=1桃

  即7个李子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

  例6如果鱼尾重4公斤,鱼头重量等于鱼尾加上鱼身一半的重量,而鱼身重量等于鱼头加鱼尾的重量.问这条鱼有多少公斤重?

  解:

依题意列出下列等式:

  尾=4

(1)

  头=尾+身÷2

(2)

  身=头+尾(3)

  由于等式左右两边同乘以一个数,结果仍相等所以把

(2)式两边同乘以2得:

  2头=2尾+身(4)

  把(3)式代入(4)式得:

  2头=2尾+头+尾

  即:

头=3尾=3×4=12(公斤)

  身=头+尾=12+4=16(公斤)

  全鱼=头+身+尾=12+16+4=32(公斤).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等量代换

活动目标: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

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