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2543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4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全卷共130分,考试时间物理、化学共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Mg—24Cl—35.5 Fe—56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汽油挥发C.菜刀生锈D.大米霉变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HCl+NaOH═NaCl+H2OB.Fe+2HCl═FeCl2+H2↑

 C.CaO+H2O═Ca(OH)2D.MgCl2

Mg+Cl2↑

3.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OB.SiC.AlD.Fe

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水蒸气B.海水C.烧碱D.液氧

5.人体中某些体液的正常pH范围为:

血液7.35﹣7.45、唾液6.6﹣7.1、胃液0.9﹣1.5、尿液5.0﹣7.0,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血液B.唾液C.胃液D.尿液

6.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B.硬水和软水没有区别

 C.利用蒸馏方法可以淡化海水D.水直接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7.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8.化学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缺钙可导致骨质疏松 B.食用烧碱可中和人体内过多胃酸

 C.油脂是一类重要营养物质 D.蔬菜、水果能提供和补充多种维生素

9.向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仅甲、乙能产生氢气并分别生成X、Y,乙能从X溶液中置换出甲,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

10.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m═nB.m═n+xC.m═n﹣xD.m═x﹣n

11.铁遇稀硝酸可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其反应为Fe+4HNO3═Fe(NO3)3+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2B.N2OC.NOD.NO2

1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是(  )

编号

被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O2与CO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HCl与H2SO4

分别滴加BaCl2溶液

C

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D

CuCl2溶液与Cu(NO3)2溶液

分别滴加AgNO3溶液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3分,共24分)

13.(6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你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②、③号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 (填颜色).

(2)由①、②号两种元素组成,且②号元素呈﹣1价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14.(6分)

(1)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某学习小组按照图所示装置去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多次实验,他们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始终未能探究全面,你认为他们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  .

(2)“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15.(6分)将稀硫酸滴入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使固体刚好溶解后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至反应完全.请依次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  ,

(2)  .

16.(6分)如图是固体物质M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已知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t,10)、B(t,15)、C(t,5).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点表示的化学意义是  .

(2)t℃下,欲使C点对应溶液转变成为A点对应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任答一点即可).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18分)

17.(18分)已知:

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某学生欲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仪器②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装置A、B都可作发生装置,其中可控制反应进行的是 (填装置序号).

(4)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5)两个净化装置相连接时,其仪器接口顺序应为 接 (填接口序号).

(6)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接口序号)进入.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8.(10分)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可用于冶炼铁.我市某地出产一种赤铁矿,其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64%,试回答下列问题:

(1)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100吨该赤铁矿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吨,经过充分冶炼,最多可生产含铁96%的生铁 吨(最后一空保留两位小数).

B卷(共30分)

19.(12分)已知:

A、B、C、D、E、F、G等物质均由前18号元素组成,其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生活中的常见液态物质;D是一种单质,其构成原子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E是一种碱,其阳离子存在于一种常见生活调味剂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B的密度比空气密度 (填“大”或“小”或“相等”),C的用途 (任写一点),E中阴离子符号 ,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写出G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则反应I、Ⅱ、Ⅲ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填反应编号).

20.(12分)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

Ⅴ.【实验探究】

方案

装置

操作

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热至红热状;

②将足量的红磷点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 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

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

体积的

氧气约占空气

体积的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含量远小于

氧气约占空气

体积的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

a 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

的主要原因是   .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 

   (任答两点).

21.(6分)利用沉淀法可测定某粗盐样品的纯度(假定粗盐中的杂质全部是MgCl2).每次取1000g样品配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测定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样品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320

640

820

900

沉淀质量(g)

23.2

46.4

58

58

(1)求粗盐的纯度(写出解题过程).

(2)当样品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

 

参考答案与解析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汽油挥发C.菜刀生锈D.大米霉变

【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过程】解:

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汽油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菜刀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大米霉变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总结归纳】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HCl+NaOH═NaCl+H2OB.Fe+2HCl═FeCl2+H2↑

 C.CaO+H2O═Ca(OH)2D.MgCl2

Mg+Cl2↑

【知识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A、该反应是两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的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OB.SiC.AlD.Fe

【知识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思路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判断.

【解答过程】解:

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位)从高到低的排序为:

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很简单,只要记住地壳中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和元素分类的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水蒸气B.海水C.烧碱D.液氧

【知识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思路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过程】解:

A、水蒸气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B、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烧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液氧是氧气的液体,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

B.

【总结归纳】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就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属于纯净物.

5.人体中某些体液的正常pH范围为:

血液7.35﹣7.45、唾液6.6﹣7.1、胃液0.9﹣1.5、尿液5.0﹣7.0,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血液B.唾液C.胃液D.尿液

【知识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思路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过程】解:

A、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B、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D、尿液的pH为5.0﹣7.0,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B.硬水和软水没有区别

 C.利用蒸馏方法可以淡化海水D.水直接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知识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组成.

【思路分析】A、蒸馏水属于纯度最高的水,可看作是纯净物;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与肥皂水作用时基本不产生泡沫或有较多的悬浮杂质,软水则相反;

C、利用蒸馏方法可以淡化海水;

D、水直接由水分子构成.

【解答过程】解:

A、蒸馏水属于纯度最高的水,可看作是纯净物,不含人体所需要的矿物元素,所以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无益,故A错误;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软水则含有较少的钙、镁离子,故B错误;

C、利用蒸馏方法可以淡化海水,故C正确;

D、水直接由水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水体污染的主要途径与谁资源的保护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知识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思路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风能属于绿色能源;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成空气污染;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大量使用天然气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据此解答.

【解答过程】解: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故A正确;

B、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

C、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错误;

D、大量使用天然气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低碳理念,故D错误;

故选A.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化学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缺钙可导致骨质疏松 B.食用烧碱可中和人体内过多胃酸

 C.油脂是一类重要营养物质 D.蔬菜、水果能提供和补充多种维生素

【知识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思路分析】A、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分析判断;

C、根据营养素的种类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

B、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食用.故选项错误.

C、由营养素的种类可知,油脂是一类重要营养物质.故选项正确.

D、蔬菜、水果能提供和补充多种维生素,应多食用蔬菜、水果.故选项正确.

故选B.

【总结归纳】“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对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也就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它们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9.向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仅甲、乙能产生氢气并分别生成X、Y,乙能从X溶液中置换出甲,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

【知识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过程】解:

根据题意,向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仅甲、乙能产生氢气并分别生成X、Y,乙能从X溶液中置换出甲.由仅甲、乙能产生氢气,说明了甲、乙的金属活泼性大于丙,由乙能从X溶液中置换出甲,说明了乙的活泼性大于甲.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乙>甲>丙.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0.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m═nB.m═n+xC.m═n﹣xD.m═x﹣n

【知识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思路分析】根据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过程】解:

A、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不一定等于n,故A错误;

B、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故B正确;

C、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n﹣x,故C错误;

D、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x﹣n,故D错误.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明确由原子变成离子,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不变的是核内质子数.

11.铁遇稀硝酸可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其反应为Fe+4HNO3═Fe(NO3)3+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2B.N2OC.NOD.NO2

【知识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过程】解:

由Fe+4HNO3═Fe(NO3)3+X↑+2H2O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的化学式是NO.

故选:

C.

【总结归纳】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要注意理解掌握.

1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是(  )

编号

被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O2与CO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HCl与H2SO4

分别滴加BaCl2溶液

C

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D

CuCl2溶液与Cu(NO3)2溶液

分别滴加AgNO3溶液

【知识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思路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溶液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B、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进行分析;

D、根据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解:

A、分别将待测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氮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盐酸,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取样品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铜,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

C.

【总结归纳】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3分,共24分)

13.(6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你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②、③号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 (填颜色).

(2)由①、②号两种元素组成,且②号元素呈﹣1价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知识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思路分析】

(1)根据石蕊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解答;

(2)根据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

【解答过程】解:

(1)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①为氢、②为氧、③为钠;故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2)②号元素呈﹣1价,在化合物中按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由①、②号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

答案:

(1)蓝色;

(2)H2O2.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化学式的书写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4.(6分)

(1)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某学习小组按照图所示装置去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多次实验,他们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始终未能探究全面,你认为他们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  .

(2)“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知识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思路分析】燃烧的条件是:

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

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过程】解:

(1)白磷和红磷都属于可燃物,因此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若要探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条件,应该设计对比试验,即选择一种可燃物和一种非可燃物.

故填:

物质具有可燃性.

(2)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填:

隔绝氧气.

【总结归纳】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只要采取一种灭火方法,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要注意理解.

15.(6分)将稀硫酸滴入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使固体刚好溶解后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至反应完全.请依次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  ,

(2)  .

【知识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思路分析】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解答过程】解:

(1)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故填:

CuO+H2SO4═CuSO4+H2O.

(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故填:

CuSO4+2NaOH═Cu(OH)2↓+Na2SO4.

【总结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

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16.(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