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资料与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2144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资料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资料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资料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资料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资料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资料与答案.docx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资料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资料与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资料与答案.docx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资料与答案

一、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A)A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B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C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D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B)A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

B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C)A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

界的领先地位。

D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

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C)A《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B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6、形象学十分强调对“主观性”的分析,下面对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A形象学十分注重对主观性进行分析,因此,形象学就没有什么客观依据可言。

B在形象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

C一个国家之所以对某一个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它的文化传统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在形象学的研究中,一定要兼顾对历史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只有这样,形象学的“主观性”才不至于走向极端。

7.“乌托邦想象”产生的动因是(C)A认为只有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优秀的文化。

B无意识地通过贬低别民族的文化而赞美本民族的文化。

C对本民族的制度和文化感到不满意,而向往更美好的社会。

D这样的向往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梦想。

8、佛教对中国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方面的影响?

(C)A佛教里包含着很多神异的故事,这些神异故事有很多被《搜神记》等志怪小说所收罗进去。

B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大大刺激了一部分中国诗人的宗教意识,因此,在诗歌中,很多带有佛教意味的诗出现了。

C佛经变文不仅直接导致了民间说唱形式的出现,而且影响了后来话本、词话等说唱形式的文学的出现。

D《西游记》中的很多神魔形象都有佛教故事中类似形象的影响。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范围?

(D)A具可比性的不同民族的作品之间所包含的人物形象。

B诗歌中间所包含的意象的相似。

C相似的故事情节。

D大致相似的体裁类型。

10、下面有关比较文学的“译介学”的研究对象的说明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C)A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和其他翻译作品。

B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中出现的各种变异现象。

C译介学主要研究一个作品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化环境中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时所产生的种种变异现象。

D译介学主要研究文学翻译的语言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作语言的蕴含。

11、下面所列举的在文学翻译中的词的文化意义不同的几种现象中,哪一种是文化意义增加的例子。

(C)A象“阴阳”、“道”、“气”这样一些词,很难在西方语言中找到等价的词。

B西方人把银河系叫做“MilkyWay”,而中国则把它叫做“银河”。

C美国的小说《麦迪逊县的桥》,被翻译成中文后,成了《廊桥遗梦》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D“狗”在中国往往被用在贬义词当中,而西方通常不带有这样的贬义。

12、比较诗学的出现时期是(D)A比较诗学在亚里士多德以后就有了。

B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以后就有了。

C比较诗学在中西比较诗学出现以后才出现。

D比较诗学在美国学派出现以后才出现。

13、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方面的影响(A)A中国以前没有十四行诗,中国的十四行诗是从西方引进的。

B自从《唐?

吉诃德》进入中国以后,“唐?

吉诃德”就成为了举止行为可笑的代名词。

C赫尔岑写作的激情,对巴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D古代印度人十分富于想象力,这刺激了中国作家想象力的发展。

14、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比较文学学科产生的条件:

(C)A随着资本主义对世界市场的开拓,过去那种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了。

B不管各民族、各种族的差异如何,在它们中间总是具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C因为文学都是语言的艺术,也都是对于生活的反映。

D各民族都经历了大致相似的历史发展阶段。

15、下面关于中西比较诗学的阐释学的必要性的陈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A因为中国古代的诗学理论都是一些深奥难懂的东西。

B因为中国古代诗学常常是感悟式的,缺乏理论的系统性。

C因为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些理论从今天看来,往往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困难。

D中国古代诗学的理论很深刻,我们必须对它加以现代的转换,使它为全世界的文学事业服务。

16、下面关于比较文学的亲缘关系的阐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A只要一个作家阅读过外国的文学作品,这个作家与他所阅读的外国作家就是具有亲缘关系的。

B一个国家的文学思潮传入到另一个国家,那么这两个国家就是具有亲缘关系。

C一个作家的创作对另一个国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这两个国家就是具有亲缘关系的国家。

D国际间的会议、访问、参观游览等,只有对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就可视为在文学上具有亲缘关系。

17、下面哪一项表明鲁迅的小说《伤逝》对《玩偶之家》的主题进行了改造。

(C)A《伤逝》思考了妇女在封建家庭中的命运问题。

B《伤逝》中的女主人公亦是从家庭中出走的。

C《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她出走以后,不得已又回到了家中,最后葬送了自己的青春。

D《伤逝》中并没有写到子君是涓生的玩偶。

18、下面是有关中国文学缺类研究的一些陈述,下面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A中国的爱情诗,尤其是文人的爱情诗,极少表现那种刻骨的相思,这与西方是不一样的。

B总的来说,中国的悲剧不甚发达,这一点应该是无可置疑的。

C完全按西方的理论来衡量,则中国可以说没有悲剧。

D长篇叙事诗也不甚发达,而西方的长篇叙事诗则数量惊人。

19、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文类有很多是在西方的影响下出现的。

下面关于中国现代文类的陈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C)A中国历来没有话剧这一形式,话剧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进的。

B中国虽然很早就有长篇小说,但象《围城》那样的以一个人物的游历为核心而结构的长篇小说则显然受到西方“流浪体小说”的影响。

C中国古代也没有哲理诗,哲理诗也是从二十年代的“小诗”开始流行以后才出现的。

D中国古代有散文,也有诗,但是把散文和诗结合起来的“散文诗”却是向外国学来的。

20、下面王维的一首诗表现了一种什么观念?

(B)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A表现了一种宿命论的观念。

B表现了一种宇宙空寂、生命短暂的观念。

C赞美了生命的热烈。

D表现了一种得道成仙的思想。

21、接受理论将它的重点放在“四要素”的哪一点上?

(D)A把重点放在作品内部的形式研究方面。

B把重点放在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方面。

C把重点放在社会环境对作家的制约上。

D把重点放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上。

22、在宗教对文学的影响中,什么因素对文学的影响最为强烈。

(C)A宗教中包含的传说、故事。

B宗教中运用的一些象征手法。

C它所灌输的一些宗教观念、情感。

D宗教中包含的一些文学色彩很强的因素,如赞美诗、颂歌等

23、在中国现代诸作家中,哪一个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D)A二十年代的谢冰心。

B二十年代的李金发。

C三十年代的戴望舒。

D五四时期的郭沫若。

24、下面关于比较诗学的几个定义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D)A比较诗学就是不同国家诗歌之间的比较。

B比较诗学就是各个国家诗歌理论的比较。

C比较诗学就是研究各个国家之间在文学理论方面的相互影响。

D比较诗学就是将不同国家的文艺理论拿来相互比较。

25、刘若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些关于文学本体的的观念称为“玄学本体论”,下面关于“玄学本体”的陈述中,你认为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

A所谓玄学本体指的是一种模糊的“道”的观念。

B所谓玄学本体指的是一种模糊的“天”的观念。

C所谓玄学本体指的是一种模糊的形而上的抽象物。

D所谓玄学本体指的是一种故弄玄虚的形而上的抽象物。

二、填空题

1、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家是(布吕纳介)2、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在新时期复兴的重要标志,钱钟书的比较文学巨着(《管锥编》)于1979年出版。

3、整体的放送者可以是一国文学文学的整体,也可以是一个时代的文学,还可以是一个文学流派和(某种思潮)。

4、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从法国比较文学家(卡雷)开始的。

5、根据季羡林先生的观点,诗学发达的一共有三个大的地区,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印度),还有一个就是今天欧洲的广大地区。

6、每一篇艺术作品都有(主题),但是不一定都能纳入某个母题。

7、影响研究又可分为三个类型,即誉舆学、渊源学、媒介学,这是把影响当作一个(输送过程)来进行分类的。

8、自发性质的比较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

9、鲁迅的长篇论文(《摩罗诗力说》)亦是中国近代一篇重要的比较文学论文。

10、个别的放送者可以是一个作家,也可以是一个作家的(某部作品)。

三、判断题

1、比较文学既研究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也研究其他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对文学的影响。

(Y)

2、中国元代的戏剧《赵氏孤儿》在欧洲流传的过程十分复杂,要弄清这一过程需要收集大量的实证材料。

(Y)

3、作家接受影响往往都是有意识的。

(N)4、“形象学”就是研究一国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外国人的形象的学问。

(N)

5、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所谓“气”的概念,其含意很复杂,它有时候指人的主观才情,有时候指作品的风格,有时候指一种似乎先天存在的神秘的本体。

(Y)6、文学翻译中的“归化”现象,就是尽量地用译语国的文化和审美习惯将原作国的文化和审美习惯“吞没”。

(Y)7、作为美国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既要研究文学之内的相互影响和关系,也要研究文学以外的学科和知识对文学的影响。

(Y)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形象保尔在中国家喻户晓,类似的情形属于内容放送的一种。

(Y)9、在欧洲文学中,不同时代的作家,有很多借用圣经中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来进行创作,而在中国则很少这样的情形。

(Y)10、“套话”和“一般表述”总是反映了外国和外国人的客观实际。

(N)

四、名词解释1、“母题”:

指的是主题中的最小单位,,它好比是主题中的“基因”,能够从中生发出许多主题。

2、“缺类研究”:

缺类研究是文类学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它研究在其他民族、国家中有的一种或某几种文学体裁为什么在有的民族、国家的文学中没有或缺乏,从而找出背后隐藏的原因。

3.世界文学:

所谓“世界文学”是指世界各民族的文学打破了原来的各自封闭的状态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各民族的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能够共同享有。

4、“信达雅”:

“信达雅”最早是严复提出来的一个翻译标准。

所谓“信”即是要求翻译外国的作品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意。

“达”是指要尽可能地要用本民族的语言把外国原着的意思晓畅地表达出来。

“雅”是指翻译的语言不仅要能把原意传达出来,而且要“美”。

5.“亲缘关系”:

比较文学中的亲缘关系是指在两个民族或多个民族之间,它们的文学有过交往,并且对它们的文学产生了实际的影响。

6.阐释学:

阐释学是中西比较诗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指运用西方的文学理论来对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进行阐释。

7.“套话”:

“套话”是形象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习用的称呼来指代外国或外国人。

这种称呼往往表示了人们对外国的一般看法。

8、“期待视野”:

所谓“期待视野”就是指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先就已存在的一种“意向”,这种预先就存在的意向会决定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判断和取舍。

9.节译:

节译就是翻译者根据自己的意图,在翻译外国的文学作品时加以删削。

这种删削往往体现了译语国与原作国之间在审美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五、简答题1、为什么读者对译作的接受比对本国文学的接受具有更大的“叛逆性”?

答: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往往受到其主观的意向或者说其“期待视野”的影响,而其主观的意向和期待视野又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等因素的制约,读者在接受译作时,由于其主观意向和期待视野与原作产生更大的差异,因此,他接受译作会比接受本民族的文学作品产生更大的“叛逆”。

2、对外国的想象本身虽然往往荒诞不经,但为什么对形象学研究来说,它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答:

这是因为形象学的研究并不关心一国民众的想象是不是准确地反映了外国的实际,而是主要研究在一国民众对外国的想象中所反映出来的他们的文化、心理、愿望等。

因此,有些对外国的想象虽然荒诞不经,但它们仍然揭示了民众的心理和文化习俗、愿望等,所以它们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3、中国当代比较文学有哪两个主要研究领域?

答:

中国当代比较文学有两个主要的研究领域,一是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关系的研究。

4、誉舆学与渊源学有什么区别?

答:

影响研究中的誉舆学(流传学)是从影响的放送者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

它主要研究放送者是谁、放送内容是什么?

以及接受国对它们的反映。

而渊源学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接受者接受了国外文学的那些因素,对他的创作、作品产生了什么实际影响。

5、什么是誉舆学中的“框范影响”?

答:

誉舆学中的框范影响是指外国文学作品中一种整体的环境描写方法和整体的环境氛围对接受者的影响。

在这方面,愈是奇异的环境对接受者的影响就愈大。

6、什么是“文体化”仿效?

所谓“文体化”仿效,指的是渊源学中作家接受外来影响的这样一种情形:

即作家仿效他喜爱的外国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情调来进行创作。

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他接受的外国作品的整体风貌和情调,但不能具体判断他模仿了谁。

7、什么是比较文学的跨越特性?

答:

所谓比较文学的“跨越”特性是指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或范围必须是超越一个民族、国家的几个或多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的关系。

另外,学科的跨越也包括在“跨越性”之内。

所谓学科“跨越”指研究文学以外的学科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

8、为什么“母题“具有很强的滋生主题的能力?

母题之所以具有很强的主题滋生力,是因为母题反映的都是人类的一些基本问题,基本人性。

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任何时代都会面临的,我们的人性也不会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改变的往往只是形式,而本质则是差不多的。

所以,我们通常说,母题是主题中的基因,是主题中的最小单位,就是说它是最基本的、最恒定的主题因素。

从这些基本因素出发,往往能产生很多的互有差异的主题。

六、分析题1、运用文学的“四要素”的理论,分析下面曹丕的《典论论文》的一段话中“气”的含意。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

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在上面曹丕的一段话中,在好几处运用了“气”这个概念,根据文学的“四要素”的理论,这些有关“气”的概念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在第一处的“气”中,“气”是针对作品而言的,它指的是作品的一种整体的风格、气韵。

而在第二处中,“气”指的则是作家的一种创作个性或者说作家的某种气质。

而在“引气不齐”中,“引气”指的是作家运用这种天然的创作个性和才气的能力。

它与第二处的“气”相近,但仍然有细微的差别。

2、运用“文类学”的理论,分析中西悲剧的主要区别。

中西悲剧由于受到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的影响,呈现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表现在悲剧的结局上。

西方悲剧为了唤起一种崇高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悲剧的结局往往是以主人公的毁灭而告终;而中国的悲剧为了给人以心灵的安慰,则往往将悲剧的结局处理为“大团圆”式的结局。

第二,表现在悲剧人物的处理上。

西方悲剧的人物往往十分丰满,他们既有着美德、又有着个性与过失、还有着强烈的内心冲突;而中国悲剧的人物则相对显得单调,他们往往缺少个性和内心冲突,悲剧的产生往往只是由于善恶冲突的结果。

第三,表现在悲剧的内心上。

西方悲剧类型十分丰富,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伦理悲剧等。

而中国的悲剧则差不多都可以纳入伦理悲剧的范畴中。

3、请分析《蕾米亚》和《白蛇传》在母题、主题、情节、人物几方面的相似和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

这两个故事的母题都是写一种奇异的爱情(人兽、人妖、人狐、人蛇等等都属于这一母题)。

另外,它们的主题都表现了青年男女对浪漫爱情的向往以及社会传统道德对这种爱情的勒杀。

在情节、人物上,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人和蛇化成的女子邂逅相爱,都是在相爱后被社会传统道德的化身发现而遭到勒杀。

差异:

例如在中国故事中,有青蛇这一形象,这一形象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红娘”形象的变种和化身,极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

另外,在中国,尽管白娘子被压在雷峰塔下,但最后还有一个虚幻的美好的结局(即所谓“白状元祭塔”和天帝惩罚法海和尚等),但在西方确实一个地道的悲剧结局。

这表明了中西对于悲剧的不同态度。

另外,人物也有不同,除了上面提到的“青蛇”以外,在中国充当道德化身的是“和尚”,而在西方则是“哲学家”,在中国男主人公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书生”,而在西方则是一个哲学家的弟子。

这种人物安排的不同,结局的不同,表现了中西对于人生的理想、对于社会的认识,以及审美心理和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复习要点

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源性。

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

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

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

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

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

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

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

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

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

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中国文学成为西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

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

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

换句话说,研究异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

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

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及东方文明之间(如中国与印度等)文学比较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

交互性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对被比较的对象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总体性。

由互补性而达到的总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也可说是对比较文学诞生初衷的最彻底回归。

上述四类可比性,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比较研究中,不应机械地强行分割开来。

3、什么叫流传学?

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

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就本质而言,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学关系。

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

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

他说“地道的比较文学最通常研究着那些只是两个因子间的‘二元的’关系。

”美国学者也认同这一点,韦勒克就认为:

“‘比较文学’的另一种含义限定于对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的关系之研究。

”流传学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沿着从“放送者”、“传递者”到“接受者”的经过路线,着重研究作家、作品(包括文学思潮和流派)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流传和变化,实际上就是在寻找放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文学关系”。

这就决定了流传学研究的多元文学关系特性(同时也奠定了其跨越性,即跨文明和跨国界性之基础)。

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

这是与它研究的对象不可分离的。

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

所以注重事实,搜集确凿的资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审慎细密的考证,是流传学研究的必然途径和方法。

这就形成了流传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实证性。

再者,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

流传学的特征也同时决定了它的研究范围。

那就是在考察构成影响的“经过路线”中,从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等对他国文学、文学创作者的影响。

其范围大致可以把它归纳为:

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接受者通过什么方式、途径受到何种影响,及影响的内容和过程,等等。

4、举例分析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性。

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就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的典范。

它先是经历了在英法两国的流传与接受,约两个世纪以后它又“返销”中国,即1990年天津人艺又把作为西洋话剧的《中国孤儿》搬上舞台。

于是作为起点的中国古代戏剧作品《赵氏孤儿》,经历了在法国、英的改编和再创造,最后又返回到它的故乡。

《赵氏孤儿》在中、法、英三国的流传中就存在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