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公路涵洞设计水力计算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195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 公路涵洞设计水力计算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7 公路涵洞设计水力计算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7 公路涵洞设计水力计算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7 公路涵洞设计水力计算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7 公路涵洞设计水力计算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 公路涵洞设计水力计算技术要求.docx

《7 公路涵洞设计水力计算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公路涵洞设计水力计算技术要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 公路涵洞设计水力计算技术要求.docx

7公路涵洞设计水力计算技术要求

7公路涵洞设计水力计算技术要求

7.1一般规定

7.1.1涵洞水力计算应保证设计洪水、漂浮物等的安全通过,确保路基及基底的稳定,满足排灌需要,避免对上、下游农田、房舍的不利影响,并考虑工程造价的经济合理。

7.1.2根据公路等级,求得涵洞规定设计洪水频率的设计流量,结合河沟断面形态、地质和进出水口、沟床加固形式等条件初拟涵洞的类型、洞口式样和孔径后,应进行水力计算;应验算涵内流速、水深和涵前壅水位。

7.1.3新建涵洞应采用无压力式,在涵前允许壅水且有充分的技术经济比较依

据时,方可采用半压力式或压力式涵洞。

条文说明

涵洞前水深可以低于涵洞净高,也可以高于涵洞净高,按涵前水深是否淹没洞口

以及涵洞水流过水状态,分为无压力式、半压力式和压力式三种。

因为有压涵洞水压力较大,沉降缝容易漏水,危害基础及路堤的稳定性。

既要求不透水,又要求能沉降自如,这样在构造上就比较复杂,因此要避免使用有压涵洞。

所以涵洞要设计成无压力式的。

7.1.4新建涵洞孔径宜采用标准跨径,最小0.75m跨径只适用于无淤积地区的

灌溉渠道,排洪涵洞跨径不宜小于1.0m。

7.1.5涵洞内径或净高应考虑涵长的影响,但不宜小于0.75m;寒冷地区的涵洞内径及净高还应考虑涎流冰的影响;当旧路改扩建时,如原涵洞状态良好,其孔径和长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7.1.6人工排灌渠道上的涵洞,应依据排灌流量、过水断面和当地水利部门及有关单位意见确定其孔径。

不宜压缩排灌渠道过水面积。

天然河沟上的涵洞,可按河沟断面形态初拟孔径,不宜压缩设计洪水标准下河沟的天然排水面积。

7.1.7冰冻地区不宜采用小孔径管涵和倒吸虹管涵洞。

当有农田排灌需要,必

 

须采用时,应在冻期前将管内积水排除,并将两端进出口封闭。

7.1.8无压力式涵洞内顶点至最高流水面的净空,应符合表7.1.8的规定。

涵前

水深应小于或等于涵洞净高的1.15倍。

可不计涵前积水对设计流量的影响。

表7.1.8无压力式涵洞净空高度hd(m)

涵洞进口净高或内径hd(m)

管涵

拱涵

板涵、箱

≤3

≥hd/4

≥hd/4

≥hd/6

>3

≥0.75

≥0.75

≥0.5

7.2涵洞孔径验算

7.2.1无压力式涵洞的孔径计算应根据河沟断面形态初拟孔径后,按下列公式验算涵内流速、水深和涵前壅水位。

1临界流状态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VK=

AK=

QP

σVK

(7.2.1-1)

 

(7.2.1-2)

Vqs

=VK

0.9

(7.2.1-3)

hqs=0.9hk

V2V2

(7.2.1-4)

hq=hqs

+

qs-

2g∃22g

(7.2.1-5)

H1=Hqs+hq(7.2.1-6)

式中:

Vk―――涵内临界流速(m/s);

Qp―――设计流量(m3/s);

Bk―――临界水深时的涵内净水面宽度(m);g―――重力加速度,取用9.80(m/s2);

ε―――涵洞侧向压缩系数,对无升高管节的拱涵取ε=0.96,其他涵可

取ε=1.0;

 

Ak―――临界水深时的涵内净过水面积(m2);Vqs―――涵内收缩断面处流速(m/s);hqs―――涵内收缩断面处水深(m);

hk―――临界水深(m),指临界断面处,铺砌面至临界水面的水深,按

Ak值及涵内断面形式推算;hq―――涵前积水深(m);

φ―――流速系数,查附录B表B-18;

V―――涵前行近流速(m/s);

H1―――涵前壅水位(m);Hqs―――涵前铺砌面高程(m)。

1)当H2>Hd+1.3hk+I(L-Lc)时,应改按淹没流状态验算。

式中:

H2―――涵洞出口断面的设计水位(m);Hd―――涵洞出口断面铺砌面高程(m);I―――涵底纵坡;

L―――涵长(m);

Lc―――涵洞进口端至收缩断面间的距离,取1.5~2.5(hq-hqs)。

2)当涵洞内铺砌面允许流速Vy<Vqs时,应改变铺砌类型,使Vy≥Vqs。

3)当H1超过涵前允许淹没水位时,应增大孔径。

2

0

淹没流状态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Vs=Φƒ2g(H0−H2)(7.2.1-7)

A=Qp

σVs

(7.2.1-8)

H=H+V¯2

(7.2.1−9)

012g

v2

V¯2

H1=H2+s−

(7.2.1−10)

2g22g

Φ

0

80=

(7.2.1-11)

 

2gL

ξ=2

(7.2.1−12)

2CR

11

C=nR6(7.2.1−13)

式中:

Vs―――涵内设计流速(m/s);Φ0―――流速修正系数;H0-――涵前水头高程(m);A―――涵内过水面积(m2);

ξ1―――入口损失参数,查附录B表B-19取用相应的摩阻系数ξ1值;

ξ2-――沿程损失系数;

C―――满宁流速系数;

n―――涵内糙率,一般取用0.017或查取相关资料;R―――水力半径(m)。

1)当Vs>Vy时,应改变铺砌类型,使Vy≥Vs,或增大孔径使Vs≤Vy。

2)当H1超过涵前允许淹没水位时,应增大孔径;当H1低于涵前允许淹没水位过多时,可考虑缩减孔径。

7.2.2倒虹吸涵洞的孔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倒虹吸过水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p=μAƒ2gZ(7.2.2−1)

μ=1

5

i=1i

式中:

A―――倒虹吸过水面积(m2);Z―――上、下游水位差(m);μ―――水头损失综合系数;

(7.2.2−2)

5

i=1

ξi―――阻力系数之和。

2阻力系数包括管径变化阻力系数、进口阻力系数、转弯阻力系数、沿程阻力系数和出口阻力系数等,各阻力系数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管径变化阻力系数ξ1,应按表7.2.2-1确定:

 

表7.2.2-1管径变化阻力系数ξ1

断面变化比A1/A2

0.01

0.1

0.2

0.4

0.6

0.8

1.0

ξ1

断面由小变大

0.98

0.81

0.64

0.36

0.16

0.04

0

断面由大变小

0.45

0.39

0.35

0.28

0.20

0.09

0

注:

A1为较小的断面面积,A2为较大的断面面积。

2)进口阻力系数ξ2,应按表7.2.2-2确定。

 

进口边缘外形

ξ2

边缘未作成圆弧形

0.5

边缘微带圆弧形

0.2~0.25

边缘轮廓很光滑

0.05~0.10

表7.2.2-2进口阻力系数ξ2

 

3)转弯阻力系数ξ3,转弯分为急弯和缓弯两种,转弯角θ<15°时为缓弯,θ≥15°时为急弯。

急弯的阻力系数ξ3′视θ角大小,应按表7.2.2-3确定。

缓弯的阻力系数ξ3″,应按下式计算。

 

3

式中:

θ―――转弯角(°);

⋂"=k

0

90︒

(7.2.2-3)

确定。

k―――系数,对矩形断面,应按表7.2.2-4确定,对圆形断面应按表7.2.2-5

表7.2.2-3急弯阻力系数ξ3′

θ

15°

30°

45°

60°

90°

ξ3′

0.025

0.110

0.260

0.490

1.200

 

表7.2.2-4缓弯矩形断面k值

b/2R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k

0.12

0.14

0.18

0.25

0.40

0.64

1.02

1.55

2.27

3.23

 

注:

b――净宽(m),R――弯曲半径(m)。

表7.2.2-5缓弯圆形断面的k值

r/R

0.1

0.2

0.3

0.4

0.5

k

0.13

0.14

0.16

0.21

0.29

注:

r――圆管半径(m),R――弯曲半径(m)。

4)沿程阻力系数ξ4,应按下式计算

2gn2L()

ξ

4R4/3

7.2.2−4

式中:

L―――涵洞(包括两竖井)的沿程长度(m);

R―――水力半径(m);

n―――糙率,对混凝土洞身,采用0.013~0.014;对浆砌块石洞

身,采用0.016~0.017。

5)出口阻力系数ξ5,宜采用1.0。

7.3过水消能建筑物的水力计算

7.3.1消力池的水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初估消力池下挖深度d,收缩断面的水深和流速可按下列图式计算(图7.3.1):

图7.3.1消力池计算图式

Vc=

h=Q

(7.3.1-1)

(7.3.1-2)

c

cBV

 

式中:

VC―――收缩断面流速(m/s);d―――消力池下挖深度(m);p―――跌坎距原沟底面的高度(m);hk―――跌坎上临界水深(m);

hC―――收缩断面水深(m);

Q―――需通过的设计流量(m3/s);

B―――消力池宽度(m)。

计算得的hc与假定值比较;若相差较大,应将算得的hc值代回式(7.3.1-1)和

式(7.3.1-2)再计算hc。

2计算hc的水跃共轭水深hc′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

2

h

=

'hc{

c|

|

-1|

(7.3.1-3)

3验算假定的池深,为了使消力池产生淹没式水跃,可按下式验算:

tc

h+d=1.1h'

式中:

ht―――下游天然正常水深(m)。

(7.3.1-4)

假定的池深d经试算至等式成立(相差不大于5%)为止,d即为确定池深。

4水流的射流长度L1,可按下式计算:

L=V(7.3.1-5)

1k

5水跃长度L2,消力池内的水跃是一种强迫形成的水跃,它的长度比自由水跃长度短,可按下式计算:

L2=5(hc′-hc)(7.3.1-6)

6消力池的池长L,可按下式计算:

L=L1+L2(7.3.1-7)

7水跃静定缓和所需的铺砌长度L0,由于水流发生水跃后仍存在剩余动能,需

有一个静定缓和的过程,故池后加设一段铺砌长度L0,可按下式计算:

L0=(2.5~3.0)L2(7.3.1-8)

7.3.2消力槛的水力计算类似消力池,应计算槛高和消力池长度。

消力池长度可按本规范公式(7.3.1-7)计算;槛高P1可按下列图式计算(图7.3.2)。

图7.3.2消力槛计算图式

 

2

'{q⎞3

αq2

P1=οhc

-||

⎝Mοs⎠

+2g(οh')2

(7.3.2-1)

c

1槛上水深H1和槛上总水头H10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αq2

H1=H10-

{'⎞2

(7.3.2-2)

c

2g|οh|

⎝⎠

2

{q⎞3

H10=|Mο|

(7.3.2-3)

式中:

q―――单宽流量[(m3/s)/m],矩形过水断面q=Q;

B

hc′―――水跃的跃后水深(m);

α―――动能修正系数,可取α=1;

σ―――消力槛前保证形成淹没式水跃的系数,一般取σ=1.05~1.10;

M―――流量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