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1000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大自然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甚至爱上自然。

2、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

3、让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

4、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爱上本学科。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爱上本学科。

【教具】PPT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xx问好,坐姿规范,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2、学生点到,安全第一。

二、课堂进行时:

翻开书本,读标题:

走进大自然。

问:

什么是大自然?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点名回答。

师:

水、空气、xx、河流、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都属于大自然的xx,研究大自然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问:

我是不是大自然?

生争议中。

师:

简单的叙说地球的产生,人类的演变,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

问:

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那么我们作为人类,是否应该尊重大自然呢?

生翻开书本看第2、3页(3分钟左右)

问:

xx是从哪里来?

问:

花儿是不是都有香味的?

(答:

当然不是,地球上有2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但能散发出香味的只占有一小部分,有的花还很臭

呢,比如说鱼腥草等。

问:

书上还有什么?

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师:

瀑布,解释瀑布的形成以及世界著名的几大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xx瀑布。

茶花:

别名叫做xx,颜色有红、百、紫、黄等颜色,甚至有彩色的。

属于“十大名花”中的第八,世界名贵花木之一。

品种多达2000种,xx有其中的300多种。

21教育网

xx:

吃鱼和甲壳类等多种昆虫,世界上有15种,xx仅有3种,分别是:

班头、xx、普通三类。

21

珊瑚:

是一种动物,可用作装饰品,也可以药用。

鱼:

现在大约有32000多种,是最xx的脊椎动物(适当给孩子带入脊椎动物的定义,但不要太深)。

吃鱼可以健脑、补钙、养血、防畸变等。

特殊的鱼有:

世界上最快的是旗鱼;会飞的鱼是xx鳐鱼;会走路的鱼是龟壳攀鲈;会发声的鱼有xx、电鲶、箱鲀、xx等;

会发电的鱼有电鳝、电鲶、电鳗。

电鳐等;会发光的鱼有:

带鱼、龙头鱼、烛光鱼等。

21·cn·jy·com

世界十大天然xx:

xx——xx(世界最大)、德里克特拱门

xx——xxxx门

xx——xx、xxxx、xx石拱门

xx——xxxx

澳大利亚——xx拱

马其他——xx之窗

猪笼草:

野生的共有170多种,xx只有一种,园艺种有1000多种。

火山:

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

分类:

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喷发,旺盛时期

死火山——指曾经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

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巩固今天所学。

2、与家长和朋友分享今天所学。

3、查找有关星星的故事。

【板书设计】

1.走进大自然

一、大自然:

二:

瀑布:

茶花:

xx

珊瑚:

鱼:

天然xx:

火山:

第二课我有好奇心

【教学目标】

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2、了解温室里的石头、自然中的鸟儿、蜻蜓、彩虹和其他。

3、通过对自然的感知及描述,使他们感到好奇。

4、通过对温室里奇怪的“石头”的观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温室里的石头、自然中的鸟儿、蜻蜓、彩虹和其他。

【教学难点】通过对温室里奇怪的“石头”的观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提出质疑

1、课件出示《温室里奇怪的石头》图片,引导学生质疑。

2、孩子们,知道吗?

当你在对这幅图片提出疑问的时候,你就觉得好奇了。

二、细心观察,说说稀奇事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课件(课件出示:

xx的好奇心)板书:

好奇心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xx的好奇心,那么我们身边有那些现象会让我们好奇呢?

(1)师课件出示课前收集的奇怪事:

1、蜗牛遇到盐巴会变成水

2、鳄鱼吃饭的时候会掉眼泪

3、把蚯蚓切成两段,它不会死,反而两端还会重新长出来

三、讲故事,感受名人的好奇心

1、师给孩子们讲xx的故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讲下面名人(课前收集)故事,感受名人的好奇心。

(1)摩尔根———在抽屉里养一窝xx会怎样?

(2)xx————这里为什么会有一块几丈见方的大石头呢?

(3)xx班————茅草为什么会割破手指呢?

(4)xx————甲虫能吃吗?

四、读名人名言

五、活动1、2:

打开课本第4页。

温室里为什么要种一盆石头?

(3)汇报小结

1、美观;

2、可以如果植物的花粉传递到那盆石头里,有可能长出新植物;

3、生石花是番杏科生石花属多肉植物的总称,茎很短。

3-4年生的生石花秋季从对生叶的中间缝隙中开出黄、白、粉等色花朵,多在下午开放,傍晚闭合,次日午后又开,单朵花可开3-7天。

开花时花朵几乎将整个植株都盖住。

异株授粉xx结出果实,可收获非常细小的种子。

说说自己身边奇怪的事:

1、蜻蜓有几只脚呢?

2、鸟儿为什么能在空中飞翔?

3、什么时候能见到彩虹?

4、……

小结:

希望你们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能记住这些名人以及他们提出的问题。

因为他们就是对这些寻常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作业布置1、记住xx等伟大发明家的发现;2、选择身边的某一样物品或者是现象提出你的问题,在问题卡片上完成。

七、课堂回顾(2分钟)用心观察——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实践探索——发明家

【板书设计】

我有好奇心

是创造的动力

第三课我们来观察

【教学目标】

(1)知道并简单的认识眼、耳、鼻、舌都是感觉器官。

(2)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3)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4)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1:

我们的感觉器官

展示图片资料,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讲解:

这是一幅xx的图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

学生汇报: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质疑:

你能发现图中哪些xx成熟了吗?

它们有什么特征?

你是怎么发现的?

(你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发现的)

学生汇报

师展示眼睛的图片资料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师引导学生说出xx的味道,进而引出舌头这个感觉器官

师展示舌头的图片资料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提醒学生注意:

未知的物品不要随意闻和尝。

继续展示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认识鼻子和耳朵的简单特征

师小结:

通过xx齐回答巩固每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2:

观察xx

教师引导提问:

师通过四个小组分别:

眼睛、鼻子、耳朵和舌头来观察xx的外观、气味和味道特征

学生结合上面学会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xx的特征。

布置作业:

和父母一起学习“皮肤”这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和父母分享今天所学习的知识

【板书设计】

我们来观察

感觉器官有:

眼睛、舌头、鼻子、耳朵......

第四课学会运用工具

【教学目标】

(1)知道借助工具有助于观察和认识事物。

(2)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3)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4)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观察主题尝试xx、多方式进行观察。

(5)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放大镜,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教学难点】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教学准备】分小组准备、每人一份:

放大镜1个、花朵一支、较小物体一个、记录单一张。

教师准备材料:

课件、花朵一支、放大镜一个。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参与

任务驱动

课前互动

1、情景(驱动页图片)

在校道边,彬彬手持放大镜观察小蜗牛,波波对彬彬的行为感到好奇。

2、提出问题:

彬彬拿着放大镜做什么呢?

3、师:

放大镜是一种观察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它。

导入今天的新课:

《学会用工具观察》

 

思考

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5分

探究

探究活动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怎样使用放大镜?

播放视频: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练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用放大镜观察一种物体。

(例如一朵花)

说一说:

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思考

回答问题

 

模仿练习

 

回答

通过学生对放大镜的描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通过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发现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会更大更清晰。

15分钟

探究

探究活动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怎样使用放大镜?

播放视频: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练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用放大镜观察一种物体。

(例如一朵花)

说一说:

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思考

回答问题

 

模仿练习

 

回答

通过学生对放大镜的描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通过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发现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会更大更清晰。

15分钟

解释

建立概念

1、观察较小的物体

出示:

生活中常见的较小的物体

我们把看到的物体画下来。

尽可能把看的到的部分都画下来。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说一说:

你看到了这个物体是怎样的?

2、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物体的细节

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物体的这个部分总是看不清楚,你有什么方法观察到?

边观察边记录并把发现画下来。

 

每个学生在记录单上画图。

口头汇报

 

回答

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活动,知道学生进一步熟练放大镜的使用方法领悟到借助放大镜观察可以放大细节,能使结果更加清晰。

意识到借助工具可以更好的认识事物。

 

18分钟

迁移

运用知识

学会了放大镜的使用后,你想用放大镜观察哪些物体?

为什么?

小结:

当我们观察比较小的物体时,直接借助肉眼可能会看不清,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放大镜一类的工具帮助我们进行观察。

运用知识描述自己的计划

运用所学的知识迁移大更多的场景中,进一步巩固对放大镜作用的认识。

2

分钟

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回答问题

生生之间互动评价

板书设计:

学会用工具观察

更清晰

放大细节

 

第二单元:

水果和蔬菜

第五课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蔬菜与水果。

2、过程与方法:

有效开展科学游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蔬菜和水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xx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我们的感官认识蔬菜和水果。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己感官对所示蔬菜和水果特点进行归纳整理描述介绍一种蔬菜和水果。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放在了纸箱里,你能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吗?

(桔子)在刚才的这个游戏中,我们的那些感觉器官帮助了我们。

(用时大约5分钟。

板书:

眼耳鼻舌手。

设计理念:

老师以用感官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猜测,除了追求导入的激趣,更是为调动学生用各种感官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认识基础。

)衔接问题?

(2)教师出示图片:

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蔬菜和水果。

如:

香蕉、苹草、草莓、xx、萝卜、白菜……,最后出示一组果蔬图。

这些是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你来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蔬菜和水果。

板书课题:

认识蔬菜和水果。

这一节课就利用我们的感官认识蔬菜和水果。

(用时大约3分钟。

2.学习新知:

(1)教师指导学生初步按标准分类:

教师为学生准备(20-30)张蔬菜和水果的图片,这么多蔬菜和水果,你能试着把他们进行一下分类吗?

让学生4-5人一组,对蔬菜和水果的图片进行分类。

教师巡视时,学生按生活常识和习惯、颜色、形状、味道等等方法进行分类。

适时指导。

尊重并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还可以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用时大约5分钟。

设计理念:

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如果让你来把图片分一分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

(2)通过我们的感官认识蔬菜和水果。

(用时大约20分钟。

①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7-8种蔬菜和水果的实物,学生再次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选择1种你最感兴趣蔬菜或水果,每人至少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充分利用我们的感官。

(用时大约7分钟。

设计理念: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设计此活动方案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对喜欢的蔬菜或水果的认知。

达到自我在集体中被肯定,又学会倾听学习氛围。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和能力都有限的,教师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xx的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

②游戏:

“我说你猜”。

教师出示:

7-8xx蔬菜水果的图片。

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

(不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充分利用我们的感官。

说出蔬菜或水果的特点)。

学生通过自己感官对所示图片特点进行归纳整理描述。

(用时大约7分钟。

设计理念:

科学游戏带有“玩”的色彩,又与所要学习的科学内容有关系,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

要让学生“玩”得开心,又要诱导他们从中悟出科学道理,从学中玩。

一旦开始游戏,就要尽量注意不去干扰学生的活动,尽可能使学生的游戏保持连续性。

一年级科学活动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因为科学游戏能帮助儿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消化知识,提高探究周围世界的能力,形成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一环节是本次教学的难点,教师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活动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科学游戏教学效果,使科学游戏成为教学的“利器”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发展。

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它们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供人们食用,你们知道吗——如果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还会xx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和xx享受。

演示一组蔬菜和水果设计创意图片。

学生动手试着做一个蔬菜水果的创意展示(用时大约7分钟。

)。

教师亲自实践。

蔬菜创意:

蜻蜓

设计理念:

课堂是个封闭的场所,学生走进课堂的终极目的在于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凭借着儿时的经历,学生会将求知的触角伸向未来生活的各个领域。

将世界幻化为巨大的课堂。

那时,那些潜伏于知识层面下的一双隐形的翅膀,会在学生成长路途上爆发无限的可能。

3.小结:

总结和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总结这节课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蔬菜和水果,评价学生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表扬。

评价学生在猜一猜、分图片、科学游戏、设计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新的乐趣,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相互欣赏、团结合作的表现。

对于学生的设计创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带着收获和对科学的向往,走出课堂。

xx美味的水果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不同的感受。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体验生活xx。

【教学重点】通过xx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各种水果(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

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谜语,看看哪位聪明的孩子能猜出来?

师:

真不错,这两个谜语都是有关水果的,你还能说说其它关于水果的谜语吗?

学生四人小组自由猜、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活动。

发问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与学生同游戏、同感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猜迹的过程中强化对水果外形特点的认识与回忆。

二、新授。

1、观察和比较水果的外形和色彩。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水果及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

这些水果你认识吗?

你能说说它的外形和颜色吗?

生1:

这是梨子,它是黄色的,像葫芦一样。

生2:

这是xx,它是绿色的,是圆圆的。

生3:

它是葡萄,像珠珠一样,是紫色的。

……

(点拨学生观察物体的途径)

2、观察和比较水果的内部。

师:

刚才我们观察了水果的外部形状和颜色,现在我们一起去瞧瞧水果的“肚子”吧!

①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切开水果的横断面。

②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果实、果米子的状态。

(拓展学生的观察空间)

3、体会水果滋味,观察表情。

师:

刚才我们观察了水果的里里外外,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

现在我们就来品尝水果。

不过在品尝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体会品尝水果时眼睛、眉毛等表情状态,可以同桌间相互观察,也可以用上小镜子;②观察嘴巴吃水果的动态。

①生自由品尝水果,同桌之间交流感受。

②全班交流反馈。

生1:

老师,我吃的橙子好酸,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生2:

老师,××吃苹果吃笑了。

生3:

老师,我的嘴巴张好大,一口就咬了一大截香蕉下来。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完成作业。

师:

这节课我们既观察了水果,又品尝了水果,现在老师要求大家来完成今天的作业——美味的水果。

1、学生小组讨论:

你想画什么水果?

是以水果为主还是以吃水果时的人物形态为主?

2、抽生交流想法。

3、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作业,教师巡视,对于创作及制作能力不太强的同学,采取同学及老师共同激发,共同帮助的方法进行辅导。

四、展示评议作业。

1、学生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的评价方式。

2、课后作业:

和家人去水果店了解各种水果的特点。

第七课蔬菜长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蔬菜有不同的成长方式。

2,根据食用部分蔬菜,蔬菜,简单不分类。

3,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记录能力。

【活动准备】一些蔬菜图片,蔬菜和整个课件,蔬菜分类统计表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首先,蔬菜从哪里来?

-老师问的问题,我们在哪里吃蔬菜?

-孩子们讨论:

(从超市买来,从蔬菜市场买来,从遥远的土地,从地面到植物出来)

分析和反思:

从这个孩子的表现来看,孩子对于蔬菜从哪里来的问题,而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一些模糊的理解,甚至说从地面长出来只有从成年人有少数人看到蔬菜的生长,这为下一步增加发展的难度,也提高了儿童的探索兴趣。

二、蔬菜怎么生长?

-教师生产几种蔬菜的共同代表,如:

xx,卷心菜,土豆,莲花请问孩子什么样的蔬菜,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教师生产整个部分的礼貌蔬菜,帮助孩子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有些在地上生长;有些在水中生长;有的在地上吃茎和xx;有的在茎下吃)

分析和反思:

看整个蔬菜的图片,孩子们兴奋的爆发:

原来的番茄是长在树上的土豆在原来长在土壤里,土豆也打开白色花呢原来的莲花根是莲花啊与孩子们数组阵列感叹,他们的好奇心充满激动,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充分调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图片展示方式总是感觉远离真实,如果事件能够带孩子参加花园,我相信孩子会有更深刻的印象,理解会更彻底。

三、蔬菜分类。

-生产各种全植物蔬菜,请按照我们部分分类的儿童。

粗略分为(xx菜,水果和蔬菜,根茎)

-儿童小组讨论确定记录方法,完成常见蔬菜分类统计表。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具

第八课各种各样的文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同种类文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轻重、气味等特征。

初步辨别制造文具的材料。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文具,初步描述不同文具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愿意倾听,乐于与他人分享。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多种感官观察文具,初步描述不同文具的特征。

难点:

愿意倾听,乐于与他人分享。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总时数1第1教时

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师:

展示图1生活情景:

课堂里,琪琪和波波看到彬彬的文具袋鼓鼓的,就好奇地问彬彬笔袋里有什么文具。

请同学们猜一猜彬彬的笔袋里能有什么呢?

生:

有铅笔…尺子…擦子…

师:

是的,文具是学生们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市场上有很多种类的文具,接下来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们书包里的文具,一起来认识一下同学们各种各样的文具吧!

活动指引

活动1认识文具

师:

什么是文具呢?

它是什么概念呢?

在我们词典中对“文具”的解释为:

笔、墨、纸、砚等用于作书画诗文和学习的物品。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对“文具”的定义是学生学习用的物品,包括笔、尺子、橡皮、练习本、文具盒、胶水、书包等。

那么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们书包里的文具吧!

生:

举手回答。

我的书包里有“文具盒、本子、美工刀”,“我的文具盒里有铅笔,橡皮擦,尺子,蜡笔”。

师:

那么请同学们数一数你们文具的数量吧!

比如说:

“我有2跟铅笔,1把尺子…”

生:

举手回答。

“我有6跟铅笔呢…”“我有三把尺子…”“我有一把美工刀…”

师:

再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文具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比如说“老师的文具盒是布质的,老师的圆珠笔是塑料外壳的”。

那你们的文具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呢?

生:

举手回答。

“我的铅笔是木质的…”“我的文具盒是铁质的…”

活动2观察文具

师:

展示图2

课堂情情:

妍妍说:

“我的橡皮软软的、香香的”。

彬彬说:

“我的铅笔长长的”。

那么请同学们从文具的颜色、大小、软硬、气味、形状等方面介绍一下自己的文具吧!

生:

观察自己的文具,并举手回答!

“我有一个绿色的橡皮擦,它软软的、香香的…”。

“我有一把长长的尺子,它扁扁的,上面还有数字…”。

游戏活动

1、“文具猜猜猜”

师: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请同学来做“文具猜猜猜”的游戏。

由一位同学说出某种文具的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明显的特征,让其他学生猜猜猜他说的文具的名称。

生:

开始做活动。

2、“文具摸摸看”

师:

将各种各样的文具放进不透明的黑色袋子里,让学生来摸文具,再猜摸到的是什么文具。

生:

积极参与。

xx铅笔和彩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同的铅笔或彩笔因笔迹和痕迹的差异,具有不同的使用效果。

通过观察、比较铅笔或彩笔的痕迹,知道功能相同的铅笔或彩笔有不用的使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铅笔和彩笔,对观察身边的物品感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铅笔或彩笔的痕迹,知道功能相同的铅笔或彩笔有不用的使用效果。

难点:

通过研究铅笔和彩笔,对观察身边的物品感兴趣;培养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总时数1第1教时

一、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师:

展示图1生活情境

琪琪和妍妍在逛公园,看到有人在用铅笔画素描。

她们看到画板上的铅笔画后,观察到画上的笔迹深浅不一。

问:

请同学们对比自己的铅笔笔迹,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自己的铅笔画不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