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答题分析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9972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答题分析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说明文答题分析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说明文答题分析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说明文答题分析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说明文答题分析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答题分析3.docx

《说明文答题分析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答题分析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答题分析3.docx

说明文答题分析3

说明文答题分析

本次说明文阅读的文本《“零高度”飞行》选自学生九年级的课外阅读,结合其它相关的文章,作了改编。

选文反映了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体现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课外阅读。

选文共设计了到5道题,题目设计合理,难易适度,没有偏题、难题、怪题,能很好地考察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我觉得分析试题,《分析试卷?

》单就某道题看看考察的知识点,学生出现的错误、纠缠得了几分,评分标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更多的是我们应该看学生错误出现的原因,背后隐藏的问题,以后如何改进,如此才能更好的得到这套题带给我们的启示,才能更好的改进我们的教学。

主要谈一下后面几个问题及对教学的建议。

12、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解释“‘零高度’飞行”的含义。

(2分)

说明文的整体把握文章一般以说明对象或主要说明内容为题,本题设计有新意,考查题目含义,以对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的理解为内容。

分析题目含义只需要扣住“零高度”和“飞行”两个关键词,对说明对象“磁悬浮列车”与地面距离小和速度快两个方面特点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

指磁悬浮列车能够在距离轨道仅约1cm的地方悬浮运行,且速度极快。

(两个要点各占1分)

[出现主要问题]

1、扣不住两方面内容,只答一方面。

特别是多数学生只关注了“零高度”,而忽略了“飞行”。

典型病例:

①指磁悬浮列车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轨道约1cm处悬浮运行。

②磁悬浮列车利用“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安装悬浮电磁铁,在轨道上铺设磁铁,利用磁铁的吸引力,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约1厘米处悬浮运行。

”这种飞行叫“零高度飞行”。

上面两种答案都没解释“飞行”的含义。

特别是第二种很详细地解释出磁悬浮列车的悬浮运行,但自己没作解释,就把运行改成了“飞行”,少了一层含义。

我觉得这种属于不太细心,考虑不太周全,还有情可原。

还有的忽略了“零高度”这一要点。

2、说明对象核心特点把握不准,只过多的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典型病例:

①就是将列车腾空,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悬浮运行并且让它前进。

3、不审题,题目理解错误,生搬硬套,造成各种类型的0分答案。

最值得我们深思、

典型病例

①磁悬浮列车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列车腾空悬浮,然后再利用同步直线电动机原理前进,实现“零高度”飞行。

[题目理解错误,答成了磁悬浮列车“怎样实现零高度飞行”的。

0分。

原因有可能粗心、紧张、不理解]

②“零高度飞行”表层意思是指列车在地面上飞行而不同于飞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夸大了列车行驶时距离地面的高度,突出文章的主题——“磁悬浮列车是人类在交通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吸引阅读兴趣。

(和记叙文题目含义、作用混了,于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题目的作用、有关的无关的全扯上了。

③“零高度飞行”是距地面高度极小但处在飞行状态,用作文题是夸张与比喻,生动形象地将说明对象磁悬浮列车的行驶比作飞行,突出了磁悬浮列车距地面高度小及行驶速度快的特点,同时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没有理解地拼凑,生搬硬套,不知所云,死记答题规律(语言)]

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解释文章要说明的内容。

(这应该属于想起什么套话,就说什么套话。

⑤真正实现了陆上交通工具的“零度度”飞行,是人类在交通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这是磁悬浮列车运行的意义吧)

⑥“零高度”飞行就是腾空在距轨道1厘米处悬浮运行的磁悬浮列车。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

(我没太想明白,不知道这种表达是属于学生表述问题,还是思维问题,理解问题,应该都有)

学生还有很多的奇葩答案,不能一一列举。

此次阅卷,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太多的答案出乎我们的想象。

不就这么两个点吗,但当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层出不穷,弄得我们焦头烂额之时,我发现老师们的创造想象力远远低于学生。

我们想努力记住各种情况都很费劲。

刚阅完卷子时,我还满脑子都是那些奇葩,但不几天,我就忘得差不多了。

现在基本平静了。

你说我们不能预料学生出什么错误,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源头上把住,尽量往他的小脑袋瓜子种庄稼,忙着给他们每个人拔杂草实在太难。

另外,就是好好考虑,这些杂草是怎样长出来的。

能七拼八凑,生搬硬套的,说明还是学习的学生,说明他记住了老师反复训练的东西,比如说:

记叙文题目的某些答题的规律,题目的作用的几个方面等,于是看到“题目”就答错了。

但不死记硬背,不太学习但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只要他看懂了,反而答对了。

有很多学生,得分都在70-90之间,但所花力气是绝对不一样的。

这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如何避免种情况出现:

为什么很简单的问题,与咱们平常的练习稍微不太一样,学生就会不审题,不理解,有些训练反而成为他答题的障碍?

13、本文围绕磁悬浮列车的“零高度飞行”,主要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1、磁悬浮列车如何腾空;2、磁悬浮列车怎样行进;3、磁悬浮列车如何保障行驶安全。

粗看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实际上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首先要根据提示“围绕磁悬浮列车的‘零高度飞行’”,确定大体的阅读区域在2——12段,然后根据提示“哪三个方面”和文章中过渡段、中心段,理清说明结构即理清主体部分段落之间的关系,将它们分为三部分,再根据关键句,提炼信息概括内容。

缺少哪一环节,答题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出现的主要问题:

1、文中有很好的概括性句子,学生没能抓住,不善于把握关键段落利用文章中的信息组织答案,导致组织答案烦琐冗长,不够简洁。

典型病例:

①说明想要让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首先要将列车腾空,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安装磁铁,铺设磁铁,利用其吸引力来悬浮运行并使用气隙传感器控制间隙;其次说了列车还要前进,利用列车前进时电流方向循环交替来实现前进,利用导向电磁铁控制前进方向;最后,磁悬浮列车飞行速度很快,利用转弯半径极大、安全制动、在轨道附近设隔离装置来达到行驶安全稳妥可靠。

(2.5分)

2、没有理清文章的层次,导致缺少要点,或分不清楚要点,或没有抓住关键句,表述不当,概括不全面,导致失分。

典型病例:

①使列车腾空;使列车持续前进;为控制列车前进方向,列车侧面安装了一组专门用于导向的电磁铁。

[要点不全]

②介绍了“零高度飞行”的组装设计原理、运动、安全性。

(1)组装设计原理:

保证磁场的强度和悬浮力

(2)运动:

驱动与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一样,安装导向电磁铁可以控制列车运动的方向。

(3)轨道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

[表述不当、罗嗦、概括不全、要点不清]

③主要介绍了使磁悬浮列车腾空的原理、使列车运动的原理(前进的原理及行进方向的控制)以及让列车行驶安全的方法(行驶稳妥、安全可靠)。

[表述不当,概括不全]

(1)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轨道1厘米处悬浮运行;(没有抓住第3段关键句,少了第4段的内容)

(2)如何让列车前进(总括句),在列车行驶中,S极与N极相转换,就可以奔驰了。

(要多就多两举,又只多此一举)(3)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运用三种方式使列车停在合适的位置。

(没有抓住第9段关键段,少了10和12段的内容)。

(1)介绍了“零高度飞行”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使列车腾空运行;

(2)介绍了“零高度飞行”通过控制对导向磁铁中的电流来控制列车前进方向;(3)介绍了“零高度飞行”的转弯、安全制动等安全问题。

(1.5分)(2、3点都不够概括,分述缺少要点)

1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局部信息的提炼,立足于第13题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找准阅读区域9-12段,找到第9段的过渡作用。

本题得分较高,学生问题主要在于对阅读区域的把握不准,或是表述不准。

抓不住关键句,学会抓关键句,例如:

第一点。

转弯半径不能过小即可。

参考答案:

转弯半径足够大;通过运行控制系统实现安全制动;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防止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

阅卷标准:

1、三个方面意思表述清楚即可,不扣语言简洁分。

2、第一方面如果出现“增大”、“扩大”等词语且后面出现“使乘客感觉平稳舒适”等句子可得满分,但如果只答“增大(扩大)转弯半径”,该要点不得分;如果出现明确的“最大转弯曲线半径达到8000米,最小的半径也达到1300米”也可得满分;

3、第二方面只答“安全制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该要点不得分;

4、第三方面只答前半句“磁悬浮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可得满分。

但如果只答后半句“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得半分。

总之问的是“如何”,就要说清楚具体的措施,不能。

否则就适当扣分。

问题最多就出现在这儿,提出了安全问题,却没有答到解决办法,答到结果,却没有出现具体措拖。

第一方面的典型病例:

①危险因素之一是转弯半径问题;②加大(扩大、增大)转弯半径;

第二方面的典型病例:

①安全制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②三种安全制动方法。

第三方面的典型病例:

1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没答安全的具体措施,只答了结果)

2磁悬浮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

(答了这句话,但缺少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才是达到安全效果的要点。

少量的问题是缺少要点:

如:

①转弯半径不能过小;三种安全制动方法,当列车遇到紧急情况时,运行控制系统通过快速判断,对三种制动方式进行最优化选择,使列车停在合适位置。

个别学生是因为理解错误,没有找到题目所在位置,得了0分:

如:

精确地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保证磁场稳定的强度与悬浮力,二是让列车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约1cm的间隙,可用气隙传感器来控制。

15、第10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列数据、举例子。

用具体的例子和准确的数据,说明了磁悬浮列车最大和最小转弯半径的长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磁悬浮列车的转弯半径要足够大。

阅卷标准:

1、说明方法各1分,(列数字/列数据、举例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2、说明方法作用的关键词(准确、具体)各0.5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3、说明方法与内容分析各扣各的分。

这儿比较松,如果说明方法答错了,但内容分析对了,一样给分。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题型寻常考法,难度不大。

但在批阅过程中,学生却屡有失分。

主要问题:

1、对于段中心句(列车高速行驶,转变半径不能过小)把握不准,即划线句子说明的主要内容最终要为说明什么问题没有把握住,甚至很多学生并不关注段中心句,只关注划线句子,导致说明方法的作用就答的偏颇了。

①转弯半径问题,最大转弯半径达到8000米,肉眼看几乎是一条直线,因此乘客不会有丝毫不适。

(就半径而半径,还只有最大半径)。

又如: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的转弯半径极大。

②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上海磁悬浮线路上需要转弯的地方特点;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最大转弯曲线半径和最小半径。

(就半径而半径,就大小而大小)

③准确具体地详实地写出磁悬浮列车转弯半径大的时候与小的时候,乘客都会感到舒适。

(不理解大小舒适都是说明半径不能过小)

④列数据、举例子。

用具体的例子和准确的数据,说明了磁悬浮列车最大和最小转弯半径的长度。

(非常标准就例子而例子)

⑤举了上海磁悬浮列车轨道上几处转弯半径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磁悬浮列车的行驶稳妥。

(不是为说明行驶稳妥,而是为说明为了稳妥,转弯半径不能过小)

具体(或只写准确)写了磁悬浮列车转弯半径大,突出磁悬浮列车的安全和平稳。

(偏离得轻点,但又太靠上了,本段从半径不能过小保证转弯舒适平稳来说明的)

总之,以上例子都能看出学生就划线句子的内容而内容,不理解最终的说明目的。

不管扣分多少,我们关键是弄明白问题之所在,这是个读懂说明文的关键问题。

特别提醒学生,例子和数据不是为了例子和数据本身。

就像我们为了说明水果营养丰富,举了苹果的例子又列了数据,每一百克苹果含有多少维生素等,最终的目的是以苹果为例,又具体的数据说明水果营养在丰富,而非为了说明一百克苹果含有多少营养素。

2、说明方法的规范性语言缺失;上面的例子已有些看出规范性语言的缺失。

我觉得还是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死背,有些是明显的不理解,胡搅,想起什么都写上,不伦不类,这不单纯是规范性语言缺失的问题,是对说明方法及作用和说明文其他文体知识也不通的问题。

举例子和列数据两种说明方法,都错字连篇,不说了,基本例、列不分。

典型的缺具体、准确的也不说了。

举些缺大了的:

①科学准确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列车高速行驶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转弯半径不能过小。

(不太理解或是单纯语言表述问题)

②列举了上海磁悬浮列车转弯半径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磁悬浮列车的行驶稳妥安全,为读者解开了心结。

③举例子、列数字,突出强调了磁悬浮列车高速行驶时转弯的安全性,且简洁明了,突出中心,有利于读者理解。

④具体准确地说明磁悬浮列车转弯半径较大,即使这样乘客也没有丝毫不适,体现了磁悬浮列车的安全平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对“作比较”的手法不理解,看到有大有小就作比较。

4、和说明语言混乱淆,答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文章第12自然段的说明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

参考答案:

准确严密:

“目前”限制时间,说明磁悬浮列车的隔离装置在当前这段时间内是最先进的,表达准确严密。

生动形象: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轨道‘平铺’在‘光天化日’之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轨道平铺在地面上、毫无遮拦的样子。

(3分,任选一个方面方析,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阅卷标准:

准确严密方面:

1、找对句子,找出关键词(如“据介绍”、“万一”、“最先进”、“目前”、“50米”等)并出现“表现语言准确严密”可得1.5分;2、对词语进行解释得0.5分;3、具体内容分析得1分。

生动形象方面:

1、找出句子0.5分;2、找出拟人手法,或者说“赋予轨道以人的动作”、“把轨道拟人化”等,可得1分;3、关键词“生动形象”0.5分,具体内容分析1分。

满分答案示例:

后一句“据介绍”意思是根据介绍表明,是从信息来源上限制,说明后面结论的可信性,说明“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是有事实依据、不是凭空捏造的,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病例:

①“据介绍”一词说明轨道两旁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是有依据的,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2.5分[缺解词]

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

“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一句中,“几无可能”表示几乎不可能,并不排除例外,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

2分[缺具体内容分析]

③“磁悬浮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一句中“目前”一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严密准确。

1.5分[前面两点都缺]

上面语言准确方面的例子依次显示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较正常。

选择准确性进行分析的学生,相对得分较高,能用较规范的语言组织答案。

选择生动性的同学,出现问题较多。

角度把握不准。

有的学生选择的是设问句。

分析生动时,不能抓住拟人的修辞手法,分析拟人修辞手法时,又不能准确分析出其作用,脱离原句,只分析本段的内容安全性,而没有关注这个拟人句,只是讲了轨道的平铺与毫无遮拦的特点。

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到位,若是这个句子出现在记叙文里,我估计分析要好得多。

病例

①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运用拟人的修辞,把轨道赋予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考虑轨道上出现的障碍物对高速行驶的列车构成威胁的必要性。

②生动语言的说明:

将磁悬浮列车轨道毫无封闭地铺在路上的样子比作在光天化日下平躺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磁悬浮列车轨道的铺设环境,为后文写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做了铺垫,使文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分[这孩子在语言表达和答题规律方面得有多纠结?

]

两方面共同的错误:

①题干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但不少考生分析时没有联系文章具体内容,只是由一个词语或句子得出语言生动或准确的结论,显然不符合题意。

有的考生注意到了联系文章内容,但却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致使联系内容分析时,内容偏离。

如“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一句,分析“50米”这个词语,通过列数字,说明安装隔离装置范围之广,磁悬浮轨道安全性高,体现了语言准确严密,但不少考生却写成了“通过这个数字,说明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这样就失掉了内容分析的分。

有的分析拟人句时,也是突出安全性能高。

②没有从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是选择了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语言特点,切题不够。

3更有一些同学没有分析语言,而是理解内容。

本题考察说明文的语言,可以说是必考点,必练点,且自主选择的空间较大,从难度上最多属于中档题,前面属于正常的病例,但中下学生却出现了出人意料的扣分情况,甚至连有些优秀的学生的也在此题扣了分。

如:

①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简单明了得告诉读者怎样防止意外出现,使句子更生动,吸引读者眼球。

0分:

②本段运用平实的语言,准确地说明了轨道上不可能有人为制造的障碍,语言简洁明了。

0分:

③找了12段以外的句子分析。

0分:

前面的例子缺哪一个得分点很明确,但这些例子你说缺什么?

不知答的是什么,不读题,或说读不懂题,或者读懂了也不知答什么。

这种不太学习的不太可惜。

下面这种就让更让人想不明白,这种复杂混乱的脑子是如何形成的?

里面有如此丰富的知识点,竟能一分不得。

①由于磁悬浮轨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全线50米范围内装有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障碍物对列车构不成威胁,这样写准确严密,生动形象,增强文章表现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还有更可惜的:

无论找出一句准确说明还是一句生动说明,一律都是:

这句话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当然没法给分。

还有更可惜的:

无论分析的准确还是生动,都分析挺好,只是最后都说:

体现了说明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特点。

只能扣分了。

当然众多慈悲为怀的老师,尽管恨得牙痒痒,扣分还是手下留情的。

还有更高的手,找了个句子,自己在关键词点了点,然后开始正常分析:

加点词语不可以删去,因为……

这才是这个题目给大家的最大的启示,还是要追问:

这些答案缺了什么?

后来想了好久,只能说做出这些答案的学生:

缺心眼。

不能用心审题、读不懂题、死背题、死答题。

当然平时也没有用心学习。

归根到底就是的缺失。

宋老师也研究了这种现象,认为这个问题与以往的考试、平时的练习就是前后条件颠倒了一下,以前是给出句子或加点词语,然后让你判断分析语言特点或作用。

这次是给了你语言特点,让你自己选出一方面分析,结果就出现了这种种奇观。

反思一下,学生学习缺“心”,我们的教学缺点什么?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知道咱们上上下下都很重视中考,于是每年的中考题一出来,就会深入研究,什么文体,什么题型,有心的老师每年的题都积累在一起,仔细钻研,平常考试练习大家也都仿着中考已有的题型,看看谁出的规范,分门别类,进行练习。

但每次总会有些意外,我知道大家每年也在研究会有什么新的知识点新题型出现,但同一个知识点,稍微换一下表述,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咱们不应该深思吗?

这样的考题在有限的范围内能够把咱们的教学调法,我觉得这是这套题的很重要的价值。

具体的解决办法我觉得大家会去摸索,我觉得方向应该是教会学生读懂文章,用心理解,学习表述。

以真正理解文意为体,教会学生任何情况下都自己审清题意,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用心思考,而不是死记题目,大量练习,死记所谓的规律。

现在的人太能了,总结出如此多的规律,而我们的古人只能感叹:

言不尽意。

有诗云:

建议已含在每个题目的分析中,再梳理一下:

1、先教读书,读懂,理解。

能从文章中提取有用信息关键有用信息。

2、自己审题,真正理解题目含义。

如12题“零高度飞行”的含义答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答成“表面……深层……”,“激发阅读兴趣…”“运用比喻……”等。

如第16题,请任选一个方面,但很多学生却两方面都写了。

要求从12段中找句子分析…,有学生直接从前文找。

不仅影响分数,更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不少学生理解为对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考查,导致方向性错误。

3、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表现为第13题。

4、加强书写规范、准确,表现为15题“列数据”“举例子“区分不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