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08统一超商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9471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1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0308统一超商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060308统一超商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060308统一超商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060308统一超商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060308统一超商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0308统一超商简.docx

《060308统一超商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0308统一超商简.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0308统一超商简.docx

060308统一超商简

统一超商7-Eleven

财产权结构、专质性知识与管理统制效能之探索─

台湾便利商店厚基组织论观点的个案研究:

统一超商7-Eleven

李仁芳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

--------------------------------------------------------------------------------

主要学历:

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学研究所博士

     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学研究所硕士

相关经历:

现职:

国立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私立辅仁大学企业管理学系教授

        私立辅仁大学管理学研究所所长

        私立辅仁大学企业管理学系副教授、系主任

教学研究:

管理学、企业管理、组织创新、创新管理

代表出版书:

《管理心灵》(台北商略印书馆)

      《产权体制、工作组织人间关系与组织生产力》

      《硅日东升》(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7-ELEVEN统一超商纵横台湾》、(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 摘 要 》

  工作设计与产权制度安排是组织设计两大议题。

本文探讨财产权结构与组织经济效能间之可能关系,提出专质性知识才是产权制度安排中关键考虑因子。

本文尝试发展各型资本主义体制(如莱茵型vs盎格鲁萨克逊型)间不同产权制度设计之相对优越性探讨的另一思考向度,最后本文以便利商店业态的产权结构安排个案检验理论论述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财产权,统制结构,专质性知识

《注》:

本文为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NSC83-0301-H-030-005、NSC84-2416-H-030-001C3]与辅仁大学中西文化中心专题研究计划[SOC-0011-1993-12-1-2-0031]之部分成果。

前、后半段曾分别发表于八十四年度国科会管理学门专题计划研究成果发表会(台北:

辅仁大学)与第四届产业管理研讨会(高雄:

中山大学)。

作者感谢国科会、辅仁大学中西文化中心经费支持与统一超商徐重仁总经理提供个案数据及王立民、廖国兴两位先生协助资料整理。

引 言

  北美关于代理理论的文献认为:

现代企业由于结构复杂庞大与分工专业化等原因,使得企业的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因而造成了代理问题(Jensen&Meckling,1976)。

北美的产权思想(李仁芳,1993a)这种看法认为公司的所有权属于股东所拥有,而管理权分散在受雇员工身上。

然而公司究竟属于谁的?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产权思想(如Abegglen,etal,1985;Hampden-Turneretal,1993;Ozaki,1991)。

典型美国企业的产权思想认为公司属于股东所拥有,公司的管理当局应以追求「股东财富极大化」为职志。

这种产权思想认为公司的所有权为股东所拥有,而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却属于管理者和员工所拥有。

股东限于信息处理能力的有限性,将公司的管理权委托给管理者与员工,因而产生了代理问题。

  北美产权思想对代理问题的处理方式,是股东拉拢专业经理人为股东效忠。

藉由调和股东与经理人利益的一致性,促使经理人尽心监控员工,来解决企业所有者(股东)与企业管理者(从业人员)之间的代理问题。

这种产权思想视股东为「公司的所有者」,员工只被视为公司各种生产要素之一。

他们相信完全效率的市场机能,认为只要极大化股东财富即可极大化公司的市场价值,并进而达到资源的最适配置。

  然而典型德国、日本企业的产权思想,Albert(1993)称之为「莱茵模式」,则认为公司为股东、管理者和员工所共同拥有。

公司管理当局在进行公司决策时,不会一味地追求股东的利益极大化,还会同时考虑所有从业人员的利益,以追求公司的生存与成长为目的。

具有这样的产权思想公司的所有权属于股东、管理者和员工,而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也属于股东、管理者和员工(Glouchevitch,1992;Albert,1993;Ozaki,1991;Abegglen,1985)。

所以,没有严重的代理问题,节省了大量的影响成本(influencecost)。

一般而言,美国企业组织为股东所有,须藉由提高管理者的薪资,来减低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高、低阶薪资差距较大。

日本企业组织则理念上较着重股东与从业人员共同经营,基本上没有严重的代理问题,高、低阶薪资较为平均(表一)。

表一公司总经理和受雇员工薪酬比例的跨国比较(公司总经理和受雇员工薪资比)

国别

总经理/受雇员工

日本

17.01

德法

24.01

美国

109.01

资料来源,Milgrom等,1992

  关于这两种不同产权思想的资本主义间的对比,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MichelAlbert曾作了着具洞见的分析与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但本文的基本观点认为:

有利于效率指针的恰当产权结构设计与产业技术知识特性是有配套关系的。

  关于产业技术特性的考虑(李仁芳,1993a;Womacketal,1990),生产型态依序可分为艺匠生产型态、大量生产型态与精简型生产型态等三种。

从生产型态的比对发现:

艺匠生产型态是艺匠老师傅拥有自己的技术与自己的店,工作所得全归已有。

  而大量生产型态,以八十年代中叶前美国标准化生产的汽车业为代表。

承袭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美国汽车业在福特T型车时代,将工作标准化,艺匠被低技能化(deskill)为低知能的劳动工人。

其产权型态是股东拥有公司,高、低阶员工所得差距很大,低技能化的非知识工人成为生产要素。

马克斯学派认为这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是组织理论的自然论观点(Scott,l992),是从组织的「权力面」进行分析。

本研究则采理性论观点,从组织的「效率面」进行分析,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提升组织生产力。

从此观点出发,大量生产型态对应的是稳定的技术环境,对应的技术特性是专业化与标准化,追求大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利益。

藉此因应多量少样的市场需求型态,以提高组织生产力。

这种生产型态配合的是集中规划与垂直督导的生产导向型组织(Aoki,1988)。

  第三种是精实型生产型态,对应的是连续变动的技术环境,对应的技术特性是技能多样化与员工高度自主。

这种生产型态采用多能工、提案改善、及时生产系统、多人多工程小组等生产方式,目的是藉由团队生产与员工自主以降低转换(switch)与整备(setup)成本。

藉此因应少量多样的市场需求型态,以提高组织生产力。

这种生产型态配合的是现场处理横向协调的市场驱动型组织(Aoki,1988)。

配合的公司产权型态是股东、管理者与员工共同所有(李仁芳,1993a)。

  从生产型态的演进来看,员工技术能力是从高到低又回到高,而员工对公司的所有权程度也是高到低又到高,这乎隐含着某种配对关系(本文称之为「三权假说」,后文将提及)。

  在不同国别方面,吴学经(1992)实证研究,台湾上巿公司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并未如美国呈现高度分离的程度。

且台湾上市公司业主经理人的经营绩效显著高于专业经理人。

  上述相关的现象是:

有些国家公司(制度环境因素)产权主要判归股东,有些国家却是由股东、管理者及员工共有;有些生产型态(技术环境因素)中股东对公司产权主控力强,有些生产型态却不然。

  而引发的问题是:

产生高绩效的产权制度为何?

影响最适产权制度的变量为何?

管理者究竟要根据什么法则来建立最适产权制度?

  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回答以下问颢:

  一、产权制度设计的考虑因素为何?

  二、产权制度设计与工作设计的关联性为何?

  三、组织设计议题中专质性人力资本与专质性金融资本扮演何种角色?

  四、产权制度、工作设计与组织生产力之关系为何?

壹、产权制度之探讨

一、产权(所有权)包括剩余控制权与剩余求偿权

  Milgrom&Roberts(l992)采用广义的产权(所有权)定义,将资产所有权分为二部份:

  资产的「剩余控制权(residualcontrol)」与「剩余求偿权(residualclaims)」。

所谓剩余控制权是指对资产剩余报偿(residualreturns)的决策权,决定剩余报酬的分配方式及资产用途等。

剩余求偿权是指对资产剩余报偿的分配权,获得剩余报酬的权力。

对现代企业而言,剩余控制权即「经营决策的权力」,一般称为「管理权」;而剩余求偿权即「利润分享的权力」,一般称为「财产权」,即是代理理论的「所有权」(JensenandMeckling,1976。

二、剩余控制权与剩余求偿权的结合可以导致效率决策

  Milgrom等(1992)并指出,若存在单一的个人同时拥有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及剩余求偿权,而其它人经由契约规定获得定额的报酬,则极大化此单一个人的剩余报酬即可极大化总价值。

此单一个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极大化个人报酬,他所做的决策会是效率决策。

相反地如果拥有决策权的个人或团体,只拥有部份的所有权,则此人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无效率的决策。

  Alchian&Demsetz(1972)也曾对团队生产的报酬分配及效率问题提出见解。

他们认为适当地结合控制权及求偿权,将给予资产的拥有者强大的诱因,去维持并增加资产的价值。

因为,在团队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摸鱼偷懒(Shirking)的问题。

而赋予单一个人权威,使其扮演监督者的角色即可解决此一问题。

然而由谁来监督这个监督者呢?

Alchian&Demsetz认为最佳的做法是赋予此监督者求偿权。

  依AlchianandDemsetz(1972)以及高斯定理(Coase,1960)的观念,让资产管理者拥有财产权,可以达到资产的最佳使用效率。

就简单资产,如一辆载货卡车,其所有权较为简明,上述原则较易达成。

而现代巨型公司的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配则非常复杂。

  JensenandMeckling(1976)从代理成本(agencycost)的观点出发,利用个体经济图型的分析,也认为将管理权与所有权合一,可以使公司市场价值极大化。

三、交易成本存在时,产权制度确实会影响组织生产力

  高斯定理(Coase,l960)指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任何分配都会导致最佳效率。

」又说:

「如果相关团体,获得效率协商;如果这些团体的偏好没有财富效果;则他们所协议的价值创造活动,和各团体的协商力量或和协商初始各团体所拥有的资产无关,团队的行动会自动达到最佳效率。

效率以外的因素,只会影响各团体间的成本和利益的分配,生产活动的效率则不受影响。

  但是,高斯定理是指在没有交易成本之下,若各团体的所有权被明确定义,则资源的配置和所有权的定义方式无关。

亦即在没有交易成本之下,会影响其资产创造价值的不是资产的使用方式,而是谁愿付最多的钱去获得此项资产的使用权。

  但实际上,交易成本确实存在。

当信息不对称与利益不一致性或有限理性等现象存在时,所有权的分配方式确实会影响效率的达成。

也就是说藉由所有权的分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活动的影响成本(influencecost),提高组织的生产力。

这是组织存在的理由之一,也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主题──产权制度与组织生产力之关联分析。

四、公司产权的正当性──股东所有权的产权思想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于工作组织中的资本,李仁芳(1992a)将股东权益称为「钞票股」,员工权益称为「生命股」,认为「股东财富极大化」的产权思想是重视钞票股的利益甚于生命股的利益。

并认为台湾产业界从业人员从知识工人到体力工人,从干部到基层,表现出低组织忠诚与高流动率现象,对产业界的技术蓄积造成极大的困难。

而这个不良现象和台湾企业主的产权思想是高度相关的李仁芳(1993c)。

  事实上,工作组织中的资本可分为人力资本(员工)与金融资本(股东)。

本研究将重视金融资本的利益远大于人力资本的理念称为「金本的产权思想」;而将平衡地重视人力资本的利益与金融资本的利益称为「人本的产权思想」(类似观点参见Albert,1993;Glouchevitch,1992)。

人本的产权思想如日、德产权思想,认为公司为人力资本主与金融资本主所共有;金本的产权思想认为公司为股东(金融资本主)所拥有,人力资本主只是生产要素之一。

其概念化图示如图一所示。

资料来源:

整理自《李仁芳,1993a》

图一人本与金本的产权思想之比较

  根据上述,公司产权思想确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而不同的产权思想会对企业目标与公司绩效造成莫大的冲击。

故从效率观点考虑(组织的理性面)(Scott,1992),组织为追求生产力的极大化,究竟应采用何种产权思想实是管理者应审慎思考的课题。

  公司产权谁属?

本研究归纳各种相关学理探理,大略不出下三派学说:

(一)风险承担说一金融资本

公司是谁的?

法律上规定股东为公司的所有人。

风险派厂商理论(Knight,1965)认为不同个体有不同的风险偏好。

股东藉由提供员工固定所得,为员工避免所得的不确定性,随公司营运的好坏,承担其所得不确定的风险,故认为股东是理所当然的公司所有人。

此看法认为当雇主与员工签订雇用契约合作生产,股东投入大量「金融资本」购买生产所需的要素,员工相对投入较少「金融资本」,且员工可随时依个人意愿递出辞呈,扬长而去。

因此,股东的所得相对比员工所得,承担较大的风险。

但是,事实上除非员工获有绝对的工作保障,否则,员工并未获得真正的「固定」所得。

(二)风险承担说一专质性人力资本

实际上,企业一但经营不善雇主有极大的权力可以解雇员工。

一旦遭到解雇,员工在受雇期间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会遭受部分的损失,而且对公司愈忠诚,年资愈长,损失可能愈大。

以信息业软件开发工程师为例,其在研发团队所付出的心力,极可能因为公司的解散或经营不善的资遣,而完全付诸一炬。

这是因为员工的人力资本可分为:

一般性人力资本与公司专质性人力资本两种。

员工的一般性人力资本投资在离职后可在外部劳动市场获得补偿;但公司专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部份,由于只在原来公司才有价值,故员工在离开公司后,过去投资在专质性人力资本的心血将完全付诸东流。

在现行的雇用契约下,员工的所得和股东的所得一样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依风险分摊效率原则(Milgrom&Roberts,1992;Knight,1965),承担巨大风险的员工也应拥有公司的所有权,单就此原因来看,「股东拥有公司所有权」的正当性就值得质疑与再思考。

再者,投资专质性人力资本的员工比短期套利的股东(运用市场性金融资本短期进出的外部股东)承担更大的风险。

因为在公开市场买卖股票的外部股东(outsider)随时可以变卖资本,扬长而去。

和长期献身于企业的员工相比,短期套利的股东所承担的风险更低却拥有较多的公司产权。

基于以上两点本研究认为「股东财产权」的正当性确实值得质疑与再探讨。

(三)交易期间说

Thurow(l991)指出:

美国缺乏真正的资本家,才是产业竞争力衰退的主要原因。

他大力倡导「让真正的资本家站起来」,认为这才是挽救美国产业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Thurow认为由于法令的限制.美国的股东和公司根本没有站在一起。

外部股东来来去去,非常不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因此采取完全短期获利导向的市场操作。

他建议藉由开放机构性投资法人握股比例限制与长期股东拥有较高的投票权(本文认为此观念与Hirschman(l970)所谓voice机制极相似)等制度改善,让美国真正的资本家站起来,和公司结为荣辱与共的生命共同体。

Thurow建议,为了把「投机者」(外部短期股东)与「投资者」(内部长期股东)明显划分,使其对公司财产权有所分别,每一股份投票权必须随着持有时间的长短而调整。

比如说,持有股份超过20%,并受到买进卖出需事先宣告此一限制的大股东,将立刻变成公司的所有人,其它股东必须在持股超过某一期间之后,才享有充份的投票权。

Thurow建议持股时间末超过两年的股东,完全没有投票权,而充份投票权则在往后三年逐渐增加---在第三年,每一股有三分之一投票权;在第四年,有三分之二投票权;而到了第五年,所持有的每一股份都享有充份的投票权。

在此新体制下,外部短期股东仍可以靠买进卖出赚钱。

但这些短期投机者,将不被视为公司产权所有人,无权参与制定公司重大决策--也就是说,他们不享有「剩余控制权」。

相对应地,Thurow也认为目前对债权资本与权益资本的区分有问题。

关键不在一笔金融资本是由债权人投入或股东投入.而在该笔金融资本与企业联结的交易期间(duration,见参之三节)有多长或多短。

交易期间够长的债权资本应比照权益资本,享有一定比例的产权。

Thurow建议超过五年的长期性贷款,应附有投票权。

例如,一笔一亿台币的长期贷款,应使放款人享有长期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一半的投票权(没有剩余求偿权,但有一半的剩余控制权)。

大笔金额的长期放款人较近似企业的长期股东,不应与短期放款人或短期股东等同对待,只视之为收固定利息的金融资本供应人。

如上所述,股东所有权的产权思想太偏颇金融资本,降低员工蓄积专质性人力资本的意愿;且对市场性金融资本与专质性金融资本没有亲疏分别,造成真正的资本家难以出头。

但是,不无条件接受北美股东所有权的正当性后,如何探索一个正确的产权思想的建置呢?

从效率观点来看,财产权的正当性究竟又为何呢?

本文将应用交易成本观点来分析组织设计中的产权分派原则,藉此说明公司产权的正当性---也就是说本文将探讨何种产权体制将有利于组织生产力的极大化。

贰、组织设计的交易成本分析架构

  本文将组织设计的交易成本分析加以架构化,如图二所示。

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成本(informationcost)和影响成本(influencecost);对应的组织设计考虑包括协调活动(coordinationactivities)和激励活动(motivationactivities;incentiveactivities)二大支柱。

  

图二组织设计的交易成本分析架构

资料来源:

李仁芳(1993a)

从组织设计的两大活动着手,将影响协调活动的组织设计称为组织构形(configurations),学者提出的相关文献包括Williamson(l981)的组织形式及Mintzberg(1979)的构形论,这方面的组织设计主要是要降低交易成本中的信息成本,在本文中将之称为工作设计(jobdesign)。

又将影响激励活动的组织设计称为所有权型态或产权制度(ownership pattern),学者提出的相关文献包括Coase的高斯定理(Coasetheory);Alchian(l970)的财产权(propertyrights);Alchiang&Demstz(1972)的厂商型式(typesoffirms);以及Jensen&Meckling(l976)的所有权结构(ownershipstructure)。

  李仁芳(1993a)并指出:

在产权制度与工作设计达到最佳化时,可以达到交易成本的极小化,是为组织设计的效率原则,及极大化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特别说明的是本架构将代理学派的代理成本整含在影响成本之中。

因为代理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与交易两造利益不一致,产生了监督成本的提高与影响活动的增加,这种成本包含在影响成本之中,实不必再另分一支,兹说明如下。

  「影响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由于相关成员之间利益不一致,个别成员囿于争夺己利的本位主义,会产生众多影响活动,忽略组织整体利益,减低生产效率,而造成了许多的影响成本。

例如,成员之间争夺晋升机会,信息不愿互通;或成员之间,彼此利益存在抵换关系(tradeoff),为争夺已利,忽略整体利益,造成组织整体生产力的下降。

凡此种种皆是因为成员之间,利润分派不当、考核制度不明、或产权制度不够明文化与透明化所产生,都是属于图二架构中的激励(motivation或incentive)部份。

如果将生产活动的成员包括提供资金的股东,则代理理论中,因为信息不对称与利益不一致造成的代理问题,实为影响活动之一种。

而代理成本实属影响成本之一种,可以归在完成交易所需的影响成本之中。

  经由将代理理论归纳在交易成本理论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的交易绩效度量困难度与交易关联度两个构面进行分析,轻易理解代理问题的本质。

因为信息愈不对称,即是交易绩效度量困难度愈高,监督成本愈高,愈需要用共有所有权的型态。

而代理理论中,因为利益不一致,必须提高主理人与代理人利益一致性之作法,正是因为主理人与代理人之交易与代理其它运用生产性资源产生之交易间关联度很高,故必须共有所有权。

又如果主理人与代理人之间没有信息不对称,绩效考核明确,可以藉由完全契约市场交易,则代理问题不复存在。

故代理问题之肇因实为主理人、代理人间复杂又高度关联度之交易引发的交易成本;而代理问题之果(代理成本)实含在交易成本之中。

参、产权制度的交易成本分析-交易特性对所有权型式的预测

  交易成本的观念,早在1937年就由高斯(Coase)提出。

高斯在他最早的论述中指出(Coase,1937,P.386-405),经济学家同意价格机能是一种较佳的协调机制,但也承认企业家的协调功能。

又说透过市场运作的交易行为会产生许多成本,透过建立组织,由企业家来调配资源,可以减少使用市场的成本。

组织便成为一种替代市场机制的资源统制模式。

Williamson在1975年综合高斯的理论和其它有关交易及交易成本之文献,发展出「新制度经济学」。

  所谓「交易」是指:

技术上独立的买卖双方,基于自利的观点,对所意欲之产品或服务,基于双方均可接受之条件,建立起一定之契约关系并完成交换的活动。

  「交易成本」则是指:

在交易行为发生过程中,伴同产生的信息搜寻、条件谈判(议价)与交易实施监督等各方面之成本。

换言之,交易成本可分成事前(契约、协议、保障条文的草拟、协商成本)与事后(保证承诺的约束成本、有争议时统制结构的建立和运作成本及违约后双方的修正努力成本)两类型(Williamson,1985)。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认为所有的交易均可以在市场中自由完成,没有任何困难,亦即没有交易成本的存在,但是在实务中几乎任何交易的进行都需花费成本。

例如,在消费者购买一栋房子时,在信息搜寻、条件谈判与交易监督等方面都需要耗费很大的心力。

  Milgrom&Roberts(1992)曾以五个交易构面(dimensionsoftransactions),来探讨交易的特性,本文将引用此分类探索交易特质对所有权(ownership)的影响。

  影响交易成本大小的因素可分为:

(1)资产的专质性、

(2)交易的频次和交易的期间、(3)交易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4)交易的绩效度量的困难度、(5)交易和其它交易的关联度等五个构面(Milgrom等),将逐一探讨如下:

一、资产专质性(assetspecificity)

(一)专质性

「专质性」是指执行交易时需要从事的投资活动只适用在此交易情境的程度。

(二)资产专质性

「资产专质性」是指资产具有只在特定时空下才能发挥其价值的特性。

亦即该项资产和企业的设备、人员、组织、文化或管理制度紧密结合。

不易转移与分割,其它企业纵然取得该项资产亦不一定能完全发挥类似的功能。

资产专质性的程度可以用「当资产脱离其主要使用情境时价值损失部份的多寡」来加以衡量(Milgrom&Roberts,1992)。

例如,当某条铁路拥有多种用途,可以载运多种货物,则称此条铁路不具有专质性。

当此铁路只有运送某家煤矿公司的货物.此时,该铁路只有和该煤矿公司的营运结合才能发挥其价值,我们称此条铁路对该煤矿公司具有资产专质性。

(三)箝制问题与解决之道

当资产对某组织具有专质性时,很可能会产生箝制问题(hold-upproblem),其起因是因为专质性资产在市场上没有交易机会。

例如,当铁路只有运送一家煤矿公司的货物时,该煤矿公司会尽量去压低该铁路的运费。

此时,该公司主宰该条铁路的营运生机,称该铁路被该煤矿公司所箝制(holdup)。

在交易成本不高的情况下,箝制问题不会影响效率的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