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幅面教案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9455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4幅面教案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A4幅面教案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A4幅面教案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A4幅面教案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A4幅面教案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4幅面教案新.docx

《A4幅面教案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4幅面教案新.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4幅面教案新.docx

A4幅面教案新

课题

认识立体图形

课 时

第 周 第课时

主备人员

马铁英

参与人员

陈晓娟

教 学

目 的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1分钟:

口算。

  2+1=1+3=2+0=0+5=4+1=

  4-1=5-0=0-0=3-2=5-4=

  二、小组学——交流课前小研究。

  预习书本第34、35页图画。

  例题感知以下物体的形状

  说说身边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看图画说出图形的名称

  三、班级学。

  1、小组代表汇报。

  2、教师点拨:

(1)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2)什么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

有什么好办法能区分这几种立体图形?

  3、小结:

说说四种图形的特点。

  四、练习反馈

  1.书本第35页做一做。

指名学生说一说怎么数的。

  2.书本第37页第1题。

  五、达标测评。

  六、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第37页上第2题。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反思)

 

组长查签:

               学校查签:

 

课题

有趣的拼搭

课 时

第 周 第课时

主备人员

马铁英

参与人员

陈晓娟

教 学

目 的

 1、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1分钟:

口算。

  1+1=2+3=2+1=1+3=2+1=

  5-2=5-4=0-0=4-2=2-1=

  二、小组学——交流课前小研究。

  请认真预习书本第35页。

  1.用2个相同的正方体能拼出一个(),用3个相同的正方体能拼出一个(),用8个相同的正方体能拼出一个()或()。

  2.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能拼出一个()。

  三、班级学。

  1、小组代表汇报。

  2、教师点拨:

(1)说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2)怎么搭才能保证平稳?

  3、小结:

让积木的平面着地保证平稳,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将球放在有3个支点的面上确保整体的稳定,并用上所有的积木。

  四、练习反馈

  1.书本第37页第5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怎么搭的。

  2.书本第38页第6题。

  五、达标测评。

  1.至少用()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用()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2.数一数。

  左图有()个正方体

  上图有()个正方体上图有()个正方体

  六、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第38页上第8题。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反思)

 

组长查签:

               学校查签:

 

课题

6、7的认识

课 时

第 周 第课时

主备人员

马铁英

参与人员

陈晓娟

教 学

目 的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小棒、喜羊羊头饰、教学挂图。

 

 

 

  课前预习单:

数0---7,用小棒摆一摆。

  一、创设情境:

  师:

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吗?

它们要到我们学校参观,高兴吗?

出示喜羊羊们的图。

  (看图)跑在最前面的是谁,它排第几?

最后的慢羊羊排第几?

第几个是喜羊羊?

(课件点击出示相关的数)2的后面是几?

还差哪一个数?

  二、自主探究:

  课中学习单:

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比较6、7大小。

  

(一)6、7的意义。

  1.出示主题图,观察并数数。

  ①整体观察:

  看一看,教室里有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

  ②观察人物:

  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③观察物品:

  教室里有6个学生、6张课桌、6个大字,7个人、7把椅子、7个五角星。

  2.把实物抽象成图像符号。

  3.把图像符号抽象成数学符号。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7。

(板书:

6、7的认识)?

  5.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7来表示?

  

(二)6、7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

  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

问:

5添上1是几?

  6颗再拨一颗,是几颗?

问:

6添上1是几?

  2. 出示尺:

  ①观察尺:

师:

最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③顺数,倒数。

  (三)比大小。

  1.逐个出示点子图。

  2. 比大小。

  5○66○76○57○6

  3.手势表示符号。

  (四)6、7的序数意义。

  出示金鱼缸图。

  左数第6瓶有()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瓶;

  第7瓶有()条鱼。

  三、交互反馈

  课后检测单: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1.学生提问,生生互动。

  2.游戏:

灰太狼抓羊。

(注意:

按坐着的学生位置,规定左右的方向。

  3.教学6、7的书写。

  

(1)学生观察课件书写6、7。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

   四、开放延伸:

  师:

大家和喜羊羊们共同学习开心吗?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些什么?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反思)

 

组长查签:

               学校查签:

课题

6、7的组成

课 时

第 周 第课时

主备人员

马铁英

参与人员

陈晓娟

教 学

目 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6、7的组成。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一、创设情境:

  课前预习单:

熟记4、5的分合并学着摆5、6的分合。

  1.把不是按顺序排列的数圈起来,并写出正确的排列顺序。

  2.从左数起,给第2只、第4只、第5只、第7只小狗带上小红帽。

   二、自主探究:

  课中学习单:

动手操作摆6、7的分合。

  1、游戏:

猜数。

  师:

老师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感兴趣吗?

现在我手里有6粒弹珠,老师把眼睛闭起来,你可以随便拿出几粒,我也能马上猜出你拿了几颗,信吗?

请一名学生来拿,师猜。

 (板书:

6和7的组成(齐读))

  2、出示课件,让学生拿出学具涂一涂、分一分。

  老师这有6个小圆卡片,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将6分成5和1,你能帮我再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学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上演示。

请大家评论。

]

  3、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

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4、 7的组成。

  师:

小朋友真厉害,居然把6的组成全部做出来,那你们能和刚才一样把7的组成也全部说出来吗?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

 

  小结:

只要记住7的三种分法就可以想到另外的三种分法。

]

  三、交互反馈

  课后检测单:

熟记6、7的分合及运用。

  1、要使每个鱼缸里都有7条鱼,每个鱼缸还需要几条鱼,把答案写在方块内。

  2、猜数,老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3、比一比,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清楚,听得仔细。

  师:

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清楚,听得仔细。

  (教师分两次拍手,如第一次拍两次,第二次拍四次,学生听,操作4个回合)

  师:

哪个小朋友把第一次听到的和第二次用几可以分成几和几来说一句话吗?

]

  4、游戏:

对数。

  师:

小朋友听得真仔细,那么你们学会了6和7的组成了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对数的游戏。

  师说生对:

如我说1我对5……。

  生生互对:

一个学生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四、开放延伸:

“这一节你学到了什么?

  练习:

41页:

做一做43页:

第4题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反思)

 

组长查签:

               学校查签:

 

课题

6、7的加减法

课 时

第 周 第课时

主备人员

马铁英

参与人员

陈晓娟

教 学

目 的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四式”的学习,

教学重点

 一图四式的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一图四式的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7根小棒、7个三角形7朵小花;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一、创设情境:

  课前预习单:

熟记6、7的分合及5以内的加减法。

  1.口算(开火车)。

  2+1=1+2=3+1=1+3=

  4+1=1+4=2+3=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

  2.填空(略)。

  二、自主探究:

  课中学习单:

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板书课题:

6、7的加减法。

  

(一)学习新知识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与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

5+1=1+5=

  教师:

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教师:

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教师:

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教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5)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的6个小圆片,先去掉1个小圆片,并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1=;然后再从6个小圆片中去掉5个,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又写出减法算式6-5=。

  [让学生算出两个减法算式的得数。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并说一说6-1=5和6-5=1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

  小结:

同一图可列4道算式(2加2减)。

  2.学习第42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1)屏幕上出示“摆一摆”前面的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

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

图上画了几个小朋友摆小棒、摆花、摆三角形的活动。

  教师:

图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算加法和减法。

  

(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①学生摆小棒算5+2和2+5,并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填得数。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和两道加法算式的联系。

  ④引导学生根据摆和算的过程比较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教师:

根据5+2=7和7-2=5,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

7-2=5和5+2=7两个算式有联系,如果不摆小棒,想5+2=7可以算出7-2=5。

  3.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

  (3)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

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的得数吗?

怎样算?

  教师:

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6-3的得数?

  4.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三、交互反馈:

  课后检测单:

看图写4道算式

  1.完成第42页“做一做”的练习。

 

  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教师指定几个算式让学生练习写法)。

  四、开放延伸:

  1.完成练习九的第6、7、8、9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2.做第6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

  3.做第7题,[成后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

]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交流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对全课时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小结时注意突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的客观事实,并强调用多种方法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反思)

 

组长查签:

               学校查签:

课题

6和7的加减法练习

课 时

第 周 第课时

主备人员

马铁英

参与人员

陈晓娟

教 学

目 的

 1、进一步掌握6、7的组成,7以内的顺序,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2、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意识到爱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6、7的组成,7以内的顺序,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一、创设情境:

  课前预习单:

结合7以内的顺序,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1、(数的顺序)出示一把尺子。

  这是什么?

(尺子)这把尺子上的有些数字都模糊了,请你来帮它添上数字?

  [按顺序来读。

(多媒体出示有规律的数组)让生说说少了什么数字。

]

  

(1)1,2,3,5,6,7;

  

(2)8,7,5,4,3,2,1。

  2、(基数与序数)出示兔子图。

  图上有什么?

(很多兔子)一群兔子在做排队游戏,上面有几只?

下面有几只?

左边有几只?

右边有几只?

(学生说,老师和学生一起数)

  这时候又来了一只小白兔,它也加入了游戏的行列。

仔细观察,从上到下数,小白兔排在第几?

从下往上数,小白兔排在第几?

(学生交流)

  [你能像老师那样来提问题吗?

还可以怎么问?

]

  二、自主探究:

  课中学习单:

交流口算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看图列式)展台出示1-6的扑克牌。

这是什么?

(扑克牌)有哪些?

  你能拿出两张组成6吗?

我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

(1和5)(2和4)。

你可以怎么列算式呢?

(1+5=65+1=6)现在再看看上面,剩下什么?

(3)要组成6少了什么?

(3)可以怎么列算式?

(3+3=6)有没有第二种方法了?

为什么?

  (加号两边的数是一样的)展台出示1-7的扑克牌。

现在哪有几张牌?

你能拿出两张组成7吗?

  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

(1和6,2和5,3和4):

  你可以怎么列式计算呢?

(用大数减小数)

  (学生列算式)44页第9题。

  三、交互反馈:

  [课后检测单:

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

  第10题:

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第8题:

连线。

达到正确熟练地计算。

  第11题: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第12题:

观察画面,说图意,列式计算。

  [通过小熊的搬来和搬走,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

  四、开放延伸:

  生活中的数学:

45页体会数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会用所学的数表示事物的数量和顺序。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反思)

 

组长查签:

               学校查签:

 

课题

金色的秋天——用数学

课 时

第 周 第课时

主备人员

马铁英

参与人员

陈晓娟

教 学

目 的

1.让学生经历秋游中的数学活动,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从图上能看懂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切实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正确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头饰。

 

 

 

  一、创境激趣。

  1. 谈话:

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秋天)秋天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地说。

  2. 放录象,欣赏秋天。

  [教师用语言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秋天里,天空又高又蓝,又大又甜的果实挂满了枝头,广阔的田野金黄金黄,秋天太美了!

]

  3.谈话引入。

  这么美的秋天,你们看,把谁吸引来了——课件出示卡通人物小丸子。

  生活中的许多事,都要用数学知识去解答。

小丸子要带我们一起去秋游,你们想不想去?

秋游中会遇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你们愿意解答吗?

  (教师板书:

秋游中的数学)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学图1。

  1. 小丸子带我们来到公园里,(课件出示分步图1)。

  [问:

他们在干什么?

(演示课件,有四个小朋友捕蝴蝶,有两个小朋友在捡树叶,不出现大括号和问号。

)]

  2. (课件出示大括号和问号)

  师:

哇!

又出现了新的朋友,你们认识吗?

  [猜一猜,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回答)(课件演示大括号闪动)。

]

  师:

大括号表示捕蝴蝶的四个小朋友和捡树叶的两个小朋友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

(课件演示问号闪动)

师:

大括号下面的问号就是问我们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

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

问我们什么?

  4.列式。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你是想的一道什么算式?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课件出示算式4+2=6)

  [师:

因为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教师手势),所以用加法算。

]

  

(二)教学图2。

  1.(课件演示:

7个向日葵和大括号)问:

大括号表示什么?

(一共有7个向日葵)

  2.(课件演示:

摘了3个)问:

你看到了什么?

  3.师生表演。

  

(1)老师扮演小丸子说条件,一学生扮演问号提问题。

让学生学着提问题。

  学生自由地说,再指名表演。

  问: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三、交互反馈

  1. 例题(兔子采蘑菇图)

  师:

现在我们来到石榴地里,瞧,石榴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请看图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

要求什么?

该怎样列式解答?

翻开书46页,在书上完成。

  2. 做一做(企鹅图)

  (课件出示"做一做"中的企鹅图)

   [同桌之间分角色表演。

在书上写出算式。

]

  四、开放延伸。

  师:

今天和小丸子一起秋游,高兴吗?

秋游中你有什么收获?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反思)

 

组长查签:

               学校查签:

课题

用数学

课 时

第 周 第课时

主备人员

马铁英

参与人员

陈晓娟

教 学

目 的

1、进一步理解图画中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出:

告诉什么?

求什么?

2、能正确列式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3、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有益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从图上看出:

告诉什么?

求什么?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列式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一、创境激趣

  课前预习单:

进一步理解图画中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

  师:

请大家欣赏一下秋天里的景色。

请看大屏幕!

同学们,你们觉得秋天美吗?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继续一起去发现问题,(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

  二、自主探究

  课中学习单:

能从图上看出:

告诉什么?

求什么?

能正确列式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1、加法问题。

  师:

请看,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这几个小青蛙玩得可开心啦!

小青蛙在举行跳水比赛呢。

(课件出示青蛙跳水图)

  师:

仔细观察,大家发现了什么?

说说看,可以求出什么?

出示“一共有几只青蛙?

”叫做这道题的问题”。

真是好样的!

    像这样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那么,刚才我们发现要求出“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

(适时板书:

只)问号表示什么呢?

  小结:

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我们就用加法计算。

  [谁来列一道加法算式?

这里的“5”表示什么?

“2”、7呢?

谁还能列一道加法算式?

]

  2、减法问题。

  师:

好了!

我们已经知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应该用加法!

  [师:

再看看,这还有一个小天使,他在干什么?

你看明白了什么?

]

  师:

你怎么知道的?

大括号表示一共。

在它下面有7个”,我们就知道了“一共有7个向日葵”。

 [师:

问题是什么呢(出示)对!

谁再来说说,问题是什么?

(生)大家都会说吗?

说说吧!

(生)很好!

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2只,还剩几只?

(手势)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能再用加法吗?

那该用什么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