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老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8363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果老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张果老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张果老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张果老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张果老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果老阅读答案.docx

《张果老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果老阅读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果老阅读答案.docx

张果老阅读答案

张果老阅读答案

【篇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综合测试卷】

ss=txt>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远去的邮驿

陈芳烈

在我国,邮驿通信从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商朝算起,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邮驿是古代官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它有三大特点:

一是官办、官用、官管;二是以通信为主体,融通信、交通、馆舍于一体;三是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相结合的接力传递方式。

历代王朝都很看重邮驿,称其为“国脉”。

唐代的官办邮驿遍设于交通线上。

一般是30里一站,既办通信,又为驿夫和旅客提供食宿。

公元630年前后,共有驿夫18000多名,专事传送公文和军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陇西行》中所写到的邮驿颇为传神: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关山飞雪,一片迷茫,不见烽烟,烽火联系中断了,而军情火急,唯靠驿夫加紧催马传送军书。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

在繁荣的汉唐时期,那里“十里一亭,五里一邮”,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

驿道上传送着各种公文、书信。

其中,还有角上插有羽毛的信,就好比是今日之“加急”快件,驿骑们必须快马加鞭,急速进行传递。

1987年在敦煌发现的悬泉臵便是一个著名的古代邮驿。

在那里存有数万片简牍,其中大部分都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在那价值连城的敦煌遗书中,书信占有一定比例,内容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

当年邮驿之盛、丝绸之路之繁华,在这些被尘封的信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迢迢驿路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以及因战乱而给国家和黎民造成的灾难。

在敦煌遗书中,有一封《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提供了吐蕃全面攻占河西前的诸多信息,引证和补充了历史。

古代的驿道,大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十分艰难。

唐代杜甫有“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的诗句,表明了民间通信不畅的现实情况。

在描述邮驿的文字里,有“古驿通桥水一湾,数家烟火山榛菅”以及“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类对古代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所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

唐玄宗命人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修建黄花驿,后据考证,竟是为了迎接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进京而设臵的。

贵州巡抚佟凤彩曾上书皇帝,列数当年驿夫的苦难,说“夫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马走一站,也必蹄瘸脊烂”。

古代的驿路早已离我们而去,交织着繁盛与悲凉的邮驿历史仍停留在史学家们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供后人回味那“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情景。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邮驿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邮驿在我国最迟产生于商朝,其功能以通信为主,融通信、交通、馆舍为一体。

b.邮驿是官办、官用、官管的通信、交通机构,被称为“国脉”,在当时的社会十分重要。

c.邮驿见证了很多朝代的兴废存亡,也直接体现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灾难。

d.邮驿给百姓带来苦难和沉重负担,清朝佟凤彩曾上书皇帝,谈论到驿夫生活的苦难。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项,文中说的是《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提供了战争前的信息,邮驿无法直接体现战乱带来的灾难。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邮驿传递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相结合的方式,如唐代诗歌“十里一走马”就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

b.唐代的邮驿一般是30里一站,主要功用是通信、提供食宿等,而其中驿夫的工作主要是传送公文和军情等。

c.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邮驿比较繁盛的地方,如唐代,这里的邮驿很多,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

d.处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的为迎接神话人物进京而修建的黄花驿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现实。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错误,文章引用诗歌主要是为了说明传递军书的紧急状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角上插上羽毛的信件是重要信件,就像今日的加急快件,时间不能耽误,需要驿骑们快马加鞭,迅速送到目的地。

b.敦煌的悬泉置是古代著名的驿站,1987年被发现。

那里存有大量简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

c.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敦煌遗书中的书信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书信可以作为研究敦煌历史的史料。

d.描写邮驿的文字中有对古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这些描写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最重要的部分”错误,原文说的

是“大部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

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

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

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

自言尝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

“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

”抟往栖焉。

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

移居华山云台观,..

又止少华石室。

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

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

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

其术,抟对曰:

“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

”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

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

五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

太平兴国中来朝,太宗待之甚厚。

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

“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

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

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

与之语,甚可听。

”因遣中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曰:

“先..

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

”对曰:

“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

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

”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

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德昇曰:

“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

”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

“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

”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

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b.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c.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d.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句中的代词、名词等关键

词,然后根据上下文大意断句即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谷:

指不食五谷,是道家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等。

b.黄白术:

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

c.陛辞:

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宋代官员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辞行。

d.朝觐:

在本文中指臣子朝见君主,另外,也可指宗教徒朝拜圣地、圣像等。

解析:

选b。

黄白术是炼丹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以黄喻金,以白喻银,总称“黄白”。

制取“黄白”的方法技术,即称“黄白术”。

b项中的解释是“黄老之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抟年轻时积极向学,精通经史百家之言,而且颇有诗名,后来考进士落第,于是不再求取功名利禄,而是寄情山水。

b.陈抟自称入道得到了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的引导,他在武当山九室岩修道二十多年,经常一睡就一百多天不醒。

c.陈抟因修道而名气很大,周世宗留他在皇宫中居住了一个多月后才放他回去,后来还让朱宪顺路给他带去许多帛和茶叶。

d.陈抟是个明大理之人,他劝周世宗“以致治为念”,对宋琪等说,天下太平时期君臣应该同心同德,振兴教化,而不应致力于修道。

解析:

选b。

根据原文可知,陈抟一睡就一百多天不醒是在少华山石室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

(5分)

译文:

(2)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

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

(5分)

译文:

答案:

(1)(陈抟)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妇人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越来越聪明有悟性。

(2)(陈抟)到了那个日期就去世了,过了七天身体还有余温。

当时有五种颜色的彩云掩盖堵塞洞口,整整一个月未散去。

参考译文: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

(陈抟)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妇人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越来越聪明有悟性。

等长大后,他读经史百家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一点都不会忘记,很有诗名。

后唐长兴年间,进士考试中落第,于是不求俸禄官职,而以山水为乐。

他自己说曾经遇见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他们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对陈抟说:

“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

”陈抟就前往那里居住。

于是他在那儿服气辟谷修道二十多年,只是每天饮几杯酒而已。

(后来)移居华山云台观,又居住在少华山石室中。

每次入睡,多是一百多天不醒。

周世宗喜好道家金银炼丹术,有人把陈抟的姓名上奏朝廷。

显德三年,周世宗命令华州把陈抟送到朝廷。

(周世宗)留陈抟在皇宫中居住了一个多月,慢慢地询问他的道术,陈抟回答说:

“陛下是四海的君主,应当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思考的事,怎么能留意炼丹这样的事情呢?

”周世宗没有责怪他,任命他为谏议大夫,陈抟坚决推辞不接受。

知道陈抟没有其他法术后,周世宗就放他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下诏让华州长官逢年过节慰问陈抟。

显德五年,成州刺史朱宪向皇帝辞别赴任时,周世宗让他带五十匹帛、三十斤茶叶赐给陈抟。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陈抟来朝廷觐见,太宗对他很优待。

太平兴国九年,陈抟再次来朝廷觐见,皇帝对他的礼遇更加隆重,对宰相宋琪等人说:

“陈抟独善其身,不追求权势利禄,正是所说的方外之士啊。

陈抟在华山居住已经四十多年,推算他的年龄将近一百岁了。

陈抟自称经历五代的离乱,庆幸现在天下太平,所以来朝廷觐见。

与他交谈,很有收获。

”于是派中使送陈抟到中书省,宋琪等人从容地询问陈抟说:

“先生得到的清静无为的修养之道,可以传授给别人吗?

”陈抟回答说:

“当今皇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一样的仪表,博古通今,深通治乱之道,真是有道德仁义圣明的君主。

现在正是君臣上下同心同德,振兴教化、治理天下的时候,勤奋修炼,没有比这个任务更重要的了。

”宋琪等人称好,把陈抟的话告诉皇上。

皇上对陈抟更加器重,下诏给陈抟赐号“希夷先生”,并赐给他一套紫衣,留他住在皇宫,命令官吏扩建修葺他所居住的云台观。

皇上多次与陈抟赋诗唱和,几个月后放他回山。

端拱初年,陈抟忽然对弟子贾德昇说:

“你可以在张超谷凿石造间洞室,我将要在那里休息。

”端拱二年秋天七月,石室造成了,陈抟亲自写了数百字的奏表,其大概是说:

“臣陈抟命数到了终结的时候,圣朝难以依恋,随后将在这个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

”(陈抟)到了那个日期就去世了,过了七天身体还有余温。

当时有五种颜色的彩云掩盖堵塞洞口,整整一个月未散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村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②①

【篇二:

2011.5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下语文二模】

class=txt>(二模)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b.犄角畸形绮丽风光旖旎

c

d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室内装修设计师多利用装饰材料来建筑空间的不足,比如客厅过大或过窄,就装上屏风、隔扇或镜子来改善其空间效果。

②作为传统文化项目,上海文庙每年都以庙会的形式举行许愿活动,让莘莘学子在孔子像前表达志向,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

③他本来就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受此冷遇,更不理会众人诧异的目光和主持人的劝阻,扔下话筒,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

a.弥补熏染径自b.弥补熏陶径自

c.填补熏染径直d.填补熏陶径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在舞台上的风采和表演功力与“北京人艺”的演员相比毫不逊色。

b.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特立独行,致力创新,他制定出的电子商务竞争模式,成为众多电子商务网站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c则勇敢面对,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d.对广州房价走势的预测,某些专家和权威部门的说法模棱两可,让不少持有观望心态的购房者一头雾水,无法作出抉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装扮一新的“南海神号”仿古船引领着四十五艘彩船,从白鹅潭出发,驶向亚运开幕式主会场,沿途吸引了众多市民停下来驻足观赏。

b.数据显示,我国的教育投入不但比不上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且比不上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甚至还达不到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

c.虽然接连受到南方雨雪、北方干旱及农资价格上涨等自然灾害的冲击,我国农产品出口却能延续去年底以来的的增长态势,保持较大增幅。

d.在首届广府庙会民俗文化大巡游活动中,数百名巡游队员同场献艺,醒狮、腰鼓、扇舞等七个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方阵格外引人注目。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游张公洞记

王世贞

由义兴而左泛,泊湖。

湖者,洞所从首径也。

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

余起,低回久之。

质明始霁。

从行者余弟敬美,燕人李生,歙人程生,郡人沈生、张生。

可四里许,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

张生者,故尝游焉,谓余当从后洞入,毋从前洞。

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

意尽而穿横关,险狭甚多,中悔不能达。

余乃决策从后入。

多列炬火前导,始委身

回顾所入窍,不知几百丈,荧荧若日中昧,时现时灭。

久之,路几断。

其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过,下上凡百余级。

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石状如潜虬,如跃龙,如奔狮,如踞象,如莲花,如钟鼓,如飞仙,如僧胡,诡不可胜纪。

余时惫,足益蹇,强作气而上,至石台,俯视朗然。

洞之胜,至是而既矣。

张公者,故汉张道陵,或曰张果②,非也。

道陵事在蜀颇著。

许询贻逸少书称:

“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③汉末得道之徒多在焉。

”此亦岂其一耶?

王子曰:

“余向所睹石床、丹灶、盐米廪及棋局者,仿佛貌之耳。

乌言仙迹哉!

(选自《王世贞文选》,有删改)

【注】①丹灶:

炼丹的灶。

②张果:

即张果老,唐代道士。

③左元放:

东汉末年方士左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命名b追踪

c怪异d表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c.且峻级不能尽受足且益洼不可究d.石柱踞其上此亦岂其一耶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湖者,洞所从首径也

b.张生者,故尝游焉

c.即所谓仙人田也

d.张公者,故汉张道陵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湖留宿时,因为半夜下起了大雨而焦急徘徊,难以入睡,等到天亮雨停,才和五位同伴走了四里多路,抵达张公洞。

b.作者一行从后洞进入,沿着陡直湿滑的石阶艰难地向下行走,途中看到了晶莹的乳石和前人用过的石床、丹灶、盐廪等遗物。

c.张公洞狭窄险隘,低洼潮湿,洞里的乳石色彩缤纷,形状怪异,这使作者一行能既享探险之趣,又欣赏到奇幻壮丽的景观。

d.作者根据游洞经历和张道陵的事迹,指出“张公”既不是汉代的张道陵,也不是唐代的张果老,澄清了张公洞的有关传言。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3分)

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7分)

①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

(4分)

②洞之胜,至是而既矣。

(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春寒③

陈与义陈与义

海棠脉脉要诗催,二月巴陵日日风,

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欲识此花奇绝处,海棠不惜胭脂色,

明朝有雨试重来。

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①写于1125年北宋时期。

②紫绵:

最名贵的海棠品种。

③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

④园公:

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1)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

请指出并分别举例。

(3分)

(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屈原《离骚》)

(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对儒学的解构和重建

李泽厚

我觉得对孔子、《论语》和儒学,似乎还需要做另一种工作,就是对这一“半宗教半哲学”的文化神髓进行解构和重建。

首先是解构。

解构有两个方面:

宗教方面和哲学方面。

这两方面是非常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譬如说,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构建了一整套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宇宙观图式。

这是哲学,但又不只是哲学;这是宗教,但又不完全是宗教。

它欠缺一个到处活灵活现的人格神上帝来不断干预人世,但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却又是统辖、主宰、支配、制约整个政教体制的观念体系和意识形态,从“官制象天”到医药占卜。

后者到今天也还在影响人们的活动和心理。

又譬如,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构建了以“天理人欲”为核心的心性本体论。

这当然是哲学,但又不只是哲学。

它否认人格神的上帝,本身却是以一种不可违抗的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的道德律令展示出来的后期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法规秩序。

它统辖、主宰、支配、制约人们的行为举止、思想观念,甚至直到今天。

儒教的特征之一是将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融成一体,形成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并提升到心性本体论的哲理高度来作为信仰。

“教”在这里既是人文教育又是人生信仰。

因此解构方面,首先应是将伦理道德作为个体的内心信仰、修养和情感与作为社会的外在行为、准则和制度区分开来。

同时,又由于情感信仰、理性思辨、制度设定等等各有不同的层面、位臵和意义,所以还应该从原典儒学中定位和厘清,看看从孔子开始的儒学教义各个章句在哪个层面上具有或不具有价值,恢复原典儒学例如《论语》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活泼、具体的人间情趣,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情本体”。

这样,对了解和消解传统以及今日中国的“政教合一”或称“政治宗教”,可能颇有好处。

第二,解构之后,再“重建”否?

在“教”的方面,当然不必模仿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再去塑建人格神的上帝。

但是否可以考虑回到“天地国亲师”——那松散而灵活、没有人格神上帝的儒学的“宗教”传统呢?

这个“宗教”所具有的含糊性和开放性,使它可以有一个广阔的自由的解释空间。

对老百姓,它可以包容对人格神的崇拜礼仪;对“君子”们,它可以是某种心灵寄托、行为规范、生活归依。

重要的是,“天地国亲师”不能复旧,它本身也需要一番解构和重建。

例如需要把它从过去的政治宗教即“政教合一”的传统中解放出来,它不应再是“好皇帝”和“君师合一”的政治体制和幻想信仰,恰恰应该在这里强调改“君”为

“国”的重要意义,这“国”不再指任何政府、政体、政制,而是指较含混而宽广地对历史——文化共同体的某种心理认同。

于是,“天地国亲师”便可以成为中国人对宇宙自然、家园乡土、父母夫妻、兄弟朋友、师长同学以及文化传统的某种道德和超道德的情感认同和精神皈依。

它不再具有政治的和社会性道德的性质功能,却具有准宗教性的功能和内容。

如果今天从《论语》到《菜根谭》到《三字经》等等再作出某种新的摘录编选,重要的是加以新的解说发挥,它们不也可以与《圣经》、佛经和其他宗教读物一样起着同样的慰安人际、稳定社会、健康身心的功能作用吗?

在“学”的方面,则似乎不必再去重建各种“气”本体、“心性”本体的哲学体系了。

“情本体”可以替代它们。

因为“情本体”恰恰是是无本体,“本体”即在真实的情感和情感的真实之中。

它以把握、体认、领悟当下的及艺术中的真情和“天人交会”为依归,而完全不再去组建、构造某种“超越”来统治人们。

它所展望的只是平凡人的身心健康、充分发展和由自己决定命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节选自《〈论语今读〉前言》,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董仲舒、朱熹是中国不同时期的儒学代表,他们的学说都体现了宗教性与哲学性相互交织的特点。

b.从中医和占卜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汉代儒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一直都在影响着中国人的体验和行为。

c.从孔子的儒学开始,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的道德形式就始终影响着社会的观念体系和意识形态。

d.今天读解《论语》,要把儒学从“政教合一”中解放出来,发挥它在安慰人际、稳定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e.“情本体”是重建儒学哲学体系的关键,即以领悟当下的和艺术中的真情为依归,建立新的学说。

13.对“天地国亲师”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它为例,旨在说明在“宗教”方面,儒学要重塑人格神,让百姓去敬拜他。

b.在“宗教”方面它具有更为广阔自由的解释空间,需要摆脱政治宗教传统的约束。

c.在更为宽广的历史中,“国”不再指任何政府,而是文化共同体的某种心理认同。

d.它体现为中国人对自然、家园、亲人、师友及文化传统等社会性道德情感的认同。

14.根据文意,解释儒学为什么被称为“半宗教”。

(3分)

15.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解构儒学?

请分点概述。

(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法)雨果①

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克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