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7748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本科毕业论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本科毕业论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本科毕业论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本科毕业论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docx

《本科毕业论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论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docx

本科毕业论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

 

前言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所谓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把科技成果引入生产过程所导致的生产要素的重组或生产函数的转移。

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须采取的将科技与市场需求能动地结合起来,并创造出新产品,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刺激和重创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性行为。

也就是说,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柱,以产品为龙头,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加快科技成果向商品转化、向生产力转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社会系统。

然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受到经济制度、政策、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组织制度、技术设备水平、人员技术素质、经济承受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成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成就的结果。

本文通过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因素分析,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应策略。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及意义

1.1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技术和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目前仍有一些人认为技术创新就是指单纯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改进,是单纯的智力活动。

实际上,这仅仅是技术创新的一部分。

技术创新应该理解为,在市场运作中围绕新技术,多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作用过程。

技术是决定因素之一,其他还包括市场需求、人员技术素质、技术设备水平、经济承受力、市场开发途径甚至企业形象宣传等因素在内。

之所以将诸多因素概括为技术创新,是因为技术在诸因素中起着核心作用。

对企业而言,追求技术创新的价值和动力,在于它能够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即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相同质量的产品,或以相同成本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从技术创新的定义看,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围绕新技术开发和转化,实施市场运作的一个过程。

1.2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所谓技术创新,就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创造、流通和应用的过程。

技术创新在西方国家已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甚至新的工。

技术创新是指一项新工艺、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投入市场并进入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具有开拓性、综合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赶超甚至领先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并最终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然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关键作用。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内在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用于研究和发展的资金短缺等不利因素,抑制了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动机;二是企业研究发展所必须配套的设备、设施不足,研发人才缺乏;三是有些企业在投资战略上只重视短期见效的新项目;四是有些企业在资金使用上重视扩大产量和规模(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轻视内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进而轻视技术创新的作用。

这些因素导致了企业员工缺乏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过程,也是知识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华北制药厂,以下简称药集团或华药)是“一五”建成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我国重要的抗生素生产基地。

其青霉素产量占全国的1/2以上。

建厂40多年来,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近十几年来,企业经受国内外医药市场风浪的冲击,克服国有企业体制上的痼疾,保持产值效益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坚持走技术创新、科技兴厂的道路。

截止到1999年底,公司共获得国家发明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省部级科技进行奖70项,在国内首先研制出平阳霉素、正定霉素等十几个品种,为我国医药市场填补了空白。

仅“八五”期间,公司就投产新产品、新品种30余种,并实施各类合资、合作及技改项目达20余项。

1999年度,公司新产品、新品种、新规格产品值达9亿元。

2000年后每年有一两个创新药物或现代生物技术药品投放市场。

目前公司生产5大系列430多个品种产品。

华药集团的总体战略目标是:

到2010年,在实力上保持国内第一,跻身世界医药30强。

 

二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的平台

2.1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2.1.1完善激励政策,理顺分配关系

机制,是一个企业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机制创新是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

其中,人才机制是前提,投入机制是保证,激励机制是动力。

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企业应当从机制和体制上理顺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注重效率,充分体现知识和人才的价值;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使他们的报酬与其创造的价值和贡献相对应,充分调动他们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性。

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企业可以尝试以技术项目配套方式,对公司技术开发人员提供生活补贴;可以试行课题制,对一些科研贡献大的科技人员实行课题津贴,使科技人员通过知识劳动提高自身收入;还可以定期召开企业科技大会,把技术创新纳入企业工会的劳动竞赛项目活动中,及时表彰优秀科技成果、科技先进集体和个人,使科技人员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2.1.2完善约束机制,强化考核与评估体系

如果缺乏完善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评估制度等约束机制,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按需设岗、公开竞争、项目聘任、契约管理、严格考核的约束机制,从而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创新,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完善用人机制,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

首先,企业要发挥老科技人员的主力军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与青年科技人员共同承担项目,对青年人进行传、帮、带,为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其次,企业要大胆引进优秀人才,实施以事业吸引英才、以待遇留住人才、以情感凝聚人才的策略,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搭起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优化企业科技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

2.1.4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技术创新夯实“硬件”基础

企业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扩大技术创新资金来源渠道,除企业按照销售额的1%提取技术创新资金外,还应当通过贷款、争取政府财政补助、申报国家创新基金等多种渠道,充实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2.1.5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内外部因素。

采用引进技术的战略,以便企业用较少的资金和人力,获取较为先进的技术,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机遇,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物力、人力、财力;采用技术渗透和创新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

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应当选择以基于自主研发的自主创新战略为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新工艺运用方面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激励科技研发人员投身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

2.1.6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价值

企业的创新活动一般分为四种。

第一种也即最简单的一种是增量创新,即干中学、用中学。

这种技术创新,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就可以完成,因为这种技术创新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技能的提高。

这种技术创新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轻视。

第二种是产品创新。

最典型的例子是尼龙的发明,尼龙不可能在纺纱织布厂由工人或技术人员创造发明出来,它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出来的,然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化纤工业”产业部门,从而推动了石油化工向精细化工的发展。

这种创新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然后走出实验室、进入生产车间。

第三种是技术体系创新,如蒸汽机、电动机、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正是这种技术体系的创新才造就了机械制造产业、电机产业、计算机产业以及诸如通用汽车、通用电气、英特尔等巨型公司。

这种创新需要科学和技术的系统突破和综合发展。

第四种是经济-技术体系创新,这是最高级别的企业创新活动。

这种创新将改变生产方式、交易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形态,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

这种创新往往需要通过整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才能实现。

我国企业应当根据自己能够掌控的技术创新条件和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些技术创新空间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模式,通过全方位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并把这些技术创新产品化、市场化。

2.2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的平台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成长路径,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对于经济社会贡献度的高低。

为了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我国企业应当构建技术创新的基础平台。

构建企业自己的创新体系

首先,企业应当以现有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能力为基础,进行产品线的技术提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其次,企业应当整合现有的资源,改革现有的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形成一支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科技队伍;再次,充分利用企业的地域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的政府优势、人才优势、教育优势、文化优势、学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最后,坚持“国际合作与国内合作”、“原创研发与模仿研究”、“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等手段并举的方针。

组建专门从事技术创新的机构:

企业技术中心

企业的技术中心可以分为,科技信息中心、设计中心、基础研究中心、技术培训部和技术支持部等五大部门。

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基础,是企业飞速发展的启动器。

科技信息中心的任务是,建立和完善全国范围的开放式的企业科技(产品)信息网,开发网上各种信息资源,收集有关的市场和技术信息,为企业技术中心提供科技成果、技术需求等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技术中心提高技术进步的预测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

设计中心的任务是,提高设计水平,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新产品、新工艺。

基础研究中心的任务是,解决企业技术突破过程中的难点,进行科学研究。

技术培训部的任务是,组织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实用性强、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技术模仿、技术学习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向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为企业培训既懂现代科技知识,又精通市场规律的技术人才。

技术支持部的任务是,进行知识产权交易,为企业技术中心的知识产权的转让提供交易场所。

技术支持部还应当以企业自己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为基础,吸引资本市场上的风险投资,完成本企业技术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孵化新企业,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著名竞争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

很多创新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创新有赖经验的沉淀而非技术突破。

因此,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不亚于正规的研发工作。

企业应当创造和培育适宜技术创新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环境。

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制度保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企业建设学习型企业的目的和结果。

而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和培育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特色和根本保障。

营造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也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

企业应当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培育出鼓励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通常有以下五大功能:

一是导向功能。

即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上来。

二是约束功能。

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法、厂风厂貌以及人际关系,对每个员工的技术创新能力都起着启迪、熏陶和激励的作用。

三是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是整个企业团结一致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可以激发员工技术创新的灵感。

四是融合功能。

企业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员工的思想、性格、情趣,提升员工的素质,培育员工的创新能力。

五是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辐射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形成创新的环境和创新的气氛。

 

三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3.1决策层的思想观念影响企业技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还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比较关键的是决策层的思想观念还制约着企业的技术创新。

表现之一是创新主体定位不清晰。

某些地方政府还没有走出管理企业、领导企业、包揽企业的误区,而热衷于召开创新动员大会,规定多少创新项目,争取创新技改资金,分配使用资金。

没有真正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导致企业的创新意识得不到牢固树立,造成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和产品升级换代不能及时适应市场的要求。

应该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还权于企业,建立有利于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表现之二是知识参与分配难以落实。

允许知识资本参与分配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的,但许多企业在具体落实上不到位,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

对此,政府或企业决策层应充分认识到,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企业决策层必须以强烈的人才意识,全新的人才观念,长远的育才战略,真诚的聚才方式,营造良好的用才环境。

不以“职称”找平衡,要以贡献论英雄,以效益搞分配,尽快形成培养人才、稳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培育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与市场前景、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为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政策、法制环境影响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比如政策扶持、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准入、行政性审批程序、税收优惠等问题。

目前,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过程中普遍感到政策环境不够宽松,具体表现为:

R&D经费投入不足、扶持优惠政策不够、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行政性审批程序繁琐等。

由于存在着市场、技术、制造等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因此,技术创新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营造技术创新的环境,才能使企业顺利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从立法层面来看,虽然我国相继制定并实施了多项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法律、法规,但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首先,技术创新立法不完善,没有专门的《技术创新法》。

同时,与技术创新有关的一些亟待法律调整的领域还无法可依,例如风险投资、基础研究、科技投入等方面。

其次,现有科技法律可操作性不强,不便于实施和检查监督。

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应有的约束力。

其三,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执法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许多司法和执法人员对相关的科技知识知之甚少,缺乏专门的科技法律人才。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环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知识产权方面。

比如网络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法、商业秘密保护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法等。

第二,股份制方面。

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风险资本,而风险资本进入和退出的核心是企业股权的交换,企业股份的制度安排则是实现股权交换不可缺少的基础。

第三,鼓励在高技术领域投资方面。

以此保障投资者利益和吸引投资,同时也有助于引导资金投向,规范政策执行。

第四,开辟新的直接融资的渠道方面。

有关中国创业版的法律、法规及实施条例已经制定,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和风险资本退出的途径。

3.3现行科技研发体制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而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

企业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科技研发系统与生产脱节,严重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一是条块分割、产学研脱节。

过多的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科研经费、科研力量不能集中使用,造成科技投入的普遍浪费,致使很多基础性、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生产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

以部门和行业为核心的隶属关系的羁绊,给科技系统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了层层障碍,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一体化遇到了体制困难。

二是中试机构建设缓慢,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中试机构建设、人才培养、设备配备、能源和原材料供给、科技服务保障等建设步伐缓慢,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致使中间试验活动发展缓慢。

因此,我国应尽快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支持和鼓励所有大中型企业积极组建高新技术角或技术开发中心,研制开发主导产品,增加技术储备,搞好技术培训,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应用型科研机构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

鼓励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4企业人员素质、技术素质、技术设备水平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我国大中型企业虽经过多年发展,但仍然有部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工程技术人员流动频繁、具有研发能力的太少,技术设备老化。

此外,非国有企业以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主,高科技企业比重较小,总体上以“家庭企业”和“亲友企业”为主流,工程技术人员在数量、素质、层次上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技术层面来讲,我国仍有一部分企业技术属于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和限制技术。

技术水平低,造成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消耗浪费严重,污染环境。

同时适用技术少,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更少;多数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和创新,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投资增幅逐年回落,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3.5专利信息资源的利用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施,要求企业充分运用专利信息资源,跟踪相关知识产权发展动态,帮助企业明确技术开发和创新思路,提高研究开发起点,而且能节约科研开发的经费和时间。

企业在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中,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就可以做到知已知彼,在最新、最高的起点上确立科研课题,避免了重复研究开发和有限科技资源的浪费,大大压缩了创新成本,提高了自身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

因此,实力较弱的企业可考虑采取模仿创新策略。

模仿创新并不等于照搬照抄,它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对现有技术进一步开发,使吸收开发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这就回避了研究开发可能带来的风险。

与自主创新策略相比,模仿创新策略是一种风险较低的策略,企业可以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以主导技术为核心,吸收其他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实现企业的多角化经营。

当产品出现滞销,就可以马上转产,使企业具有分散风险、适应环境变化的内在调节能力。

其次,企业还可选择联合创新策略。

如果企业不乏资金,则可以寻求有实力的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其形式可以组建公司实体,也可以采取签订联合技术开发协议。

采用联合创新策略的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3.6企业的融资能力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少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资金支持和深入研究开发的财力投入,这是许多企业所难以承受的。

目前企业在银行贷款、吸收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以及通过股票市场向社会融资方面遇到种种困难,企业的融资能力弱,这是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主要瓶颈之一。

由于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需要大量资金,这就应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三位一体的科技投入体系。

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大开绿灯,继续提高科技投入比例;金融部门要放水养鱼,全面支持企业搞技术改造和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扩大技术信贷规模。

政府应设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金,对于技术含量高、转化投入高、收益回报率高的技术创新成果,给予重点扶持。

同时,技术创新成果的实施应取得创新资本(风险资本)的支持,通过科技专家与创新资本的结合来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政府应给予高新技术企业以优惠政策扶持。

比如,一定期限的减免税政策,帮助技术创新的金融机制等来吸引风险资本的进入,利用风险投资机制这种“孵化器”的功能,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政策指南.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8)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3]张本奇.市场经济中大型国企的信息需求与保障.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6)

[4]查先进现代企业信息需求及其实现.情报资料工作,1995;(3)

[5]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的决定经济管理文摘,l999;(17)

[6]杨惠荣.情报信息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与对策.情报杂志,1999;

(1)

[7]娄策群.企业产品创新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报科学,1999;(5)

[8]齐建国等技术创新—国家系统的改革与重组,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9]夏国藩‘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

[10]科技创新的十大特点.[N].大众科技报,2004-2-13.

[1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12]李岚.试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kyc/index.asp,2004-8-6.

[13]华鹰.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