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732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义.docx

《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义.docx

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

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

观念

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科学

思维

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间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

探究

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

社会

责任

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类健康的态度

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重难深化类]

一、体液的概念与组成

1.概念:

人体内含有大量以

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将“

”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二、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及作用

1.内环境的成分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

血浆pH为7.35~7.45。

等离子有关。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3.内环境的作用:

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2018·浙江卷,T11D)

(2)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2018·浙江卷,T11C)

(3)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不参与(×)

(2016·海南卷,T19A)

(4)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2015·四川卷,T5B)

(5)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2015·海南卷,T16B)

(6)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2013·海南卷,T20D)

(7)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8)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2.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3.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

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2 ④麦芽糖 ⑤激素 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⑦氨基酸 ⑧抗体 ⑨载体 ⑩消化酶 ⑪神经递质 ⑫淋巴因子 ⑬受体

以上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⑪⑫。

1.总结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

成分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辨析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对点落实]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红蛋白、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C.CO2、维生素、尿素

D.Ca2+、载体蛋白、乙酰胆碱

解析:

选C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维生素、激素、O2、CO2及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二者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

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人体内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的反应发生于外界环境中

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解析:

选D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在内环境中。

淀粉水解反应发生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

[易错提醒]

与内环境相关的三组易混淆的概念

(1)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2)血液≠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属于体液。

(3)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体液各部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

[典型图示]

[问题设计]

(1)解答图1类题目时,首先要准确记忆体液的组成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及其中生活的细胞种类;其次是根据有无盲端分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解答图2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体液各部分的转化关系,然后根据单、双箭头做出准确判断。

①单方向(箭头)

→丁为淋巴

②双方向(箭头)

→乙为组织液

[对点落实]

3.(2019·盘锦月考)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解析:

选C 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淋巴、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中的物质,不应存在于血浆中;血浆②中的氧先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③,再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液④;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液由右向左流经胰岛后胰岛素含量会升高。

4.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解析:

选C 依题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利用,因此甲处O2的浓度最高。

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将增多。

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重难深化类]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维持的因素:

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

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2)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

(3)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5)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6)某人饮用一瓶苏打水后,其内环境的pH会大幅上升(×)

 

2.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填图中字母代表的结构名称):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e]循环系统、[d]皮肤。

(3)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3.学透教材、理清原因、规范答题用语专练

(1)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

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

提示:

人体注射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浓度过高或过低,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2)为什么食用了“劣质奶粉”的婴儿会变成“大头娃娃”呢?

提示:

婴儿食用蛋白质严重缺乏的劣质奶粉后导致血浆蛋白减少,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下降,组织液的水量增多并且大量积聚在组织细胞间隙,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1.明确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与内环境稳态的联系

(1)神经调节:

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2)体液调节:

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机体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

(3)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对点落实]

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葡萄糖等物质

B.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

D.抗原刺激导致体内B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解析:

选C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生命活动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的相对稳态;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抗原刺激机体时,机体会调动体内的免疫系统(如B细胞增殖和分化)来消灭抗原,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这属于机体维持稳态的正常反应。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C.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关

解析:

选D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故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3.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解析:

选D 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目前普遍认可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而坎农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的;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

[归纳拓展]

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四类“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