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6919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

《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

病虫害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措施

蔬菜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1、农业防治

在宏观上,蔬菜生产要纳入到当地大农业生产中,统一安排农田耕作、轮作。

在微观上,每一茬菜的栽培过程中,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整地作畦、种子消毒、播种育苗到定植、田间管理、产品采收、采收处理等各个农业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选用抗病良种

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少施药或不施药,是防病、增产、经济有效的方法。

(2)栽培管理措施

一是保护地蔬菜实行轮作倒茬,如瓜类的轮作不仅可明显减轻病害,而且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二是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病株残体、病果和杂草,集中深埋销毁,切断传播途径。

三是采取地膜覆盖,膜下灌水,降低湿度。

四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配合施用磷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五是在棚室通风口设置细纱网,以防治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的入侵。

六是深耕改土,垅土等改进栽培措施。

2、生态防治

(1)清园

一茬蔬菜收获后,很多病菌都在蔬菜残枝上散落田间,进入土壤中,成为下茬蔬菜的污染源。

因此应在蔬菜生长后期加强病虫害防治,直接减少病原菌基数,并且在每茬蔬菜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枝落叶,对易感根系的病害还要清除残根。

(2)深耕

深耕的目的是改善耕层的环境条件,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一般要求每次收获后深耕30—40厘米,借助自生条件,如低温、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病菌。

(3)消毒

在夏季蔬菜换茬间隙,深耕后灌足水,盖上塑料薄膜进行高温消毒,可使土表层10厘米处最高温度达70℃,能够杀死大量病菌,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

(4)轮作

合理轮作不但能提高作物本身的抗逆能力,而且能使潜藏在土壤中的病原菌经过一定的期限后大量减少或丧失侵染能力。

蔬菜轮作有两类:

一是蔬菜与蔬菜间的轮作,要求根据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确定同类蔬菜种植的间隔时间;二是蔬菜与大田作物之间的轮作,如蔬菜与小麦、玉米轮作,效果更好。

(5)换土

对一些较为固定,品种选择余地小而且投资大、效益高的蔬菜设施栽培,如温室,可采用去老土换新土的办法控制土传病害。

换去耕层老土,用无毒表土补充。

(6)设施调控

主要通过调节温湿度,改善光照条件,调节空气等生态措施,促进蔬菜健壮生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这主要是针对保护地栽培中的气、光、温、湿的控制而言。

在温室等保护地栽培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五改一增加”,改有滴膜为流滴膜;改棚内露地为地膜全覆盖种植;改平畦栽培为高垄栽培;改明水灌溉为膜下暗灌;改大棚中、下部放风为棚脊高处放风;增加棚前沿防水沟,集棚膜水于沟内排除渗入地下,减少棚内水分蒸发。

第二,在冬季大棚的灌水上,掌握“三不浇三控”的技术。

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明水不浇暗水浇;苗期控制浇水,连续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控制浇水。

第三,在防治病虫害上,能用烟雾剂和粉尘剂防治的不用喷雾防治,减少棚内湿度。

第四,经常擦试棚膜,保持棚膜的良好透光,在后墙上张挂反光幕以增加光照,提高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第五,在防冻害上,通过多层覆盖,采用压膜线压膜减少孔洞,加大棚体等措施,提高棚室的保温效果,降低相对湿度从而有效地减轻蔬菜的冻害和生理病害。

3、物理防治

(1)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和消毒。

浸种可使种子在萌动前吸足水份,播前浸种比干籽直播出芽整齐。

种子消毒可以除去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其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晒种:

将种子在阳光下晒2—3天,起到杀菌并提高种子发芽势的作用。

2、温汤浸种:

把种子放入干净的容器中,缓慢倒入55℃温水(2份开水加1份凉水),用水量是种子体积的5—6倍,随倒水随搅拌,并保持水温10—15分钟,然后让水温降低继续浸种,喜凉蔬菜20℃—22℃,喜温蔬菜为30℃,在此温度下浸泡30分钟。

3、热水烫种:

此法一般用于难以吸水的种子,如瓜类种子,水温70—75℃。

用热水烫种可杀死种皮携带的病原菌,又能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把种皮胀裂细小的裂纹,有利于种子的吸水和透气,促进种子萌芽。

烫种时要用两个容器相互倾倒。

(2)高温消毒杀菌灭虫

常用的方法是高温闷棚或烤棚,夏季休闲期间,将大棚覆盖后密闭,选晴天闷晒增温,最高温度可达60—70℃,高温闷棚4—7天可杀灭土壤中的多种病虫。

(3)利用嫁接技术

利用瓜类嫁接技术,以黑籽南瓜嫁接黄瓜、西葫芦,能有效防治枯萎病、灰霉病,还可以防治土壤病虫害,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4)诱杀

利用白粉虱、蚜虫的趋黄性,在棚内设置黄油板,黄水盆等诱杀害虫。

4、生物防治

(1)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

主要利用寄生峰、瓢虫、蜘蛛、草蛉等天敌来消灭害虫,保护农作物,减少农药使用量,防治农药污染。

如:

利用丽蚜小峰防治白粉虱,利用七星瓢虫、草蛉防治蚜虫、螨类。

(2)利用微生物和病毒等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BT),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制剂,有益微生物增产菌等。

微生物农药属活体制剂,对蔬菜无污染,无残留,其种类有农抗120、杀螟杆菌、奥绿一号、BT乳剂、井冈霉素、农用链霉素、白僵菌等。

如每亩用100—140克BT乳剂兑水40千克喷雾,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用井冈霉素800—1000倍液喷洒对茄果类青枯病、猝倒病等疗效高;用100—200毫克/千克的农抗120防治瓜类霜霉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用阿维菌素防治红蜘蛛、螨虫、斑潜蝇;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

在利用微生物防治病虫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扩大无公害生产的无公害农药来源。

5、化学防治

简单说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所使用的农药必须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严禁使用未取得登记和没有生产许可证农药,以及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并注意蔬菜上市药的使用安全间隔时间。

应掌握五条原则。

首先,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药如BT、农抗120、农用链霉素等。

其次,选择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如抑太保、除虫脲、灭幼脲等。

第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敌百虫、辛硫磷、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等。

第四,在灾害性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才能选择药效为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速灭杀丁等。

尽可能使用土农药,土农药来源广,制作简单,防治病虫效果好,无副作用,如用尿洗合剂(600—800倍液的洗衣粉和少量尿素配合)和烟草石灰水防治蚜虫,红蜘蛛、白粉虱等;喷1%碳酸氢铵水溶液可防治黄瓜霜霉病;喷2%小苏打可防治瓜类白粉病;喷2%—3%过磷酸钙液可防治青椒上的菜青虫。

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蔬菜病害的种类有

1、真菌性病害:

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80%。

2、细菌性病害:

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10%。

3、病毒性病害:

由病毒引发的病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5%。

4、生理性病害:

主要为低温障碍、缺素症、激素中毒、药害肥害等占蔬菜病害的5%。

(二)主要病害的识别和常用药剂

1、真菌性病害:

从外部形态识别抓住二点,其一,有不同形状的病斑;其二,病斑上有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

如:

瓜类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枯萎病、茄果类疫病、豆类锈病等。

常用的药剂有:

(1)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又名达克宁、大克灵)——非内吸性保护剂,常用剂量600倍。

作用特点:

无内吸传导作用,不会从喷药部位和植物根部吸收。

在植物表面具有良好的粘着性,不易受雨水等冲刷,因此具有较长的药效。

(2)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又名大生、大富生、大丰、喷克)——广谱性保护剂,常用剂量500倍。

作用特点:

是复配药的主导药,单独使用易产生抗药害,复配后不仅药效期长,而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3)70%甲基托布津(又名甲基硫菌灵)——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

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

(4)50%多菌灵(又名保卫田)——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500倍。

作用特点:

该药多用于拌种、土壤处理,因为该药见光易分解,少用于叶面喷雾。

(5)15%粉锈宁(又名三唑酮)——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500倍。

作用特点:

该药对各类白粉病、锈病特效,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6)25%甲霜灵(又名瑞毒霉、万霉灵、多霉灵)——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800倍。

作用特点:

该药对霜霉病特效,同代森锰锌复配后生成甲霜灵锰锌(内吸+保护)可延缓抗药性产生,防治霜霉病药液中加白糖100克,尿素50克可增效。

(7)80%乙磷铝(又名疫霜灵、疫霉灵、三乙磷酸铝)——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500倍。

作用特点:

残效期短,易产生抗药性和药害,注意交替使用,该药对霜霉病和疫霉病特效。

(8)70%丙森锌(商品名惠盛)----广谱性保护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

锰锌系列第三代杀菌剂,不易产生抗药性,可在花期使用,同时补充锌肥

(9)45%咪鲜胺微乳剂(商品名翠喜)----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3000倍。

作用特点:

该药对炭疽病、菌核病、腐烂病特效。

(10)15%噁霉灵水剂(商品名跟爽)----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

该药对灰霉病、土传病害特效,持效期长,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11)50%烯酰吗啉----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

该药对霜霉病,疫病防效高。

(12)25%苯醚甲环唑(商品名世高)-----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4000倍。

作用特点:

该药对白粉病特效,对炭疽病、叶斑病、黑星病防效高。

(13)25%戊唑醇(商品名叶库)----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800倍。

作用特点:

该药对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星病防效高,具有保护、内吸、治疗、铲除功能。

(12)12.5%腈菌唑----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

该药对白粉病、炭疽病、锈病、黑星病防效高,具有保护、内吸、治疗功能。

2、细菌性病害:

从外部形态识别抓住四点,一是有不同形状的病斑,病斑上无霉状物或粉状物,病斑透明,往内收缩变薄,易破裂(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二是腐烂,往往发生在根部具有异味(如大白菜、芹菜软腐病);三是溃疡,果实表面有小突起,周围发白并高出果面(如番茄溃疡病);四是青枯,根部尖端维管变褐色表面看不出,植株萎蔫(如番茄、辣椒青枯病)。

常用药剂有:

(1)77%可杀得(又名氢氧化铜、丰护安、根灵、冠菌铜)——保护性杀菌剂,常用剂量500倍。

特性:

对病害具有保护杀菌作用,药剂能均匀附着在植物表面,不易被雨水冲刷,杀菌作用强,宜在发病前或发病初使用。

可湿性粉剂外观为蓝色粉末。

(2)72%农用链霉素——对细菌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常用剂量3500倍液。

特性:

属抗生素类杀菌剂,可溶性粉剂外观为白色粉末对作物安全,气温低时药效期长。

(3)50%DT杀菌剂(又名琥胶肥酸铜、角斑灵)——保护性杀菌剂,常用剂量500倍。

特性:

有机铜类复配杀菌剂,悬浮剂外观为淡蓝色悬浮状液体,可湿性粉剂外观为浅绿色粉末。

具有保护杀菌作用,适宜防治细菌性病害,并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

(4)50%甲霜铜(又名瑞毒铜)——对病害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常用剂量600倍。

特性:

为复配剂,有效成份琥胶肥酸铜和甲霜灵。

可湿性粉剂外观为浅绿色粉未,对作物安全,并能推迟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另外需加以注意凡是防细菌性病害的铜制剂(兰色粉剂)使用时绝对不能和其它农药混配使用。

(5)3%中生菌素(商品名佳爽、快爽)----对细菌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常用剂量800倍液。

特性:

属抗生素类杀菌剂,可溶性粉剂外观为白色粉末对作物安全,气温低时药效期长。

(6)25%叶枯唑----对细菌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常用剂量800倍液。

特性:

强烈内吸传导,比抗菌素药效稳定,比铜制剂安全性高。

3、病毒性病害:

为害大、范围广、毁灭性。

露地夏秋季种植发病较重,该病温度越高越干旱发病越重,从外部形态主要看植株顶叶和果实,主要抓住四点。

A、花叶:

叶片皱缩,金黄深绿的花斑。

B、蕨叶:

叶片细长,叶脉上冲,重者成线状。

C、卷叶:

叶片扭曲,向内弯卷。

D、果实:

成熟期表面看生条斑状病斑。

如:

番茄病毒病、菜瓜病毒病、茄果类条斑性青枯病。

常用药剂:

(1)20%病毒A(又名病毒净、毒克清)——常用剂量500倍液。

特性:

本品为复配杀菌剂,有效成份为醋酸铜和盐酸吗啉胍。

可湿性粉剂外观为灰褐色粉末。

对病害有触杀作用,内吸性弱,但可通过水孔、气孔进入植株体内,对各种植物病毒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高锰酸钾(又名过锰酸钾)——常用剂量为1000倍液。

特性:

无机类杀菌剂,其外观为暗紫色有光泽晶体,为强氧化剂,对多种蔬菜病害有一定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

可用于喷雾、浸种、灌根等。

浸种:

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番茄种子30分种,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再催芽播种,防治种传的番茄病毒病、溃疡病、细菌性斑点病等。

喷雾:

在发病初期,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可防治各类病毒病。

灌根:

用1300倍高锰酸钾,每隔12天灌1次,连灌2—3次,每株500毫升,可防治瓜类枯萎病。

(3)1.5%植病灵乳剂——本品为复配杀菌剂,有效成份为硫酸铜、三十烷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常用剂量1000倍液。

特性:

对病害有保护内吸治疗作用,并可增加植株的抗病力,对病毒产生钝化作用,主要用于防治蔬菜病毒病。

(4)菌毒清(又名菌必清、菌必净)——常用剂量500倍液。

特性:

水剂,外观黄色透明液体,具有一定的内吸和渗透等杀菌作用,对多种病毒性和真菌性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5)氨基寡糖素----常用剂量1000倍液。

特性:

水剂,具有杀毒、杀细菌、杀真菌作用的广谱性低毒农药。

不仅对真菌、细菌、病毒具有极强的防治和铲除作用,而且还具有营养、调节、解毒、抗菌的功效。

(6)3.85%的氮苷铜锌(商品名病毒喜)——常用剂量1500倍液。

特性:

对病害有保护内吸治疗作用,并可增加植株的抗病力,对病毒产生钝化作用,主要用于防治蔬菜病毒病。

4、生理性病害:

(1)低温障碍(白天温度<20℃,夜间温度<10℃)会形成空洞果,畸形果,落花落果,叶片黄化、干枯、死亡。

如:

黄瓜遇低温后,瓜条从下往上变黄,中间变空,同时化瓜;辣椒低温时,长的弯曲、僵化变小、果实顶端长许多小蛋蛋,并大量落花落果。

各类作物遇到低温时,养份不转化,积累在叶片上,叶片上起许多小泡泡(又叫泡泡病)。

发生冻害后可采用奶粉+链霉素进行防治。

即:

30斤水+50克奶粉+5-7克链霉素。

地温(土壤温度)低于18℃根停止吸收水份和养份,低于<15℃根组织破坏(变褐色)死亡。

(2)缺素症状

A、蔬菜缺氮症状:

蔬菜缺氮时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从老叶开始失绿,渐渐发黄,并逐步向上发展直至整株作物失绿而变为黄绿色;植株矮小瘦弱,花蕾容易脱落,果实小而少,产量低,品质差。

防治措施:

叶面喷施0.2%的尿素溶液。

B、蔬菜缺磷症状:

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直立、叶色暗绿色、茎细长,叶片较小,花蕾少。

许多蔬菜作物,叶的背面呈现红紫色。

防治措施:

叶面喷施85%磷酸二氢钾600—800倍液。

C、蔬菜缺钾症状:

植株生长发育不健壮,株型细瘦,从老叶开始叶缘发黄,进而变褐色,沿叶脉处呈现斑点,组织腐烂或死亡。

防治措施:

叶面喷施85%磷酸二氢钾600—800倍液,硫酸钾钾肥1000倍液。

D、蔬菜缺钙症状:

植株矮小,生长缓慢,上部叶片(较幼小)呈现黄色,而下部叶片(成熟的老叶)仍保持绿色。

防治措施:

用50克氯化钙兑15公斤水叶面喷雾。

E、蔬菜缺镁症状:

叶脉间明显失绿,植株生长发育不良。

先从下部叶片开始表现失绿症状。

防治措施:

每亩施硫酸镁5—10公斤;或50克硫酸镁兑15公斤水叶面喷雾。

F、蔬菜缺铁症状:

植株矮小失绿变白,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点,并逐渐枯死。

茎、根生长受阻,根尖直径增加,产生大量根毛等,或在根中积累一些有机酸。

防治措施:

30克硫酸亚铁兑15公斤水叶面喷雾。

G、蔬菜缺锰症状:

一般从上部叶片开始,叶片脉间褪淡逐渐呈黄化叶,并出现褐色斑点或灰色等杂色斑,叶脉仍保持绿色,这些症状对光观察较为明显。

防治措施:

10克硫酸锰兑15公斤水叶面喷雾。

H、蔬菜缺硼症状:

导致茎、根生长点枯萎,花芽分化不良,顶芽和花蕾枯死,落花落果严重。

防治措施:

施底肥时每平方米施硼砂1克;或15克硼砂兑15公斤水叶面喷雾。

(3)激素中毒

激素是用于保花保果,促进生长早熟,控制徒长缩短节间的药剂。

如:

2.4—D,赤霉素、矮状素、多效唑等,在使用上一定要按要求剂量使用,否则会造成中毒和药害。

症状:

常发生在番茄上,产生桃形果实,叶片卷曲。

[如:

保花保果激素2.4—D,主要用于茄果类、瓜类蔬菜沾花时每2毫升冬季兑水0.2—0.3公斤,夏季兑水0.4—0.5公斤,温度越低浓度越大,严防滴落到叶片上否则会产生药害(药害症状类似病毒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减产和降低果实品质。

(三)、主要害虫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保护地蔬菜主要害虫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

1、蚜虫:

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茄科和葫芦科等蔬菜。

以其成蚜和若蚜吸食蔬菜汁液,使叶片卷缩发黄,植株矮小,影响结实,且能传播病毒病。

蚜虫一年可发生12—20代,一年中春末夏初和秋季为两次为害高峰,夏季高温,多雨和天敌,抑制其数量明显下降,对黄色有强烈趋性,银灰色有忌避作用。

防治方法:

(1)及时清洁田园,清除残株落叶,消灭残存的蚜虫,降低下茬虫源。

(2)在苗床四周铺约17厘米宽的银灰色薄膜,苗床上方隔60—100厘米挂3—7厘米宽的银膜,可驱避蚜虫。

(3)在黄板上涂机油来诱杀。

黄板大小一般15—20厘米见方,插或挂于蔬菜行间与蔬菜持平,诱满蚜后的黄板要及时更换。

(4)药剂防治:

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3%啶虫脒1000倍液喷雾防治。

2、白粉虱:

危害十字花科、瓜类、茄果类等各类蔬菜,以成虫及若虫吸食蔬菜汁液。

被害叶片退绿、变黄、萎蔫,甚至全部枯死。

白粉虱在吸食时分泌大量蜜汁,严重污染叶片和瓜果,引起煤污病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一年发生约12代,冬季在温室内仍可危害。

成虫有趋嫩性和趋黄性。

夏季高温多雨对白粉虱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到秋季达最高峰。

防治方法:

同蚜虫的

(1)、

(2)、(3)。

3、斑潜蝇:

成虫幼虫均可为害。

幼虫潜食叶肉和叶柄。

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

叶片受害后植株生长衰弱,严重时全叶枯萎、脱落,叶菜类受害后则无法食用。

成虫可吸取叶片汁液造成被吸处产生白色小斑点,被刺伤口可导致病菌侵入而发生病害。

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卵产在部分伤口表皮下,最适宜生长,发育温度为20—30℃。

防治方法:

同蚜虫的

(1)、(3)。

药剂防治选用药剂除同蚜虫外,可选用阿维菌素(1.8%齐墩螨素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喷雾防治。

四、保护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大棚、温室一经建成,不易挪动。

棚室内种植蔬菜的品种单一,轮作换茬困难,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数量增多,各种土传病害如枯萎病、疫病等,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病情逐年加重,如黄瓜枯萎病,从零星发病到普遍发生,只需4-5年以上的时间。

过去很少发生的疫病目前已成为茄果类蔬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

大棚、温室密闭条件好棚内水分不易散失,温度高,昼夜温差大。

夜间棚内温度下降1℃,湿度就会提高3.5-4.5%,使植株表面长时间结露,有利于多种病害发生。

如霜霉病、灰霉病等。

保护地许多作物可以一年多季生产,重茬连作多,病虫源积累多。

保护地一年四季均有适宜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寄主植物。

造成许多害虫代代繁衍危害,大量病菌繁衍重复侵染。

例如菜蚜在30代,白粉虱一年发生10余代;

绝大多数病源菌只要条件适宜,都可连续重复侵染。

大棚、温室为病虫提供良好的越冬场所。

许多病虫在大棚、温室随蔬菜生产而常年繁殖危害。

如温室白粉虱在露地不能越冬,但在棚室内周年发生,成为重要害虫。

不合理的使用农药。

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促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使病害加重,虫害猖獗,再加大用药量,增加喷药次数,形成恶性循环。

有的农药杀菌谱窄,防治了一种病害,使另一种或几种病害加重,如瑞毒霉防治霜霉病,不仅使霜霉菌产生了抗性,使炭疽病、菌核病等发生危害加重。

另外,对清洁棚室、土壤、棚室消毒等重视不够,都是造成病虫发生越来越重的原因之一。

保护地蔬菜防治病虫害注意事项:

1、选用合理防治措施

采取的防治措施对生态环境安全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对水、土壤、空气自然环境污染,保护人、畜健康;二是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自然界各生物间的相互控制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2、适量用药

在防治中,应选用农药有效低浓度,避免大剂量用药,改变过去那种看不到植株流水,就觉得没有喷匀药的习惯,以保护天敌,减少污染,降低成本。

事实上,大容量喷雾,农药的利用率并不高,有大约70%的农药流落到环境中。

3、适时用药

各种病虫害都有它的防治适期,此时用药效果好。

例如黄瓜霜霉病,在发病初期防治效果好,晚了则效果差。

4、混合用药

混合用药的目的,主要是扩大杀虫杀菌谱,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

现在,市售的农药许多是复配品种,可供选用。

5、交替用药

交替用药的目的主要是推迟或克服病虫害的农药抗性。

原则上,每种作物一个生育期内每种农药连续施用次数不得超过3次。

6、严格遵守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

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时,农药残留量不超过规定限量标准的时间,即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时安全间隔时间。

7、施药方法

改进施药方法。

目前的施药方法有多种,如喷雾、喷粉、熏蒸、灌根、烟雾等,为提高防效,保护天敌,可视情况选用。

特别是喷雾,有小容量喷雾法和弥雾法,且农药利用率高、防治效果好。

8、不用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药

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根据农业部和卫生部颁发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规定,在无公害农产品中禁止使用的农药有:

(1)有机氯类:

六六六、DDT、二溴氯丙烷、三氯杀螨醇、毒杀芬、赛丹等。

(2)有机磷类:

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含复配剂)、对硫磷(1605)(含复配剂)、甲胺磷(含复配剂)、久效磷(含复配剂)、磷胺(含复配剂)、氧化乐果、甲基异柳磷、高渗氧化乐果、增效甲胺磷、水胺硫磷、甲拌磷、克线丹、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氯唑磷、苯线磷等。

(3)氨基甲酸酯类:

克百威、涕灭威等。

(4)其他农药、杀虫脒、除草醚、三溴乙烷、敌·克颗粒剂等。

9、通过温室调控减轻病虫害发生

科学调控日光温室内的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等环境因素,为日光温室蔬菜标准化生产创造条件。

(1)尽量增加日光温室的进光量。

日光温室的进光主要受温室屋面角度、形状,骨架遮光比率,塑料薄膜的种类和质量等因素影响。

因此,设计和建造结构合理的采光面角度与形状,是提高日光温室进光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次是要尽量减少骨架的遮光比率;第三是选用高透光率的塑料棚膜,并保持棚膜清洁,尽量减少因棚膜污染对棚膜透光率的影响;第四是要尽量延长日光温室的见光时间,在确保一定室温的前提下,外覆盖保温被应尽量早揭晚盖。

(2)加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措施,特别是夜间保温。

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与日光温室的内容积大小,墙体厚度,后屋顶厚度、宽度等因素有关。

适度增大日光温室的内容积,适度减少日光温室的散热面比值;加强外覆盖保温等措施,有利于改善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

(3)控制和排除室内过高的空气湿度。

冬季日光温室多密闭管理(很少通风),易造成高湿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