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小学数学7班班级简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6533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西小学数学7班班级简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林西小学数学7班班级简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林西小学数学7班班级简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林西小学数学7班班级简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林西小学数学7班班级简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西小学数学7班班级简报.docx

《林西小学数学7班班级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西小学数学7班班级简报.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西小学数学7班班级简报.docx

林西小学数学7班班级简报

“从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从一朵花中可以看到一个天堂”。

远程研修的网线链接着我们的耕耘,也链接着彼此的理想和追求。

其中没有矫情的造作,没有精深的思索。

我们追求的是返璞归真的境界,我们期待的是展示才华的平台。

同一个希望,同一个梦想;同一根网线,同一颗热心。

在“赢在课堂”远程培训这块美丽神奇的净土上。

我们播下了理想、热情和汗水,我们收获了阳光、鲜花和硕果。

孤灯、人影、电脑、网络,成就了夜的全部!

看吧,一篇篇优秀的作业、一席席中肯的评论,一条条精彩的留言,一颗颗闪光的思想,一个个先进的理念,正从键盘上我们轻舞飞扬的指间轻轻地流淌而出……键盘敲出激情,鼠标点出火花,大脑得到洗礼,思想得到转变,是我们研修的目的。

网研,期待在这里与您相约,我的生命会因为有了你而增添不同色彩……

我选择,我喜欢!

 

老师们学习辛苦啦!

有许多教师学习时间已经很多了,请没有行动的老师抓紧时间行动起来吧!

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别忘了上传日志、资源、话题、留言等,这些都是有考核标准的。

一定要开心的完成吆,嘿嘿!

教学反思

编号:

8083020

作者:

李树龙所属班级:

林西县数学7班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创建时间:

2011-05-23

精彩的预设源于深刻的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有感

      叶谰教授指出:

“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

可见,教师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发挥聪明才智及主动性,使设计尽可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圆柱的表面积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上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的有关知识以及圆柱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素以思维难度大、计算繁杂而成为教学的一大难点。

为了使学生切实学好这一部分知识,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及电教媒体,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操作、实验,让学生经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公式的推导过程,揭示规律,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计算公式。

虽然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在以往的教学中尽管自己非常认真,但仍然感到力不从心,学生依然错误百出,甚至部分学生对此节内容感到厌倦。

“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

”时值今年再次教学该节内容时,我深钻教材,认真分析学情,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不再只关注学生计算结果正确与否,同时也关注学生计算时的方式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对过去的教学设计作出了很大的改进,有针对性地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突破,收效颇好。

        一、认识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

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教学设计时我有意识地对教学难点进行突破,决定在新课前花一些时间对有关圆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把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同时让学生把3.14×1到9的得数背下来,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背的结果,拓展3.14×1到9计算结果的运用范围。

这样,学生的旧知识得到了巩固,为新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降低要求,主张分步列式。

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如果用综合算式计算,算式有时很长,而学生从四年级开始,逐渐习惯于用综合算式来解答。

如果教师不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这部分内容计算的难度,甚至统一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来解答,事实上不但增加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计算的难度。

思维上的难度体现在根据公式求圆柱的表面积时,有些条件没有直接告诉,需要先求出中间数,如告诉我们底面直径和高,这里需要先求出底面周长与半径,再求出侧面积与底面积,最后再求出表面积。

成人眼里比较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说由于中间问题多而显得思维难度大,如果我们一开始认识不到其中思维的难度,不能降低要求,帮助学生用分步列式的方法计算,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难度。

更何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考虑问题求的表面积应该是由哪些面组成的,是一个底,还是两个底,还是没有底。

计算上的难度体现在这么长的算式,如果其中一步列式有差错或一个数据算错,整个算式的结果就会算错,而对待错误,一般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很少去对这么长的算式进行整体反思,去改正列式中的一个小错误,或把其中算错的那个数据进行修正,进而用适当微调的方式进行订正,他们往往是全部推倒重算。

算的步骤越多,错误的概率就越大,常常越订正错误越多,多次订正得不到正确结论,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

因此,我主张在刚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尽量要求学生分步列式解答。

具体要求是:

第一步计算侧面积;第二步计算底面积;第三步计算表面积,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待同学们熟练掌握后就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不过对成绩特优异的学生可以放宽政策。

三、加强计算过程的指导。

由于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计算时方法比较单一,一般的学生都是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计算起来不仅复杂而且计算正确率很低。

为此,我加大了对学生计算过程的指导。

如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5厘米,求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列出侧面积算式是:

3.14×8×5。

如果按照一般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3.14先乘8再用积乘5。

在这里我要求学生应用乘法结合律,先算8乘5得40,再乘3.14。

对于这类计算,我要求学生在计算时,3.14先不与具体的数字进行计算,到最后统一处理。

同时在与3.14相乘时,我充分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得以简便,如3.14×26,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计算的:

3.14先乘20得62.8,再乘6得18.84,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由于学生已经熟背了3.14与1——9相乘的结果,计算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就上面这道题,如果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我教学生这样计算:

3.14×8×5+3.14×(8÷2)2×5=3.14×40+3.14×80=3.14×120,这样3.14就不会重复计算几次,只要乘一次就可以了,减少与3.14相乘的次数,也就减少了出错误的可能性。

我们每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教学内容是一定的,而新课程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

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坚持以人为本,不注重教学的针对性,那么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太苍白了,又何谈高效呢?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是很正常的,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首先要像农民种地一样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适当提醒学生是应该的,但过分从学生身上查找原因,过分责怪学生不认真、不仔细、习惯不好等等,不但不会对解决问题产生丝毫的帮助,反而会使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

虽然我们每个老师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但我们更要想到学生毕竟是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比我们成人设想的有时要多得多。

其实学生学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师教的过程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发现了问题,就要写好教学反思,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着手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的工作实践是最好的教研资源,是任何书本都不可能获得的宝贵财富,如果用反思的方法对它进行总结、提升,就可以不断使我们的经验更具普适性,才会有一个个精彩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一堂堂高效的课堂。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设计

编号:

8107581

作者:

刘杰文所属班级:

林西县数学7班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创建时间:

2011-05-26

撑起支点现过程     透视表象明本质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2、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3、让学生在经历材料的收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的生活应用的价值,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的提升。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激趣引题

   1、检查课前收集情况。

   师:

昨天老师让大家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去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都有收获吗?

那就请大家说一说你在哪里发现了百分数?

(生汇报)

   2、揭示课题。

   师:

从同学们的发现中可以看出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那么百分数到底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作用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板书课题:

百分数)

   『设计意图:

利用“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一特点。

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收集发现百分数。

巧妙渗透“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朴素思想,并随即提出“百分数到底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作用”的问题。

既突出了学习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悄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

   二、引导比较,初步感知

   师:

最近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体检,结果发现我们小学生眼睛患近视的现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张各学段学生的近视抽查情况统计表,请大家认真观察。

(课件出示)

学段

近视人数(人)

抽查的总人数(人)

小学生

17

50

初中生

38

100

高中生

250

500

   1、引导比较。

   师:

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表示出每个学段学生的近视情况吗?

   

(1)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2)组织汇报。

   (3)适时引导。

   师:

真不错,大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想出了这么多合理的表示方法.那么你认为什么方法较为简洁一些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课件表格里分别出示三个分数:

、、)

   师:

谁能说一说,这里的三个分数在这里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呢?

   (生汇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个数”、“另一个数”)

   (4)讨论方法。

   师:

从这几个分数中你能马上就可以看出哪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好些吗?

   (生汇报)

   师:

那你有什么好的比较方法吗?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分母是100的分数”)

 2、引出百分数。

 师:

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我们可以把分母改用百分号%表示,分子不变,读作百分之三十四。

   (教师板书:

34%,38%,50%)

   3、学生试读。

   师:

谁能把其他的两个像老师刚才那样的读一读?

   (让学生试着读出另外两个百分数,教师相应板书)

   师:

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吗?

   4、体会优点。

   师:

现在通过百分数,比较以上调查的情况只要看什么就可以了?

   师:

你现在喜欢百分数吗?

能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生回答:

较为直观,便于比较)

   5、教师小结。

   看来百分数源于分数。

能直观的描述一组数据去比较它们的大小.确实有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

从学生所熟悉的体检情况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对表格观察、比较、推理发现:

要比较各学段学生患近视的情况得看患近视人数各占学生总数的几分之几才合理.这样处理既抓住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巧妙地孕伏了新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涉及了新知。

接着让学生积极探索更为简便的比较方法.从而抓住时机引出百分数,很自然地展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

   三、揭示意义,巩固认知

   1、揭示意义。

   师:

我们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那么,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学生总结,教师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百分之几”)

   2、巩固认知。

   

(1)课件出示。

   下面两句话中,你能理解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吗?

   ①据记者调查,某校附近的小店中,合格的食品仅占食品总数的30%。

   ②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学生阅读后,指名回答。

   

(2)交流信息。

   师:

同学们自己都搜集了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你能把它准确的读出来吗?

你能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吗?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给了学生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了解了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说一说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再让学生在收集具体的生活素材中去积累对百分数的感性认识.充分展示了学生个体主动建构“百分数”的过程。

]

   四、引导辨析。

加深理解

   1、提出问题。

   师:

我们都知道了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书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不是所有的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呢?

   (课件出示)下面的说法对吗?

   一堆煤重0.63吨,可以写成吨,也可以写成63%吨。

   2、学生讨论。

   师: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并认真思考。

再与同桌之间交流你的想法。

   

(1)0.63吨能用吨表示吗?

   指名回答,引导同学们说出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2)写成63%吨行吗?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由百分数的意义出发去思考: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里的63%吨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吗?

   3、及时总结。

   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教师板书:

百分率或百分比)

   4、集体辨析。

   (课件出示)下面哪些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哪些不能?

   

(1)一只梨重千克。

( )

   

(2)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人数的。

(  )

   (3)五年级参加合唱队的人数占合唱队总人数的。

(  )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辨析,“百分数”的概念在学生的认知世界里逐渐丰满了起来。

首先,教师不急于直奔“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这一主题,而是进行有效引导.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学生刚刚学会的知识的层面上再起“涟漪”;其次,充分注重学生积极的探究热情,给予了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适时总结,再掀概念建构的“高潮”:

再次,及时出示“百分率或百分比”,让学生悄然领会百分数另有其名的来龙去脉.组织学生实例辨析,体现了概念教学的“形成一巩固一运用”的过程,达到“理解本质”的要求。

]

   五、自主写数。

完善认知

   师:

既然大家现在对百分数已经非常熟悉了,我想问大家,你会写百分数吗?

   1、集体齐练,自我评价。

   

(1)师读生写。

(全班练习,指名板演)’

   百分之九十 百分之六十四 百分一百零八点五

   

(2)自我评价。

   师:

请你把自己所写的百分数与黑板上的同学所写的百分数进行比较,看看是谁写得好,当然你也可以与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百分数进行比较。

   (学生进行比较,并汇报自我评价的意见)

   师: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自我评价,大家觉得写百分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自主总结百分数的写法)

   2、比赛写数,完善认知。

   师:

既然大家都会写百分数.我提议全班同学来一次写百分数竞赛,怎么样?

   (教师随即提出要求:

在10秒内随意些百分数,比一比谁写的又多又好)

   

(1)比赛写数:

学生进行写数竞赛,两生板演,完成后再读出来。

(2)完善认知:

   师:

假设老师要求你写的任务是10个,那么写好一个就代表你完成了10%.

 你能用百分数表示你完成的情况吗?

   (生回答)

   师:

还有没有写得更多的?

如果你写的是10个呢?

11个呢?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写数,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平等性、和谐性;通过比赛写数.激发学生的热情,继而巧妙地安排学生将自己的“完成数”与教师的“任务数”进行比较,并用刚刚所学的百分数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游戏中进一步完善了认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六、巩固新知。

拓展升华

   1、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出示下图,让学生说一说。

用百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说这个百分数所代表的意义。

   2、读一读,谈一谈。

   先说说下面信息中百分数的意义.再谈谈看到这些信息的感想。

②_     2008年北京市的绿化面积达到总面积的43.1%。

   ②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面积是总面积的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面积只有总面积的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的设计颇具特色.不仅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于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使学生的心灵深受感染.把数学课堂延伸到生活的其他角落,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拓宽了认知的时空.也因此使学生所学的新知在学生的心中变得更为鲜活起来。

]

   七、梳理回顾,畅谈收获

   1、自主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我梳理并汇报)

   

(2)这节课快要结束了,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说明你这节课的学习情绪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课件出示:

轻松愉悦   %遗憾   %

   2、临别赠言:

最后老师送一句话与你们共勉:

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百分数的形式说出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个性与情感的尊重,教师也是真诚地欣赏了学生“进发出来的创造火花”.于是课堂就不仅仅有思维的碰撞.更有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

]

 课后反思:

百分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在实际中正确地加以运用。

虽说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百分数.但不是真正地理解百分数,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读写百分数不是难点,而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意义,能用百分数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表述才是关键所在。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巧用支点,凸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基于经验的构过程,是“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

这节课.我以生活为原型,以分数为支点,以应用为平台.从轮廓到局部,从架构到细节.使“百分数”在学生的心中逐渐丰满了起来.体现了概念教学的“从发现到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熟悉到应用”三个层面的渐进过程。

   第一是用旧知架桥梁。

从学生所熟悉的近期学校组织体检的信息入手.通过对表格观察、比较、推理发现,要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情况进行对比。

在众多方法中体会到以分母为100的分数形式进行比较较为简洁。

及时架起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桥梁,向学生推出“百分数”,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百分数.并初步体会到百分数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这样处理巧妙地孕伏了新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涉及了新知,并自在自然地经历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第二是设冲突明本质。

在学生知道“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后,学生很有可能将百分数等同于分数。

为及时防止学生进入这一误区,我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借助具体实例赋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素材中对分数和百分数进行辨析,加强了在具体实例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概念。

预设冲突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新知。

我利用学生在对新知的认识上的肤浅性,采取思考、交流、争论,最后达到意见上的统一来实现主动建构个体对“百分数”的理解。

   第三是借应用来提升。

数学概念理解了,还需掌握;概念掌握了,还需会用。

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引入课题时,还是在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如:

一上课就创设学生平时生活经常经历的情境,初步体会百分数的价值。

此外,还安排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数的活动,不但可以加深他们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正是这些他们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他们尝试、探求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2、开掘资源,促进概念的应用意识。

   数学概念逻辑严谨,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但学习概念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概念。

基于此点,恰当定位,开掘资源,把概念的建立、形成和巩固都依附在具体的生活实例的基础上,把概念的建构与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切实提高了数学概念的教学效果。

其一是合理挖掘生活资源。

生活资源在于学生对于生活的“慧眼”,也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应用。

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你在那里见过百分数”的情况,注重的则是百分数的用处很广泛,暗示百分数的应用优势;接着,学生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后,让学生再交流,读一读、说一说课前所收集的百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既加深了理解,又体现了应用的实际意义;再次,出示两个国家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百分数的数据对比,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谈感受,这个环节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教学的意义已经不在于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要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其二是适当调整教材资源。

新教材中出现的是四幅情境图来引入百分数的。

一方面,我客观承认新教材是专家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又主观融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中,仅仅是将其中的一幅情境图——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视力情况的对比,进行了有效处理,融合了老人教版教材的编排,将书中的统计图变化为一些数据,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显著。

   其三是巧妙捕捉生成资源。

学生在本课中有两个环节兴趣非常高涨.一次是尝试写百分数,并用所学百分数说明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

学生们写的速度有快有慢,在汇报时,要求他们用今天所学的百分数来说一句话表明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学生们非常乐于参与,兴致高昂,而且还及时地互相纠正了一些初学时难免会出现的错误,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知识在交流中增值了,思维在交流中碰撞着;另一次是课要结束的时候再掀高潮,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本节课的学习情绪,学生无拘无束地、争先恐后地回答,情感在交流中通融着。

可以说,学生学习的不只是“书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学生们能在体验中不断提高,这一点正是我们的关注点。

   3、崇尚自主,显现课堂的人文气息。

   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积极营造主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能较好地关注这一方面。

首先体现在师生对话上。

如,“你可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愿意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吗”,“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等等,彼此的发现、彼此的尊重。

共同推进着此起彼伏的课堂。

其次体现在自主评价上。

这节课中,有生生相互评价自己所写的百分数,有互动评价这节课的学习情绪等等。

再次体现在练习的设计上,设计读一读自己收集的百分数,并具体分析其实际意义,在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设计让学生根据图形说出百分数,凸显了练习的自主性、开放性;设计两个国家所占森林面积的对比,并让学生谈一谈感受,感染了学生的心灵,拓宽了学习数学的应用空间,深切体会到了数学文化的魅力。

总之,这节课设计精巧、环环相扣.在数学概念的教学方面如何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情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等方面均作了大胆的探索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设计

编号:

8126464

作者:

苗智慧所属班级:

林西县数学7班地区:

/内蒙古自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