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跨线桥说明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6510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离式跨线桥说明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分离式跨线桥说明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分离式跨线桥说明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分离式跨线桥说明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分离式跨线桥说明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离式跨线桥说明模板.docx

《分离式跨线桥说明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离式跨线桥说明模板.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离式跨线桥说明模板.docx

分离式跨线桥说明模板

AK13+985分离式跨线桥岩土工程勘察说明

1前言

1.1工程概况

拟建AK13+985分离式跨线桥横跨一条土路,属预留城市道路分离式立交,跨线桥方案为3-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桥长67.04m,拟采用桩基础,我公司于2012年8月24日对桥位进行勘察,25日完成外业勘察工作,试样委托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1.2勘察依据

(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

(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7)《建筑桩基基础规范》(JGJ94-2008)

1.3勘察内容

桥梁勘察应根据桥梁的桥型、桥跨、基础形式和桥梁的建设规模等确定勘察方案,基本查明下列内容:

(1)地貌的成因、类型、形态特征、河流及沟谷岸坡的稳定状况和地震动参数;

(2)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及含水状态;

(3)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摩阻力;

(4)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的类型、分布及性质;

(5)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和环境水的腐蚀性;

(6)深基坑开挖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量

2.1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钻探、采样、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勘察手段。

2.2勘察工作量

拟建桥位处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根据桥型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本次勘察布3孔,分别为

钻孔编号

钻孔位置

钻孔类型

钻孔深度(m)

ZK-A13961

AK13+961

取样钻孔

51.40

ZK-A13991

AK13+991

取样钻孔

51.60

ZK-A14021

AK14+021

取样钻孔

51.50

拟建桥位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本次勘察布孔及孔深均满足规范要求。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

表1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技术要求

附注

调绘

km2

0.01

1:

2000

进尺

m/孔

3154.5/3

原状土样

31

薄壁取土器或人工取样

扰动土样

31

水样

-

原位

测试

标准贯入

10

[按规范标准规格,自动落锤]

动力触探

-

[重型]

 

原状试验

31

7项常规试验

液塑限

62

颗粒分析

-

筛分法

颗粒分析

-

筛分法

卵砾石

颗粒分析

-

按国家标准

固结试验

31

[快速法]-

剪力试验

31

快剪

水质分析

-

2.3执行规范情况

本次勘察钻孔数量,孔深,取样及原位测试均满足规范要求。

3、自然地理

3.1地形地貌

本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地貌单元属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以梁为主、地面切割严重,桥位处地势较为平坦,桥位横跨一条土路,宽度约4m,两侧主要为农田。

3.2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桥位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对应地震烈度为Ⅷ度。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5.3.4条划分,属于重点设防类。

场地类别划分如下:

等效剪切波(m/s)

覆盖层厚度(m)

工程场地类别

250≥VSE>150

>50m

4工程地质条件

4.1地层条件

桥位处位于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地层以黄土及古土壤层为主,地层较为简单,地层主要分两层,分别描述如下:

①黄土:

灰黄色,土质均匀,含白色钙质条纹及蜗牛残壳,表层含植物根系,上部土层大孔隙较为发育,具有明显湿陷性,稍湿,稍密-中密状,20m以下主要以中密-密实状为主。

②粉质黏土:

灰褐色,土质均匀,潮湿,硬塑,局部含粉土透镜体。

4.2原位测试

桥位处地层原位测试统计表如下:

层号

土名

深度(m)

重Ⅱ/标贯击数

备注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黄土

0-20

19

6

10.6

标贯

黄土

>20

23

标贯

粉质黏土

43

15

26.75

标贯

4.3湿陷性评价

桥位地处陇东黄土区,黄土厚度>50m,除了表层2.0-3.0m属于全新世(Q4)黄土,以下皆属于晚更新世(Q3)黄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该地层一般均具有显著的湿陷性,因此在本次勘察中我们对该区域黄土进行了针对性的湿陷性勘察,根据对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桥位处的湿陷深度为15m,湿陷等级为自重Ⅱ级,

4.4地层参数

Ⅰ区地层参数

地层编号

地层名称

地层深度(m)

承载力标准容许值【fao】

(kPa)

摩阻力标准值qik

(kPa)

黄土

0-15

140

-10

黄土

15-20

180

45

黄土

>20

250

60

粉质黏土

-

300

60

5水文地质条件

桥位处在勘察深度内无地下水。

6土化学评价

桥位处环境类型属于Ⅱ类,土层为非盐渍土,离子含量如下表

项目

SO4-2

cl-1

全盐量

PH

单位

Mg/L

Mg/L

%

检测值

47.29

54.55

0.042

9.03

根据检测结果,桥位处土层对混凝土及钢结构均为微腐蚀。

7结论与建议

(1)本次勘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勘察深度满足规范要求,勘察结果准确可靠。

(2)桥位地处黄土高原,地貌单元属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但桥位区地势较为平坦,地形简单,稳定性较好,工程适宜性较强。

(3)桥位处地层属于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具有明显的湿陷性,在设计中需考虑中性点以上土层负摩阻力对桩基的影响。

(4)桥位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特征周期为0.40s,对应地震烈度为Ⅷ度。

(5)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底需座于非湿陷性土层,由于黄土对水敏感性较强,建议采用干作业成孔。

(6)桥位处土层对混凝土及钢结构均为微腐蚀,可不考虑防腐设计。

 

AK14+504分离式跨线桥岩土工程勘察说明

1前言

1.1工程概况

拟建AK14+504分离式跨线桥横跨1号称是规划沥青路,属预留城市道路分离式立交,跨线桥方案为4-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桥长87.04m,拟采用桩基础,我公司于2012年8月26日对桥位进行勘察,27日完成外业勘察工作,试样委托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1.2勘察依据

(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

(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7)《建筑桩基基础规范》(JGJ94-2008)

1.3勘察内容

桥梁勘察应根据桥梁的桥型、桥跨、基础形式和桥梁的建设规模等确定勘察方案,基本查明下列内容:

(1)地貌的成因、类型、形态特征、河流及沟谷岸坡的稳定状况和地震动参数;

(2)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及含水状态;

(3)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摩阻力;

(4)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的类型、分布及性质;

(5)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和环境水的腐蚀性;

(6)深基坑开挖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量

2.1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钻探、采样、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勘察手段。

2.2勘察工作量

拟建桥位处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根据桥型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本次勘察布6孔,分别为

钻孔编号

钻孔位置

钻孔类型

钻孔深度(m)

ZK-A14504

AK13+961

取样钻孔

51.40

ZK-A13991

AK13+991

取样钻孔

51.60

ZK-A14021

AK14+021

取样钻孔

51.50

拟建桥位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本次勘察布孔及孔深均满足规范要求。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

表1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技术要求

附注

调绘

km2

0.01

1:

2000

进尺

m/孔

3154.5/3

原状土样

31

薄壁取土器或人工取样

扰动土样

31

水样

-

原位

测试

标准贯入

10

[按规范标准规格,自动落锤]

动力触探

-

[重型]

 

原状试验

31

7项常规试验

液塑限

62

颗粒分析

-

筛分法

颗粒分析

-

筛分法

卵砾石

颗粒分析

-

按国家标准

固结试验

31

[快速法]-

剪力试验

31

快剪

水质分析

-

2.3执行规范情况

本次勘察钻孔数量,孔深,取样及原位测试均满足规范要求。

3、自然地理

3.1地形地貌

本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地貌单元属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以梁为主、地面切割严重,桥位处地势较为平坦,桥位横跨一条土路,宽度约4m,两侧主要为农田。

3.2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桥位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对应地震烈度为Ⅷ度。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5.3.4条划分,属于重点设防类。

场地类别划分如下:

等效剪切波(m/s)

覆盖层厚度(m)

工程场地类别

250≥VSE>150

>50m

4工程地质条件

4.1地层条件

桥位处位于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地层以黄土及古土壤层为主,地层较为简单,地层主要分两层,分别描述如下:

①黄土:

灰黄色,土质均匀,含白色钙质条纹及蜗牛残壳,表层含植物根系,上部土层大孔隙较为发育,具有明显湿陷性,稍湿,稍密-中密状,20m以下主要以中密-密实状为主。

②粉质黏土:

灰褐色,土质均匀,潮湿,硬塑,局部含粉土透镜体。

4.2原位测试

桥位处地层原位测试统计表如下:

层号

土名

深度(m)

重Ⅱ/标贯击数

备注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黄土

0-20

19

6

10.6

标贯

黄土

>20

23

标贯

粉质黏土

43

15

26.75

标贯

4.3湿陷性评价

桥位地处陇东黄土区,黄土厚度>50m,除了表层2.0-3.0m属于全新世(Q4)黄土,以下皆属于晚更新世(Q3)黄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该地层一般均具有显著的湿陷性,因此在本次勘察中我们对该区域黄土进行了针对性的湿陷性勘察,根据对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桥位处的湿陷深度为15m,湿陷等级为自重Ⅱ级,

4.4地层参数

Ⅰ区地层参数

地层编号

地层名称

地层深度(m)

承载力标准容许值【fao】

(kPa)

摩阻力标准值qik

(kPa)

黄土

0-15

140

-10

黄土

15-20

180

45

黄土

>20

250

60

粉质黏土

-

300

60

5水文地质条件

桥位处在勘察深度内无地下水。

6土化学评价

桥位处环境类型属于Ⅱ类,土层为非盐渍土,离子含量如下表

项目

SO4-2

cl-1

全盐量

PH

单位

Mg/L

Mg/L

%

检测值

47.29

54.55

0.042

9.03

根据检测结果,桥位处土层对混凝土及钢结构均为微腐蚀。

7结论与建议

(1)本次勘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勘察深度满足规范要求,勘察结果准确可靠。

(2)桥位地处黄土高原,地貌单元属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但桥位区地势较为平坦,地形简单,稳定性较好,工程适宜性较强。

(3)桥位处地层属于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具有明显的湿陷性,在设计中需考虑中性点以上土层负摩阻力对桩基的影响。

(4)桥位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特征周期为0.40s,对应地震烈度为Ⅷ度。

(5)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底需座于非湿陷性土层,由于黄土对水敏感性较强,建议采用干作业成孔。

(6)桥位处土层对混凝土及钢结构均为微腐蚀,可不考虑防腐设计。

 

AK27+590死牛沟大桥岩土工程勘察说明

1前言

1.1工程概况

拟建AK27+590死牛沟大桥推荐方案为5-2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桥长107.0m,拟采用桩基础,我公司于2012年8月17日对桥位进行勘察,19日完成外业勘察工作,试样委托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1.2勘察依据

(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

(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7)《建筑桩基基础规范》(JGJ94-2008)

1.3勘察内容

桥梁勘察应根据桥梁的桥型、桥跨、基础形式和桥梁的建设规模等确定勘察方案,基本查明下列内容:

(1)地貌的成因、类型、形态特征、河流及沟谷岸坡的稳定状况和地震动参数;

(2)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及含水状态;

(3)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摩阻力;

(4)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的类型、分布及性质;

(5)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和环境水的腐蚀性;

(6)深基坑开挖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量

2.1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钻探、采样、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勘察手段。

2.2勘察工作量

拟建桥位处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根据桥型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本次勘察布3孔。

钻孔编号

钻孔位置

钻孔类型

钻孔深度(m)

ZK-A27555

AK27+555

取样钻孔

60.3

ZK-A27595

AK27+595

取样钻孔

45.3

ZK-A27660

AK27+660

取样钻孔

45.3

拟建桥位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本次勘察布孔及孔深均满足规范要求。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

表1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技术要求

附注

调绘

km2

0.01

1:

2000

进尺

m/孔

150.9/3

原状土样

46

薄壁取土器或人工取样

扰动土样

36

水样

-

原位

测试

标准贯入

26

[按规范标准规格,自动落锤]

动力触探

-

[重型]

 

原状试验

46

7项常规试验

液塑限

82

颗粒分析

-

筛分法

颗粒分析

-

筛分法

卵砾石

颗粒分析

-

按国家标准

湿陷试验

15

固结试验

46

[快速法]

剪力试验

46

快剪

水质分析

-

2.3执行规范情况

本次勘察钻孔数量,孔深,取样及原位测试均满足规范要求。

3、自然地理

3.1地形地貌

死牛沟为黄土梁间的冲积沟壑,有两级阶地,沟深超过20m,宽度约50m,两级阶地均为黄土,河槽为直立侵蚀性河槽,岸坎不稳定,崩塌普遍发生,拟建桥梁两侧桥台位于两侧的二级阶地上。

3.2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桥位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对应地震烈度为Ⅷ度。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5.3.4条划分,属于重点设防类。

场地类别划分如下:

等效剪切波(m/s)

覆盖层厚度(m)

工程场地类别

250≥VSE>150

>50m

4工程地质条件

4.1地层条件

①黄土:

层厚16.9-29.4m,层底标高1609.84-1614.17,属于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土黄色,粉土质,19.0m以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大孔隙结构,垂直裂隙较为发育,无明显层理,为自重Ⅱ-Ⅲ级湿陷性黄土;19.0m以下孔隙不明显,稍湿,中密-密实。

②粉质黏土:

层厚7.8-19.8m,红褐色,土质均匀,局部含黑色钙质斑点及条纹,潮湿,硬塑。

③粉土:

最大揭示厚度28.5m,黄褐色,土质较均匀,局部含粉粒成分,很湿,中密。

4.2原位测试

桥位处地层原位测试统计表如下:

层号

土名

深度(m)

重Ⅱ/标贯击数

备注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黄土

25

3

18.0

标贯

粉质黏土

52

16

37.5

标贯

粉土

84

33

61.2

标贯

4.3湿陷性评价

桥位地处陇东黄土区,黄土厚度>50m,除了表层2.0-3.0m属于全新世(Q4)黄土,以下皆属于晚更新世(Q3)黄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该地层一般均具有显著的湿陷性,因此在本次勘察中我们对该区域黄土进行了针对性的湿陷性勘察,根据对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桥位处的湿陷深度为16.9-19.0m,湿陷等级为自重Ⅲ-Ⅳ级。

4.4地层参数

地层编号

地层名称

地层深度(m)

承载力标准容许值【fao】

(kPa)

摩阻力标准值qik

(kPa)

黄土

19.0m以上

140

-10

黄土

19.0m以下

160

40

粉质黏土

300

65

①1

粉土

300

60

5水文地质条件

桥位处在勘察深度内无地下水。

6土化学评价

桥位处环境类型属于Ⅱ类,土层为非盐渍土,离子含量如下表

项目

SO4-2

cl-1

全盐量

PH

单位

Mg/L

Mg/L

%

检测值

784.94

132.47

0.173

9.40

根据检测结果,桥位处土层对混凝土为弱腐蚀,对钢结构为微腐蚀。

7结论与建议

(1)本次勘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勘察深度满足规范要求,勘察结果准确可靠。

(2)桥位地处黄土高原,地貌单元属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坎陡沟深,地形复杂,坎壁上崩塌病害发育,工程适宜性较差,需要进行边坡防护。

(3)桥位处地层属于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具有明显的湿陷性,在设计中需考虑土层负摩阻力对桩基的影响,建议负摩阻力采用-10kPa。

(4)桥位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40g,特征周期为0.40s,对应地震烈度为Ⅸ度。

(5)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底需座于非湿陷性土层,由于黄土对水敏感性较强,建议采用干作业成孔。

(6)桥位处土层对混凝土为弱腐蚀,对钢结构为微腐蚀,需考虑相应的防腐设计。

 

AK49+360马营河1号大桥岩土工程勘察说明

1前言

1.1工程概况

拟建AK49+360大桥推荐方案为5-2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桥长107.0m,拟采用桩基础,我公司于2012年8月27日对桥位进行勘察,29日完成外业勘察工作,试样委托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1.2勘察依据

(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

(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7)《建筑桩基基础规范》(JGJ94-2008)

1.3勘察内容

桥梁勘察应根据桥梁的桥型、桥跨、基础形式和桥梁的建设规模等确定勘察方案,基本查明下列内容:

(1)地貌的成因、类型、形态特征、河流及沟谷岸坡的稳定状况和地震动参数;

(2)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及含水状态;

(3)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摩阻力;

(4)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的类型、分布及性质;

(5)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和环境水的腐蚀性;

(6)深基坑开挖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量

2.1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钻探、采样、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勘察手段。

2.2勘察工作量

拟建桥位处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根据桥型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本次勘察布3孔。

钻孔编号

钻孔位置

钻孔类型

钻孔深度(m)

ZK-A49315

AK49+315

取样钻孔

45.0

ZK-A49350

AK49+350

取样钻孔

40.0

ZK-A49385

AK49+385

取样钻孔

40.0

拟建桥位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本次勘察布孔及孔深均满足规范要求。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

表1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技术要求

附注

调绘

km2

0.01

1:

2000

进尺

m/孔

125.0/3

原状土样

-

薄壁取土器或人工取样

扰动土样

46

水样

-

原位

测试

标准贯入

-

[按规范标准规格,自动落锤]

动力触探

42

[重型]

 

原状试验

-

7项常规试验

液塑限

16

颗粒分析

-

筛分法

颗粒分析

26

筛分法

卵砾石

颗粒分析

-

按国家标准

固结试验

-

[快速法]最大压力为P0+300kPa

剪力试验

-

快剪

水质分析

-

2.3执行规范情况

本次勘察钻孔数量,孔深,取样及原位测试均满足规范要求。

3、自然地理

3.1地形地貌

马营河河谷属于南华山山前洪积冲沟,地形上西高东低,现有河床为侵蚀性河槽,河槽宽度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