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6431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6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docx

《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docx

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2019年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2019年北京市初三化学二模分类汇编—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朝阳区:

19.(2分)“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1)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2)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A.引流B.加快溶解C.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20.(4分)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如下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b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应在a处放。

(2)c处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1.(2分)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和相关实验回答问题。

温度/℃

溶解度/g

实验装置

NaOH

Ca(OH)2

10

51

0.176

20

109

0.165

40

129

0.141

60

174

0.116

80

314

0.094

(1)实验A中的白色固体是。

(2)通过实验B中溶液是否变浑浊,可以鉴别NaOH和Ca(OH)2两种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22.(2分)按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D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甲烧杯中的物质是          。

(2)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3.(2分)课外小组利用下图装置验证碳酸钠的性质。

(1)将注射器1的针头向瓶内推进,使针头下端进入瓶内液面下,抽取少量A中液体,此时注射器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验证碳酸钠是碳酸盐,应进行的操作及观察到现象是。

东城区:

19.(3分)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若操作正确,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

(3)量取水时,应选用_______(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

20.(3分)利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请描述C中的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1.(2分)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结束后,钟罩内液面高度低于刻度1,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22.(4分)进行如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D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硫酸锌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蓝色的有  (填字母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是  。

(4)再向B烧杯中加入适量石灰水,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昌平区:

19.(2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O2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20.(2分)电解水实验如右图所示。

(1)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1.(3分)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在粗铜丝末端的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按图连好仪器,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1)不直接加热却能点燃白磷,利用的是铜的______性。

(2)能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

(3)该实验还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请简述依据)______。

22.(3分)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Na2CO3

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CaCO3

Fe

12345678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某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产生,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实验后某试管中溶液呈红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变为无色。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

23.(3分)右图所示实验中,①③为喷水的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石蕊试纸。

将高、矮蜡烛点燃。

塑料瓶

(1)塑料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能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现象

是________(写出两种)。

丰台区:

19.(3分)用下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性质实验。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甲中CO2验满的方法为______。

(3)乙中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b、d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20.(2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1

2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少量溶解,

形成浅黄色溶液

固体完全溶解,

形成棕色溶液

(1)设计实验①、②的目的是______。

(2)依据实验②、③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1.(2分)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甲乙

(1)甲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乙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______的含量。

22.(3分)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设计了下图实验。

 

(1)为达到实验目的,X溶液应选择______。

(2)

观察到______的实验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23.(3分)如图,利用井穴板、打孔透明盖子、滴管和导管进行微型实验。

(1)井穴1中能证明石灰水和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2)井穴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欲证明未知粉末X中含有碳酸盐,实验操作为______。

海淀区:

19.(2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B

(1)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B中,观察到铁丝火星四射,放热,_________。

20.(2分)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反应后收集到的固体质量恰好等于原镁带质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据此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1.(3分)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观察到水浮在液体表面且水沸腾,液体飞溅。

(1)溶质质量为分数98%的硫酸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

(2)实验过程中,U形管内甲处液面降低、乙处液面升高。

出现该

现象的原因为。

(3)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22.(2分)右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开始通气时

④变红,通气一段时间后①变红,②③始终不变色。

(1)能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________。

(2)①也能变红,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3.(3分)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结果如图乙所示。

(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b点时,烧瓶内的溶液呈(填“酸”“碱”或“中”)性。

(3)在a、b、c、d四点中,对应甲中烧瓶内溶液呈无色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石景山区:

20.(2分)用右图装置进行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

先将木炭加热至红热,再注入H2O2溶液。

(1)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1.(2分)如下图所示,在点滴板1~3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在4~6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

(1)溶液变为红色的有________(填孔穴序号)。

(2)2种指示剂能区分NaOH溶液、稀盐酸、水的是_____。

 

22.(2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ABCD

(1)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2)实验操作顺序为_____→A→_____→_____→B。

23.(3分)向5个烧杯的液体中分别加入固体充分溶解,结果如下图所示。

ABCDE

(1)A溶液一定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能比较食盐和蔗糖溶解性强弱的是______(填序号)。

(3)对比C和D,得出的结论是。

24.(2分)用右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向长颈漏斗中加入80℃水,浸没白磷后关闭止水夹,继续加入一定量80℃水,液面不下降;②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向管内推入空气,使白磷露出水面,关闭止水夹。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该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______。

(2)白磷燃烧后,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原因是______。

 

怀柔区:

18.(3分)将稀盐酸滴入下图所示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回答相关问题。

A.CuB.FeC.CaCO3D.Fe2O3E.NaOH+酚酞

(1)有气体产生,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

(2)能够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依据是,其化学方程式是。

19.(3分)为探究中和反应放热的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甲,依据现象证明该反应是放热的。

(2)实验乙,饱和石灰水出现了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3)丙图为向10mL 10%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的溶液温度数据,本实验用10%的NaOH溶液而未用NaOH固体的理由是。

 

20.(4分)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

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分别规范地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A、B、C、D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个小组分别在反应结束后进行了称量,只有丙组的C实验天平平衡,说明质量守恒,微观解释其守恒的原因是;甲组的A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也使天平平衡了,其初次称量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是。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同学们在分析B实验后一致认为该实验应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防止;在分析D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时出现了实验结果与分析的结果恰好相反的情况,即称量镁条燃烧的产物小于镁条的质量,经过分析得出该结果的原因是。

平谷区:

19.(2分)请从19-A或19-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19-A计分。

 

19-A

19-B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用装置A、E制取氧气。

选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用装置B、C制取二氧化碳。

选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

20.(2分)请从20-A或20-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

按20-A计分根据下图作答:

(如右图所示,集气瓶内盛装某气体)

 

20-A

20-B

(1)检验集气瓶内若为氧气的操作是______。

(2)证明是该气体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1)检验集气瓶内若为二氧化碳的操作是______。

(2)证明是该气体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可供选择的基本实验操作如下图:

 

②③

21.(2分)实验小组用压强传感器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点燃足量红磷后迅速塞进橡皮塞,传感器显示压强示数为P1,红磷熄灭后,温度恢复到室温时传感器显示压强示数为P2,打开止水夹,看到烧杯中的水倒吸入广口瓶内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此时传感器显示为P3,则P1,P2,P3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

(2)若红磷量不足将导致的结果是。

22.(2分)根据下图所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若X为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若X为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3.(3分)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稀盐酸。

(1)无明显变化的孔穴有________

(填孔穴序号)。

(2)孔穴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孔穴5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写出所有可能)。

西城区:

19.(2分)实验室用右图制取O2。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检验O2已收集满的操作是。

20.(2分)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操作如下图所示。

 

①溶解 ②蒸发③过滤

(1)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和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B.蒸发过程中,待溶液全部蒸干停止加热

C.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为纯净物

21.(3分)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ABCD

(1)可观察到燃烧现象的实验是(填序号)。

(2)设计B、D的目的是。

(3)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22.(2分)用下列实验研究酸与碱的反应。

 

实验一实验二

(1)实验一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2)实验二在滴加盐酸过程中,多次测量溶液的pH。

证明反应发生的依据是。

23.(3分)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3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

稀盐酸,4~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硫酸铜溶液。

(1)1、3孔穴中有气泡产生。

孔穴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的孔穴是(填序号,下同)。

(3)比较Ni、Cu、Ag3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选择的孔穴有(写1组

即可)。

 

参考答案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朝阳区:

19.(2分)

(1)①③②

(2)C

20.(4分)

(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

(2)CO2+Ca(OH)2=CaCO3↓+H2O

(3)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21.(2分)

(1)NaOH

(2)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2.(2分)

(1)浓硫酸

(2)B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3.(2分)

(1)Na2CO3+Ca(OH)2=2NaOH+CaCO3↓

(2)将注射器2中的稀硫酸推入瓶中,A中有气泡产生,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东城区:

19.(3分)

(1)

(2)

(3)100mL

20.(3分)

(1)左侧试管中铁片逐渐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右侧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Fe+CuSO4=FeSO4+Cu

(3)该实验没有明显现象,说明铜与硫酸亚铁溶液不反应,可得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21.(2分)

(1)CO2+2NaOH=Na2CO3+H2O

(2)氧气有剩余(或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CO、或温度没有降低到室温等)

22.(4分)

(1)酸性

(2)CE(3)A(4)Ca(OH)2+2HCl=CaCl2+H2O

昌平区:

19.(2分)

(1)2KMnO4====K2MnO4+MnO2+O2↑

(2)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0.(2分)

(1)氧气

(2)2H2O2H2↑+O2↑

21.(3分)

(1)导热

(2)烧杯中的水倒吸入瓶中,瓶中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

(3)温度达到着火点,理由是加热铜丝,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氧气达到一定浓度,理由是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22.(4分)

(1)1、3、4

(2)Ca(OH)2+2HCl===CaCl2+2H2O

(3)Fe2O3+6HCl===2FeCl3+3H2O

(4)无色酚酞

23.(3分)

(1)H2O+CO2===H2CO3

(2)第一种:

先变红第二种:

矮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

丰台区:

19.

(1)CaCO3+2HCl===CaCl2+H2O+CO2↑

(2)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c比a先变红,b、d不变红

20.

(1)比较高锰酸钾和碘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碘在酒精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的好

21.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2)氧气

22.

(1)硫酸铜溶液

(2)①中无明显现象②中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3.

(1)红色溶液变成无色

(2)6HCl+Fe2O3===2FeCl3+3H2O

(3)在孔穴6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将稀盐酸挤入孔穴3。

 

海淀区:

19.

(1)2KMnO4K2MnO4+MnO2+O2↑

点燃

(2)产生黑色固体

20.

(1)2Mg+O22MgO

(2)不能

21.

(1)98:

2

(2)浓硫酸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

(3)加快散热,避免液体飞溅

22.

(1)开始通气时,④变红而①未变红(或④比①先变红)

(2)微粒不断运动

23.

(1)HCl+NaOHNaCl+H2O

(2)碱

(3)c、d

石景山区:

20.

(1)2H2O22H2O+O2↑

(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21.

(1)2和4

(2)紫色石蕊溶液

22.

(1)加快固体的溶解

(2)BCD

23.

(1)不饱和

(2)B和E

(3)在20℃,10mL(或相同体积)溶剂中,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酒精中好

24.

(1)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白磷燃烧消耗试管内氧气,燃烧后温度也逐渐降低,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怀柔区:

18.(3分)

(1)B

(2)E中红色溶液变为无色NaOH+HCl=NaCl+H2O

19.(3分)

(1)烧杯内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

(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放热,使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造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3)排除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的干扰。

20.(4分)

(1)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没有使锥形瓶冷却便进行称量,导致因白磷燃烧放热而使气球鼓起引起的浮力造成天平指针向右偏。

(2)防止气体逸出生成的氧化镁形成白烟散发到空气中

平谷区:

19.(2分)请从20-A或20-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20-A计分。

20-A

20-B

(1)2KMnO4K2MnO4+MnO2+O2↑

(2)O2不易溶于水

(1)CaCO3+2HClCaCl2+CO2↑+H2O

(2)CO2密度比空气大

20.(2分)请从20-A或20-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20-A计分。

20-A

20-B

(1)②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③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1.(2分)

(1)P1>P3>P2

(2)氧气未被完全消耗,P3气压较大。

22.(3分)

(1)集气瓶内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2)氢氧化钠溶液将CO2完全吸收

23.(2分)

(1)①中无现象,②中有现象

(2)金属活动顺序是:

Fe>Cu>Ag

西城区:

19.(2分)

(1)2KMnO4===K2MnO4+MnO2+O2↑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20.(2分)

(1)

(2)ABC

21.(3分)

(1)B

(2)验证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3)B中白磷燃烧,C中白磷不燃烧或B中白磷燃烧,A中红磷不燃烧

22.(2分)

(1)NaOH+HCl===NaCl+H2O

(2)pH由大于7逐渐变为等于7(或小于7)

23.(3分)

(1)Fe+2HCl===FeCl2+H2↑

(2)4、6(3)5、6或2、3、5

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

基础运用专题

基础运用专题

西城区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开展了“汉字的魅力”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共6分)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烽火战争,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

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它是祖先灵性的结晶,是构筑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基本稳定。

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

同时,汉字又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

秦朝在统一全国以后,以秦小篆为基础,实施“书同文”的举措,从而结束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纷乱局面。

此后历朝历代,国家统一得到长期有效的维护,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断流。

可以说,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是维护国家统一最基本、最恒久、最深刻、最强大的力量。

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的发展,在书写材料上也不断演变,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发出新的活力,。

汉字古老而又年轻,坚守而又包容,彰显着炎黄子孙的才智与心胸,凝聚起华夏儿女的自信与豪情。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维系(jì)(涣)发B.维系(jì)(焕)发

C.维系(xì)(涣)发D.维系(xì)(焕)发

(2)对文中画线字的笔顺和填入横线处的语句,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灵”字第四笔是点应填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始终如一”

B.“灵”字第四笔是撇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C.“灵”字第四笔是点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D.“灵”字第四笔是撇应填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始终如一”

(3)文中画波浪线的“基因”一词,在这里指:

汉字形式精巧,结构①,是记录、构筑、②中华文化的核心基本单位。

(用原文填空)(2分)

2.下面的图表列举了汉字不同字体的样例,阅读图表,完成

(1)-

(2)题。

(共4分)

 

(1)按顺序填入图表空缺处的字体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

乙:

丙:

丁:

A.①甲②乙③丁④丙B.①甲②丙③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