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园空间性别总体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6248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大校园空间性别总体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台大校园空间性别总体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台大校园空间性别总体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台大校园空间性别总体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台大校园空间性别总体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大校园空间性别总体检.docx

《台大校园空间性别总体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大校园空间性别总体检.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大校园空间性别总体检.docx

台大校园空间性别总体检

 

「台大校園空間性別總體檢」

建議報告書

 

主辦:

性別歧視與性侵犯防治委員會

承辦: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1999年6月

 

 

目錄

 

摘要

壹、校園參與:

台大兩性平等週

貳、運動

參、宿舍

肆、廁所

伍、校園安全

附錄

摘要

 

「台大校園性別空間總體檢」的活動計劃,是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接受台大性別歧視與性侵犯防治委員會的委託,針對台大所進行的一項全校參與的活動,希望藉此喚醒台大師生對於校園空間中有關性別議題的重視,並瞭解到女性所經驗的環境意義以及女性在環境中的需要。

校園性別空間體檢活動的基調,是從校園生活中最常接觸的空間著手,透過校園參與,呈顯出「性別化」的空間現象下女性師生對校園空間使用經驗的陳述,進而由空間專業者歸納出亟需改善的空間及問題初步分析,以瞭解究竟是什麼支配了女性師生對歧視與危險的感知,以及如何改善這樣的現象,使女性師生在校園空間中獲得保障與尊重。

這個活動是全校師生的共同參與,配合台大在3月22日到28日,舉辦為期一週的「兩性平等教育週」的活動。

首先由空間專業者的角度檢視台大校園空間中的性別議題,繪圖指出台大校園空間中具有性別偏見或危險的空間,引發討論。

其次是製作小冊子文宣品發放給全校師生,這本小冊子的部分內容並將放大做成看板,在校門口展示,搭配台大校園危險地點的黃絲帶標示、票選等活動,確切的引起台大師生對性別空間議題的關注。

最後是透過不同的探討主題檢視實際的校園空間,讓更多性別空間被凸顯。

本建議報告書是由台大城鄉所提出改善校園性別空間的策略與具體做法,撰寫成建議報告書,提供校方參考。

報告書將校園空間中的性別檢視分成幾個議題切入:

(1)台大兩性平等週:

(2)運動空間:

運動設施設計女性優先區的可能性。

(3)宿舍:

女生宿舍管理的迷思以及門禁必要性的問題等。

(4)廁所:

探討男女廁所數量、區位、設備、安全等問題,校外人士來到

台大參觀運動的如廁問題。

(5)校園安全:

 

壹、校園參與:

台大兩性平等週

一、暖身活動(3月5日~3月22日)

1.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是以台大「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中的必選修班級修課同學為填卷對象,發出問卷370份,回收問卷109份。

問卷內容包括

(1)運動設施設計女性優先區的可能性。

(2)女生宿舍管理的迷思以及門禁必要性的問題。

(3)探討男女廁所數量、區位、設備、安全。

(5)校園安全。

問卷中所呈顯出來的問題與衝突則在後面各議題章節中討論。

2.危險地圖

危險地圖是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繪製而成的,圖說的內容將清楚的指出台大校園空間中具有性別偏見或危險的空間,主題包括「夜晚照明亮度分佈圖」、「廁所地圖」以及「公共與緊急求救電話分佈圖」三個主題,預計將選出校園內7-10個危險地點與恐怖的空間。

3.發放小冊子

發放給全校師生的小冊子,是論述性的以生動有趣的實例作為引子,來討論性別空間的議題。

構想中的內容連貫三個主題,分述如下:

(1)廁所:

探討男女廁所數量、區位、設備、安全等問題,校外人士來到台

大參觀運動的如廁問題。

(2)運動:

運動設施設計女性優先區的可能性。

(3)宿舍:

女生宿舍管理的迷思以及門禁必要性的問題等。

小冊子中並將附上黃絲帶與回條,黃絲帶是讓學生繫在自己所認為的校內危險地點,指出危險指數最高的校園空間。

二、「兩性平等教育週」(3月22~28日)

1.看板展示

看板的展示是將危險地圖與小冊子的部分內容放大做成看板,在校門口展示,並配合台大校園危險地點的黃絲帶標示,確切的引起台大師生對性別空間議題的關注。

看板的展示地點共計16個定點,條列如下:

校外分部:

法學院、醫學院。

公共空間:

運動場、活大、圖書館、計中、小福、小小福以及台大校門口。

學生宿舍:

女一、女二、女三、女五。

男一、男三、男五、男六、男七、男八。

研一、研二、國青。

2.單元活動與活動意義

(1)「工綜館男生廁所打桌球」

(2)「攻佔球場」(3月22~28日)搶攻男廁的「球場版」,以凸顯女生運動空間與設施的不足。

(3)「越夜越恐怖----台大校園驚悚61分鐘」

貳、運動

一、校園中女性運動空間的普查

為了得知台大校園運動空間的使用狀況,和目前運動所產生的一些問題,我們設計了一套較開放的問卷,詢問學生的使用意見。

運動方面所呈現的題目有:

1.妳/你平常有進行規律性的運動?

哪些運動?

2.學校裡有地方讓妳/你運動?

在哪裡?

3.球場是男生專用的?

以籃球場使用為例,幾乎清一色都是男生再使用,女生都到哪去了?

4.贊成設置女生用動優先區的請按鈕。

為什麼?

我們對問卷調查結果做一統計與說明,並提出台大校園的運動空間,目前在兩性平等方面所呈現出來的問題。

1.女生都選擇做一些較『不需要去爭取空間』的活動

在調查中發現,女生都選擇做一些較『不需要去爭取空間』的活動,如瑜珈、有氧舞蹈、韻律舞、體操、啞鈴、跑步、騎腳踏車、溜直排輪、散步。

有位女學生反映說:

「….被男生擠走,向我就去跳有氧舞蹈了,純女性的….」女性在使用運動空間時會有爭取上的壓力,會覺得「打不好,好像會讓空間使用起來感覺很沒效率…」。

所以有些發生在女性空間中的運動就會被產生。

2.女性運動的類型

個人:

女生多選擇打羽球、桌球或排球,偶爾還會有網球。

羽球成因很簡單,因為場地較容易取得。

在一條校園的小路或是某系館內的開放空間就可以打羽球了。

而且人員的約組容易,只要兩個人就可以對打,不需要有組隊的困擾。

桌球也是場地取得較為容易,常有一些系館利用一些零碎的空間,就可以放置一、兩張桌球桌給學生練球。

所以當運動設施相對較充足的情形時,女性才會機會獲得運動的空間。

相同的,只要有兩個人就能對打,也較容易找到球伴。

排球是較特殊的狀況,女生打排球的人數相當多,大概是只要有在做運動的八成左右,都會有在打排球。

原因是排球場有很強的性別區隔,『網高不同』,所以女排的場地較容易存在。

也因此女性可以自然的在屬於她們的運動場域中活動,所以也更吸引她們的加入。

而也因此,被社會導因為果的認知為女生較喜歡打排球,這其實是應該被質疑的。

團體:

女壘、女籃、女排

許多系、所會有籌組的女性球隊,如女壘、女籃、女排等,這些是女生重要的運動機會。

可以藉此取得平時較不易獲得的動空間。

而在沒有組隊的情形時,一般運動的形式上,男籃的打法通常採用「報隊制」,這樣往往消耗多人同時打球,女生不能去男生的隊伍報隊,導致女性個人的籃球運動族群,逐漸消失。

所以就必須被迫選擇其他的球類運動替代,必非沒有女性的運動人口,而是被迫移轉。

「除非和男生play,否則…」

3.消費型的體育活動

游泳或者是網球,對於男/女性運動來說都存在有消費上的問題,球場或泳池要收費。

所以對於女學生而言,除了男性的壓迫外,還必須存在有另一層的經濟壓力。

這種貴族式的運動,只有在經濟較為優渥的學生才能消費和執行。

在教育的資源分配上,家庭結構本身對於女學生的付出,長期以來存在有男女不平的現象。

家長會在考量經濟支出上,給予兒子較女兒多的教育生活費用,也因此這種需要額外付費的運動空間,更增加了女性使用的困難,存在有雙重剝削。

所以當男性以使用效能為由將女性趕出運動空間時,家庭又再度加予女學生經濟壓力,使其無法像男性般的獲得相同的經濟支援。

二、校園運動空間的性別迷思

1.女性身體的被物化壓迫

「我喜歡打排球,因為男女生是分開的,運動起來較自在」

「…連游泳都要冒著與男生碰撞的不悅…」

「…籃球場內總是有男生在觀看,好像希望你快快離場」

「…女生運動,都被人指指點點的」

「…不喜歡被觀看」

「…可以不必顧忌人家的恥笑」

「…不敢面對自己的身體…」

很多運動空間,都存在有性別歧視的眼光。

在游泳池的運動空間中,最明顯的可以發現一些很不愉快的女性運動經驗。

被觀看,侵犯性的肢體接觸,都使許多女性望而卻步。

很多女生在運動時,會面臨到被當成物品般觀看的不悅。

所以她們會選擇在沒有歧視眼光的空間運動,如寢室等,她生活空間中較能掌握與熟悉的環境。

女體被當成物件般的觀看,已經是社會是一直存在的性別歧視現象了。

而男性只是再次藉由運動空間,對女體進行公開的觀賞儀式。

也因此女性在不平等的運動空間中,也倍感壓力,進而選擇逐步游離與退出此一空間場域。

所以女性不喜歡運動、女生不喜歡打籃球等等,諸多說詞,只是在加強合理化性別歧視的一種說詞而已。

2.錯誤的認知

男性才來沒有禁止女性使用運動場,是女性不喜歡做運動/少運動

「奇怪以前在女校,看到女生運動很普遍呀!

各項運動人口都很多,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念大學後)變少了?

」相信這是很多女同學的經驗,印象中女性在運動空間中,擁有操控權是在沒有男生的獨立經驗才存在。

為什麼男性對女性的空間存在有如此大的壓迫?

由於運動空間本身的缺乏,導致空間本身存在有稀有性。

如同家庭中空間不足時,總是會優先犧牲女兒的空間,轉變成其他使用。

空間的稀有性代表某種特權,而社會提供的父權與兩性的不平等,加強了男性在稀有空間的合理掠奪權力。

也就是在於我們對兩性賦予不平等的空間權力,因此女性不喜歡運動/少運動是一種被兩性不平等所操作的結果,而不是一種自然的應有現象。

所以我們不能認同這種不合理的結果,姑息的認為那是扼殺女性運動空間的藉口。

男女生喜好不同,女生不喜歡劇烈運動/怕被球K,她們喜歡逛街、看電影、當啦啦隊….

籃球好像是男生的運動,女生應該打排球

男女生喜好不同,這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

人群本身存在有許多多元化的組合,如不同的工作群體:

老師、醫生、勞工、清道夫等等,而性別角色只是其中一種。

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特色,而不能因為是女性的角色就被禁止擁有劇烈運動的權力,只因為劇烈運動被認知為男性的運動,而這種認知還是在不平等的社會結構中之男性觀點。

由此可知女性應該擁有可以自在的做劇烈運動/做任何一種運動的權力,不論你是男生或女生,你都擁有選擇做你想做的運動的權力。

這是一種擁有選擇主控權的關係,非關男女。

而被認知的女性怕運動,喜歡逛街、看電影等等,這是由於兩性運動不平等的長期結果。

在加上女性被物化、被卷養,我們並非否定女性擁有逛街的權力,我們要強調的是女性應該擁有『選擇做什麼事』的主控權,而非『被認知應該做什麼事』得單方接受而已。

而這種現階段的女性圖像只是一種兩性不平等的循環結果,不可以被認知為女性的本質,而加以非難女性的運動權力。

對於女生是『零散的運動個體』之指控

由於運動空間的稀有性,在加上上述性別刻板映象的結果,使得女性運動人口在現階段是被壓抑的。

她們只能選擇在自己能掌控的空間,或者不會被干擾的空間/零碎的空間進行其運動,所以人口是被迫變少的,而非本質上是零散的。

女性較男性重視身體私密性,是因為負權社會本孫對女體諸多控制的結果,這並不能表示為女性的性別特質,也不應該被作為性別認知。

女生怕曬黑/手臂、小腿會變粗,所以才不打球的

很多女生自己可能都會這樣的回答,但這不能作為拒絕女性爭取運動權力的理由。

女體被物化是一種兩性不平等的長期結果,和之前所提到的性別刻板印象一樣,我們要強調的是『自由的選擇權』,而非『被選擇』。

我們

可以大聲的說我們要穿高跟鞋,而非我們只能穿高跟鞋。

這種在選擇上的主控權,是一種權力平等的象徵,而且也是兩性全力不平等的最佳說明。

二、女性的校園運動空間

1.操場或校園空曠處:

操場周邊、椰林大道、醉月湖畔、各系館周遭空地、樓梯

可以跑步、做體操、騎單車、溜直排輪和打羽毛球等,是很受女生歡迎的地方。

理由是「不會影響其他人的活動」,又再度顯現出對所謂『使用效率』的焦慮。

「人較少,比較不會和別人碰撞」,較重視個人『肢體接觸』,且可以減少被『闖入的威脅』。

因為女性運動在所謂的使用效率上被判定為較「浪費的」,所以在與男性同場所運動時,會害怕被闖入,這包括是實質的去介入運動空間和目光上的歧視與窺視。

2.在宿舍發展的運動文化:

寢室、宿舍頂樓

女生反應她們都會選擇在宿舍做些運動,瑜珈、體操、啞鈴和搖呼拉圈。

一方面對他人的干擾較小,而且較有隱私,且可免於被窺視。

可以自由自在的運動,是一種很純粹的健康訴求。

並非競爭性的競技運動目標。

所以像女三地下室有提供運動器材,反應就很不錯。

3.凌晨/半夜的球場/操場

「白天佔不到場地,所以我都晚上去打球」

「凌晨人比較少,我都那時候打…」

選擇在男生不使用的時候運動,是另一個女性的運動空間。

這時可以減少被觀看和解決被苛責使用效率的問題。

但校園中的運動空間,在這時段裡,同時也是一危險空間。

這種危險空間,同時也對女性人身安全造成壓迫,所以影響了女性的使用權力。

三、改善建議

我們針對台大校園女性運動空間的調查結果,提出以下的建議。

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份是現有問題/現象另一部份是對策和執行方式。

(1)空間使用的衝突

1.運動設施明顯不足

問題:

籃球場和羽球場不足,游泳池不敷使用。

對策:

增建

執行方式:

對運動空間需求量作檢討,調查一下現有的全校運動人口與現有的運動空間(和未來的體育館/體育場)是否符合需求。

並且應該規劃當女性運動人口浮現時,空間量是否足夠。

2.球場的夜間使用

問題:

球場的夜間使用

對策:

體育館/體育場的夜間開放

執行方式:

運動空間使用可做「夜間開放」的管理檢討,提供較大量的使用。

必要時可檢討增編管理經費,以解決運動空間不足之慮。

亦可研擬與社團、校隊或者學生會做學生介入的聯合管理機制,或使用者提出管理或者開放之辦法,增加運動寬間的使用。

3.停車空間侵佔許多校園空間

問題:

對策:

執行方式:

應與校園規劃單位(台大校園規劃小組)協商,檢討校園內的停車問題。

不應讓校園的開放空間再度惡化,使得稀有的開放空間被佔據做其他的用途。

校園中的開放空間可以被作為一些軟性的活動訴求,有許多的活動將會在其中發生。

加上女性對運據的主控權叫男性弱勢,這只是在複製另一種父權壓迫而已。

應積極檢討校園開放空間的使用機能。

4.空間使用權不平等

問題:

校隊、教職員等,佔據多數運動空間的使用權不平等

策略:

對於這種特權的使用狀況,應該積極的反省。

執行方式:

這是許多學生提出來的問題,特權代表著學要有亦將校園主控權放置在某一族群中,這將會造成其他族體對校園認同降低,且也將呈現權力不平等的關係。

對於這種區隔應該做檢討,研擬合理的施行方式,避免不必要的特權。

(二)環境改善

1.游泳池使用太頻繁,不乾淨

執行方式:

對於過大的空間使用,應該有更積極的維護措施。

檢討運動空間中的其他附屬設施是否有按時維修或管理維護,並積極推動宣導使用者一起關心珍惜。

2.球場四周設置盥洗區、休息區

[執行方式]

對於運動周邊應設置最基本的盥洗單位:

洗手台,必要時可設置淋浴等設施。

這些運動空間應包括體育館、操場、健身房等等,運動的空間,而且宜加強維護。

而休息區的設置是有必要的,可以讓運動傷殘者暫時休息,可能只是一簡單的矮凳、椅子,或只是一塊較被干擾的空地等等。

(三)開放女性的參與

1.撞球並非純男性的休閒

這呈現出來的問題是,有些活動只被提供為男性使用像撞球等等。

應該給予相同的使用權力或設施,如可考慮在女生宿舍亦設置撞球桌。

提供女性撞球人口的使用,提高女性的參與狀況。

2.球場的女性運優先區的設置

檢討目前球類運動的結果,發現籃球場存在的女性運動問題頗嚴重。

可先執行設置『籃球場女性運動優先區』。

執行方式需與管理單位配合,並且可以經過一有計畫的宣導,將此活動作為長時程性的執行計畫。

而女性優先區的使用規劃為,經由一段宣導期後,選一特定球場,標為優先區。

以女性優先使用為原則,女男混打可被接受,但應以女性使用為前提。

當球場沒有人使用時,男性亦可使用,但是當有女性運動者出現時,應優先禮讓女性使用該球場。

球場周邊可優先示範設置休息區、盥洗區等,較為生活需求的附屬空間。

(四)女性需求的運動空間

1.設置女性健身房

[執行方式]

目前女性健身人口以達一定標準,由於現階段健身房多為提供男性需求為主的使用狀況。

應該發展出女性健身房或者女性健身區,以提供女性健身人口使用。

2.需要有專門的軟墊舞蹈空間

[執行方式]

女性使用舞蹈等軟墊空間的運動人口很多,像韻律、有氧也是。

所以應規劃提供出一軟墊運動空間,可附設在女生宿舍等女性較多的地方,或是體育館內,但因注意周遭安全的規劃與配合。

(五)宣導運動觀念

1.運動的健康性優先於競爭性

[執行方式]

運動空間有『使用效率』的迷思在於一邊的運對被視為『競技的場域』,而非一種肢體的釋放或者健康的互助行為。

故應積極宣導正確的運動觀念,並應該在運動課程上做配合,取消競技性的評分方式,而替代以合作或運動精神來替代傳統的評分標準。

並可在校方運動會上增加合作式運動,並積極予以宣導和獎勵。

2.女性可以重回球場/運動場

[執行方式]

配合女性優先區、或其他女性運動空間的設置,積極喚醒女性,告訴她們可以重回運動場。

這可以配合印製宣傳手冊,播放宣導短片等,還可以積極的舉辦女性運動會,加強女性運動觀念教育。

讓女性在運動空間中的合理存在性得已被伸張,女性藉此可以從回運動場/運動空間。

參、宿舍

1、現狀與衝突:

(1)色狼入侵女生宿舍的管道:

有太多辦法可以侵入女舍了:

「似乎從門口混進去也不是太難的事」、「扮女人吧!

要大搖大擺很有自信的樣子,阿姨就不會在意地放行啦!

」、「找宿舍的漏洞、死角侵入,或男扮女裝,或不知情者引狼入室」。

還有同學反映對於修電腦、電器的人似乎太容易放行:

「扮裝、假裝修電器、販賣機的人員。

」、「藉口『修電腦』或『幫忙搬東西』,換證即可進入,不需該寢室室友同意。

」另外,舍監似乎很容易打發,男扮女裝或趁舍監不注意時便可進入:

「舍監阿姨不在時。

戴假髮偽裝女生。

」、「只要有人去纏住阿姨,就可大方走入。

」、「翻牆,扮修理工人,假裝認識某女生,阿姨不在,大搖大擺進來。

」倘若入侵的管道這麼多,門禁似乎只會降低女學生的警覺性。

(2)在女生宿舍不愉快的生活空間經驗:

1.在空間品質上,多半抱怨空間太小、公共空間與設備不足,無運動休閒的空間,打電話要排很久,狹小髒亂且有老鼠、蚊蠅;與其他住宿者會有摩擦:

「擁擠,像在夾縫中求生存,且沒有方便的曬衣空間,櫃子地板老舊令人覺得不舒服,還有數以萬計的蚊子和昆蟲很恐怖!

」、「沒有可以運動休閒的空間,都得到很遠的地方,真不方便。

和大家住一起很熱鬧,可是有時想安靜做自己的事都沒有辦法。

」有些人反映宿舍的管理方式像監獄,沒有私人隱私與自由:

「像監獄一樣。

為何國青還要刷卡才可進去」、「宿舍攝影機並未被告知處理方式而影響生活隱私。

」另外有人反映「回去的路暗暗的」,透露出學校在宿舍安全上並未顧及回宿舍途徑的安全問題。

2.在宿舍管理上,許多人反映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有男性進入,也有人入侵、偷窺、偷東西:

「有色狼入侵,有騷擾電話」

「我有聽同學說女一4樓有人洗澡被偷跑進來的男生偷拍,還到寢室敲門,還有電話騷擾」

「工人隨意進出,騷擾電話常有耳聞,竟有男性任意進入偷窺」

「浴室有人偷窺」、「聽說有小偷,連內衣褲都不放過,並有偷窺狂」

「男生常藉修電腦或其他理由進入女舍而打擾」

另外,有同學抱怨「卡刷不開而被關在門外」,顯示刷卡仍有些問題。

(3)對於門禁的看法:

1.大部分的人認為刷卡是較合理的管理方式:

「可刷卡就好」,且認為門禁雖不合理,但可接受,因想不出其他替代方法:

「至少有某種程度的保障,可過濾些可疑人士。

「我認為門禁有它一定的功能,因為宿舍的建築很開放,若沒有刷卡制,安全的問題會嚴重數十倍。

「有門禁不見得安全,不過是最低限度的保護。

但有人反映:

「雖然這是最簡便的管理方式,但一旦有問題反而進不去,更危險」、「多少有,出入管制,但是阿姨能做什麼,有男人闖入她不怕嗎?

又不可能去抓歹徒。

坐在那邊管管瑣事、過濾男性進入是還可以啦!

不過危機處理能力頗差」,顯示在無奈地同意之時,仍有些疑慮。

2.也有許多人認為門禁並不合理,並且很不甘心晚上必須被關在宿舍內:

「不贊成門禁,除非將所有具有潛在犯罪危機的人都門禁,否則壞人還是在大街亂走。

為什麼女人在夜晚就要躲起來,夜晚很美麗,但女人卻不敢獨自逗留;我們沒有錯,為什麼要禁止我們自由行動?

「安全的保障無助於自主性的形成。

加強大學校園及周邊社區的安全巡邏。

「門禁只是禁守規矩的人,有太多的漏洞。

「不喜歡門禁,因為大部分時間它只是我們回宿舍的絆腳石,且系統常故障,害我們被關在門外。

「不合理。

門禁是空間的禁制和分割,那表示有蠻多空間是不安全的,不是應該致力於使空間安全嗎?

「不太合理,有時反成為學校監控學生的方式,如攝影機,及刷卡條碼。

「門禁後,就不知道晚上還可以去哪!

在空蕩黑漆漆的校園裡實在很可怕。

交住宿費就是希望可以在裡面生活、睡覺,被關在門外根本就違反了原來的目的。

「門禁應是管束校外人士或是不住宿的人進入宿舍,而不是規定要幾點關門。

「門禁應是防止危險接近宿舍,而非禁止學生空間、時間之安排。

3.有些同學指出門禁仍有漏洞;即使有了門禁,外人還是有辦法入侵,只是把聽話的女生關起來而已:

「門禁其實是有漏洞的,比如一人刷,多人進出,且平常白天男生也並不是真的不能進來。

「門禁的好處是方便管理,但讓晚歸的女孩進不了宿舍,在外逗留,是製造更大的不安全。

「仍是有些入侵者的威脅。

「應配合相關管理,否則只要有磁卡的人就能進去了。

「不能完全保障。

刷卡的門會壞,學生會忘記關門,學生證會掉(就要用借的)。

因此有同學提出:

「與其門禁,不如加強巡邏以維校園安全」、「門禁可以更人性化,或同學們之間要有積極保護自己的行為」,認為要有更積極的措施。

2、理想與建議:

(一)同學心目中的理想宿舍:

1.大多數人所要求的宿舍品質是空間大、乾淨、明亮、寬敞、安全、幽靜:

「空間大、安全、幽靜。

「高品質的宿舍,而非人擠人的狹窄空間。

「安全、空間大、整潔。

「感覺上光線要充足,每一間住的人數不要太多。

「管理好,效率高,乾淨,兩人一間,空間大,美麗有人性的空間。

2.另外,有許多人贊成社區化的宿舍,但對於社區化的想像則不同;歸納的結果大致是像家一樣溫暖、有公共空間、社區化、自律、為自己負責:

「像家。

「社區的,溫暖的,不僅是一個棲身之處的。

「像家一樣有一個客廳、廁所,一家四、五房,只要同意,男女不拘。

「社區化,有社區意識的經營共識。

「家庭化的宿舍,就如同在家中一樣,有兄弟姊妹與朋友師長。

「社區化不錯,我喜歡有鄰居的感覺。

「社區化,男女自律,自己保護自己,為自己負責。

「宿舍裡可建運動區嗎?

若在女生宿舍中有籃球場,就不用去跟男生擠了。

或者,宿舍可以建個戶外中庭之類的,讓人家晚上有地方去。

3.在男女是否可共住的想法上,有人認為:

「理想宿舍的建立必須依靠男女相互的尊重;如果真的達到,那麼宿舍和廁所都可以男女共處、共享,這樣空間分配也會更寬敞」、「男女區隔並不代表安全,有時若男女宿舍能社區化大家不需強制性規定嚴格區隔,互相幫助」、「同居宿舍可避免其他同居人的尷尬」,也較傾向於自律的管理方式。

(二)建議:

1.應正視有人入侵這個嚴重的問題;有同學指出女一舍常遭人入侵,但向校方反映之後並無得到任何回應,令人心寒。

放男生進入時應告知可能會影響到的人,並限制其行動範圍,不是放行後便能隨處溜達。

除了注意宿舍安全外,也要留意回宿舍路上的安全;並非在宿舍圍牆外可能發生的危險都可置之不理。

2.若現況維持不變:

(1)刷卡式宿舍要配合其他設備(如捷運出口式……)或排值班人員,免得有漏洞可鑽;門禁應是防止外人入侵,而不是管制住宿者自由進出;但刷卡仍有一些漏洞,所以可考慮加上夜間值班人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