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表达与沟通》课改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60076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表达与沟通》课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汉语表达与沟通》课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汉语表达与沟通》课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汉语表达与沟通》课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汉语表达与沟通》课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表达与沟通》课改方案.docx

《《汉语表达与沟通》课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表达与沟通》课改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表达与沟通》课改方案.docx

《汉语表达与沟通》课改方案

 

《汉语表达与沟通》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基础部《汉语表达与沟通》课程改革团队

目录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础1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1

1.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离不开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培养1

2.学生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缺失呼唤相关课程的改革1

(二)课程改革的基础2

1.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2

2.积累了一定的课程改革经验2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思路4

(一)目标4

1.总体目标4

2.知识目标4

3.能力目标4

4.素质目标5

(二)思路5

1.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5

2.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内容体系5

3.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内涵进行改革5

4.校企合作,开发设计课程5

5.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施行动导向教学6

(三)课程改革的理念6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6

2.坚持能力本位,重视素质养成6

3.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工学结合6

4.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竞争力7

5.注重过程考核和多元评价7

三、课程改革的组织与管理7

(一)课程改革的组织7

(二)课程改革的管理8

四、课程改革的内容与任务9

(一)课程定位与改革目标设定9

1.知识目标9

2.能力目标9

3.素质目标10

(二)课程内容改革设计10

1.课程内容改革的原则10

2.课程标准开发11

3.课程内容框架体系11

(三)课程资源建设设计13

(四)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13

1.教学模式设计13

2.教学方法设计17

3.教学手段设计18

4.学习方法设计19

(五)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19

五、课程改革的方法与步骤19

(一)课程改革的方法19

1.调查研究法19

2.教研总结法20

3.试点对比分析法20

(二)课程改革的步骤20

六、课程改革的特色与预期效果21

(一)课程改革的特色21

(二)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21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础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提高职业竞争力离不开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人的能力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在某专门领域内运用的职业技能(如钳工、车工等专门技术技能);二是在一定行业领域运用的通用技能;三是所有人在所有行业和领域必备的核心技能。

核心技能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决定着从业者当下的工作绩效和日后的人生发展和终生成就。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交流与表达、数字与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外语应用等8种能力确定为核心技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陈宇认为:

“核心技能是人们职业生涯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迁移性。

开发和培育劳动者和后备劳动者的核心技能,将为他们提供坚实的就业竞争能力、宽阔的就业选择能力和可持续的个人发展能力。

”当今时代,产业变革加快和职业流动加快的现实加剧了人才竞争,一个人能否应对这种变化和竞争,从更高层次上取决于其核心技能的高低。

在上述8种核心技能中,语言交流与表达技能排在了首位,主要是因为语言交流与表达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获取,二是信息传递,能否准确理解、领悟和把握语言信息,能否准确传递观点、情感、态度和意志,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同时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与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缺失和弱化呼唤相关课程的改革

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培养学生汉语交流与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的汉语交流与表达能力有越来越弱化的趋向。

2009年,研究人员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319名学生进行测试,在汉语应用能力上,30%的学生不及格,68%的学生得分在70分以下。

对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学生进行测试时,66.2%的人存在信件书写格式问题,86.5%的人存在行文语气问题,100%的人存在语法问题。

2010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和民意中国网,对326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

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调查表明,这种情况在高职教育中表现也较为突出,学生汉语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盲点和弱点。

造成高职学生汉语交流与表达能力弱化的的因素很多,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1)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轻视汉语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汉语是母语,又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到了大学阶段,已经没有必要再学了,应当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上。

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培养汉语交流与表达能力的相关课程教学或是不受重视,或是被彻底从人才培养方案中剔除出去。

(2)语文教学发展不平衡。

长达12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了应试的目的,过多地重视知识的记忆、阅读和书面表达技能的培养,即只重视读和写的能力培养,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听与说的能力训练。

(3)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制订政策,还是学校组织教学,大都把外语教学作为重点考虑。

外语课是各大学的公共必修课,有统一的学时和考试标准,而对汉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却远远落后于英语,或者学时较少,或者不算公共必修课,或者干脆将汉语课程从教学计划中删除。

忽视汉语教育的结果是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少写文章,其写作水平停滞在高中阶段甚至倒退,面对他人不敢说话,不会说话,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4)缺乏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标准。

学生的汉语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合格标准是什么?

通过什么课程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现有的高职教学体系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这造成了人们对汉语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上的认识偏差,也造成了各学校课程设置的盲目性和教学上的随意性。

已开设的相关课程大多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与方法落后,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汉语交流与表达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直接影响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改革的基础

1.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

本课程改革团队中现有专任教师10人。

其中,正教授2人,占17%副教授8人,占83%,3人拥有研究生学位,占25%。

全体教师师德高尚,教风严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改经验。

有4位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课程改革团队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教学论文20多篇,科研能力较强。

近年来,课改团队全体教师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职教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和研究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积累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加强团结协作,创新改革,取得了较好的课改成绩。

2.取得了一定的课程改革成绩

我院目前在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部分专业开设了《商务写作》、《演讲与口才》必修课程,在全校开设了《职场口才》公共选修课程,在汉语教学上具备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近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课程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商务写作》课程改革逐步深入

《商务写作》课程现已摒弃以往的重讲授轻练习、重技巧轻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学用脱节的作法,逐步配合学生专业的学习,以工作过程为依托架构课程体系,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以职业能力养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注于工作任务之中,教学过程由项目任务来驱动,使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提高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应用文书的写作能力。

(2)《职场口才》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职场口才》课程经过改革,现已是院级精品课。

主要经验如下:

一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以往过于重视演讲与辩论口才的做法,显示出对实用口才即学生未来人生发展所需的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视,突出强调职场口才,显示出对学生在未来职业场景中的专业性职业化口语表达能力的高度重视。

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主体性教学理论为指导,将“教学”过程逐步变为“学教”过程。

教师由以往注重口才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引导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程教学活动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表达需求,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起新的能力递进的内容体系:

即按照敢说——该说——能说——会说的内在逻辑构建课程框架。

不再单纯解决普通话的语音、语词和语调问题,而是把这些问题放在每一个有具体情境的表达训练项目中去,更强调重点解决学生在生活工作中口语表达上存在的心理、思维、经验、技巧和艺术性等问题,最终实现了将口语表达重新还原为生活的必需点上。

在具体教学上,也不再千篇一律不分专业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和项目训练。

而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如对营销专业学生,重点训练他的营销口才,对旅游专业的学生,重点训练他的导游口才,对电子类专业学生,则重点训练他的日常交际口才等。

四是在教学方法上,较多运用了情境模拟教学。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创设各种职业场景,师生共同进行求职、面试、餐饮、会谈、谈判、服务等模拟口才训练。

在课堂上进行话题讨论、演讲比赛和辩论比赛。

运用实践训练法,给学生布置实践训练项目,要求学生到校内外进行实地采访、调查、营销、推介、求职等。

五是改变考核和评价方式。

《职场口才课》不进行笔试,不采取一考定成绩的作法,教师把学生每一项的训练成绩加到一起进行综合核算,使成绩构成更加合理。

教师在考核时还要指出每个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制定口才训练方案。

尽管上述两门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两门课程的设置本身还有学科化的痕迹,听说能力训练与读写能力训练相分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工作实践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提高学生汉语交流与表达能力为目标,将《商务写作》和《职场口才》等相关课程整合到一起,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重建考核标准,在全校统一开设《汉语表达与沟通》公共基础课。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一)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改革,《汉语表达与沟通》切实提高学生思、听、说、写的能力,学生能够写出规范的应用文,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合中进行良好的口语表达与沟通,做到想得深、说得好、写得精。

课程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服务学生职业发展、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课程定位准确明晰。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内容体系科学完善,突出现实性、针对性、职业性、应用性的项目任务特色鲜明。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

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的教学方法规范完善。

力争3年内将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课改成果在全省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推广价值。

2.知识目标

掌握与专业学习和就业求职有关的实用文体的含义、特点、类型、作用、结构、格式、写作要求及文字表达规范;掌握日常生活与职业场合中口语表达的基本理论。

3.能力目标

掌握在日常工作于生活中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根据实际需要撰写规范的通用应用文,能根据工作需要撰写规范的专业应用文书。

掌握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辅助专业学习的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1)口齿清晰,能说较为标准的普通话;

(2)能正确理解他人的意思;

(3)遣词造句准确、丰富,表达得体;

(4)能进行较长时间、话语连贯的发言;

(5)能熟练应对不同的情景和话题。

4.素质目标

(1)思维有条理,逻辑性强;

(2)知识面开阔,对事物的分析全面、深入,观点或见解有创新;

(3)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

(4)应对自然从容,情绪稳定,言行举止符合一般礼节。

(二)思路

1.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导者和执行者,教师的职教思想和教学理念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课程改革必须首先加强教师的学习。

要制订完善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培训方案,平时积累与系统学习相结合,自学与进修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三个结合,使之系统认真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为根本依据,紧扣区域经济发展脉搏,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培养,既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全部来源于真实工作任务,一是将实践项目进行提炼改造,在课堂上进行仿真模拟训练,二是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项目任务训练;三是指导学生走进工厂、车间、办公室,结合专业实习实训进行语言能力训练。

3.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内涵进行改革

课程改革始终参照高职高专院校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充分提高教师的教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增强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教师的职教理念,加强师德建设,提升业务水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使之具有鲜明的工学结合特色。

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资源丰富,能够运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

教学上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校企合作,开发设计课程

加强与专业的联系,配合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开发设计课程。

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研究制订学习情境,研究制订项目任务,搭建课程内容体系,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评体系,使教学内容既符合职场的工作任务要求,又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切实可行。

5.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建立系统化、开放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在道德、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上获得全面提高。

(三)课程改革的理念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将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职业道德精神和行为规范融入课程,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进课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分析和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及文化思潮,帮助学生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塑造学生的灵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坚持能力本位,重视素质养成

按照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开发课程,确定从事行业企业工作所应具备的汉语表达沟通能力,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实施中坚持能力本位,重视素质养成。

能力本位强调学生思、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

素质养成强调在汉语应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情操、健康文化品格和人文素养。

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人格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毕业以后顺利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在社会各界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3.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工学结合

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践经验的职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在项目任务开发的过程中,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要求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进行不同文种的写作和口语交际实践。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力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4.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竞争力

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中添加相应的求职内容,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注重过程考核和多元评价

改革以往一张考卷定成绩和任课教师一人说了算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作为考核重点,教师评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建立师生共同考核评价的机制。

三、课程改革的组织与管理

(一)课程改革的组织

负责人:

赵永生基础部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程显刚完达山乳业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

成员:

孙汝君基础部书记教授

韩春英基础部中文教研室教师教授

宋卫泽基础部中文教研室教师副教授

曹高菲基础部中文教研室教师副教授

李玮基础部中文教研室教师副教授

李明基础部中文教研室教师副教授

杨丽洁基础部中文教研室教师副教授

张炜华基础部中文教研室教师副教授

主要任务:

序号

内容

负责人

成员

1

调研和论证

赵永生(土木、信息工程方向)

韩春英(财金和经贸方向)

宋卫泽(机械电气方向)

曹高菲(艺术设计方向)

杨丽洁

张炜华

李玮

李明

教育专家

企业专家

各专业相关教师

2

课程定位与改革目标设定

赵永生程显刚孙汝君

宋卫泽

韩春英

曹高菲

各专业相关教师

3

课程内容改革设计

赵永生程显刚孙汝君

宋卫泽

韩春英

曹高菲

各专业相关教师

4

课程资源建设设计

曹高菲

杨丽洁

张炜华

李玮

李明

5

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手段设计

学习方法设计

宋卫泽

韩春英

曹高菲

赵永生

6

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韩春英程显刚

杨丽洁

李明

各专业相关教师

7

校本教材编写

赵永生孙汝君

全体成员

8

课程实施与完善

赵永生

全体成员

9

课题立项、成果推广

赵永生

宋卫泽

曹高菲

李玮

韩春英

杨丽洁

张炜华

李明

9

资料汇编整理

宋卫泽

李玮

(二)课程改革的管理

1.召开课程改革动员会和工作会议,使每一位成员都明确课程改革的意义、改革目标和改革的进展,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于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的难题及时讨论予以解决。

2.设计合理的课程改革内容,针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多方收集信息,结合教学实际和经验,设计学生职业技能所需的课程内容,明确每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点及其技能价值,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3.明确课程改革的分工,根据实施步骤将开发内容进行划分,并设立每一部分的负责人,充分引入每一位负责人的想法和改革思路,并结合团队讨论和推敲,让新的想法不断充实到课改中,促进了交流与合作。

4.各组定期汇报课程改革情况,对每一阶段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讨论,解决好新问题,借鉴新的思路,并组织好下一阶段改革项目的实施。

5.分析课程改革成效,针对课程开发进程逐步形成课改经验材料,完善课程改革的各个任务,并对总体情况进行总结。

6.各小组负责人做好课程改革的统筹管理,及时上报改革成果,并进行验收和检查工作。

7.负责人分阶段借支费用,整个工作结束后,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予以结算,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课程改革的内容与任务

(一)课程定位与改革目标设定

本课程是面向高职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

主要定位于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服务学生职业发展、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培养提高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关键能力。

课程提炼出九种学习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专业学习、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将听、思、说、写等沟通能力的要求组合成系统有机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写出规范的通用应用文和专业应用文,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合中进行良好的口语表达与沟通,做到想得深、说得好、写得妙,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知识目标

(1)日常交际口语表达。

掌握拜访接待、摆脱困境、阐释说明、赞美、拒绝等口才的一般要求及表达技巧。

(2)职业场合口语表达。

掌握求职、演讲、辩论、推销、谈判等口才要求及表达技巧。

(3)应用文书写作。

掌握求职、调查、计划、招投标、知照、协议、总结等应用文书的含义、特点、作用、类型、结构、格式等基本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

(1)口语表达:

掌握拜访接待、摆脱困境、阐释说明、赞美、拒绝、求职、演讲、辩论、推销、谈判的技巧,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各种场合面对他人从容不迫、体面大方地进行口语表达,准确恰当、流利顺畅,使他人易于接受,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

(2)应用写作:

掌握求职信、简历、计划、总结、合同、调查报告等应用文书的写作技巧,熟练地进行上述文种的写作,表现出良好的文字功力、专业修养和职业素质。

(3)自学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工作与某些特定场合能自由运用课堂所学的口语表达技巧、方法;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能够触类旁通,掌握其它文种的写作。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维缜密。

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强,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改革设计

1.课程内容改革的原则

《汉语表达与沟通》课程内容改革要符合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

内容选取遵循的基本逻辑线索是:

求职----调研----计划----实施----总结。

这个逻辑线索来源于任何一项工作的流程。

因此,每一环节的教学内容都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案例是真实的,训练项目任务也是真实的。

这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训练环境平台。

这个平台可按三个层次搭建:

一是课堂,主要用于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二是活动场所,如学校学习、办公、生活场所,主要用于校园内和专业内的观摩和活动参与;三是实习实训单位,主要用于真实任务的观摩和训练。

(2)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职业技能提高相结合

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不能仅在语音、语词、语法、修辞上下功夫,还要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对于“职业人”来说,更要同他的职业密切联系起来,因此,本课程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相结合,学生要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在职业技能提高的过程中同时提高自身的汉语应用能力。

反过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引入专业术语的表达和运用,引入专业文体的训练。

(3)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职业综合素质

汉语应用能力作为就业竞争的软实力,其作用和力量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融入求职面试、交谈等内容。

另外,学生在课程上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内容的选取上还要注意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选择能够提高职业综合素质的项目任务,以点带面,精讲多炼,使学生尽快入门,尽快成长起来。

2.课程标准开发

(1)开发课程标准的原则

职业化原则。

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将工学结合作为课程标准制定的切入点,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都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展开。

更加贴近职业实践。

过程化原则。

内容组织遵循的任何一项工作的基本流程:

求职----调研----计划----实施----总结。

情境化原则。

学习情境正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亮点和重点。

课程的所有内容都是真实的项目任务。

学习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贴近真实的工作情景。

(2)课程标准的设计框架

《汉语表达与沟通》课程标准开发包括主要的要素:

目的和内容——学什么,课程计划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课程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