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857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面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面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面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面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面理解.docx

《全面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理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面理解.docx

全面理解

全面理解“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吕清禄(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处)

在全面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治区和谐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的编制,就十七大提出的“五有”目标,我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中,这句朴实而带有先贤理想色彩的郑重承诺,让人感觉心中一暖。

这句话令那些游走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和他们在田里辛勤劳作的父兄,那些起早贪黑为孩子学费、老人医疗费和一日三餐打拼的城市百姓是如此的欣慰,他们会蓦然意识到,这次会议固然在决定中国的前途命运,更是在帮他们仔细盘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

应该说,五年来,中国的改革天平,正逐渐向穷人倾斜,全面免除持续两千余年的“田赋”――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费、医疗保障向农村推进、住房政策向中低收入者倾斜……民生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决策层提到如此高度。

但应该看到,由于历史及体制等原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仍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仍是当前突出矛盾的主要集中点。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一次作为单独章节(第八章),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

正如有的群众所说,“听了十七大报告,咱老百姓放心了、开心了、更有信心了”,“农民不交税了,义务教育免费了,公务员增加工资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也有基本医疗保障了……桩桩件件,落在百姓的心坎上”。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中不忘社会公平正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有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参与热情。

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领域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按照自治区八次党代会部署,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中的各项工作,将社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年初提出今年重点实施“十项民生工程”(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开发、农民工转移和维权、农村牧区社会救助、农村牧区广电事业建设、教育资助、城乡医疗保障、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提高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努力为困难弱势群体办好七件实事(继续兑现2005年做出的“两项承诺”,即让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考上大学的学生,不能因家庭困难上不了学;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农村特困人口的补助面扩大到60万人,每人每天补助1.2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力争做到全覆盖,平均参合率达到80%;解决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适当提高47.8万名寄宿制贫困初中生、小学生补助标准)。

同时,自治区党委、政府首次专门听取半年、三季度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汇报,提出编制自治区和谐社会建设规划,加快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所有这些,均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思想。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我区用于社会事业的财政支出达到447亿元,占全年财政总支出的近一半。

仅在社保方面的支出就达到135个亿。

为兑现“确保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员就业”的承诺提供了保障。

今年自治区财政对教育资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教育方面的支出达到130个亿,为56.4万名寄宿制贫困学生发放了生活补助,资助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学生14.3万人。

通过采取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力度和落实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制度,确保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这是确保“学有所教”一个具体体现。

2007年全区城乡医疗保障工作稳步推进,303个苏木乡镇卫生院、18个旗县医院、20个旗县妇幼保健所、14个旗县蒙医院已基本完工。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动,农牧业人口覆盖面达到100%,参合率达到84.4%,城镇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参保居民达到60万人以上。

2007年城镇低保补贴标准平均每人提高了20元,农村牧区低保覆盖人口扩大到了85万人,补助标准提高了20%。

 

一、十七大“五有”目标和自治区和谐社会建设规划相关内容

十七大报告中分六个部分阐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本部分中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既是发展的方向,更应该成为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目标。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这里首先强调一个基石一个基础,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特别强调自主创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三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这里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法有变化,原来初次分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向分配公平的倾斜;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是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屏障,具有“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这里特别提到了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四个体系,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另外,在这一部分中特别强调了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在文化中,提出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为贯彻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去年开始自治区发改委就组织人员着手编制和谐社会规划,中心全面参与了这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据我们了解,省市中编制这项规划的内蒙古是第一家,在十七大召开前后,我们推出这一规划,对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促进全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那么从自治区和谐社会建设规划中,反映十七大改善民生部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二章努力改善民生,第三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第五章第三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

二、结合自治区和谐社会建设规划,深刻理解“五有”的具体内容及涵义

(一)学有所教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平等。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人获得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必然要求体现和注重人人平等。

当前“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为此,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自2005年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贴住宿费。

同时,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等。

自治区和谐社会规划中第三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一部分就是提高教育水平。

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从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划。

针对城乡教育差距扩大、一些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等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牧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在和谐社会到2010年总体目标中,教育提出了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另一个是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

(二)劳有所得

“劳有所得”,“劳”就是劳动、就业,“得”就是收入、分配。

“劳有所得”一方面是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另一方面,有“劳”才有“得”,大力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

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初次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意味着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不仅能从再分配中获得利益,在初次分配中也能增进权益,切实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广大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增长的提速,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消除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经过努力,我区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五”以来,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7万人。

但是,必须看到,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交汇到一起,我区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自治区和谐社会规划纲要》提出,一是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作为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就业容量,着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是加强就业培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教育培训制度,鼓励劳动者参加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

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

到2010年全区城镇单位就业人数达到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200万人。

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如何,老百姓体会最直接、最真切的就是收入增加没有,生活水平提高没有。

目前,我区城乡居民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

必须把富裕人民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纲要》强调,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

主要途径是:

继续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牧业产业化收入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40%。

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牧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规定,促进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政策,探索采用土地投资、土地作价入股等新型用地方式,确保失地农民长期享有收益权。

争取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合理补偿农牧民利益。

完善现行对农牧业的各项补贴政策,适当扩大补贴范围和规模,逐步提高对农牧民直接补贴标准。

二是努力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重点是:

落实好国家增资政策,确保地方性津贴和补贴按时足额发放。

鼓励和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加职工工资,建立企业内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形成企业普通职工正常的增资机制,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引导居民把资金投向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城镇居民房屋租金、利息、股息与红利、保险收益、知识产权等财产性收入。

三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调节劳动力、资本、管理等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关系,利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逐步消除行业垄断。

四是缩小区域收入差距。

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促进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

(三)老有所养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测算,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般来说,老有所养,就是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的需要,是老年人要继续生存下去的物质保障。

而在城镇,老年人多数为离休退休人员,“老有所养”一般是有收入保障的,其主要矛盾是养老水平不要降低的问题。

这样,“老有所养”除包含衣、食、住、行等物质保障条件外,还有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特殊需要。

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是实现“老有所养”不可忽视的两个内容,有利于老年人延年益寿和安度晚年。

自治区和谐社会建设规划中,主要体现在第二章中的第三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近年来持续不断地努力,我区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

但我区的社会保障仍然存在着覆盖范围小、城乡不平衡、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等问题。

今后工作的重点是逐步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在社会保险方面,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进一步加强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实现应保尽保。

二是在社会救助方面,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

三是在社会福利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实施“霞光计划”、“明天计划”和“蓝天计划”工程,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

在慈善事业方面,大力发展慈善组织和基金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

(四)病有所医

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病有所医的社会。

我国也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很多人可以病有所医了。

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机制的建立,确实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尚未建立或不够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加之医药费用的居高不下,使得医药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

为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我国经济还不富裕,人口基数又相当庞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异大。

这种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时,要适应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

“病有所医”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会越来越完善。

这部分反映在自治区和谐建设规划第三章中第二部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纲要提出要继续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农村牧区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力度,培养社区全科医生,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卫生服务机制,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扶持发展蒙医事业,加强农村牧区卫生队伍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等。

到2010年,全区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2岁以上,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5.8‰和28.5‰,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50/10万。

(五)住有所居

住房是体现居住权的核心产品,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的产品。

近年来,住房价格不断攀升,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在不停地控制房价的上升,利用各种手段抑制房价的不断上升,计划供应土地、控制银行房屋贷款、房屋销售透明制度等等。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重点强调教育、医疗问题的同时,也将住房保障写入其中,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民意的尊重。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做到人人有房产是不现实的,但是必须要保证“住有所居”,在这方面政府责无旁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广厦千万间并不等于人人必须购房,报告中提出的租住房应是一条解决住房问题极为可行的措施。

自治区和谐社会规划提出建立和完善住房救助制度。

加大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筹集力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通过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等措施,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加大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扶持力度,扩大建设规模,经济适用住房占住宅开发总量的比例达到20%左右。

设立专项资金,扶助农村牧区特困户和优扶对象改造残、危土坯房和茅草房。

到2010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农村牧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左右,其中砖混结构比率达到80%以上。

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将惠及全体人民,让十几亿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除了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更来自于工作有着落了,钱包鼓了,孩子上学有保障了,“全民医保”后敢去看病了,越来越多的市民能买起经济适用房了……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主张和追求,与民众的心声和诉求,契合得越来越紧。

我们从吃饭穿衣、上学看病的变化中,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看到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