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2 1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471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作业22 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22 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22 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22 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22 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22 10.docx

《课时作业22 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作业22 10.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作业22 10.docx

课时作业2210

课时作业31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图是毛泽东亲笔书写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下列表述与之不相符的是(  )

A.1957年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中国公演

B.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要做“盖子”,戴“帽子”

C.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西医是资本主义的,中医是封建的

D.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解析:

C不符合“双百”方针的本质和内涵,因为科学是无国界的,传统的也不一定都是封建的。

A是贯彻“双百”方针的具体表现,B和D是坚持“双百”方针应有的态度和原则。

答案:

C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

”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  )

A.发展科技文化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

注意题干的“客观要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针对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方针,故A正确。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是“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教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

答案:

A

3.毛泽东在1972年曾对当时的文化局面感叹道:

“连百花齐放都没有了!

”这一文化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建设重于文化建设B.科教落后影响文化发展

C.政治斗争影响文化建设D.人才缺失导致文化断层

解析:

从材料的时间“1972年”即可判断此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斗争影响了文化发展。

答案:

C

4.(2015·广东实验中学模拟)“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

”该讲话(  )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答案:

D

5.(2015·绍兴模拟)《夫妻识字歌》唱道:

“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

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

什么字,放光明?

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

”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

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解析:

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是新中国初期的教育任务,选择A。

答案:

A

6.“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①④③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教育要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提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教育的“三个面向”提出于1983年。

故选B。

答案:

B

7.(2015·亳州模拟)下列三幅图片是不同时期使用的语文教材的封面。

回首和透视小学语文教材变迁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现代化定位的顽强努力。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①②B.①③②

C.①②③D.②①③

解析:

据图①中的“国语”及“开明”等信息判断是古代社会传统的教育读本;据图②中“彻底埋葬帝修反”判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材;据图③信息“义务教育”判断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教材。

故正确顺序是①②③。

答案:

C

8.(2015·湖南怀化期末考试)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该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即(  )

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B.制定《义务教育法》和启动“希望工程”计划

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实施“211工程”计划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教育,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即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答案:

C

9.2015年是高考制度恢复38周年。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历史证明,推荐上大学的办法完全违背了教育规律,扭曲了人才观。

1977年恢复高考促进了教育春天的到来,也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

它为全体人民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答案:

C

10.(2015·广东学业考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

A.实行改革开放B.推行“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推行扫盲教育

解析:

本题考查“科教兴国”战略,考查基础知识理解与迁移运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题干强调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这实际上强调科技、教育的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

11.(2015·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初考)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

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

A.提高蔬菜产量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粮食产量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的能力。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王乐义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将这一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都体现了农业科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12.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

这“惊人”创举有(  )

①“文化大革命”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

③“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在1953~1957年“一五”计划之后,故应排除③。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5·金丽衢十二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州县用人,全出吏部,选举废而考试兴,政治重心在中央,在上层,不在地方与下层,其所为与两汉异,此实中国政治史上古今一大剧变。

——钱穆《政学私言·地方自治》

材料二 备受“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制”之苦的资产阶级眼中,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中国科举制无疑是一剂良药,于是“考试”犹如一门重炮轰开了政府的大门。

1870年,英国首相格里斯顿颁布了录用文官的枢密院命令。

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近代文官制度,是对世界政治文明一大贡献,是形成一个伟大时代的最大的公务革新之一。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1977年12月,全国570万考生参加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考试,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一个月后,27万幸运学子进入全国高等院校深造。

他们被赋予具有时代特色的符号“七七级”。

——《说旧闻:

1977中国教育破冰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治史上古今一大剧变”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剧变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从政府的“公务革新”角度,指出文官制度在当今中国的突出表现。

(6分)

(3)“七七级”被赋予的时代特色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这一时代特色在文教科技方面的主要表现。

(8分)

解析: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选举废而考试兴”判断是科举制;第二小问影响结合科举制的有关知识回答。

(2)问根据时间为1870年,联系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第(3)问结合高考制度的恢复以及文教科技方面的成就加以概括。

答案:

(1)科举制取代察举制。

影响:

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2)背景:

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要求社会管理制度化和专业化,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需要打破“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制”的弊端;中国的科举考试提供了参考借鉴。

表现:

高考制度和公务员考试。

(3)时代特色:

拨乱反正。

主要表现:

平反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新生;恢复高考制度,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1979年,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提出了“二为”方向,促进文学艺术创作再现生机。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表

时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中国科技

在世界科

技中的比例

71%

58%

29%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2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澳星”)失败。

2003年,“神舟5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8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两次成功对接。

2014年11月1日我国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1840年科技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1956~2011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4分)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

(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可根据比例变化直接概括,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角度分析。

(2)问通过材料信息概括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时代背景。

第(4)问为开放性题目,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策等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趋势:

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

原因:

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少新的推动力;明清时代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

(2)特点:

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3)变化:

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