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4150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 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际金融 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际金融 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际金融 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际金融 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 复习题.docx

《国际金融 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 复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 复习题.docx

国际金融复习题

第一章

名词:

国际收支: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纪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帐原则表示的会计报表。

自主性交易:

指个人和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比如追逐利润、旅游、汇款赡养亲友等)而从事的交易。

补偿性交易:

指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的交易,比如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动用官方储备等等。

分析论述题:

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衡量口径是什么?

答:

1、贸易收支差额——商品进出口

(1)各国非常重视:

因为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状况,反映了一国的竞争力。

(2)当贸易收支占整个国际收支的比重很大时,常常代替国际收支。

2、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综合进出口

(1)受国际经济组织,特别是受IMF的重视,因为,它不仅反映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而且反映了第三产业。

(2)对于我国非常重要(因为我国资本金融帐户尚未完全开放)。

3、基本账户差额——经常账户与长期资本账户所形成的余额

4、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的抵消值

(1)流量总额反映资本国际流动的规模

(2)反映弥补经常项目差额的能力和潜力

A、使用官方储备

B、使用对外融资

(3)对经常项目差额产生间接的影响——通过投资收入账户

5、综合账户差额(总差额)——官方储备的反方向变动

(1)固定汇率制下,反映维护汇率稳定对官方储备的压力

(2)反映自主性国际收支的状况

6、外汇收支差额

2、试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原因)。

1、临时性不平衡——自然灾害等

2、结构性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或产业结构单一

(1)缺乏出口创汇能力

(2)对进口产品有依赖性

3、货币性不平衡(条件:

汇率不变)

货币供给过量→物价上升→出口下降进口上升→逆差

4、周期性不平衡

(1)衰退

①需求下降——进口下降——物价下降——出口上升——经常账户顺差

②收益率下降——资本外流——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除去官方储备)

(2)繁荣

①需求上升——进口上升——物价上升——出口下降——经常账户逆差

②收益率上升——资本内流——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除去官方储备)

5、收入性不平衡

国民收入上升→需求上升→进口上升→逆差

6、预期性不平衡

经济增长预期——投资增加

(1)进口增加——经常账户逆差

(2)外资流入增加——资本和金融账户(除去官方储备)顺差

(临时性不平衡:

是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失衡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结构性不平衡:

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具有长期的性质,扭转起来相当困难。

货币性不平衡:

是指在一定汇率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出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它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期的或长期的。

周期性不平衡:

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收入性不平衡:

可以概括为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其中一起国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是周期性的、货币性的,或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引起的。

3、试述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会对本国经济造成深刻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逆差,1)国家外汇储备减少,本国货币供给缩减,国民收入下降,国内市场需求欲望不足,生产规模减少,影响社会就业状况。

2)国内资本流出大于国际资本流入,导致利率上升,遏制市场需求欲望。

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顺差,1)会有大量的外汇流入国内,国家外汇储备数量急剧上升,增加对外汇的经营管理风险。

同时,货币供给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2)本国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外国收支逆差,则相互之间的贸易摩擦会不断升级,这给本国对外贸易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3)顺差代表出口大于进口,从经济本质分析,本国的可利用资源流向国外,减少本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影响整个经济体的发展动力。

1、逆差

(1)外汇需求上升——外币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贬值

(2)储备资产下降——国家经济安全下降

(3)对外负债上升——偿债压力上升——债务危机

2、顺差

(1)外汇供给上升——外币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

4、试述中国近年来的国际收支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①我国近5年(2004-2008年)国际收支一直处于“双顺差”;

②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横向比较可得,除了04年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多于经常账户顺差(原因:

04年CNY升值呼声高涨,大量外资流入)外,近4年经常账户顺差都大于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

③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纵向比较可得,近5年我国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保持较大幅度地增加,直至07年贸易顺差增速有所放缓,08年贸易顺差增速继续放缓,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有所减少;

④由于连年双顺差,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但也因顺差产生贸易摩擦。

第二章

名词:

米德冲突:

在固定汇率不变时,政府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因而在经济开放的特区会出现内外均衡难兼顾的现象。

马歇尔-勒纳条件:

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Ex∣+∣Em∣>1

前提:

商品供给有完全的弹性(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和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不改变)。

J曲线效应:

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由于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有时滞效应,所以贬值之后有可能使贸易收支首先恶化,过一段时间,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的比例。

用公式表示T=Px/Pm。

分析论述题:

1、试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调节机制?

自动调节机制

答:

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是指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实现的国际收支调节,即在政府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由市场经济中的其他变量与国际收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国际收支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必然引起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化,而后者反过来又会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缩小,通常,国际收支的失衡会引起汇率、物价、国民收入、利率的变化,而后者的变化又会改变国际收支的失衡。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市场经济条件下:

1、货币-价格机制(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贸易收支改善

2、汇率制度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外流增加,对外币需求增加—本国货币汇率下降—进口相对昂贵,出口相对便宜—贸易收支改善

3、收入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出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4、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利率上升—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

1、需求调节政策

(1)支出增减型政策——改变社会需求规模

①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公债

逆差——紧缩性政策——社会需求下降——进口下降——平衡

②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法定准备金率

逆差——紧缩性政策——货币供应下降

A、——物价下降——进口下降,出口上升——经常账户平衡

B、——利率上升——资本内流——资本和金融账户平衡(除去官方储备)

(2)支出转换型——改变社会需求方向

①汇率政策

逆差:

本币贬值——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平衡

②贸易政策

逆差:

奖出——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出口信贷

限入——提高关税、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

2、供给调节政策——增加生产出口产品及进口替代品的能力

(1)科技政策

(2)产业政策(3)制度创新政策

3、资金融通政策——直接弥补逆差,缓解其它政策的压力

(1)使用官方储备

(2)使用国际信贷

4、政策搭配——相机决策

2、如何通过政策搭配解决内外均衡矛盾?

经济状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衰退/逆差

扩张

紧缩

通胀/逆差

紧缩

紧缩

通胀/顺差

紧缩

扩张

衰退/顺差

扩张

扩张

3、试述弹性分析法的理论内容及政策建议。

答:

弹性论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SM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①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出:

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EmExgt1

②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

③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例,用公式表示:

T=Px/Pm。

可得出以下几种情况:

比率下降,贸易条件恶化;比率上升,贸易条件改善;比率不变,贸易条件不变。

政策建议:

谨慎贬值

4、试述吸收分析法的理论内容及政策建议。

(1)吸收论从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按照宏观经济学理论,国民收入(Y)国民支出(E)。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YCIX-M。

可得:

X-MY-(CI)若B代表国际收支差额,则BX-M。

以A代表国内资源的吸收,则ACI,可得BY-A。

因此,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民收支平衡。

(2)政策主张

①如果是非充分就业,经济尚未充分利用:

用开支转换政策。

当汇率贬值会扩大出口,由此带来乘数效应,国民收入成倍增加,从而短期内增加Y。

②如果充分就业:

用开支变更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缩减A会使吸收减少,导致进口需求下降、国内需求下降,从而达到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得目的。

逆差:

支出增减政策——减少国内支出

支出转换政策——增加国民收入

5、试述货币分析法的理论内容及政策建议。

一、基本理论

MS=MD

MD=pf(y,i)

MS=mB=m(D+R)

假设m=1,MS=D+R=MD

R=MD-D

逆差:

国内货币供给量超过货币需求量――货币外流

顺差:

国内货币需求量超过货币供给量――货币内流

2、政策主张

逆差: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顺差: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1.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在本质上都是货币性的。

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都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解决。

2.所谓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指货币供应政策。

因此,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3.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贬值、进口限额、关税、外汇管制等贸易和金融干预措施,只有当他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而且这种影响是暂时的。

总之,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是:

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该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

6、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措施调节国际收支?

其效果如何?

①05年我国采取汇率政策(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政府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由此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国际间商品、劳务及资本的交流。

不过,虽然浮动汇率制理论上能够对国际收支不平衡起自动调节作用,但由于我国政府对汇率仍有一定管制,因此浮动汇率制并没有消除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

与此同时,逆差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真正实现汇率浮动。

②06年政府采取直接管制:

包括贸易管制(充分利用降低出口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重点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稳定纺织等贸易摩擦较大的产品出口;重点支持出口产品升级)和外汇管制(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有序拓宽资金流出渠道,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严格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我国政府通过直接管制,较有效地处理了与日本、欧盟等贸易摩擦。

③07年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等政策措施,形成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合力,努力“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

07年上半年贸易顺差下降与宏观调控方向一致。

但07年下半年我国遭遇输入性通货膨胀,受原油、粮食涨价、人民币升值及为防止国内经济过热而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我国出口企业面临贷款难、出口难的困境,为此国家结构性上调出口退税率,帮助出口企业度过难关。

④08年政府采取扩张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明显萎缩,政府采取双松的支出变更政策(下调利率、降低税收等),保增长。

目前我国的贸易顺差敞口因金融危机已开始缩小,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我国正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将部分出口产品转为内销,以此一定程度上改善因国际贸易恶化带来的不良反应

第三章

外汇:

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于国际结算的资产。

一种货币成为外汇的条件:

1.自由兑换;2.普遍接受性。

汇率:

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也就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

铸币平价:

在金币本位制度下,以两种金属铸币含金量之比得到的汇价

法定平价:

在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货币汇率由纸币所代表的金量之比决定

一价定律:

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同种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都是一致的。

1、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就会增加该国的外汇供给和国外对该国货币汇率的需求,进而引起外汇的汇率下降或顺差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就会增加该国的外汇需求和本国货币的供给,进而导致外汇汇率的上升或逆差国货币汇率的下跌。

在国际收支这一影响因素中,经常性收支尤其贸易收支,对外汇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通货膨胀程度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

3利率水平一国利率水平的高低,是反映借贷资本供求状况的主要标志。

即看汇率的预期变动,只有当外国利率加汇率的预期变动率之和大于本国利率时,把资本移往国外才有利可图。

一国利率水平相对提高,会吸引外国资本流入该国,从而增加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该国货币汇率就趋于上浮。

反之,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降低,会直接引起国内短期资本流出,从而减少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该国货币汇率就下浮。

但是,利率的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程度多大,还要看是否满足利率平价理论。

4经济增长率差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其国民收入增加相对也会较快,这样会使该国增加对外国商品劳务的需求,结果会使该国对外汇的需求相对于其可得到的外汇供给来说趋于增加,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5财政收支状况当一国出现财政赤字后,其弥补方式不当,汇率就会出现波动。

6外汇储备的多寡一般情况下,一国外汇储备充足,该国货币汇率往往会趋于上升;外汇储备不足或太少,该国货币汇率往往会下跌。

7中央银行干预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下,中央银行介入外汇市场直接进行货币买卖,对汇率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其效果也是极明显的。

2、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经济的有哪些影响?

并结合实际谈谈2005年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答:

汇率变动对一国的经济有重要的影响,以贬值为例,分析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对本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本国的贸易收支改善。

对本国非贸易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可以改善本国的非贸易收支。

(2)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二是对非贸易品价格的影响。

以贸易品为例,当本国货币汇率下降时,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提高,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上升,还会促使其他商品价格上涨。

(3)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折合成更多的本币,就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

二是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情况,则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进而引起本国外逃。

(4)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对一国外汇储备规模,实际价值的影响,影响储备货币的地位。

(5)对一国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

(6)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货币贬值,使对方国家货币相对升值,汇率战、贸易战由此而生。

(结合实际自己发挥)

3、试述购买力平价说的理论内容。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说明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

认为均衡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

其公式为:

RPa/Pb相对购买力平价说被用来说明汇率变动的原因。

即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动要与同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相对变动成比例,其公式为:

Pb1/Pb0(乙国物价指数)R1=R0P1a/P0a(甲国物价指数)这个汇率是从物价指数求得的两种货币的新平价。

即新的均衡汇率。

它是纸币流通制度下的基础汇率,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应随供求变化围绕这一基础汇率上下波动。

4、试述利率平价说的理论内容。

答:

利率平价说可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与非套补的利率平价两种。

1从套补的利率平价的角度看,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汇率必将升水,这意味着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

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

2从非套补的利率平价角度看,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在非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本币在远期将贬值。

汇率制度:

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维持和管理、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表明各国货币比价确定的原则和方式。

国际储备:

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平衡国际收支的资产。

1、试比较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答: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联系:

都是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区别:

①两者概念不同:

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与黄金或某种货币保持固定汇率的制度;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供求变化,任其自由涨落,各国政府或央行原则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担义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的制度。

②两者发展历史不同:

历史上经历的固定汇率制有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目前的固定汇率制一般是汇率盯住美元;而浮动汇率制晚于固定汇率制产生。

③两者汇率决定基础不同: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由铸币平价决定、纸币本位下的固定汇率由黄金平价决定;纸币本位下的浮动汇率由两国纸币代表的价值量决定。

④两者各有优劣:

固定汇率制避免了汇率风险,利于长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但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均衡要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浮动汇率能促进自由贸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国际收支均衡无需牺牲国内经济,且能防止国际游资冲击避免了爆发货币危机,但外汇市场的波动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2、试述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

1)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

经济规模较大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往往选择弹性较大的浮动汇率制。

经济规模小和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选择钉住汇率制,这主要是由于它们承受外汇风险的能力较差。

2)经济开放程度。

外贸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一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

贸易依存度越高,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冲击力越大。

这样的国家适于采用弹性较小的汇率制度。

3)对外贸易的地域和产品的多样性。

若一国进出口贸易集中于与.某几个国家,则钉住某个货币篮有助于贸易发展。

4)相对通货膨胀率。

若一国通货膨胀率相对高于他国,那么它更需要利用浮动汇率制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以摆脱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纪律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约束。

5)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高或金融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需要采取弹性较大的汇率制度。

在货币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实行钉住汇率。

3、分析我国目前适合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及未来的改革方向。

我国目前适合的汇率制度:

管理浮动制(达到浮动与管理的平衡点)(下面这部分可自由展开,合理即可)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我国已经连续几年处于国际收支顺差,我国一直通过增加国际货币储备(主要是美元)来稳定汇率上升的压力。

但是随着顺差量逐年递增,我国的贸易伙伴(欧盟、日本)提出异议,它们与美国一同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提升其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我国政府权衡利弊,于2007年开始实行人民币升值,虽然此次升值比例较大,但是仍为政府管理下的升值,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供给需求放开人民币汇率。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需要实行有浮动的汇率制度,这样能够保证我国的国际贸易长久平稳地发展下去。

同时,我国有许多中小型出口企业,外贸依存度高,如果人民币实行完全浮动制,这些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竞争优势会瞬间变得很弱,短期内会有损其发展。

并且,人民币汇率骤然上升会导致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以经济建设为主要目标当下的中国,外资撤离或减少都不利于其发展。

因此,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动力这个角度来看,我国需要实行有管理的汇率制度。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适合使用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且我国政府应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动而合理变动汇率管理的力度和强度,做到浮动与管理最佳结合的管理浮动制。

现行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取向:

(各自展开)

(1)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

(2)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

中央银行应建立一套监测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指标;干预的方式应多样化,可以变动货币市场利率,调节金融市场资金价格,稳定人民币汇率。

央行还可以改变货币供应量来稳定汇率;在外部冲击剧烈时,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入市,买卖外汇以调节外汇供求,稳定汇率。

(3)实施结售汇制改革:

结售汇体制改革总体上应减少数量管理,在汇率确定机制市场化上创新。

(4)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

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较盯住美元更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从而更适合我国的对外贸易,资本转移,劳务收支等要求。

(5)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他配套改革必须加紧进行,如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建设,形成合理汇率;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发挥利率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增强中央银行监管和调控能力,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和抑制资本流动风险;加快中国工农业改革,保持良好的国民经济运行氛围等等。

4、试述国际储备的构成、作用及管理原则,并分析中国国际储备的特点及其管理方向。

构成

(1)自有储备:

货币性黄金;②外汇储备;③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④特别提款权贷方余额。

(2)借入储备:

①备用信贷;②互惠信贷协议;③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作用

(1)弥补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3)信用保证;(4)赢得竞争利益。

管理原则我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同样由黄金、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储备头寸四个部分组成。

特点:

(1)黄金储备的数量稳定;

(2)外汇储备的增长既迅猛;(3)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和SDR在我国国际储备中不占重要地位;(4)我国国际储备的作用正日益全面化。

第五章

欧洲货币市场:

在原货币发行国以外经营该国货币借贷业务的市场。

外国金融市场:

资金在一国国内金融市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