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8381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济南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济南市中考化学试题

济南市2019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共60分钟。

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满分各为50分。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

P31S32Cl35.5K39Ca40Mn55Fe56Cu64Zn65Ag108Ba137

选择题部分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下列诗句描述的景象中,含有光合作用这种化学变化的是

A.金线池边杨柳青B.滴滴泉珠映日红

C.波涛声震大明湖D.水高三尺小池平

2.泉城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有“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之美誉,保护绿水青山,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露天烧烤,随意排污B.节约用水,保泉护泉

C.垃圾分类,再生利用D.拆违拆临,种植花草

3.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观点中,合理的是

A.服用保健品可替代药物治疗

B.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烟草

C.食品厂的过期糕点可重新加工再销售

D.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无害

4.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口上方

C.加热液体药品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

D.将pH试纸直接投入试剂瓶中的溶液里测量其酸碱度

5.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在加油站里接打电话B.化工厂厂区严禁烟火

C.危险药品随意放置D.占用消防通道停车

6.如图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氯原子易形成阳离子

B.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7.燃烧是人类很早就利用的化学反应,进行燃烧运用和控制的研究,意义重大。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控制燃烧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

B.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一定燃烧

C.燃烧和爆燃都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8.化学科学帮助人类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下列对化学规律运用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A.利用化学方法减缓金属锈蚀B.利用中和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C.利用分解反应分离液态空气D.利用置换反应进行湿法冶金

9.向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另取一个小烧杯乙,加入适量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甲、乙两个小烧杯(如图),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下列的

A.甲烧杯中出现大量沉淀

B.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

C.甲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

D.乙烧杯中冒出大量气泡

10.物质世界的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B.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D.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图中x的数值为4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12.已知某溶液X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稀盐酸,Ag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

则该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的物质

NaOH溶液

稀盐酸

AgNO3溶液

实验现象

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A.FeCl3溶液B.Cu(NO3)2溶液C.NaCl溶液D.CuCl2溶液

13.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采用的相应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案

A

铜粉

氧化铜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硫酸

C

H2

CO2

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Cu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14.现有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100,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5g

B.整个过程中ZnSO4的质量不变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Fe和单质Cu

D.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

15.现有碳酸钙和单质铁的混合物,为测定其组成,取一定质量该混合物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210.9g,则所取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为下列各项中的

A.8.4gB.2.8gC.11.2gD.5.6g

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16.(10分)⑴按要求从氧化钙、氢气、氢氧化铜、碳酸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

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燃性气体②一种金属氧化物

③一种难溶性的碱④一种易分解的酸

⑵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历史上横贯

欧亚的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当时的贸易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香料、瓷器等。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茶又称“茗”,茶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分子式为C8H10O2N4),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帮助消化等功效。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咖啡因属于(选填“氧化物”“无机物”“有机物”之一)。

在咖啡因中,每个分子共含有个原子。

②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状丝素蛋白质,甘氨酸和丙氨酸是这种蛋白质水解的两种主要产物。

在甘氨酸(分子式为C2H5O2N)分子中,碳、氧两元素原子个数之比为(填写最简整数比)。

在丙氨酸(分子式为C3H7O2N)中,氢、氮两元素质量之比为(填写最简整数比)。

③花椒,芸香科花椒属植物。

我国将花椒作为香料利用历史悠久,《诗经·周颂》曰:

“有椒其馨”,山椒素为花椒麻味物质的主要成分,羟基—β—山椒素的分子式为C15H25O2N,在该山椒素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填写元素符号)。

④陶瓷,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历史悠久,西方人称古老文明的中国为“China”,意为“瓷器之国”。

精美的瓷器是以瓷石、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再辅以釉料,经过配料、练泥、制坯、上釉、煅烧等过程加工而成。

对于在煅烧过程中物质发生的变化,下列有关描述中,合理的是(填选项序号)。

A.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只发生了化学变化,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C.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时又发生物理变化

D.既没发生化学变化,也没发生物理变化

17.(10分)⑴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①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携带升空,该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中有液氢和液氧。

试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我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团队在量子通信实验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上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材料是玻璃

纤维。

光伏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能转化为电能。

在玻璃纤维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Na2SiO3、CaSiO3、SiO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硅元素表现的化合价均为价。

⑵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使原料NaCl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6%,也使原来的副产物CaCl2转化成化肥NH4Cl。

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NaCl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从元素守恒的观点来看,还需要补充、

两种元素(填写元素符号)。

②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g。

③将t2℃时的Na2CO3的饱和溶液及NaCl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此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8.(10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⑴用单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可燃性实验。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注意检验。

⑵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去除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至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提示:

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⑶在实验室中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袋试样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查阅资料知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E1→D→E2→B→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E1、E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

使一定质量的该塑料袋碎屑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E1、E2的作用是。

②仪器D的大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袋碎屑质量为5.6g,加入的塑料袋碎屑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E2的质量增加7.2g,仪器B的质量增加17.6g,则在该塑料袋试样中,氢、碳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氢元素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

(填填写最简整数比)。

19.证据推理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已知某无色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和Na2CO3或两者之一,另一种无色溶液B,其中的溶质可能是NH4NO3和(NH4)2SO4或两者之一。

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发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下图中为溶液D和溶液E共同参加步骤③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⑴气体C的化学式为。

⑵将气体F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色。

⑶在溶液G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

⑷写出步骤③中生成沉淀H的化学方程式:

⑸根据上述实验,在样品溶液B中,能够确定存在的溶质是

(填写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20.(10分)镁元素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被称为“国防元素”。

如图为制取单质镁的转化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MgCl2+Ca(OH)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

MgCl2Mg+Cl2↑

⑴在过程①中,所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填写化学式)。

⑵过程②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