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会考知识点解析政治生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3039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会考知识点解析政治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政治会考知识点解析政治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政治会考知识点解析政治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政治会考知识点解析政治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政治会考知识点解析政治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会考知识点解析政治生活.docx

《政治会考知识点解析政治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会考知识点解析政治生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会考知识点解析政治生活.docx

政治会考知识点解析政治生活

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1.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Ⅰ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及其特点Ⅱ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特点: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阐明我国民主的特点Ⅲ

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了解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Ⅰ

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保障……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5.理解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Ⅱ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6.阐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Ⅲ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7.说明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必须履行应尽的政治义务Ⅱ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8.理解政治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Ⅱ

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宪法既保障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但公民在享受政治权利和自由时,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9.理解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Ⅱ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0.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Ⅱ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1.评述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Ⅳ

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12.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Ⅱ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局限性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选举方式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13.说明选举方式选择的制约因素Ⅱ

影响选举方式的主要因素:

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14.明确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正确态度Ⅱ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15.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Ⅰ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制度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等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听政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16.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Ⅱ

(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7.了解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途径和形式Ⅰ

途径:

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形式: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18.理解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Ⅱ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19.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方式和原则Ⅰ

民主监督的渠道: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提出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

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们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使公民的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独特的作用

1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2其意义是相同的

3不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20.阐明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Ⅲ

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又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1.比较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和后果Ⅱ

区别:

是否依法参与。

后果: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可以:

公民无序参与政治生活,会造成: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

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正常的政治生活无法进行

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

国家、集体的利益遭到损害……

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22.阐释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基本职能Ⅲ

23.结合具体事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Ⅳ

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基本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中“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理论或精神,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24.阐明我国政府履行职能的宗旨和原则Ⅲ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5.知道求得政府帮助的途径Ⅰ

公民求助和投诉的途径:

1拨打行政部门热线电话,

2②去信访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

3③用政府开通的网站反映意见,

4④去法院诉讼。

26.理解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意义Ⅱ

具体要求: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意义:

(1)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的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7.阐明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Ⅲ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8.知道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Ⅰp47

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和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

29.评析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Ⅳ

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这一举措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0.说明我国政府的权威来源以及树立权威的途径Ⅱ

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

树立权威的途径:

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1.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2.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职权Ⅱ

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

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职权

内容

立法权

即制定法律的权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决定权

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律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任免权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的权力

监督权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33.说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与义务Ⅱ

职责(义务):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权利:

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质询权。

34.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

35.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Ⅱ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36.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Ⅱ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越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国的执政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放、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7.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Ⅱ

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8.阐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9.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Ⅱ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区分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

主体不同。

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40.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41.了解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Ⅰ

42.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Ⅰ

党坚持以人为本。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43.了解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和民主党派的名称Ⅰ

民主党派的性质:

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民主党派的名称: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44.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Ⅱ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不能理解为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的性质: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不是只由民主党派组成,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

人民政协的职能: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45.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明确我国绝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Ⅲ

46.归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Ⅲ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7.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Ⅱ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48.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Ⅱ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三级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民族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49.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及其优越性Ⅲ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50.说明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Ⅱ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宗教信仰自由的准确内涵:

公民有信和不信、信哪种、信哪派、什么时候信的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内涵:

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①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②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③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④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51.了解国际社会的构成Ⅰ

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

52.理解主权国家及其权利与义务Ⅱ

主权国家的分类:

按国家性质划分,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

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3.了解国际组织概况、分类和作用Ⅰ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的分类:

政府间与非政府的;世界性与区域性的。

国际组织的作用:

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和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54.说明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Ⅱ

联合国的性质:

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55.说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Ⅱ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6.阐释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Ⅲ

国际关系的含义:

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国际关系的形式:

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决定性的因素。

57.阐明怎样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Ⅲ

我国国家利益主要包括:

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58.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Ⅱ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南北发展不平衡。

59.明确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Ⅱ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60.评述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Ⅳ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意义: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