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章专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284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章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章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章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章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章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章专版.docx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章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章专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章专版.docx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章专版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章专版

 

论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是1/2成功,1/2的失败。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

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打破中国人民的美梦。

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

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

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

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

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

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

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

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

  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

  中国同盟会也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因而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内部复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这样一个思想上缺乏信仰,组织上松懈无力,内部矛盾重重的政党。

  总而言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充分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当然,也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受封建残余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党难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等。

  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

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

  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

大胆地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

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

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说,从它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

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失败的、不成功的。

因此,我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奠基石,它说明了只要不断地革命下去,胜利终有一天会来临!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

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

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

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

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回眸百年,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在神州大地的深处,拂去封面的灰厚的尘埃,那些旧日章节幡然醒来,睡眼惺忪地轻声诉说着他们记忆中的悲与欢、绚丽与暗淡

  1840年,美美做着天朝上国梦的大清在不列颠人坚船利炮的威势之下,昂着头却又卑贱地签署了耻辱的《南京条约》,由此华夏大地被生生推进近代史的洪流之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清的主权一厘一厘的失去;《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中法新约》、《辛丑条约》,清王朝在腐朽覆灭的道路之上愈行愈远

  面对被欺凌的祖国,先辈们有过预感,有过防范: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早早就已经为志士仁人所熟知。

林则徐、魏源纷纷行动起来,学习改进。

  面对被欺凌的祖国,先辈们更是努力过、挣扎过、反抗过:

1851年,洪秀全深知神州之病已入膏肓,只有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有生存的希望。

毅然决然之下,他揭竿而起,金田起义,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在东方的大地上熊熊而起!

更有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抛头颅洒热血!

  然而,历史在等待一个人!

等待一群人!

  1895年正月二十七日

  今天,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门口人潮窜动,热闹异常。

原来今天是乾亨行开张大喜!

各界人士都纷纷到场祝贺!

不久宾客散去大半,辅仁文社的陈少白先生和陆皓东先生交流了一下眼神,便先后入了内厅。

原来孙文会同其他同仁志士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当日,孙中山等与香港辅仁文社的杨衢云、谢缵泰达成联合协议,成立兴中会总会,设机关于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并且与会者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誓,选出杨衢云为会办(president,当时译为伯理玺德天),孙中山为秘书。

  不到一个月之后的二月二十日,兴中会举行首次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发动起义,先攻取广州作为根据地,孙先生奉命前往广州主持发难事宜,衢云主持后方支援工作。

以陆浩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为义旗,展开工作。

  孙先生入广之后,创立农学会,以为机关,招徕同仁志士,相聚旗下,终于定下重阳之日起义。

虽然此次起义胎死腹中,但历史等待之人已现。

  广州起义流产之后,以陆皓东为首的多数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辗转日本、美国、伦敦、加拿大各地,寻求帮助。

  辛丑年之后,孙先生为起义四处寻求资助,却事事无果。

  然而1905年,在日本友人内田良平的帮助下,孙先生会同兴华会黄兴、宋教仁与爱国学社、青年会蔡元培、吴敬恒、张继等于在东京赤坂区民宅中,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会议还推选孙先生为同盟会总理,黄兴等为庶务,制定了《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并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全国性的革命运动由此发端!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后,国内的分会如雨后春笋,遍布大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然而,革命是流血的事!

自1906年起,同盟会先后发起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丁未防城之役、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两广总督署。

  时间飞快而逝,战斗开始已经有1个小时了。

枪声陈潮耳边此起彼伏,他的脑海里又一次浮起了自己加入同盟会的时刻。

农民出身的自己,当时对于革命实在懵懂,只是知道平均地权就是自己也能分到地。

可是,入会后,陈潮渐渐知道,革命是要造反,是要为天下百姓造大清的反,造外国人的反。

明白了以后,自己心里却犯起虚来了。

可是,孙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他明白是什么意思,老人们也说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嘛!

同盟会决定打总督署的时候,他报了名,黄先生说:

陈潮啊,这是很有可能丢命的事,你也敢去?

他回答说:

黄先生,这是为百姓谋福的事,我是个老百姓,这就是我的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