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0622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档.docx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档.docx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档

 

(一)口 技(12分)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

“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A.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归来见天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众宾团坐/稍稍正坐D.众妙毕备/以为妙绝

12、下面对第④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C.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D.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13.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文中已用“”画出句子,并说说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

(3分)

                                     

  

(一)(12分)

10、(3分)

(1)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人。

(2)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根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一种声音。

11(4分)BD

12、(2分)B 13、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10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务多。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文言词:

(4分)

权谓吕蒙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

9.翻译下列文言句:

(4分)

A蒙辞以军中务多。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0.这篇文言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文言文阅读。

8.A对……说B钻研经典C认为D读书人

9、A.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读书的事)。

B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10.开卷有益

(一)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俄而百千人大呼()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曳屋许许声()

(4)几欲先走()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分)

8.下面哪个词语用来形容上文描写的口技表演最恰当?

简要说明理由。

(2分)

A.栩栩如生B.惟妙惟肖C.足以乱真D.生动逼真

理由:

(二)

程门立雪《宋史》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人名)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2)颐既觉

10.翻译句子(2分)

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11.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2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一)6.

(1)一会儿

(2)夹杂(3)拉(4)跑(4分)

7.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

(2分。

有两个实词没译对扣1分,扣满2分为止。

8.C其他三项只强调了“像”,只有C项能反映出到了真假不辨的程度。

(2分。

选对C,得1分;理由1分,意思点到即可。

(二)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

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

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9.

(1)离开

(2)睡醒

10.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

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11.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蒲松龄的《狼》选段,完成6-8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一狼径去去:

②其一犬坐于前犬:

③一狼洞其中洞:

④止露尻尾止:

7.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写在下面并对该句进行翻译。

主旨句:

翻译:

8.狼很狡猾,可最终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

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二、(50分)

(一)13分6.4分①离开②像狗一样③打洞④通“只”7.4分句子:

狼亦黠失,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翻译: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8.5分人有狼所投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启示:

对像狼那样的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1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0.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的_________。

与他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还有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__________、曾巩。

(1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即书诗四句_______________②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_

③或以钱币乞之_______________④环谒于邑人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幼年天资聪慧的仲永沦为庸人,年长始学的吕蒙却学有所成。

请结合《伤仲永》与《孙权劝学》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写;渐渐;有的人;拜访

12、D

13、

(1)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为内容。

(2)、现在那些没有天赋本来就是常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的人,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14、《伤》、《孙》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先天聪颖也需后天学习才能成材;学习不分年龄、身份,人一生都应该学习,只要用心学习都能有所收获。

二.阅读答案:

(共38分)

(一)难忘的八个字(11分)

1.跟大家不一样;裂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话结巴。

(2分)

2.伦纳德老师用一句话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或老师的一句话对一个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在心理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2分)

3.

(1)

(2)//(3)(4)(5)(6)(7)(8)(1分)

第一部分:

写“我”的生理缺陷及在学校的遭遇。

(1分)

第二部分:

写“我”比任何一个人更爱伦纳德老师原因。

(1分)

4.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2分)

5.热爱学生,并且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关爱学生。

(意思对即可)(2分)

(二)高贵的施舍(17分)

1.我家门口母亲(2分)

2.母亲的言行触动了乞丐。

(2分)

3.前面的“俯下身子”表现出受到母亲的言行触动后既被动又有所醒悟的复杂心态。

后面的“俯下身”则表达了对母亲高尚的品德、高明的教育的敬意和谢意。

(2分)

4.如果“搬”等于把握一个机会,让他有可能认识到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劳动生活,唤醒他的自尊;“不搬”就会失掉一个认识自己可以克服自身残疾的机会。

(2分)

5.因为你叫我搬砖教育了我,使我找回了自信自尊,明白了身残志不可残的道理,从而自强自立,努力奋斗,终于干出了一番事业。

(2分)

6.予别人不同寻常的,激励人自强、自立、自尊的教育和帮助。

(2分)

7.有博爱的胸怀,真诚、善良,善于从精神上关心帮助别人,方式独特,方法高明;自信、自尊、自立,有责任感。

(两个方面各一分。

)(2分)略(有理有据即可)(3分)

(三)伤仲永(1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伤仲永》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4分)

①世隶耕 ②伤仲永

○3泯然众人矣④日扳仲永

3.下列加横线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稍稍宾客其父B.父利其然也C.邑人奇之D.贤于材人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5.方仲永才能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

6.天资聪慧的仲永变成了庸人,在小时候他的父亲负主要责任,但他长大后还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由于懒惰而不思进取。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分)

三、作文(30分)

幸福是什么?

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

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狼三则》(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狼三则》(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田间休息处),奔入伏焉。

狼自苫(用草编成的遮蔽物)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20.分析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2分)()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A、①/⑤/②/③④B、②/①③/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①④/②/③/⑤

21.说明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

(3分)

以吹豕之法吹之()()()

22.解释加点词语。

(4分)

(1)一屠暮行()

(2)顾无计可以死之()

(3)股直不能屈()(4)遂负之以归()

23.翻译句子。

(1分)

为狼所逼

24.《狼三则》(其三)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狼对屠的威胁,哪些词语写出了屠的机智?

(3分)

25.故事中的狼是凶残的,屠夫虽然只有一把“”的小刀,却用它战胜了狼,从而说明。

(2分)

26.写出文中表议论的语句。

(1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20.D(2分)21.用;的;它(指狼)(3分)22.

(1)晚上

(2)使……死(3)大腿(4)背着(4分)23.为狼所逼:

被狼逼迫(1分)24.狼的威胁:

逼(1分)屠的机智:

伏、捉、割、吹、缚(2分,至少答出3个方可给1分,答出5个给2分)25.不盈寸勇敢和机智就可以战胜凶狠的敌人(2分)26.非屠,乌能作此谋也(1分)

二、阅读探析宫——等着你来显神功。

(35分)

(一)(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0.解释加点的词。

(2分)

⑴或以钱币乞之()⑵即书诗四句()

⑶邑人奇之()⑷环谒于邑人()

11.指出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1分)

A.仲永生/五年B.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14.方仲永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对你有何启示?

(2分)

二、阅读探析宫——等着你来显神功。

(一)7.⑴(求取)⑵(写)⑶(以……为奇)⑷(拜访)8.(D)9.(B))

10.(4分)⑴译文:

与以前的传闻不相当。

⑵译文:

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11.答:

其父“不使学”,“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1],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啸[2]。

是炎帝之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3]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4]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选自《山海经》)

[1]喙:

鸟嘴。

[2]自啸:

叫自己的名字。

[3]溺:

被水淹死。

[4]湮:

淤塞,这里是填的意思。

25.(2分)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1)夸父逐日()

(2)夸父与日逐走()

(3)未至,道渴而死()

(4)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26.(2分)在括号里补出句中省略的部分。

(1)()饮于河渭。

(2)弃其杖,()化为邓林。

(3)未至(),道渴而死。

(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27.(4分)翻译下列句子。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文:

(2)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28.(2分)“夸父与日逐走”,他胜利了吗?

为什么?

29.(2分)根据第二个文段写出一个成语。

三、作文(40分)

读罢本单元的各篇课文,我们可深深感受到探险家们身上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气。

请你以“勇气”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

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6、填空(7分)

 

(1) 《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奥地利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小说创作方面。

(3)《马》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博物学家、作家。

(4)《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6)《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是:

(7)、《昆虫记》作者是___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黄河,中华名族的摇篮。

请你写出关于黄河的俗语、谚语或诗歌。

(任意三句)(3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

(2)饮于河、渭河

(3)北饮大泽北(4)道渴而死道[来源:

Zxxk.Com]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弃其杖,化为邓林。

★10、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夸父逐日”在现在有什么喻义?

(5分)

[来源:

学§科§网Z§X§X§K]

★11、文章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4分)

二、文言文阅读

8、

(1)竞跑、赛跑

(2)黄河(3)向北(4)在半路

9、

(1)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2)他遗弃的手杖,化作桃林。

10、夸父是一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有时也用来比喻不自量力。

11、表达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10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务多。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文言词:

(4分)

权谓吕蒙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

9.翻译下列文言句:

(4分)

A蒙辞以军中务多。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0.这篇文言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文言文阅读。

8.A对……说B钻研经典C认为D读书人

9、A.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读书的事)。

B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10.开卷有益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19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木兰诗》选段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8.“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遥远的征程仅用两天走完,试谈谈你的理解。

(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9~12题。

(12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9.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止有剩骨

(2)苫蔽成丘

(3)一狼径去(4)其一犬坐于前

10.翻译句子。

(4分)

(1)骨已尽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