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0268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5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福建省厦门市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福建省厦门市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福建省厦门市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福建省厦门市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厦门市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厦门市某校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

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材料说明北京人已经懂得()

A.制造石器和使用火B.种植农作物

C.驯服野兽D.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2.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A.史学论著B.化石C.口述史料D.神话传说

 

3.小历喝了一碗小米粥,便和妈妈一起去菜地种植蔬菜。

这样的生活情境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先民中()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4.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的是在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5.下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该工具的主要功能是()

A.制陶B.耕地C.造房D.捕鱼

 

6.下面哪个现象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A.农作物的出现B.家畜饲养C.聚落D.城市的出现

 

7.下面图示中“?

”处应该填写的战役名称是

A.阪泉之战B.涿鹿之战C.牧野之战D.城濮之战

 

8.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是

A.蚩尤和盘古B.黄帝和炎帝C.尧和禹D.伏羲和女娲

 

9.在我国,文字的渊源可追溯到传说时代,相传文字的创造者是( )

A.仓颉B.嫘祖C.黄帝D.伶伦

 

10.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它应该是属于

A.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B.公元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D.公元20世纪70年代

 

11.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商朝—→夏朝—→西周B.夏朝—→商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D.西周—→商朝—→夏朝

 

12.展现出“纣王无道,朝歌城危,乱世迫待真英雄”内容的大型连续剧《封神榜》播出后,受到全国观众的热烈响应。

剧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大禹治水D.黄帝大战蚩尤

 

13.“明君兴国,昏君误国。

”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周文王——阪泉之战,灭商建周

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14.“青铜文明”是对商周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

在下列出土的青铜工艺成就中,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

C.

D.

 

15.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

A.甲骨文B.小篆C.契丹文D.西夏文

 

1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小国D.各诸侯国听从周王的命令

 

17.《论语》云:

“管仲相齐桓,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齐桓公称霸B.楚庄王称霸C.晋文公称霸D.勾践称霸

 

18.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了,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

“读史使人明智……”读完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中的哪一故事让你懂得了只要发奋图强,弱国能打败强国;一个人有理想,又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

A.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C.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

D.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20.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争霸战争频繁B.铁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确立D.诸子百家争鸣

 

21.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

A.鼓励生产B.加强刑罚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

 

2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23.历史学家钱穆说:

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4.俗话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是

A.孔子B.韩非子C.孟子D.老子

 

25.近代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胡适曾说:

“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下列孔子的主张中,最能突出体现胡适这段评价原意的是(    )

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

 

26.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孟子B.老子C.墨子D.韩非

 

27.如果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去参观,请您告诉他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咸阳B.成都C.南京D.镐京

 

28.7月16日,荆门市纪委监委开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主题2019年“走进监察委”日活动。

这是监察体制改革后,荆门市纪委监委首次对公众开放。

回顾历史,秦统一后,秦始皇设置的用以监察百官的职位是

A.御史大夫B.丞相C.太尉D.郡守

 

29.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

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文字演变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属于(        )

A.行书B.金文C.草书D.小篆

 

30.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作是(  )

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北京故宫

二、辨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见图。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你是否赞同小史同学的介绍?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证明:

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李冰设计的工程绝妙天工,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可以自动分沙排沙……中国2200年前就解决了水利工程的排泥沙问题,外国工程界直到本世纪(指20世纪)30年代才总结出来呢!

﹣﹣李源、向大济《历史建筑之谜》

(1)据材料一回答:

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

并结合所学分析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工程”指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指出该工程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书记载:

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材料四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1)根据材料一,请说出西周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此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的两个“制”分别是指什么?

四、论述题

 

公元前4世纪初,位于西方蛮荒之地的秦国还默默无闻,没有人看出这个落后而贫穷的小国有什么前途,能维持现状,不被强大的邻国魏国吞并,已算上等运气了。

嬴渠梁(秦孝公)雄心勃勃地想要改变现状,发出征求贤能人才的文告宣布“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欢迎能使秦国富强的人光临秦国。

在魏国没有得到重视的公孙鞅应召前往秦国,嬴渠梁和公孙鞅促膝长谈,相见恨晚。

他把大权交给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客卿,命他依照他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彻底变法。

只用了十九年时间,秦国崛起为超级强国之一。

后公孙鞅率军攻打魏国,逼得魏国割河西之地向秦国求和。

为嘉奖公孙鞅的功绩,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做商君。

这块被魏国扔掉的石头,最终竟成了秦国未来统一大业的磐石。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1)文中划线部分的“变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符合材料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北京人

【解析】

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解答】

“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

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材料说明北京人已经懂得制造石器和使用火。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2.

【答案】

B

【考点】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研

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化石,B符合题意。

史学论著、口述史料的可信度没有化石高,AC不符合题意。

神话传说不是第一

手资料,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3.

【答案】

C

【考点】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知道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解答】

据材料“一碗小米粥”可知,此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

4.

【答案】

C

【考点】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会挖水井。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

水井,C符合题意。

北京人、山顶洞人不会挖水井,AB不符合题意。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河姆渡居民之后,D不符合题意。

所以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5.

【答案】

B

【考点】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的事物是耒耜,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耒耜的发明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

,所以耒耜的主要功能是耕地,所以答案选B。

6.

【答案】

D

【考点】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

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

城市的出现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表现,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较低,经济比较落后,没有城市。

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7.

【答案】

B

【考点】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部落联盟。

为了扩张势力,争夺已开发的地区,不同的部落

联盟之间,经常爆发惊心动魄的战争,黄帝和炎帝曾经涿鹿之战中联合打败蚩尤,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此题选B。

8.

【答案】

B

【考点】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对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炎帝教人民

种植农作物,后人尊称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符合题意。

ACD项人物与“人文初祖”称号无关,不符合题意,故

选择B。

9.

【答案】

A

【考点】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的属下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妻子嫘祖擅长纺织,会缫丝,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

【答案】

A

【考点】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年份换算成世纪是有一定规则的。

把年份设为一个四位数“abcd”,世纪数为"ab+1”,年代数为“c乘以

十”(如果c=o则称第一个十年或c=1则称第二个十年,如果c大于等于2则称“c”十年代)。

比如“2019年”,读作21世纪第二个十

年,“2029年“读作21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故A项

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11.

【答案】

B

【考点】

西周的建立及疆域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故B符合题意

;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2.

【答案】

B

【考点】

西周的建立及疆域

【解析】

本题结合材料考查武王伐纣的有关知识。

【解答】

依据题干关键词:

纣王无道,朝歌城危。

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伐纣,灭商。

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3.

【答案】

D

【考点】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

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D符合题意。

阪泉之战发生在炎帝黄帝时期,A不符合题意。

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

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B不符合题意。

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

题意,故选择D。

14.

【答案】

D

【考点】

青铜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D项符合题意,故

此题选D。

15.

【答案】

A

【考点】

文字的演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甲骨文。

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

,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从殷墟出土的大量刻有卜

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从甲骨已被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示、转

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很多字都是汉字的雏形。

这些都是说明了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6.

【答案】

A

【考点】

春秋争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政治上的特点是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大的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A项项符合题意;均不符合春秋时期的分封制遭到破坏的实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

【答案】

A

【考点】

春秋争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管仲相齐桓,霸诸侯……”,这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故A符合题意。

楚庄王称霸

、晋文公称霸、勾践称霸均在齐桓公之后,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答案】

D

【考点】

春秋争霸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知道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没有使国家走向分裂。

【解答】

题目给出的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都属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影响。

19.

【答案】

B

【考点】

春秋争霸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

【解答】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

B与题干的道理相符。

故选B。

20.

【答案】

B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

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特色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的可

能,使得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社会大变革,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

【答案】

C

【考点】

商鞅变法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此物为商鞅变法中的铜方量,是标准量器,相关的变法措施是统一度量衡;鼓励生产的措施是奖励耕织;加强刑法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推行县制也属于政治举措。

故选C。

22.

【答案】

B

【考点】

商鞅变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解答】

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秦孝公重用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对于B选项所述内容材料没有描述。

故选B。

23.

【答案】

B

【考点】

百家争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抓住“秦以前”“学术思想”这两个关键词时行解答。

【解答】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开始于西汉。

B.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属于经济领域。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开始于东汉。

故选B。

24.

【答案】

D

【考点】

老子和孔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反映的是辩证法思想。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如难和易、长和短、老和少,是我国最早提出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家,D符合题意。

孔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韩非子是法

家学派的代表,他们的主张与题干内容观点不符,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5.

【答案】

C

【考点】

老子和孔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着重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

【解答】

孔子是大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有教无类”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

故选C。

26.

【答案】

D

【考点】

百家争鸣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统治者实行“仁

政”;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韩非是战国

时期法家的创始人,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所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韩非

,故本题选D.

27.

【答案】

A

【考点】

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故A符合题意;成都是三国时的蜀国的都城;南京是三国时的吴国的都城;镐京是西周的都城。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8.

【答案】

A

【考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

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9.

【答案】

【考点】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0.

【答案】

B

【考点】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奏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族的骚扰,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对保护中

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辨析题

【答案】

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不同意;理由:

小史所表述的人物应该是老子,它是道家的创始人,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

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

(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主张: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孔子是大教育家,后人称他为“孔圣人”。

【考点】

老子和孔子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