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0048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x

《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x

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2011年贵池区

参评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识字、写字及阅读兴趣的培养

王艳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愉快轻松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乐此不疲。

因此,我把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

和谐的教学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快乐的学习氛围,多途径的手段,积极的评价方式,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交流平台,会让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识字写字阅读

兴趣是入门的前提,是最好的教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所谓兴趣,就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不同的兴趣。

当一个人做他自己颇感兴趣的事情时,他往往会废寝忘食而不知疲倦,甚至会大有收获;当一个人做他毫无兴趣的事情时,他往往会怨天尤人,叫苦连天,乃至一无所获。

物理学巨人牛顿整天心里只装着他的实验室;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爱做实验,虽屡次受挫却矢志不移;爱因斯坦曾经被一只小小的罗盘迷住……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内有浓厚的兴趣。

这些都充分肯定了兴趣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动力作用。

由此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培养自己对其浓厚的兴趣,然后再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中外历史上一些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和优秀的教育实践家均从自己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了兴趣的作用,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是以兴趣为转移的,培养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愉快轻松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乐此不疲。

因此,我把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

下面,我将从识字、写字及阅读兴趣的培养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兴趣的培养   

 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写作教学的基础。

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良好识字、写字习惯以及写字的美感意识,不仅对学好语文,而且对终身学习,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一)、多种途径激发兴趣,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1、利用教材,在愉悦的情境中轻松识字。

新教材的选文极富童趣,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如一年级的《江南》、《雨点》、《大海睡了》各篇均以学生喜爱的儿歌形式出现,内容明白易懂,读来朗朗上口。

教学时教师若能正确认识其识字载体的功能,注意以其丰富的韵味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则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轻松识字。

2、创设趣味游戏情境,游戏中识字。

老师根据不同的汉字制定不同的游戏方案,如趣味歌谣教学形近字“辨、辩、辫、瓣”,“中间点撇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中间青丝扎成辫,中间种瓜长花瓣”;猜谜识字,学“碧”字时,我出谜语“王先生,白先生,共坐一块石头上,是什么字?

”同学们也自己编字谜,如“一只小黑狗—-默”,“青一半,紫一半——素”等。

另外,我还安排过“汉字医生”,“火眼金睛”等游戏环节,让孩子找出错别字,形近字,同音字等等。

采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等游戏的方式能让学生对生字进行巩固。

总之,在游戏的过程中,识字学习成了游戏任务,那种愉悦的识字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

3、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轻松识字。

生字教学中,选择运用简笔画可以较好地展现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特点,有效地识记生字。

在教学“羊”时,我问学生,“羊”字上面的两点像什么,学生说像羊角,于是,“羊”的三横成了羊的眼睛、鼻子、嘴巴,“羊”的一竖成了羊的胡子,这样,同学们便都记住了这个字。

“兔”和“免”很容易混淆,在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我告诉学生,“兔”――上面的角字头表示耳朵,中间部分表示眼睛,“儿”字表示前腿(短)和后腿(长),“、”表示短尾巴,(象形字)。

“免”—去掉尾巴(免去),(指事字)。

这样,同学们再也没有弄混这两个字了。

学会意字“休”时,画上一个人靠着大树旁休息。

让学生看图记字,轻松而有趣。

如教学‘舞’字时,我便找了四名学生到前面手拉手跳舞,学生们看到舞字中间的一横四竖就想到四个同学在跳舞,很快就记住了,相信也一定会记得很牢。

4、激发无意注意,乐于识字,巩固识字。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占据主要地位,无意识记忆占据优势。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无意注意来进行识字教学。

在班级,可以让学生去关注同学的名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无意识识字契机。

因为学生的名字各异,粗略的计算,如果一个学生能够认识班上所有同学的名字,他可以从中认识150个以上的生字,并且他能获得一些同类字认识的方法,在以后的生活中将有意识地去认识别人的名字。

在生活中让学生用眼睛去留心生活,这样的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

 老师们鼓励学生在校内、家里、街道、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以及读商标、招牌、广告等自主识字途径,将课堂识字与生活应用相结合。

带领学生到菜场、超市给买来的蔬菜和商品贴标签,鼓励孩子给家里或教室里的家具、教学器具以及各种物品贴标签。

鼓励学生将学会的新字在阅读、写话教学中经常运用,以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片断

师:

出示一组汉字,问:

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几个字?

生:

我认识“顺”字,我跟妈妈买菜时,在“顺利熟食店”的招牌上看见过这个字,妈妈教过我。

生:

我也认识它,我每天上学要路过“和顺宾馆”,它的招牌上也有。

师:

再来找找看,我们的身边还有没有这个字了?

生:

孙顺阳小朋友的名字里也有一个“顺”。

生:

我还在我的故事书上看到过这个“顺”字。

本案例的教学中,教师看似不经意的点拨,却让学生通过自我回忆到参与同学回忆,到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这一过程尝到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

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扩大积累。

总之,识字教学除了要加强趣味性,让学生乐于识字,还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

让孩子不仅识字快,还能识字牢。

(二)、多种途径激发兴趣,培养写字能力。

1、创设良好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写字兴趣。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写字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使写字教学活动在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中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们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向他们介绍我国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像小学课文《怀素写字》、《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中怀素和邓小平写字的故事都能给孩子以很好的模范作用;做“笔画组合游戏”,让孩子根据所给的笔画来组合字,看谁组合得多,能让学生把写字当成乐趣等。

开设写字兴趣课,把写字教学深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

一至六年级都开设这一课程,同时在不同的学科中渗透写字的教学。

写字课上,可以放一些优雅的音乐,让每一个学生能在良好的气氛中快乐写字。

2、改进写字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写字发展。

写字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学会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

对低年级的写字评价,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学生的书写评价,既关注其书写流利程度,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味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注重发展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自信心,杜绝用大量、重复抄字的惩罚性做法对待学生。

3、搭建成长舞台,在写字中体验成功愉悦。

学校经常为孩子提供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写字中得到性情的挥洒和成功的愉悦。

如举办作业展览、书法展览;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小小书法家论坛、学生的作品在校园里展示、学写通知、校报展示、春节写春联等活动,就连学校的校报也由学生来题写,总之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孩子搭建自信和成功的舞台,让写字变得富有诗意起来。

识字、写字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小学生科学文化学习的一项基础工程。

通过趣味识字、写字的教学,发展传统识字、写字模式,加强学生的识字、写字实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文字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汉字文化的潜能,从而发展其良好个性,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形成阅读期待,使学生乐于阅读,勤于阅读呢?

(一)、课堂上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景:

老师在讲台前鼓足了劲给学生讲课,而学生呢,却大都是无精打采的,不管老师怎样去引导,学生思维就是活跃不起来,课堂的参与率非常低。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兴趣问题。

1、兴趣入手,找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我们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

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好奇感。

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

教学活动的参与率也越高。

这就需要我们要找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在苏教版三年级课文《荷花》的课堂教学中,我用了这样一个开场白:

“同学们,认识荷花吗?

你对荷花了解有多少,说给大家听一听。

”小学生是好表现的,于是,大家争着把自己掌握的有关荷花的知识说给教室里的小朋友听。

这时,疑问出现了,有个同学说,“荷花凋谢之后,还有一样非常好的东西,叫……叫……”叫了半天,这位同学还是没有叫出来。

问问其他同学,都知道有这种东西,但叫什么,大家都说不上来。

我马上引导学生,“请赶快走进我们的课文,去找找答案吧!

”这时,我们的学生自学课文的兴趣是最高的。

因为他们都想马上找到这个答案。

2、趣为前提,读为主线,层层推进

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范文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是语感经验不断积淀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先让学生认真读读全篇课文,把文章读通,读连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感受。

要让学生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培养他们的敏锐语感,那还必须让学生精读课文,此时,对于学生的朗读,教师须做必要的指导,这样才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朗读时要体现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

另外,在教学中大胆地引导学生由读向述、唱、画、演、问、比、思、写等方式辐射,并把它们有机结合,从而使阅读教学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空间,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场所。

如在《忆江南》的教学中,学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时,师生边读边画,画后对照诗句复述图意,再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复述图意。

这样把抽象的语言变为形象的画面,用生动的画面来丰富课文的内容,强化想象,加深理解。

如在《将相和》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它本身就是剧本的特点,通过师生共演或学生自演来领会课文内容,体会语言之魅力。

而低年级的教学中,因为有大量的童话故事,更可以通过演一演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此展开阅读教学,以读为核心,以读为本源,抓住了阅读教学的本质规律,对促进学生阅读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多种知识技能的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有很大的好处,而且于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3、培养独特感悟,实现阅读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中,畅所欲言,充分展示其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让学生在课堂进行多向交流,来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

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时,可让学生帮助小松鼠出出主意怎样才能找到花生。

老师先给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后,再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因为个体的差异,学生会想出许多不同的主意,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都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肯定,因为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多元化。

这一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的阅读行为获得个性化的感悟。

再如《青蛙看海》的教学片断:

   师:

课文中苍鹰和青蛙的对话太有意思了。

现在,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一下它们的对话,朗读时要表现出苍鹰说话时的心情。

   (学生自读自悟。

   生(快速而高亢):

苍鹰对青蛙说:

“是啊,这山是太高了。

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

   师:

能说说你这样读的理由吗?

   生:

因为苍鹰替青蛙着急,它非常希望青蛙能登上山顶,看到美丽的大海。

   生:

我觉得可以读得低缓一点。

(学生朗读)这样读可以表现苍鹰十分同情小青蛙。

因为,它正为小青蛙不能爬上山顶看大海难过呢。

   生:

我觉得苍鹰说话时还有一种意思:

它是想鼓励小青蛙爬上山顶。

所以,它说话时应用相信小青蛙一定能登上山顶的语气。

(学生用沉稳有力的朗读展示了自己的理解。

   这样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不但能读出个性,还可深刻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感悟,把对文本的理解展现出来。

(二)、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1、创设阅读氛围,树立榜样作用,让学生愿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

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

你读,我读,大家抢读,自然而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中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墙壁上展板上橱窗里黑板报上处处渗透着阅读文化;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

如果我们走在校园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积极倡导孩子读书的标语横幅标牌以及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

读书的孩子是漂亮的;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高尔基;好书是最珍贵的珠宝——别林斯基……这些名家名言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读书的意义,会激发了学生漫游书海的兴趣。

另外,早晨晨读前提倡看课外书,中午嬉戏时提倡看课外书,每周还有一届阅读课。

身处如此浓郁的环境中,孩子想不阅读都难!

此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经常给学生们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好读书的故事,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文韬武略的毛泽东,到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让学生知道,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所作为的人,无不博览群书,勤奋好学。

当然,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鼓吹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在课堂上,教师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

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敬佩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此而爱上读书的。

因此,我特别注意与学生共同阅读,凡是我要推荐给学生的书,我必先自读。

我经常会与学生各捧一本书入神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在爱读书的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爱上读书是理所当然的。

2、课内外结合,让学生想读

(1)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读书

看现在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入了许多优秀课文,是学生阅读的好材料。

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如果再引导学生去读读相关的材料内容,学生是最感兴趣的,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课外补充阅读材料,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

例如:

在教完《草船借箭》后,我们告诉学生,周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回又用了美人计,想知道诸葛亮是怎样化险为夷的吗?

看了《三国演义》你就会明白。

这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想探究的求知欲。

在学到《恐龙》这一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孩子对恐龙很有兴趣,特别是谈到恐龙灭绝的原因的时候,班上简直成了辩论会。

于是,我就向孩子们推荐《恐龙奥秘探索》这本书,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孩子们捧起了《水浒传》……不仅如此,课间、课后,孩子们还经常会对所读书里面的情节、人物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地进行交流。

(2)通过讲故事活动,鼓励学生读书

讲故事活动也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

我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

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这样学生为准备故事,就必须搜集素材,有的还要从别人那里“取经”,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等书籍。

此外,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3、提供交流机会,让学生乐读

另外,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

通过教师和一些爱好阅读的学生的现身说法,讲讲读书的乐趣,也可以激发别的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在每个星期会安排一节读书交流课,在那节课上,我会把自己近期所读的好书向孩子们做一个介绍和推荐,还会让学生们交流近期自己的读书收获。

我鼓励学生交流自己从课外获得的知识、道理、人生感悟以及学习方法、阅读方法。

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师:

“这一周你读了什么文章什么故事,你获得了什么知识,得到了怎样的感悟?

生:

“读了《爱的教育》,我感受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

生:

“读了《格列佛游记》,我感到格列佛的探险经历真是太有趣了,小人国,巨人国,还有把马当成智慧象征的慧因果,我都想去探险了……”

…………

其实课堂上我让学生交流的内容很广泛,有的说的是自己了解的军事知识,已经写成了记录;有的说的是了解的NBA的内容;有的说的是了解了一段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等。

我都鼓励他们说,并给予他们表扬,当学生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懂得更多,了解更多,感悟更多的时候,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漾然脸上。

看到同学们交流的时间越来越长,自己的见解越来越独到时,我知道,大家是越来越爱读书了。

4、创设充足阅读时间、空间,积极鼓励,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

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

我在与家长交流时,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在学校,我设立晨读、午读时间,每周还有一节读书交流课,我认为老师和家长每天如果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为孩子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孩子有了阅读习惯,孩子会爱上阅读的。

另外,如果与孩子的每一次交谈都牵涉些与阅读有关的话题,那么自然孩子就会关注阅读。

记得我们学校的刘老师在介绍经验时,就曾提过,他与孩子聊天的内容通常都是对一本书的看法感想等等,这样,无论是读了此书的孩子还是没读此书的孩子,在老师的影响下,都会关注书去阅读。

而我做法就是:

积极用语言去引导。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一定是看了**书!

真好!

”“哪些孩子最近买新书了?

借我看看,好的话给她加分!

”“孩子们,你们真幸福,有那么多的书看!

好好珍惜呀!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我在班中设立了“阅读章”。

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读给老师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请他们写上看法,即可得到一枚“阅读章”。

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展示赛”上,朗读自己读过的文章、故事,展示合格,即可得到一张“阅读证书”。

对此,孩子们非常重视,甚至于有些孩子连课间十分中的时间也围着我要读书。

我们还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多读书。

因此,我们开展了“课外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古诗擂台赛”、“诗歌朗诵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自信,培养兴趣。

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读。

我深信不疑。

兴趣不是一天两天培养的,要做好长期培养的打算,学生一旦有了兴趣,还要保持、巩固和提高。

我认为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追求长效,不能急于求成。

一读就让学生写个读后感,一读就让学生展示成果是很不现实的,甚至还有的教师、家长要求学生一边阅读,边记录好词好句。

这样往往使学生带上过重的负担、压力,不能潜心阅读,而是疲于应付任务。

这样的阅读中还有效果吗?

还有乐趣吗?

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自然、放松地参与阅读。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兴趣来为他们掌舵,在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给学生一定的阅读范围,让学生放手去读,自由去读,真正地潜心阅读,长期下去还愁学生语文素养不提高。

学生体验阅读到乐趣,快快乐乐地读书,才能达到“悦读”境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

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语文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周健熊生贵主编《有效上课》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P144—P159

【2】

陆志平著《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P64—P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