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中语音变异问题的初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914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语言中语音变异问题的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网络语言中语音变异问题的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网络语言中语音变异问题的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网络语言中语音变异问题的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网络语言中语音变异问题的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语言中语音变异问题的初探.docx

《网络语言中语音变异问题的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语言中语音变异问题的初探.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语言中语音变异问题的初探.docx

网络语言中语音变异问题的初探

1.前言

网络语言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随着网民数量的与日俱增,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如果深受众人喜爱,便会被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渐变为流行语。

“网络语言”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网络语言主要包含三层含义:

一指网络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如网易、搜狐主页所使用的语言和词汇,其语法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大体一致;二是指网络领域的专业用语,如“TCP/IP协议、IP地址、网络路由器”等;三是指网虫在QQ聊天或BBS上发帖、跟帖时所用的语言形式。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广义的第三类涵义。

网络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虚拟性,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人们更倾向于这种与陌生人对话的新鲜感。

当今时代,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迅速地成为了广大网民网上交际的工具,得到迅速发展。

语言反映社会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新生事物的出现,人们必定要创造出新的词汇来指称它,卡拉OK,VCD,DVD、非典、街舞等等新词汇,都是近二十年来进人人们生活的,相反,喇叭裤、大哥大、校园歌曲等等却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同样具有自我产生和消亡的特征,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是,一部分网络语言会逐渐超越网络的范围,进人现实的社会生活,而另一部分则会自生自灭,退出历史的舞台,人类语言的发展历史,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社会语言如此,网络语言也一样。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的是狭义的网络语言,即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交际的语言。

这类语言是汉语在网络环境下的变体,在网络语境中,病句、数字、符号、汉英杂糅表达式成了网民们的习惯用法。

近年来这种网语在网上聊天室、BBS论坛和各大博客上迅速流行,有的甚至走下网络,进入人们的日常交际中。

据此,本文将着重探究狭义的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情况。

2.语音变异的相关理论概述

Fonagy在其论文“WhyIconocity”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音隐喻”,主要从语音的发音方式与其所表意义这一角度进行论述。

李弘教授在《语音隐喻初探》一文中,主张从Lakeoff等认知语言学家的观点解释语音隐喻。

Langacker把语言看成是象征体系,他认为该体系中的每一象征单位(symbolicunit)包含语音和语义两面或两极,即语音单位和语义单位。

象征单位的语义部分既可以含有字面意义,也可以包含语用意义,文化意义。

从语音的层面看,在每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异义字(词),为语音隐喻提供了语言基础,为以语音相似为基础而构建的隐喻思维以及解读语音隐喻提供了可能,同样的也为网络语境下的语音变异及理解提供了可能。

网络语音变异与人类的认知机制密切相关,只有在网络语境下才能作出解释,因此语境成为了网络语音变异至关重要的因素。

而在语音隐喻的认知中,人们必须依赖于知觉、记忆、想象、辨识、思考和推理等复杂认知手段的同时,语音隐喻的认知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语境,只有在更为宽泛的语境中,才能确定语音的隐喻性,这同样强调了语境的重要性,也强调了交际主体间要达成某种“共识”。

在语境由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转移的过程中,传统的语言已经不能适应要求,面对新事物,在原来语言的基础上通过新的隐喻,使原来的死隐喻有了新的意义,成为活的隐喻,这便是网络语言产生的认知机制,反映在语音方面便是语音变异,这种变异所表现出来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已由原来的由声音到意义再到隐喻转换的方式变为由视觉到内化的语音变异形式再到隐喻转换。

因此,本文认为,一个语音变异的形式,如果它能令人直觉地感受到是在彼类事物的参照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和谈论此类事物时,它就是语音的一种隐喻。

网络交际中人们是“聋子”和“哑巴”,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声音的交际,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语音缺失或者说是语音内化是最显着的语音变异。

网络交际过程中人们主要使用的是视觉感官,在看到传输过来的符号后,直接进行意义的转化而省略了语音环节,同样的在发送信息时,也是将信息转化为符号直接发送,在这两个过程中,语音的作用大大减弱,已经内化为最基本的思维或意念。

就此,网络参与者在语音缺失的条件下一方面借助聊天工具,如MSN、QQ等进行即时信息交流,期间大多通过口语语言书面录入的形式达到交际目的,以达到双方如同面对面交流的效果,提高交流的现场性,以弥补语音缺失带来的交流缺陷;另一方面,网民们利用谐音、摹声、拆音字母合拼等多种手段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变异词,降低语音缺失带来沟通障碍,还能展现外部形态上的诙谐视觉效果。

交际者在原来对语音掌握的基础上,较少的使用语音的物理形式,交际双方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把语音变异的形式和所代表的意义之间建立联系。

在此过程中,由于没有语音的物理形式,大大缩短了建立联系的时间,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感知、理解信息,整个过程是在思维中进行隐喻之间的转换,即用语音的变异所代表的隐喻意义激活旧的音义关系。

在语音变异形式的使用过程中,变异的各种形式的本身仅起着激活交际双方知识机构和知识草案的作用,激活后的结构和草案先按网络交际的场景形成心理图式,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文化知识在社会心理表征层次上进行交际准则的排列得出不同的推理结果,顺利完成交际活动。

正是因为在网络交际中语音变异起的作用是所代表意义,变异形式仅起了标音的作用,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异形式。

在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中,汉字谐音是最普遍的,这在传统语境中也是常见现象,此处不作赘述。

还有一类是英语谐音,这种谐音类似借词,不同的是,借词是原先汉语中没有表示相同意义的词语才借用外语发音创造新词(如“沙发”谐音英语“sofa”,因为汉语中没有表示这种事物的名词),而网络语言中的这种英语谐音在汉语中往往已经有了相应的词来表示,homepage的标准汉语是“主页”,因为谐音双方都是汉语,而汉语的同音异义词又比较多,因此相同相似的发音会包含更多的意义,而且正因为如此,谐音比其他方式更有可能进入网络交流。

还有一种是数字谐音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数字并不代表原本所指的数目意义,借用了阿拉伯数字形式,这些数字其实只是一种符号,取消了原先约定俗成的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联系,保留了符号与其声音之间的联系,甚至将这种联系扩大,一个数字可能指示几个音,数字序列表义的方式即几个数字所组成的序列联系相应数字的谐音,将这些音节投射到传统语言中原有的音节上,从而表达相应的意义。

例如“886”,它的读音“babaliu”谐“baibaile”的音,即“拜拜了”,而“拜拜了”其中的“拜拜”又是谐英语“Bye-bye”的音,辗转表达“再见了”的意义。

虽然表义如此复杂,但是因为在网络世界里已经被广大网民接受认同,似乎已经是约定俗成,一眼就能看懂其实际表达的意思,因此在交流、沟通方面都没有问题。

 

3.网络语音变异词语的特点

 

语音变异的网络词语是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形态,它有着大众文化的共性,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

3.1简洁方便

在网络交流过程中,为了提高输入速度,网民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加以改造,试图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

网民在网络交流时打字的速度远落后于思维的速度,加上汉字中同音字词较多,不常用字眼在输入法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找,这些都降低了输入速度,在不影响正常交流并达到完整表达自己想法的情况下,网民便用音同或音近的错字、别字、字母缩略词、数字等简洁方便的语言,极大地提高了交流的速度。

3.2视觉性强

网络语言中,数字、字母、文字等大量使用,在文字的映衬下,数字、字母等更容易引起对方的注意。

谐音在口头交际中效果并不太明显,而在网络交流中,利用通感效应把书面的视觉感受转化为口语的听觉效果。

严肃和活泼的有机结合,刺激感官,诙谐和幽默就产生了。

“0[3]/大虾”一词充分表现了网络高手像虾一样弯腰弓背在电脑前忙活的形象。

在口语中,如果把Windows读成“瘟都死”,或把俊男读成“菌男”,一般不会被人注意,更不会产生写成网上书面语的这种诙谐幽默的视觉效果。

再如,这样子(酱紫)的谐音,既隐含了味觉效果,又有视觉效果。

3.3诙谐幽默

网络是虚拟的世界,网民在交流过程时,主要通过操作键盘来进行,口语中的语音、语调,面对面交流时的手势、面部表情等重要的传递信息手段缺失,运用谐音修辞可有效弥补这些不足,在使用谐音时充分利用汉语作为表意语言的特点,故意使用错字、别字,运用各式各样的飞白修辞格,从而达到望文生义的表达效果,具有随意性、娱乐性、戏谑性特征。

这种诙谐幽默的表达既显示了创造者的智慧,也使网上交流显得极富人情味。

3.4粗俗化

网络谐音词语在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同时,也悄然表现出一种粗俗甚至色情的倾向。

在网络语言中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WBD(王八蛋)、NND(奶奶的)、TMD(他妈的)、NQS(你去死)、SB(傻逼)、NB(牛逼)等,随处可见。

有人曾通过雅虎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发现包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的“他妈的”及其拼音缩写谐音字眼的中文网页高达3305个之多。

目前,网络谐音用语的粗俗化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开始向传统媒体渗透,甚至有些粗话脏话已登堂入室成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新宠。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汉语的纯洁、文明形成了冲击,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网络语言中语音变异的基本状态

4.1语音变异的基本规律

网络语言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交际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语音变异。

在一份网络用语调查报告中,排在前20位的网络用语是:

1.顶(支持)2.555(呜呜呜)3.ding(顶)4.mm/MM(妹妹)5.LZ(楼主)6.DD/dd(弟弟)7.88(拜拜)8.偶(我)9.马甲(ID)10.ID11.斑主(版主)12.恩(嗯)13.汗或寒(敬畏)14.晕(非常惊异)15.ps/PS(photoshop的简称)16.灌水(发帖子)17.ddd(顶顶顶)18.bs/BS(鄙视)19.楼猪(楼主)20.滴(的、地),其中555(呜呜呜)、ding(顶)、mm/MM(妹妹)、LZ(楼主)、DD/dd(弟弟)、88(拜拜)、斑主(版主)、ps/PS(photoshop的简称)、ddd(顶顶顶)、bs/BS(鄙视)共十个是语音的变异形式,其余的是别字,这足以说明在网络环境下语音变异的现状。

网络语境中语音的变异基本规律主要表现在:

(1)拼音或英语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如:

mm或MM(妹妹),gg或GG(哥哥),JS(奸商),FQ(夫妻),GF(girlfriend),LOL(lotsoflaughs);

(2)数字与字母的混合,B4(before),10Q(thankyou),CUL8R(seeyoulater);

(3)数字,如:

886(拜拜啦),1414(意思意思),848(不是吧),7456(气死我了);

(4)拟声词:

e(恶心,也可表示饿了)、555(呜呜呜,哭的样子);

(5)汉语拼音或英语单词的截短,如:

z(zai,表示转载),BM(boom),ft(faint),ths(thanks);

(6)汉语或英语单词的谐音,如:

稀饭(喜欢),童鞋(同学),口耐(可爱),肿么了(怎么了),cu(seeyou)

(7)叠音词,如:

东东(东西),漂漂(漂亮),么么黑(非常黑暗),坏坏(坏蛋)试一下下(试一下);

(8)故意采用飞白修辞格,如:

假A联赛(甲A联赛),比尔该死(比尔·盖茨);

(9)英语单词首字母与英语单词连用式,如:

BtoB是businesstobusiness的简化形式,B代表与英语单词to连用;

(10)英语谐音,如:

“烘培机”是homepage的谐音;“伊妹儿”是E-mail的谐音;taxi(出租车)又谐音成了“太可惜”。

4.2语音变异的基本形式

我们要讨论的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主要是指部分网络语言利用不同符号间能指的相同或相近使所指发生转移。

譬如有两个外在形体有差异的符号A和B,它们的语音形式(即能指)相同或相近,网民们便以符号B来指代符号A的所指。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语言符号A为语言常态,语言符号B则是语言符号A的变异形式。

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语音变异形式B的考察,我们把网络语言的在语音方面的变异形式主要归纳为谐音、缩略两种形式。

4.2.1谐音

网络语言在语音上的变异多采用谐音手段,网络语言的谐音比较宽泛,有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如“早恋——早炼(早上锻炼)”;也有读音相差较远的,如“青筋——请进”;有的网络语言很可能是某种方言的语音变体。

综观我们搜集的网络流行语语料,以谐音为主要特点的网络流行语其谐音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种。

4.2.1.1数字谐音

利用数字的汉语读音与相近读音的外来词或汉语词语谐音。

例如,“88”在网络流行语中不表示数量概念“八十八”,也不读“bāshíbā”,而是把“88”看成由两个数字符号组成的数字串,读作“ābā”(变读成báibái),与外来词“拜拜(bye-bye)”

音近。

这样的数字谐音式流行语在网上较常见,再如:

1314——一生一世584——我发誓

1414——意思意思0748——你去死吧

530——我想你1573——一往情深

4242——是啊是啊847——别生气

9494——就是就是59420——我就是爱你

从这些谐音的流行数字可以看出,一个数字往往可以和多个汉字谐音,如1573(一往情深)和(你去死吧)中的“7”分别与“情”“去”谐音;438(死三八)和1314(一生一世)中的“3”“4”分别与“三”“生”和“死”“世”谐音等。

可见,数字谐音有一定的灵活性。

另外,某些数字的方言读音和普通话读音也在网络语言中并存,例如,网语“666”,谐音“溜溜溜”,想跑了,在离开或逃跑时用。

其中“6”为普通话读音liu。

而网语“3166”,是“再见”的意思,来源于日语,其英语拼音为SaYoNaRa,汉字译音为“萨扬娜拉”。

可见,在“3166”里数字“66”不读“liuliu”,而是在“六”(lu)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变读为lala或,属于某南方方言的发音,在一些南方方言中,和n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网语886谐音“拜拜喽”,其中“6”与“喽”谐音,也是某方言发音的演变。

数字谐音的网语因其直观、简便、通俗、风趣而深受人们喜爱并在网上广为流传。

4.2.1.2语码混合谐音

这类流行语的谐音方式较复杂,随意性较大。

在网络聊天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字符串“3ks”“B4”“4U”“F2F”等等。

如果是初次接触这些字符串,还真难品出其中三味。

字符串“3ks”是由数字“3”的汉语读音和字母“ks”在英语单词“thanks”中的发音(不是字母读音)相加合与一个英语单词“thanks”谐音。

“B4”是由“B”的字母读音(也可以看作是在单词before中的发音)和数字“4”的英文“four”的读音相加合与英语单词“before”谐音。

“4U”是由数字“4”的英语读音和“U”的字母读音加合与英语介宾短语“foryou(为了你)”谐音。

“F2F”中F则并不谐音,它是英语单词“face”的缩略,只有数字“2”的英语“two”的读音与英语“to”音近,“F2F”表示的是一个英语词组“(面对面)”。

类似的还有3Q指thankyou,U2指youtoo(你也是),me2指metoo(我也是)等。

通过这种方式谐音,词语的形式缩短了,电脑输入更简便些,同时,也显得新颖,给人以另类的感觉。

当然这种谐音的网络语言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往往要根据在网上交流的语境来定。

例如,“B4”在网上也可以谐音为汉语“鄙视”,网语“me2”中“2”在与英文too谐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与汉字“吐”谐音,“me2”就表示为“我吐”了。

4.2.1.3汉字谐音

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系统,是造成网络语言语音变异的一大原因。

刚开始接触网络的时候,网民普遍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由于上面的字词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频率排列,大多数付费上网的网民就为简便、快捷,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语。

从上面分析的两类谐音——数字谐音和语码混合谐音的网络语言可以看出,这两类网语在网络上流行的最直接的动因就是输入简便、快捷。

数字与汉语词语、数字加字母与英语单词或词组相比,前者比后者当然都要简便得多。

比较而言,利用汉字的音同或音近来谐音是汉语最常用的谐音方式。

流行的网语中有不少属于汉字词的谐音。

网络流行语的汉字谐音又有以下不同的方式:

1)无意义的谐音。

这类谐音词指的是谐音词是几个与被谐音词音同或音近的字符的组合。

这类组合纯粹表音,从字面上无法理解其意义,如“你才(你猜)、打雪丈(打雪仗)、密马(密码)”等。

2)有意义的谐音。

网络流行语中的汉字谐音词多数是有意义的。

我们根据谐音词与被谐音词间的关系,把网络流行语中的有意义的汉字谐音又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a.创造新词。

“妹妹”是比较正式的普通词语,而通过谐音变调创造出“美眉”,则是在非正式场合对年轻女子的流行称谓语。

b.借用旧词。

“斑竹”作为一种竹类的名称是普通词语,而在网络作为“版主”的谐音则是流行语。

“斑竹”与“版主”本来在意义和构词上都毫无瓜葛,两词能通过谐音联系在一起,是与计算机“智能ABC输入法”有关。

“版主”是个新词,该词在“智能ABC输入法”中没有现存的词条,当输入汉语拼音“banzhu”,首先出现的是“智能ABC输入法”中存有的“斑竹”,为方便快捷,输入者将错就错,于是在网络上约定俗成,普通词语“斑竹”也就逐渐成为网络流行语。

c.反向别解。

有些网络流行语既有语音上的谐音变异,又有语义上的反向别解。

如果有人称你为“俊男”,可能不是在夸你“英俊潇洒”,而是调侃你是个“菌男”,“长得丑”。

对这类谐音词语的理解要结合一定的语境才能领会其真正的含义。

类似的变异形式的网络流行语还有:

偶像——呕像(呕吐的对象)

早恋——早炼(早上锻炼)

黄昏恋——黄昏炼(黄昏锻炼)

情圣——情场上剩下来的可怜人

太监——太奸(太奸诈的人)

战斗英雄——战痘英雄

种豆大户——种痘大户

奔驰250——笨+痴+二百五

为了输入方便而大量产生的,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的运用中产生的,这与网络交际的环境密切相关。

互联网是个开放性的系统,它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自由性、无限性、和虚幻性。

在网络世界里,人人平等,谁也无法限制你选择的自由。

因此,互联网上的信息传输的方式也形成了一种虚实、动静、交互、立体的特点,所以,人们在网上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发挥。

在网络上,语言的使用具有广阔的自由度和随意性。

例如,被网民们用来张显自己个性的汉语谐音词语:

果酱(过奖)、共眠(共勉)、竹叶(主页)、点心局(电信局)、粪发涂墙(奋发图强)等等。

用动物名称来谐音,使网络语言显得风趣幽默。

例如:

屁免(PII,奔腾2)、酷鸡(酷机,指功能强的主机)、菜羊或赛羊(赛扬主板)、版猪(版主,电子公告版管理员)等等。

上面几类通过谐音而产生的网络流行语,来源于网络,也多流行于网络,口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譬如数字谐音的网语因其书写简便在网络上流行开来,人们首先是通过视觉对语言符号所指的感知,然后才产生能指上的联想,既简便又诙谐含蓄。

而在口语中,如果发出一串语音“sìsānbā”,听者一般很难立即有效地把网络流行语谐音式“438”和它所谐音的词语“死三八”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能起到网语所特有的表达效果。

同样,“3ks”和“F2F”如果只听其语音而不见其文字,一般也很少有人把它当成流行的语言符号。

当然,谐音而成的网语随着流行范围的扩大、使用频率的剧增,某些群体成员在使用该流行语时,交际双方也可能心领神会的。

如汉字谐音的网语在口语中的使用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如青年学生们在非正式场合用到第一人称“我、我们”时,故意读成“偶、偶们”的现象日渐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网语的汉字谐音式中,某些词语的方言读音也在网上流行开来,例如上文提到的“偶、偶们”,记录的是“我、我们”在闽南方言中的读音。

再如(破折号右边为普通话词语,左边是网上使用的表示该词在方言中的相近读音):

偶来乐——我来了

酱紫——这样子

好康——好看

粉——很

稀饭——喜欢

虾米——什么

叉饭——吃饭

素——是

从上面的几组词语可以看出,普通话和某些方言的读音,有的较接近,有的相差较大。

其中较特殊的是用一个汉字来记录两个汉字的读音,如用“酱”来表示“这样”的读音。

这类似于古代汉语中给汉字注音的“反切”。

不过,“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来记录一个汉字的读音,而在网语中却是反向使用的,这也可能是网语交际中求简原则的驱动。

类似的网语还有“表”,是“不要”的合音,据说是由上海网民最先使用,而尔后再传播开来。

这些表方言读音的词已通过网络突破了地域限制,各地的年轻网民们已再争相模仿使用。

4.2.2缩略

从本质上说,“语言只是声音符号的习惯系统”(萨丕尔)。

因此,可以说研究语言的任何一方面都可以从该语言的音韵特点出发。

汉语为表达的需要,从古代汉语到近现代汉语由单音节为主发展为双音节为主,词的形式加长,音节增多。

目前网上出现的缩略语主要是为了求简,使得形式较长的词或语变短,词语的音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网语中存在的大量的缩略语,有英文缩略语,也有汉语拼音缩略语。

这些网络缩略语,除少数如CEO等外,多数是由网民们自创的,一般在词典(包括英语词典)中是查不到的。

在网络缩略语中,英语缩略的占多数。

有的英语缩略语根据当时语境可能会猜出它的意思,例如:

(VeryGood很好);BF(boyfriend男友);FT(昏倒、厥倒)。

而有些如果你事先不知道其意思,是很难猜出其意义的,例如:

TYVM(太感谢你了);MorF(MaleorFemale是男还女);LAT(LovelyAndTalented又漂亮又有才华);FOTFL(FallingOnTheFloorLaughing笑得滚倒在地上,狂笑不止);HHOK(HaHa,OnlyKidding哈,哈,开个玩笑);KISS(KeepItSimple,Stupid简单一些,傻瓜。

不是“吻”);YOYOW或(YouOwnYourOwnWords或你得为自己的话负责);VC(风险投资,不是“微生素C”);BB(ByeBye再见);BTW(BytheWay顺便说一句)等等。

网上汉语拼音缩略语一般是由几个音节的首字母组成。

其中由双音节词缩略的比较多,例如:

(腐败);PF(佩服);SL(色狼);BT(变态);BD(笨蛋);BC(白痴);BS(鄙视);RY(人妖);LM(流氓);等等。

三音节的,如PMP(拍马屁);RMB(人民币);CBL(酷毙了)等。

四音节的汉语拼音缩略形式在网上较少见,如PLMM(漂亮妹妹)。

另外在网上还有表示称谓的汉语叠音词的拼音缩略形式,如GG(哥哥),DD(弟弟),JJ(姐姐),MM(妹妹)等。

这些词语的汉语叠音词是一般词语,而相对应的拼音缩略形式却是网络流行语。

除表示称谓的汉语叠音词的拼音缩略外,其他类的叠音缩略较少,有的所指也不稳定,如PP可能是“批批”,表示批评指正的意思,也可能是“片片”(指照片)或“屁屁”(指屁股)。

叠音类的网络流行语在网语中所占的比重较少。

除上述的拼音字母缩略的叠音形式外,还有少数汉字词语的叠音词,如东东——东西、漂漂——漂亮、坏坏——坏蛋、饭饭——吃饭等。

 

5.网络语言语音变异的原因

5.1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和冲击

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对语言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产生并依附网络的网络语言。

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数量、信息种类及传递速度均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虚拟社区不受传统的地理区域的限制,不再局限于邻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