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复习ultimate.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812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复习ultimate.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毛邓三复习ultimate.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毛邓三复习ultimate.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毛邓三复习ultimate.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毛邓三复习ultimate.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复习ultimate.docx

《毛邓三复习ultimat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复习ultimate.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邓三复习ultimate.docx

毛邓三复习ultimate

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者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下面是具体的分析)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中国共产党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建设与开展武装斗争密切联系着。

党的发展、巩固,是在革命战争中进行的。

(2)统一战线是实现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一战线必须以人民军队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人民军队是由共产党创建的,只有依靠人民的军队,才能开创根据地,才能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创造条件,也只有这样,从而为巩固和壮大党的队伍奠定基础。

统一战线问题,主要是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

党的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在同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之中发展和锻炼起来的,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大特点。

(3)党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增强党的战斗力,党的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是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正确处理与否密切联系着的。

这些关系处理好后,党的队伍就会发展壮大,同样,这些关系的正确处理会促使党在政治、思想上更加成熟,更有利于处理好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问题。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答: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

答: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答:

必要性: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在对内没有民主,对外没有独立的情况下,中国只能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无法单纯依靠无产阶级自身的力量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

中国革命必须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3.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中国革命只有在农村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必然性:

1.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这就使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为革命军队和政权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可能性:

①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7.一国两制基本内容?

答: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一个中国。

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

2)两制并存。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

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8.改革的实质?

答: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答: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3.这里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0.为什么要建设和谐社会?

答:

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式,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11构建和谐社会原则?

答: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工作方针)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重要保证)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重要条件)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依靠力量)

11)怎么构建和谐社会?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2.公有制比重下降,非公有制比重上升,会不会影响社会主义?

答:

不会。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就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13.哪些人按劳分配,哪些人属于其他分配?

答:

公有制或公有控股企业职工主要实行按劳分配。

1.个体劳动者按自己劳动和生产资料分配,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这属于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如资本所有者凭借经营活动中的资本获利,如贷款利息、租金等,这属于按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

3.按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这属于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生产要素分配。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

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5.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体现毛泽东哪篇文章?

答:

《论新阶段》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答: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8.承认一个中国的含义?

答:

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19.中共八大提出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答:

我们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方?

答:

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公有制经济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上具有垄断地位(如能源、通信等方面),表现为对宏观经济极强的控制力;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宏观调控的力度更为有力,以便于更好的在宏观上把握经济总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虽然宏观调控主要以间接手段(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为主,但必要时还会采取行政手段,毕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政治制度还是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也有一定的宏观调控手段,但有时力度略显不够,在应对经济危机时尤为明显。

2.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自身矛盾的存在,经济危机都会不定期的发生,虽然每次能够延缓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但是从根本上无法消除经济危机,这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仅仅靠国家政府的强制干预政策只能防范一时,而不能防范一世。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没有经济危机这么一说,再加上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因此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很强的优越性。

21.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答: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

第一,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从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看,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从农业与人民、国家的关系上看,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2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答:

1.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23.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答:

基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主要动力是社会主要矛盾、直接动力是改革。

24.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什么社会?

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5.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答: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协调。

26.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度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

答: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问题、目标。

答:

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目标是?

29.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造前中国社会性质?

答:

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并存。

这时我们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0.马克思主义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答:

邓小平理论。

31.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

答:

科学发展观。

32.“三个代表”本质?

答: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3.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出现在毛泽东哪本书?

答: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34.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哪个文章

答: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核心问题?

答: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36.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答:

武装斗争。

37.党七大把什么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答:

毛泽东思想。

38.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目标?

答: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39.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答: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力量?

答:

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力量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41.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分别有哪些?

答: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42.共产党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

答: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党员个人服从党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各组织和全党党员服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央委员会。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

  a)

(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b)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c)(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由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生产的委员会。

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d)(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党的下级组织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的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

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监督。

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e)(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凡属重大问题都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f)(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43.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基本经验、根本动力?

答: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根本动力------工人阶级(无产阶级)

4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答: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一、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2.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3.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4.虚心向人民学习。

三、独立自主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

1.各国无产阶级首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

2.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不闭关自守,不拒绝可能得到的援助。

既反对别国对中国的干涉和侵略,也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对别国的侵略和干涉。

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是辩证统一的。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四、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体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全部科学著作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中。

45.中国共产党跟其他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答: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答: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7.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答:

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呢?

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体,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是革命的主力军。

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

(2)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

(3)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凶恶而强大的,而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事实上,作为中国革命支柱的人民军队主要是由穿上军装的农民组成的。

中国革命战争正是在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下取得胜利的。

48.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七大报告)

答: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2.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4.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

5.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6.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49.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

答: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C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E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F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0.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内容?

答:

1.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2.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3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4.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5.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5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断?

答: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内容?

答: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业工商业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

2)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采取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

3)在改造方法上采取逐步过渡的形式。

在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

53.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辨析题)

第一,从目的和功能上看,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是作为它的实现形式的是具体体制,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严重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因此,必须对它进行根本性改革。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第二,从广度上看,改革是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

改革旧的经济体制,用适应现阶段生产力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是改革的最基本内容。

但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然要受到旧的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的制约和影响,这就要求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进行其他体制的配套改革,制别是政治体制改革。

因此,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是全局性、整体性的,表明它的革命性质。

第三,从深度上看,改革不是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它的根本变革。

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的严重不适应,已经不是个别“环节”、“方面”的问题,而是全局性、整体性的,因此对它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已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进行根本性改变,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它。

从社会制度的角度来讲,这种取代是一种量的变化,没有发生根本质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从具体体制的角度来讲,这种取代是一种质变,是一种革命性变革,实质上是一场革命。

当然,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不是改革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革命性变革。

改革所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因而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如果把改革看作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那是完全错误的。

54.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

1,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5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有:

1、民主法治。

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

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

全社会互帮互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