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核实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668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储量核实报告.docx

《储量核实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量核实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储量核实报告.docx

储量核实报告

资源储量核实调查报告

专业:

地质工程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六年五月

 

目录

前言3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3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3

三、实习内容4

四、感受和收获13

前言

每个人都知道,社会正在不断的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外出实习是激励我们以后更加努力的学习,也让自己知道自己和那些正式员工的差距,知道自己的不足。

在实习的过程中,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这些对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我想如果你是老板,也希望自己的员工的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吧!

可是不管如何,学校都是希望你们步入社会以后能够更好的生活,能够更好的工作,在良好的环境下继续成长。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1实习目的

(一)学校安排我们外出实习也是为了给一次检验自己的机会。

有句话不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么?

”所以通过实习,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

然后确定以后的学习目标,获得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综合性人才,让自己能够走得更远。

(二)通过深入基层单位,了解当前茶产业发展现状,可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

(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恪敬职守,用于创新。

1.2实习要求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实习纪律,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实习,不得提前结束实习,也不得未经批准随意延长实习时间。

(二)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与实习指导师傅和实习单位搞好关系。

(三)虚心学习,勤奋探索,认真求教;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维护学校的声誉,遵守各项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素养,不得向实习单位提出不恰当的待遇要求。

(四)善于总结并吸取实践工作经验,尊重实习单位员工。

认真做好实习笔记,撰写实习报告。

(五)实习期间,注意应经常与学校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汇报实习情况,听取老师对实习过程的指导与建议。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2.1实习时间

2015年12月15日至2016年5月1日

2.2实习地点

2.2.1实习单位

福建省196地质大队

2.2.2实习地点

福建省三明市

三、实习内容

3.1研究矿区概况

煤矿有限公司永丰矿山位于大田县城。

自然地理:

本矿区属中低山区,以构造侵蚀、剥蚀地貌类型为主,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

矿区内的山脊走向近东西向,山脊南北的沟谷发育。

切割较深,断面多呈“V”字型。

沟底坡度大,沟谷水排泄通畅。

矿区东部是闽江水系的地表分水岭,没有大的地表水体。

矿区内的沟谷水流均属九龙江水系,最大的三板洋沟旱季流量5.49升/秒。

本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区。

年降雨量1050~2234.5米毫米,平均1565.6毫米。

主要降雨量集中在4~6月份。

最高气温七月份为38.7°C,最低气温一月份为-6.3°C。

经济条件:

大田县矿产以煤为主,铁,钨,铜,铅,锌,石灰岩等有较好的远景。

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产量自给有余。

除农业和部分地方工业占用劳力外,大田县劳力有一定剩余。

3.2本次工作情况

重点收集、整理矿山F8上盘范围内童子岩组一段的39、40、41号煤层赋存情况(F8下盘没有井下工程),2012年12月5日到25日,福建省华飞矿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派员到该矿收集井下地质资料,具体工作如下:

(一)现场调查老窑关闭情况和开采水平(深度),以及老窑积水情况。

(二)核实方法:

矿井井下地质编录与参考历史资料。

(三)查阅了永丰矿山开采的原始地质资料(主要是工作面回采的实际情况)。

(四)查阅了永丰矿山矿井涌水量观测台帐。

以上的工作确定了39、40、41号煤层的实际开采情况,给39、40、41号煤层确定了储量边界;39、40、41号煤层的变动得到控制并且圈出了资源储量。

为该煤层计算资源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本次共编录石门774米,编录副井200米,煤巷编录1575米(其中切眼沿煤上山195米)。

同时对矿井断层点漏水处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和观测,具体位置见下表。

井下测量和地质编录统计表1

煤层编号

石门测量(m)

煤巷测量(m)

煤巷编录(m)

水文地质调查(处)

采空区调查(处)

备注

39

449

600

665

1

1

+745水平、+775水平

40

145

430

495

1

1

+720水平、+750水平

41

180

350

415

1

1

+747水平、+792水平

二号井

副井

200

3.3矿区地质

3.3.1地层:

永丰矿山的地层属[福建省区域地层表]划分的Ⅳ453龙岩地层小区,与相邻的上京,后洋井田地层相似。

区内所见的各时代地层有石炭系下统林地组[C1l],出露于井田东北角F0以北的狮鼻山,深部二个钻孔揭露。

厚度大于15米;石炭系上统船山组[C3c],深部104/ZK15、106/ZK3揭露,地表没有出露。

厚度大于60米。

与下伏林地组呈假整合接触。

不含煤;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区内地表未出露,深部104/ZK15、106/ZK3揭穿本组地层。

其余钻孔只到灰岩顶部。

厚度227米。

本组与下伏船山组呈整合接触。

不含煤;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地表没有出露,深部26个钻孔打穿本组地层,厚度90米,往南方向达110。

本组与下伏栖霞组呈整合接触。

不含煤;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1t,断层F2以东出露P1t部分地层,与文笔山组呈正常接触。

厚度关于215.2米。

含煤层。

依据标志层岩性、岩相、古生物化石组合,划分三个段。

区内童子岩组仅见第一段地层,第二段、第三段均被断失;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P2cp),本组地层厚度大于256米,在矿区西部广泛出露,为煤系盖层。

岩性:

以泥质岩为主,次为细砂岩,其次为粉砂岩;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偶见由较多~丰富植物茎形成的镜煤化条带;含植物、动物化石。

不含煤;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本组地层厚度67米,地表出露于108/ZK13,110/ZK8附近。

浅海相碎屑沉积,岩性以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次为砂岩。

不含煤;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本组地层厚度36米,岩性为:

浅海相灰岩,呈浅灰色、深灰色,厚层状,质较纯,缝合线发育。

夹不规则透镜状的砂质灰岩和泥灰岩,见较多方解石脉。

本组与下伏大隆组呈整合接触。

地层厚度不详;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1X),本组地层厚度292米,在110线以南,西井田F4以西地表均有出露,深部110~112线5个钻孔揭露。

浅海相沉积,钙质粉砂岩、泥质岩,青灰色或灰绿色,风化后呈褐黄色。

薄~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发育。

产海相动物化石。

本组与下伏长兴组呈整合接触;第四系(Q)第四系地层厚度一般为3~5米,平均4米左右,主要为残积、坡积物。

3.3.2构造:

矿区位于太华~长塔背斜的北段西翼。

总体构造形态由一个倒转的向斜和一个倒转的背斜组成。

次一级褶皱发育,且被F8所破坏。

地层倾向一般在110°~160°,地层倾角一般在25-47°左右。

本区主要断层有F2、F3、F5、F7、F8、F9、F10,其中F5、F7、F10为井田边界断层。

太华长塔背斜构成矿区的I级褶皱。

卷入的地层有石炭系下统林地组、上统船山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上统翠屏山组、大隆组、长兴组和三叠系下统溪口组。

由于F2、F3 的切割,分成构造互不相关的三个部分。

F2上盘:

为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三叠系下统溪口组由二组II级倒转向斜和背斜组成。

F2下盘~F3上盘:

由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和童子岩组地层组成一对II级倒转背斜和向斜。

由于F8和F3的破坏,倒转背斜和倒转向斜不完整,F8上盘保留部分倒转背斜的正常翼,F8下盘保留部分倒转背斜的倒转翼。

此倒转翼有三对倒转的III级背斜和向斜。

II级向斜只在F3和F8间保留少量的正常地层。

F3下盘:

由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石炭系下统林地组组成。

为一个向南西倾的宽缓单斜,地层倾角15°~20°。

矿区内断层大于30米的有7条,按断层走向可分为三组:

北北东走向:

F5、F10。

北北西走向:

F2、、F3、F8、F9。

近似东西向:

F7。

(一)褶皱F2下盘~F3上盘:

由一对II级倒转背斜和倒转向斜组成。

因受F8和F3的切割,使背斜和向斜均不完整;F8上盘只保留倒转背斜的正常翼,106线浅部保留少量近轴部的倒转翼。

F8~F3之间保留II级背斜的倒转翼,也是II级向斜的倒转翼。

F3与F3‘之间保留小部分II级向斜正常翼地层。

为II级背斜正常翼,106线东端保留少量近轴部的倒转翼,背斜轴受F2、F8的破坏保留不完整。

所见地层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地层,基本构成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西,倾角在走向上有较大变化,104线以北倾角19°,104~108线之间倾角37°,108线以南变缓为30°左右。

在106线附近见II级背斜倒转翼地层,倾向南西,倾角45°以上,III级小褶皱发育,地层产状变化大,构造复杂。

F8~F3之间:

保留II级背斜倒转翼的部分地层,次级褶皱发育,有三对III级的倒转向斜和背斜组成,剖面上从上到下编号为III1倒转向斜,III1倒转背斜,III2倒转向斜,III2倒转背斜,III3倒转向斜,III3倒转背斜。

背向斜面两翼地层倾向一致,倾角近似,在剖面上成“多”字形。

卷入的地层有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和童子岩组第一段第一带及第二带,总的地层倾向南西,倾角22°~27°,局部有变化,缓者在16°以内,陡的也在33°以下。

III1倒转向斜和III1倒转背斜,只保留在105线以北,往南受F10破坏,没有保留。

III2倒转向斜其轴面和正常翼及倒转翼部分地层在108线以北被F8破坏,保留不全。

III2倒转背斜轴在109线以南受F10破坏。

III2倒转背斜和III3倒转向斜比较紧密,总的表现为北部幅度小,106~107线间收缩;再往南幅度又增大。

III2倒转背斜,III3倒转向斜和III3倒转背斜的轴面,到核部文笔山组地层中相交,成紧密的倒转背斜形式。

III3倒转背斜的倒转翼较宽缓,斜宽大于700米,其余均100~250米之间。

F3~F3‘之间:

为II级倒转向斜的正常翼,仅在106~107线间保留少量的童子岩组局部地层,倾向南西,倾角10°。

成简单的单斜。

F3下盘:

由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下石灰统林地组地层组成,为一向南西倾的宽缓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5°~20°。

由于F3的切割,与上伏童子岩组地层的构造没有紧密相关。

(二)断层区内断层不甚发育,断距大于30米共有7条,依次编号为F2、F3、F5、F7、F8、F9、F10,其中F5、F7、F10为井田边界断层。

依编号顺序简述如下:

F2——正断层:

地表108线以南出露于矿区东部、108线以北拐向北西,贯穿矿区南北,出露长度大于2500米。

102线以北为F7所切割。

断层走向上和倾向上均有波状起伏现象。

108线以北走向为北西,倾向北西西。

倾角一般30~35°。

地表和钻孔见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地层和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和第三段地层接触,特征明显,界线清楚。

F2上盘和下盘成为构造截然不同的地质体。

地表250米勘探线上有10个点揭露,深部500米勘探线上有28个钻孔控制。

F3——正断层:

发育在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和文笔山组地层之间,为上京井田往西延伸部分,矿区内为隐伏断层。

断层走向稍有起伏,大体走向320°、倾向230°、倾角13~37°。

往西延伸为F5所切断。

104线~107线间F3局部出现分叉现象,分叉部分编号为F3`,区内钻孔均见缺失童子岩组第一段和文笔山组的部分地层。

钻孔揭露,断层带特征明显,部分钻孔见断层角砾岩。

角砾成分有千枚岩、石灰岩、泥岩、粉砂岩、煤、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白云母花岗岩等。

角砾在5~35mm之间,大小不等,呈尖棱角状、次棱角状。

深部共有32个钻孔控制,走向和倾向上控制间距一般在300~600米左右。

F5——正断层:

隐伏于F2下部童子岩组地层中,为东西井田边界断层,断层倾向284°,倾角65°西井田钻孔见童子岩组第二、三段地层和东井田童子岩组第一段倒转地层和文笔山组地层接触,上盘童子岩组地层明显下落。

106线以北500米勘探线有3个钻孔控制。

F8----逆断层:

发育于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地层中,地表出露在105线以北,长度大于750米,105线以南隐伏在F8之下。

断层倾向235°~255°,倾角20°~33°。

地表250米勘探线上有3个点间接揭露,深部500米勘探线上有19个钻孔控制。

F10----正断层:

地表出露在矿区东部108线以北,长度大于1500米;108线以南隐伏于F2之下,为东井田和上京井田边界断层,断层倾向95°~110°,倾角67°。

F10主要表现为童子岩组不同褶皱翼地层、煤层重复。

如110线ZK62揭露地层有童子岩组第一段第一带和文笔山组地层,呈一对倒转背向斜,文笔山组地层由于倒转背向斜被卷到500米标高以上,往西间距220米的110/ZK7揭露控制,在相当的标高未发现有文笔山组地层。

106线ZK32附近生产硐经开采和地质编录,也发现在同一水平童子岩组第一段地层,煤层重复。

II级褶皱在上下盘重复,不连接。

走向上地表250米勘探线有5个点间接揭露,250米线间距深部有5个钻孔控制,但由于断层倾角较陡,倾向上控制程度较差。

(三)小构造及其对煤层的影响区内小构造主要表现为小褶曲(III级以下褶皱)和小断裂。

小褶曲主要发育在F8上、下盘童子岩组第一段第一带地层,倒转背向斜的倒转翼次级褶皱中。

地表、生产硐及钻孔中表现为地层,煤层的局部重复,小褶曲出现形式多为倒转背向斜,转折端一般为尖棱状,往往出现在挤压强烈部位,对煤层赋存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煤层厚度产生变化。

小断裂在区内较为发育,在生产硐,地表探槽或公路剖面主要表现为岩层不连续,上下产状不一致等。

在钻孔中表现某一煤层或某一小段地层的缺失和重复,断距大小不一,一般3~10米,个别稍大。

3.3.3岩浆岩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区内岩浆岩在地表出露不多,零星分布在104线以北,除102/ZK10南面附近见一条长约500米,宽约20米的石英斑岩脉外,其余均为小岩脉。

深部有17个钻孔见到,岩石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钾长黑云母花岗斑岩,呈脉搏状体,假厚度最小为0.19米,最大为36.48米。

岩浆岩依钻孔揭露主要发育在F3附近,侵入大多呈脉搏状体。

对岩浆岩直接接触的煤层、经采样分析煤质尚无大影响。

3.4煤层与煤质特征

3.4.1含煤性

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和上统翠屏山组(P2cp)为本井田含煤地层,屏山组(P2cp)未见可采煤层,仅镜煤化条带。

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因断层破坏,28号煤层顶板以上地层、层缺失,第一段第一带和第二带:

共含煤24层以上。

已编号煤层17层(自46~32号);参加储量计算煤层6层,均在第一带(P1t1-1)地层中。

属薄煤层,39号为较稳定可采煤层;40、41、42、43、45号煤层属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余者均为零星可采煤层或煤线。

童子岩组第一段第一、二带地层平均总厚度215.20米。

煤层平均总厚7.24米,含煤系数3.36%;估算资源储量煤层平均总厚度4.72米。

有效含煤系数2.19%。

第一带(P1t1-1);地层厚度147.80米;煤层厚度5.01米,含煤系数3.39%;估算资源储量煤层厚度4.72米。

有效含煤系数3.19%。

第二带(P1t1-2);地层厚度67.40米;煤层厚度2.23米,含煤系数3.31%;仅在107~110线东部小范围内见少数可采点,无法估算资源储量。

第三带(P1t1-3)28号煤层以下,仅107/ZK102、108/ZK35有保存。

3.4.2煤层特征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

含煤24层以上,其中39、40、41、42、43、45,共6层为其可采煤层。

39号煤层:

简单结构,本煤矿所见最大厚度为2.2米,最小厚度0.12米,平均1.05米,据统计,其可采率为0.84,属较稳定可采煤层。

倾角平均为22°~38°,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

40号煤层:

简单结构,本煤矿所见最大厚度为3.30米,最小厚度0.1米,平均1.30米,据统计,其可采率为0.84,属较稳定可采煤层。

倾角平均为24°~35°,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含植物茎及碎屑化石,部分直接底板为细砂石或粉砂石。

41号煤层:

简单结构,本煤矿所见最大厚度为2.40米,最小厚度0.1米,平均0.9米,据统计,其可采率为0.80,属较稳定可采煤层。

倾角平均为24°~39°,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多数为细砂岩或粉砂岩。

42号煤层:

简单结构,本煤矿所见最大厚度为2.0米,最小厚度为0.15米,平均0.68米,据统计,其可采率为0.59,属较局部稳定可采煤层。

倾角平均为20°~35°,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质岩,含较多植物茎化石。

43号煤层:

简单结构,本煤矿所见最大厚度为2.0米,最小厚度0.01米,平均1.3米,据统计,其可采率为0.81,属较局部稳定可采煤层。

倾角平均为21°~38°,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

45号煤层:

简单结构,本煤矿所见最大厚度为2.30米,最小厚度为0.3米,平均1.17米,据统计,其可采率为0.90,属局部较稳定可采煤层。

倾角平均为22°~39°,顶板为砂质泥岩,直接底板粉砂岩,间接底板为泻湖海湾波浪带相砂岩。

3.4.3煤质特征

(一)煤的物理性质

区内煤层均属高变质无烟煤。

煤的一般宏观特征:

钢灰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

常见粉粒状结构为主,次为条带状和次生角砾状、断口参差状、镜煤呈贝壳状、以半亮型、光亮型为主,构造挤压强烈或褶褶皱转折端见有半暗型粉煤。

比重大、硬度大。

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基本相似,常见几种类型如下:

1、条带状块煤明显或不明显条带块煤,一般条带宽3~15毫米。

金属光泽~强金属光泽。

镜煤性脆、具贝壳状断口、原生裂隙发育、目估属低机械强度。

因构造挤压,原生条带位移形成不明显条带,原生裂隙不发育,往往具有角砾状,机械强度较高。

2、次生角砾状块煤,原生带完全受到破坏,呈大小不等角砾,一般3~10毫米,由细~微粒煤胶结而成质地坚硬的块煤,目估机械强度中~高强度。

3、粉粒状块煤和粉煤,粉粒状块煤,主要由细~微粒组成,煤粒主要在0.3毫米以下,半暗型、光泽较暗、硬度小、脆度大、易破碎;粉煤,主要由粉状煤夹少量粉粒块煤组成、半暗型、松散。

上述几种类型,以不明显条带状及粉粒状块煤为主。

煤中的矿物含量少,常见有黄铁矿和石英等。

黄铁矿有原生和次生两种,原生常见于煤层顶底成小团块,次生成粉沫状或细粒状分布于煤砾裂隙间,石英主要呈脉状或颗粒状充填于煤砾裂隙间。

(二)煤的化学性质

主要煤层化学性质见煤质分析结果见下表:

主要煤层煤质分析结果表表2

煤层编号

39

40

41

挥发分(%)

Ad

11.27

8.02

8.18

发热量(MJ/Kg)

Qnet。

ar

41.07

41.13

40.89

硫(%)

St,d

0.26

0.30

0.21

磷(%)

P

0.01

0.01

0.01

容重g/cm3

1.72

1.7

1.68

表中39、40、41号煤层煤质成果为本矿取样测试所得;43号煤层煤质资料则根据福建省196煤炭田地质勘探队2007年的地质勘探报告资料。

从表中可知,本井田主要煤层39为中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的无烟煤;40号煤层为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的无烟煤;41号煤层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的无烟煤。

3.5资源储量估算

3.5.1资源储量估算指标及对象、范围

(一)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采用的工业指标采用闽国土资综[2007]46号文,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附件一表1而确定工业指标如下,即煤层倾角<25°时,最低可采厚度为0.7米;煤层倾角25°~45°时,最低可采厚度为0.6米;煤层倾角>45°时,最低可采厚度为0.5米。

最低发热量(Qnet,d):

12.5MJ/Kg。

最高硫分(St,d):

3%。

采用工业指标符合本省实际。

(二)资源储量估算对象、范围

矿山内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共有6层,均为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煤层。

编号分别为:

断层F8上盘39、40、41号煤层,F8下盘39、41、42、43、45号煤层。

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的边界为批准的采矿证范围内及开采标高+661米之上的各煤层保有资源储量。

+661米标高以下煤层,及各煤层采空区不参与资源储量估算。

3.5.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一)估算方法

本矿山童子岩组由于F8断层的切割,自然形成了F8上盘块段和F8下盘块段的两个作图区块,综合各煤层的赋存状态,F8上盘只估算39、40、41号煤层,F8下盘估算39、41、42、43、45号煤层。

区内煤层属缓倾角—中等倾角煤层,一般倾角介于15—40°之间。

故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煤层底板等高线水平投影图,利用地质块段法求得。

比例尺为1:

5000,等高线距为25m。

资源储量估算公式:

Q=S×h×dS=Si/cosa

式中:

Q—资源储量(千吨)S—块段斜面积(米2)

h—块段平均厚度(米)Si—块段水平平面积(米2)

d—体重值(吨/米3)a—块段平均倾角

(二)参数确定

1、煤层厚度:

采用矿区各煤巷中揭露的该煤层厚度的平均值。

煤层平均厚度表表3

煤层

39

40

41

42

43

45

见煤点数

47

29

24

可采点数

41

22

20

煤层结构

简单

简单

简单

简单

简单

简单

(m)

最大-最小

0.12-2.2

0.1-3.3

0.1-2.4

0.0-2.0

0.01-2.2

0-2.30

平均

1.05

1.26

0.9

0.68

1.3

1.17

2、容重:

采用本矿各煤层实测的原煤视密度平均值。

3、块段面积:

在计算机上用作图软件中的求面积功能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求得平面积。

4、煤层倾角:

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用作图法求得。

3.5.3块段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一)块段的划分

井田内煤系地层受F8切割自然形成二个不连续块段,并按褶曲轴和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块段划分。

(二)资源储量类型

从本次报告中对区内煤层和构造的叙述中可知,本区勘探类型应属Ⅲ类三型,其储量类型的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2-12-17发布的《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确定。

根据本区勘探类型(三类二型),1、三类二型采用500*500m网度见煤点连线以内及沿走向外二分之一线距(250米)、倾向外沿三分之一线距(167米),划定的范围为基础储量122b。

1煤层的厚度、结构已基本查明,煤层对比可靠,可采煤层的连续性已基本确定,煤类、煤质特征已基本查明,岩脉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已基本查明;

2煤层底板等高线已基本控制,落差大于50m的断层已基本查明;

3较稳定煤层采用500×500m网度的勘查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连线以外250m所划定的资源储量;

4不稳定煤层采用250×250m网度的勘查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连线以外125m所划定的资源储量;

5各煤层均有煤巷控制。

6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大致探明。

7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3.5.4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经本次核实,截至2012年12月底,矿区范围内,核实及估算保有煤炭资源储量297.0万吨。

本次核实及估算39、40、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