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472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三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三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课标解读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我们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课文为载体,通过细心观察、收集整理观察中最有趣的发现,学会正确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写好观察日记,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13花钟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各种花开放的资料、课文提到的花的照片,及“花钟”钟面演示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

板书“钟”,说说钟是干什么用的呢?

(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再板书“花”。

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花钟”呢?

(自由读一读)读到“花钟”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从课文找一句话说说什么叫花钟。

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

你们瞧!

(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

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伴着音乐解说:

那“花钟”里都种了哪些花呢,接下来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

3.说说感受:

欣赏完这些花,你们有什么感受想说说吗?

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课件出示)

4.指导朗读:

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用欣赏的语气读)

5.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摇头晃脑地读,也可以小组互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带上老师的要求:

(小黑板出示)

(1)读通课文,课文中难读的、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它们读准确;

(3)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多读几遍,想一想该怎么读才好?

三、生字过关,感悟文意

1.这些生字宝宝你认识吗?

(说说哪个生字识记起来有困难,大家讨论讨论)指名读。

 nùmùzàoyǎkūnbōwěnzhì

怒 暮燥雅昆播吻致

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

(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

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

分组开火车读。

(结合课文组词)

凌晨蔷薇绽开欣然怒放暮色昙花干燥灼伤淡雅花蕾昆虫传播

吻合花圃大致

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5.当当小老师:

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四、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

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

2.出示并欣赏照片,说出花的名字。

3.同桌二人合作:

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

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第1自然段)

(2)出示下列句子,与教材第1自然段相应的句子进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读、讨论后指名谈自己对这两组句子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相同的内容的好处。

(3)带着独特的体验有个性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仿写创作:

你们还能用与课文不同的方式描写这些花的开放吗?

学生动笔创作。

(5)小结:

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

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

5.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

你们还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

(黎明3:

00左右蛇床花开放;上午6:

00左右斑猫儿菊开放;上午8:

00左右山柳菊开放;上午9:

00左右卷耳苦苣菜闭合;上午10:

00左右欧洲稻槎菜闭合;上午11:

00左右鸟乳花开放;下午1:

00左右石竹闭合;下午2:

00左右深红海绿闭合;下午4:

00左右小旋花闭合;下午5:

00左右白睡莲闭合。

五、总结延伸

六、拓展作业

留心观察学校里的花、家里的花,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它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艳、内、梦、醒、苏。

2.学生留心观察并书写。

二、回忆引导生疑

1.复习第1自然段,引导生疑:

出示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学习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

(提炼主要问题:

“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

2.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3.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1)小组内交流。

除课文提到的花以外,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是什么原因。

(2)全班交流。

除了书上提到的原因,你还知道其他原因吗?

三、引导分析文章,动手做花钟

1.学习第3自然段: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这些花不仅开花的样子不同,而且时间也不同,也知道了他们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

植物学家据此制作了一个大花钟。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现在,同学们就带着他的创意,两个人合作,共同修建一座花钟吧。

请两名同学来黑板前修建一座花钟。

3.小结:

钟里同学们种的这些花,一天之内就要陆续地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用花的开放,就可以表示时间,这才是真正的──(指课题)

四、课后探究,布置拓展作业

1.引导学生继续搜集有关资料:

只可惜,这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在空白处贴上问号)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有什么奇思妙想吗?

请你把它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14、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测、阻、证”等到10个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超常”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弄明白蜜蜂具有辨认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试验蜜蜂有无辨别能力的过程。

2、 学习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3、 作者怎么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的。

课前准备:

1、生字卡

2、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

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

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

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这次试验是怎样进行的?

结果如何?

2、把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多读读。

二、 学习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划出作者试验的句子,和同学讨论“我”具体是怎么样做试验的?

出示重点词(我家花园、记号、小女儿等着、走两里多路)

2、我”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省去其中的一些做法行不行?

为什么?

3、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小组同学讨论)

4、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没有回来又会怎样?

5、小黑板出示: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高声喊道: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6、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用什么词来形容,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

(指生读,大家评议。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

为什么?

(小组讨论)

8、小黑板出示句子:

(读句子,比较作者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9、十七只蜜蜂飞回来了,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1)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1、 什么是本能?

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本能?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结论的?

12、 默读全文,回想全文内容。

和同桌同学说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四、 课后延伸

1、这次试验给你留下什么?

从法布尔的所作所为中得到了什么?

2、如果让你来做这次试验,你会怎么做?

3、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有疑惑的事,也想通过试验来找到答案的?

五、 作业

1、 摘抄好词句。

2、 阅读讲述关于其它动物有趣的故事的书籍。

板书设计:

14   蜜蜂

 

     我家花园       记号

听说     做试验      小女儿等      得出结论

走两里多路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

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

(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

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

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

(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

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

(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

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

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

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玩镜片

做放大镜

列文虎玩放大镜玩出了名堂

做显微镜

发现微生物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

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

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

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

有哪些新的发现?

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二.小组交流

小组围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

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

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一、导入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

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

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二、学生讨论交流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

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三.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1..放声朗读,检查修改。

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2.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3.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4.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5.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四课时(自主探索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

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

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

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

形近字组词。

耍(   ) 渣(   ) 同(   ) 惜(  )  交(   ) 辫(   )著(   )

要(   ) 查(   ) 铜(   ) 借(   )  胶(   )  瓣(   )者(   )

二、读读背背

1、导入:

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让我们大开眼界,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小组朗读。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8、拓展延伸:

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

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

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

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拓展:

说出你知道的带有“月”的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

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3、小结激励:

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五、练习设计及作业:

1、背熟读读背背。

2、形近字组词。

3、阅读古今中外有关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