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责任险市场缺失原因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7939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责任险市场缺失原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疗责任险市场缺失原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疗责任险市场缺失原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医疗责任险市场缺失原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医疗责任险市场缺失原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责任险市场缺失原因分析.docx

《医疗责任险市场缺失原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责任险市场缺失原因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疗责任险市场缺失原因分析.docx

医疗责任险市场缺失原因分析

RUC-BK-100400-020107-2006200330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医疗责任保险市场缺失原因分析

 

作者:

钟旭东

学院:

财政金融学院

专业:

保险学

年级:

2006级

学号:

2006200330

指导老师:

王颖

论文成绩:

日期:

 

中文摘要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的维权意识和人本观念逐渐加强,医疗纠纷诉讼呈上升趋势。

在当前医疗执业风险激增、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医疗责任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机制,理应发挥维持医疗机构财务稳定性、补偿患者损失和协调医患纠纷的重要作用。

但在该险种的实务经营中,医疗责任保险却面临着市场缺失的现状。

本文在相关学者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着重从需求层面、供给层面和制度层面对医疗责任保险国内市场缺失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力求找出症结所在,以期解决之道。

 

Abstract

Withthedeepeningofreformandsocio-economicdevelopment,thenationalconceptofhumanrightsprotectionisgraduallystrengthened.Asaresult,medicaldisputesandlawsuitsareontherise.Incurrent,medicalliabilityinsuranceasarisktransfermechanisms,shouldplayanimportantroleinmaintainingthefinancialstabilityofmedicalinstitutions,providingcompensationofthepatientsandsolvingmedicaldisputes.However,medicalliabilityinsurancearefacedwiththestatusofpoorcirculationinpractice.Relyingonthebasisofexistingresearchachievements,thispaperwillfocusonthereasonsofthemarketdistressofmedicalliabilityinsurancefromthelevelofdemand,supplyandsystem.Byanalyzing,wehopetofindasolution.

 

关键词

医疗责任保险市场困境供需矛盾制度缺失

 

第一章导言

一医疗责任保险概述与我国的发展现状

医疗责任保险是以医务人员在从事与其资格相符的诊疗护理工作中因过失发生医疗事故,导致医疗机构承担经济赔偿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

,属于职业责任保险。

从实务角度界定,根据《太平洋医疗责任险》总则第三条的表述,医疗责任保险是指“被保险人由于执业过失行为造成医疗损害事故所致患者伤害,依法应由其负责时,由保险人在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或因医疗损害事故所致医疗机构医疗费损失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职业责任综合保险”。

鉴于医疗行业的高风险属性和赔偿责任的高额度属性,医疗责任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机制,在损失赔偿社会化、解决医患纠纷和完善医疗服务机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医疗责任保险起步较晚。

1999年,云南全省由政府发令试推行医疗责任保险;人保、平安等保险公司于2000年前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也推出了商业医疗责任险。

这一险种的引进,是与我国当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纠纷与日俱增的局面密切相关的。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民的维权意识和人本观念逐渐复苏,医疗纠纷数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个案赔偿金额可高达数千万元。

以北京地区为例,2003年发生医疗纠纷共8000多起,赔偿总额达5000万元,占医疗机构业务总支出的1%——2%,单笔最高赔偿额为130万元。

另据中国医师协会对114家医疗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从2000年到2003年,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打砸医院事件5.42件,打伤医师5人,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10.81万元。

医疗索赔案件数量的上升,索赔标准和金额的增加,以及随之恶化的医疗执业环境,使得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财务稳定性下降,对转移赔付风险有了更迫切的需求。

这本应是医疗责任保险在国内开拓市场,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契机。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该险种实务经营的现状不容乐观。

以2005年开始强制推行该险种的北京市为例,当年参保机构仅400余家,缴纳保费2000多万元。

但根据北京市卫生局招标文件预测,参保机构应为700家,预计保费在4000至5000万元。

2005年至2007年,参保医疗机构呈明显下降趋势(图1),参保率从61.2%下降到46.8%。

图1

再来看一组数据。

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人保财险保费收入如下:

车险保费收入192亿元(商业车险同比增长了24.6%,交强险同比增长了5.1%),农业险7.7亿元,责任险14亿元,意外及健康险9.7亿元,财险(包括企业财险和家庭财险)43亿元,船舶货运险22亿元。

其保费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责任险保费占中国人保财险保费总收入的比例仅为8%,而这其中产品责任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又占较大比例。

由此不难看出,医疗责任保险在财险公司的销售与经营中所占份额实在是微乎其微的。

对比可见,在医疗执业风险强度增加的情况下,医疗责任保险却陷入了市场缺失的困境。

保险运行机制是建立在规模效应和大数法则基础之上的,该险种过低的参保率使得保险公司运营成本增加,聚集的风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分散,也就不能实现损失赔偿的社会化,进而影响医疗服务的稳定与发展。

2010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国内医疗责任保险市场缺失的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期对症下药,寻求医疗责任保险得救之道,进而维护医疗公共服务事业的健康与和谐。

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国内学者对医疗责任保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侧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综合介绍国外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的历程与模式,并与国内的条件进行对比,借鉴先进经验。

二是对医疗责任保险试点地区的调研,通过数据统计和市场分析,总结医疗责任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初步的解决建议。

三是从供求关系和法律层面对医疗责任保险实施现状作出理论性的论述。

陈玲(2005)从供需矛盾的角度分析了医疗责任保险发展陷入瓶颈的原因,认为当下该险种潜在需求巨大,但是多种因素的制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有效供给,并肯定了强制推行医疗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李国炜(2005)对中美医疗责任保险的市场主体、产品供给、运营环境、运作实践和医界的保险意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强调法律、政府和专业化的作用。

俞彤(2008)从效用原理定价策略和贝叶斯风险估计两个方面对医疗责任保险产品定价机制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医疗责任保险的合理定价提供了一种数理性参考,使国内关于医疗责任保险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

王婉(2008)从医疗职业风险、法律政策、经济管理及社会因素等四个角度对影响我国医疗责任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认为需要建立适合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运行的长效机制。

李国炜(2006)介绍了美国非商业性的相互保险公司提供医疗责任保险的运作模式,指出其具有弹性的保险计划、有力的风险管理、多功能的法律服务和低成本的运作四大优点。

认为国内可以借鉴相互保险的模式,建立健全医疗损害赔偿制度。

王保真(2007)论述了政府在医疗责任保险推行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认为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关键不是靠行政外力,而在于保险公司的内部动力。

卫生部门能否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化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疗责任保险的推广。

黄志萍(2009)分析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审判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适用“二元化”现象,对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和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进行了探讨,认为应该加快统一立法,从根本上平等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王婉(2007)系统介绍了国内学者对医疗责任保险概念界定、国内外发展实施现状、发展模式和法律制度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几年的研究做出了展望,认为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是深入研究的突破口。

三本文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的介绍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医疗责任保险市场缺失的原因探析,找出问题所在,为进一步设计解决方案以实现医疗责任保险长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医疗责任保险在国内市场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供需双方的矛盾,也是制度层面的问题,甚至关联到最根本的文化属性。

本文主体部分,将从需求层面、供给层面和环境制度层面三个角度,逐一分析医疗责任保险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

本文第二章从需求层面切入,通过对医疗执业风险、风险转移方式选择和医生收入水平的分析,解读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投保人)的投保动机和投保能力,寻找需求不足的原因。

本文第三章从供给层面展开,通过对保险公司(保险人)一方所提供的该保险产品的价格与服务的具体分析,揭示供给不足的原因。

本文第四章围绕环境制度层面,对医疗责任保险实施所依赖的法律环境、税收政策和社会文化氛围逐个分析,诠释在市场缺失背后所隐藏的制度缺失。

 

第二章.医疗责任保险市场缺失需求层面原因分析

一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投保动机

1.医疗执业风险

从理论上讲,随着人类对生命与疾病的探索逐步深入、医疗手段的持续改进和药物制剂的不断创新,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准和实践经验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加之医疗服务行业管理体制的渐趋合理,单从疾病治愈和手术成功的绝对值而言,医疗执业风险应该是呈下降态势。

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医药科技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前行使得医疗执业风险大幅增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新药物新疗法的临床运用,一方面有利于克服疑难杂症和提高疾病治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产生相应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使得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受到新的威胁。

在此种情况下,患者会理所当然的将责任归咎于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从而增加医疗执业风险。

其次,医疗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不可测性。

即使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处理得当、符合规范,依然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突发情况,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而患者对医生这一“专家职业”具有高度的信任和依赖,认为医护人员能准确的掌握病情并及时诊断治疗,他们需要的只是配合医生,等待疾病痊愈。

正是医患双方这种意识上的差异导致了医疗纠纷不断增加。

此外,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均寿命延长客观上要求更完善的医疗服务。

而医疗监管的加强、媒体舆论的导向、公众的期望和举证责任的倒置,都表明了社会对医疗过失的容忍度在进一步降低。

基于此,医疗行业所面临的压力更大,产生的医疗事故和纠纷数量就会随之上升。

在一个权利意识复苏和人权观念加强的时代,必然是一个诉讼的时代和对医生较少宽容的时代。

2.风险转移机制与选择

面对国内日益增加的医疗执业风险和损失赔偿责任,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迫切需要一种可行的风险处理方式。

风险处理方式主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

风险规避是指不从事可能带来危险损失的活动。

风险自留是指不采取其他行动,自身承担可能的危险损失和意外事故。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付出一定的代价,将自身可能承受的危险损失转移至更愿意承担该风险的事物。

保险就是风险转移的一种处理方式。

医疗执业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