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349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

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

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

卫国的哀骀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

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

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

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

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

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

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

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

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

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

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

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

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着的。

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

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

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

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

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

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

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

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B.在庄子看来,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所以人们若想得到他人的爱慕,就要成为形体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

C.庄子《德充符》中的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庄子追求个体人格自由,他认为兀者叔山虽被砍掉了一只脚,却也因懂得自然无为之道而比形体健全却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可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之所以让他笔下奇丑人物得到许多人的爱慕,是因为他看到了人形骸之内的美是要高于人的形骸之外的美的。

B.禅月大师贯休笔下的人物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这反映出禅宗与道家思想的。

C.与贯休所画的人物迥乎不同是,画家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形态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

D.贯休笔下那些罗汉像的庞眉大目、孕颐隆鼻、怪异丑陋,与庄子笔下的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庄子的眼光来看,那些汲汲于名利,一旦仕途多舛,怀才不遇便要呜呼哀哉的士大夫们也是可悲的,还不如《德充符》中某些外貌丑陋、甚至形体不健全之人。

B.《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这体现了浪漫主义美学的特色。

C.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定,这拓展了中国美学的领域,对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儒家美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D.庄子指出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这种美学思想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对后世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燕子

席慕容【注】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

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

怎么不是长城外呢?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

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

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

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

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

这不就是燕子吗?

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

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

燕子啊!

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

宝贝,快看!

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

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

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

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

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注]席慕容,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1954年迁居台湾,1963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初中语文教材选了她的《乡愁》一诗。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划横线的句子连用了四个反问句,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B.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是因为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由此产生了深深的悔意。

C.文章中朦胧的欢喜是想到了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朦胧的忧伤是对故土的思念无法排解。

D.文章在叙述我从把乌秋误认为燕子到最后得知真相的过程中,运用了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

5.文中第二处划线句中美丽的错误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错误为什么会是美丽的?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5分)

6.本文以燕子为题,有什么好处?

试简要说明。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怀念施光南:

斯人虽逝黄钟长鸣

李树喜

施光南1940年生于战火中的重庆。

4岁上学,5岁就开始学写和编演歌曲。

有一天,老师让孩子们学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小光南唱得却是:

肚子饿了,肚子饿了,要吃饭,要吃饭……惹得满室哄堂大笑。

这是人们最早看到的小家伙的音乐品质和创造意识。

施光南在北京一零一中学读书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作品随便填上上诸如哈拉克聂尔洛夫斯基[注]的名字,在同学中间传唱而暗自得意。

决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时候,施光南已经16岁了,而且还没有学过钢琴——这在一般专业人员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然而施光南勇敢地报名要试一试。

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地处天津,北京的考试在什刹海边的恭王府进行进行,主考老师是学院副院长、作曲系主任、著名教授江定仙。

正规的、科班的考试难住了施光南,而且,最基本的钢琴曲《小奏鸣曲》都没有顺畅地演奏下来……施光南勇敢地弹了他熟悉和喜欢的《牧童短笛》,熟练流畅,那是非正规的、土得完全出格的弹奏方法。

考场嘈切议论。

而主考官江教授似乎欣赏考生的执著与闯劲,和蔼地对施光南说,请继续,你自选的乐曲是什么?

《流水》。

施光南回答。

是谁?

考官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曲目。

我自己写的。

这一自创乐曲打动了考官们。

施光南又一鼓作气,表演了他熟悉的川剧、越剧、评剧和京剧。

主科不成,施光南自知必然落选。

谁知,几天以后,施光南收到江定仙教授的亲笔来信,说:

施光南同学,由于你的音乐基础知识太差,你的考试没有达到录取要求,本科不能录取。

但我们考虑你在作曲方面有发展前途,且年纪小,建议吸收你到本院附中插班补习两年。

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看似山穷水尽,却是柳暗花明。

施光南遇上了慧眼伯乐,江定仙教授准确地看到了他的作曲创造才能。

在音乐学院附中,天资聪明的施光南经过刻苦努力,很快就全方位地赶了上来,并且成为课代表。

中央音乐学院的7年寒窗,铸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施光南,但施光南决不满足于学院大墙中的科班教育,他坚信真正的音乐源泉在社会和民间。

参加工作之后,只要有机会,他就深入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民间、民族音乐精华,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宝库。

他常在学院的晚会上动情地演唱收集和创作的民歌和流行歌曲——这是为学院派很瞧不起的,但施光南坚持不懈,乐在其中。

施光南毕业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超过千首,发表一百多首,新人新歌,乐坛瞩目。

1963年南宁的音乐创作会议上,中国音乐协会主席吕骥这样赞扬施光南:

一个时代的有一个时代的风格、精神、音调,同样是年轻人,聂耳死时是23岁,现在天津的施光南也是23岁。

聂耳当时处在水深火热的年代,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的觉醒、悲壮的战斗气息,施光南生活在今天,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代人乐观、健康向上和充满阳光的时代气氛。

(摘编自《点评:

二十八个半风云人物成与败》)

【注】哈拉克、聂耳洛夫斯基:

著名音乐家。

相关链接:

目前,创作一首水准较高的声乐作品耗资大约30万人民币,而施光南音乐作品包括歌曲1169首、歌曲钢琴伴奏213首、歌曲管弦乐谱143首、歌剧三部,还有大量器乐、戏剧作品,其创作成本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

(摘编自《斯人虽逝旋律长留人间》)

聂耳在北平时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收集北方民间隐约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的汗臭的环境中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环境下吟出来的。

(摘编自XX百科)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标题表明了我们怀念施光南的原因,即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乐作品长留在人间。

这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

第段写施光南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突出了他的音乐品质和创造意识,以及那种敬畏著名音乐家权威而充满自信的特点。

C.

第至第段写施光南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过程和在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的情况,前者详写,后者略写,详略得当。

D.

最后一段,对施光南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情况一笔带过,而着重写他深入社会和民间以及他年轻时的创作成就。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开头述说施光南出生地和年份,这是人物传记的常见形式,也交代了时代背景,为后面写童年施光南改唱儿歌做铺垫。

B.

文本以时间为顺序,从施光南出生至4岁、5岁,至16岁,再至23岁,虽然叙述平淡无波澜,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C.

文本从侧面记述主考官江教授慧眼识英才的伯乐行为,介绍他的身份和职称,是为了说明他对施光南判断具有权威性。

D.

用数字说明施光南的音乐创作成就,突出了他创作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计算其创作成本,说明他创造的经济效益之大。

E.

文本叙事中含有事理,通过记叙施光南的学习、创作及音乐成就,说明的成才不只在于天才加勤奋,还有其他因素。

9.

材料引用吕骥的话,把施光南与聂耳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隆之,字延兴,洛阳人也。

为阉人徐成养子。

后有参定功,神武命为弟,仍云渤海蓨人。

初,行台于晖引为郎中,与神武深相结托。

后从起兵于山东,累迁并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仆射。

又领营构大将,以十万夫彻洛阳宫殿,运于邺。

构营之制,皆委隆之。

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水碾硙,并有利于时。

魏自孝昌之后,天下多难。

朝贵多假常侍以取貂蝉之饰。

隆之自表解侍中,并陈诸假侍中服者,请亦罢之。

诏皆如表。

自军国多事,冒名窃官者,不可胜数。

隆之奏请检括,旬日获五万余人。

而小讙嚣,隆之惧而止。

诏监起居事,进位司徒。

武定中,除尚书令。

文襄作宰,风俗肃清。

隆之时有受纳,文襄于尚书省大加责让。

齐受禅,进爵为王。

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

隆之性好小巧,至于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

时论非之。

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先是,文襄委任崔暹、崔季舒等。

及文襄崩,隆之启文宣,并欲害之,不见许。

文宣以隆之旧齿,委以政事。

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

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

文宣以其任既久,知有冤狱,便宜申涤,何过要名,非大臣义。

天保五年,禁止尚书省。

又帝未登庸日,隆之意常侮帝。

帝将受禅,大臣咸言未可,隆之又在其中。

帝深衔之,令壮士筑百余拳,放出。

因从驾,死于路中。

竟不得谥。

(节选自《北史卷·高隆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B.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C.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D.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禅,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领,兼任某职务,可以指兼任高级或低级的官职。

如又领营构大将,以十万夫彻洛阳宫殿,运于邺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

C.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时得名,前身为尚书台。

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赞誉的称号,始于西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隆之是宦官徐成的养子,有参与定策的功勋,北齐神武帝把他当作弟弟,而他自己却依旧声称自己是渤海蓨人。

B.在主抓邺城的建设工程时,高隆之凿渠引漳水环城郭而流,增设水碾等水利设施,这些举措对当时的百姓很是有利。

C.连年军国多事,官场有很多冒名窃取官位的人,高隆之奏请进行排查,结果十天就查出了五万多人,小叫嚣反对,他畏惧而停止。

D.齐文宣帝时,因种种原因,高隆之受到崔暹等人的诋毁。

文宣帝在位之时,高隆之时常在心里轻视皇帝,并反对受禅,因此,皇帝十分痛恨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先是,文襄委任崔暹、崔季舒等。

及文襄崩,隆之启文宣,并欲害之,不见许。

(2)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

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减字木兰花[注]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本词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

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的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E.这首词的语言明白如话,晓畅自然,清新秾丽,具有民歌特色。

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饱含血泪、感人至深。

15.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

三句动静结合,将潭中游鱼轻快、活泼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

(2)杜甫的《登高》中,

两句,从时空的角度,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

第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阿尔法诺表示,朝鲜大使必须离开意大利,以便让平壤知道,如果再一意孤行,将无可避免地遭到孤立。

戏曲进社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在各地的展开如火如荼。

这些文化惠民的措施使得有迫切文化需求的最基层的众享受到了艺术发展的成果。

在自由组合成队的过程中,由于王乾同学平时性格孤僻,平时危言危行,让人捉摸不透,没有人敢于与其同组,完成这次合作探究的任务。

办公室的小卫耳软心活,但凡看到办公室同事有为难之事,他都热心热肠,主动帮助对方一起寻找解决办法,故而备受大家欢迎。

石晓菲出身在书法世家,她擅用长锋,用笔酣畅,圆遒劲,又时而放荡不羁,龙飞凤舞,跌宕生姿,法中有度。

在这个冬雪飘飞,梅花绽放的南方小城,张升和阔别了十年的几位好友相聚于此,青梅煮酒,把酒言欢,共叙天伦之乐。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学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B.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将导致数千万的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面临娶妻难,从而形成大量的失婚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19个众比赛项目,大家对民间英豪与国手到底有多大差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业余选手也实现了参加全运会的梦想。

D.一个人的胆识与他是否注重自我反思有着直接的关系,有胆无识就会盲干,有识无胆就会徘徊,有胆有识才会成功。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欣闻拙作已获贵社审核通过,我明日于百忙之中前往贵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请予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接洽。

B.家尊将于明日在富兴酒店大厅举行七十大寿的祝寿活动,特嘱咐我邀请您如果时

间方便,还请光临参加此次活动。

C.鉴于贵校初建,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可能均存在一些问题,如若需要,我们几个兄弟学校将策力,鼎力相助。

D.与第一部的让观众意犹未尽相比,两年后的《战狼2》诚意满满,票房爆炸剑指60亿,吴京也因此一战封神,堪称狗尾续貂之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它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实现个体区分的一种技术,一般包括图像采集、特征定位、身份的确认和查找三个环节。

简单来说,

,比如骨骼特征、眉毛高度等,通过比对输出结果。

目前,

,对于准确率要求极高的金融支付等领域更加谨慎。

因此,在这个刷脸时代,人脸识别的创业者还有一段漫长的突围之路。

21.有一次,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给北京某大学的学生演讲。

许多大学生提了个问题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

毕淑敏严肃地回答人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正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自己应该给它确定一个意义!

大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人生无意义,自己定意义,这话说得多么好啊!

请参照示例,写一首较有文采的哲理小诗,形象地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

(5分)

示例:

人生是一块土地,

心灵是种子。

既可繁花似锦,

也可荒草满园。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高中举行微时代的利与弊辩论会。

正方:

微时代滚滚而来,、在我们生活中已不可或缺。

寥寥数十字或短短1分钟,便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也可表明观点、启迪思想。

微,让表达门槛变低;人人都可走上前台、展示自我、分享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