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113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民乐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民乐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民乐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民乐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民乐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民乐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docx

《甘肃省民乐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民乐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民乐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docx

甘肃省民乐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

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

2.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大司农)实施“笼盐铁”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

可见,桑弘羊的措施()

A.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

C.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D.稳定了盐铁的价格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说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的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宋代商人被认为是“能为国致财者也”,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不再列入“市籍”,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商人还取得了科举入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

这表明当时()

A.财政问题推动税制改革B.商税成为财政支柱

C.工商皆本思想初步产生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5.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

材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B.食盐业仍被政府严格控制

C.食盐市场已出现官商勾结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6.下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

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人口激增导致清代耕地面积减少B.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

C.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增强D.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7.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的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

“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

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儒学注重道德品质修养

B.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C.宋代科考中刻意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社会影响

9.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地主潘绍光的物业。

潘绍光同意出租,但要求英方必须补偿佃户搬迁损失费两万两。

由此可见广州英租界()

A.侵犯了我国司法主权和农民利益B.是中方受制于英国而被迫划割的

C.遭到当时国人痛恨和仇视D.其土地由清人拥有所有权

10.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习长技。

材料主要说明(  )

A.清政府已认识到“借师助剿”的重要性

B.洋务派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壮大了势力

C.太平天国间接地影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D.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列强侵华以可乘之机

11.学者蒋廷黻认为,在中日关系的处理上,“不在乎我们对日强硬的程度,而在乎我们建设的成绩。

……没有建设,没有提高我们自己的力量,纵使得着外援,我们还是别国的附庸,不能在国际上成一个独立势力”。

材料说明蒋廷黻主张()

A.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B.强硬对日以表明自己是爱国者

C.强化国家建设以提高国际地位D.等待依靠外援以完成抗日大业

12.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讲到:

“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

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

”此论表明梁漱溟()

A.顽强抵制西方新思想的传播

B.反击当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C.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

D.其思想与“中体西用”大致相当

13.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14.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选举陈独秀为党的总书记,并做出决议:

党的任务是“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土地问题的解决和乡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深入革命,巩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政策”。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已经摆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

C.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D.对国民革命实践有所总结和反思

15.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了武器。

这表明()

A.国共合作抗日的局势日趋出现B.中共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抗日成为全国各界的呼声D.中国军民的抗战已经开始

16.1973年6月,陈云做出重要谈话:

“过去我们的对外贸易是百分之七十五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百分之二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

现在改变为百分之七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百分之二十五对苏联、东欧。

”陈云得出上述认识的有利的形势变化是()

A.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经济实力大增

B.中国外交战线取得重大胜利

C.党和国家领导人摆脱“左”倾思想束缚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7.下表为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刊的材料,据此可知()

罪名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审判结果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

方式

有罪票数

无罪

票数

死刑

票数

反对死

刑票数

慢神和蛊惑青年

6000人

501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281票

220票

361票

140票

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D.表决的单一性注定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18.罗马法规定,某人未经同意将尸体埋在别人的土地上,虽然侵犯了土地所有人的权利,但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所以不经大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掘走。

材料表明古罗马()

A.宗教凌驾于罗马法之上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C.财产所有权是受限制的D.顽强维护中央集权制度

19.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这表明()

A.当时中国农耕经济领先世界B.古代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C.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领先世界D.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

20.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童工盛行,一些父母“很少从保护子女与子女福利的角度要求控制劳动时间,却十分担心议会将限制劳动时间,剥夺他们子女的劳动利益。

”该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时的英国()

A.劳动力严重短缺B.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C.价值体系的紊乱D.倾向于立法保护童工

21.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的最新表现,又可以看作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这指的是当时欧洲()

A.国家间的战争和社会斗争是政治的基本内容

B.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进入起飞阶段

C.理性精神的兴起逐步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23.1949年联邦德国建国后,在与苏联以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奉行强硬的政策。

1969年社会民主党执政后,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

西德对外政策的转变()

A.受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影响

B.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C.受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制约

D.体现出两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4.目前除了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外,Applepay与谷歌、三星支付已经开始在全球普及。

这一现象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科技促进社会转型

C.大公司的相互竞争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国家的顶层设计中,集权还是放权,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在自然状态中,人人都有处死一个杀人犯的权利。

人们充当自己案件的裁判者是不合理的,自私会使人们偏袒自己和他们的朋友,心地不良、感情用事和报复心理使他们过分的惩罚别人。

上帝用政府来约束人们的偏私和暴力。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1984年中国经济生活出现的新现象:

深圳特区在全国率先取消“购物票证”,副食品放开价格,敞开供应。

王石以个人资本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商贸公司(万科前身);张瑞敏在青岛接手一家频临破产的国营企业(后发展为海尔);泰籍华人创办的正大集团正式进入成都,成为四川第一家外资企业。

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序依次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一部分人冲破了“捧铁饭碗、拿死工资”的旧观念,“下海浪潮”初现。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随后红裙子飘满城市的大街小巷。

美国学者科斯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是“北京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地方及民间力量推动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合力推进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个人权利让渡于政府的必要性。

(4分)根据材料一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西方国家经济机制经历了怎样的一个“集权——放权——集权——放权”的历程。

(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84年中国经济生活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8分)从1978~1984年这一时段任举一例佐证该观点。

(5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艺复兴是一个法文词,意为“再生”。

在文艺复兴时期,根据一种新的历史观念,产生了“现代”与“古代”的概念,两者为一个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被恰如其分地称为中世纪的漫长时期所隔开。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意大利兴起了关于“生活”本身的新世俗概念。

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

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

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教义上是如此。

此时,对正当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

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

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自己时代有关的东西。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与思想再生”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分析论证(要求:

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

27.(15分)【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魏晋时期,户籍成为人们身份等级的凭证。

唐前期,均田制下户籍制度极为严密,其意义在于加强对“人”的控制以达到对土地、赋税的控制。

唐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贫富分化的加强,按丁计征的赋税制度,按身份等级配置土地资源的土地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口流动,制度管理的成本越来越大。

宋代已明确废除了作为良贱身份等级的户籍制,而代之以财产为主的五等版籍制。

“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土地配置模式已成为不易之制,“贵者有力可以占田”被“富者有资可以买田”所代替。

……唐代以前,赋役的征收主要按人,宋代则按资产制定户等。

主户与客户的含义已有质的变革,主、客两者的区别是依据土地占有情况,富民与佃农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联盟,“佃户既赖田主给佃借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赡家计。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性。

(6分)

(2)根据材料,指出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及其历史影响。

(9分)

高三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C

D

B

B

C

B

D

C

C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D

D

B

A

C

A

D

A

C

B

A

25.(25分)

26.(12分)

分值

要求

一等

(9—12分)

所拟论题能够正确表明与思想“再生”相关的因素,且对二者关系的指向明确。

指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时代背景、社会基础、核心主题、社会影响。

如“时代背景与思想再生”、“社会需要与思想再生”、“核心主题与思想再生”、“思想传统与思想再生”、“社会转型与思想再生”等等。

(3分)

论证要求引用史实支持论题,由此推导出的历史结论顺理成章;多个角度展开论述;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6—9分)

二等

(4—8分)

所拟论题基本能够正确表明与思想复兴相关的因素,且对二者关系的指向基本明确。

(1—2分)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角度较为单一;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3—6分)

三等

(0—3分)

所拟论题不能正确表明与思想复兴相关的因素,且对二者关系的指向不明确。

(0分)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0—3分)

示例:

时代背景与思想“再生”(3分)

中世纪欧洲,地中海是商业贸易中心,东方的财富吸引着西欧。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地商业和贸易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些城市中,新兴的资产阶级渴望追求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而在欧洲处于统治地位的天主教会却宣扬禁欲苦行,要求人们祈求来世幸福。

文艺复兴时期,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知识分子,把世俗的人性与宗教原则结合在一起,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其实质是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从而适应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代需要。

(准确说明时代特点3分,说明文艺复兴体现时代主题的思想2分,论述体现二者关系2分)总之,思想的复兴或“再生”受时代发展潮流的影响而产生,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再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思想解放。

(能运用唯物史观作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历史认识2分)

27.(15分)【历史——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1)必要性:

原有的身份等级受到严重冲击;商品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制度管理的成本增大。

(6分)

(2)举措:

废除等级户籍制;实行以财产为主的五等版籍制。

(3分)

影响:

推动了土地交易的发展;推动了赋税制度的变化;推动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