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8704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docx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docx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

一、目标设计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读、背诵

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教学过程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

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

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五)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注释:

龙标:

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

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

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

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2.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六)合作学习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

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7.古人云:

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

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__。

(七)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

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

一。

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八)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

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三亚博雅中学高中语文组陈波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注释〗

龙标:

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

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

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特色〗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__。

〖链接〗以月寄情的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

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

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

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

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

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

)近体诗又分为两类:

律诗和绝句。

二、读:

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1.标题:

闻:

听说

左迁: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

寄托,托付2.背景:

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

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

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

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

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

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

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

“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

听说。

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

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龙标:

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

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

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

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

7.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

8.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

作者因何而“愁”?

寄:

寄托,托付。

与: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

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9.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10.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

——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11.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

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

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12.“夜郎”:

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解释的——此处的夜郎不是指贵州的古夜郎国,而是指湖南的夜郎县。

其实,这样的解释是多余的。

第二页的注解4解释也有不妥之处。

注解4解释为:

夜郎

西,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

其是,夜郎这个词就能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夜郎西,是指比遥

远的西南边地还要遥远的地方。

诗意是:

即使你在比本来就很遥远的夜郎还要遥远的地方,我的思念与牵挂也如明月一样千里伴君行。

13.“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14.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能从诗中哪个具体的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

——后两句。

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万里,山高水长,但却能借明月长风传达对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浪漫和浪漫主义:

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浪漫主义:

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15.主题:

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16.写作特色:

——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17.诗人的形象:

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

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模仿下面画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他的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他又将彻夜难眠。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