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针灸技术针灸手法操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8490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专长针灸技术针灸手法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医专长针灸技术针灸手法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医专长针灸技术针灸手法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医专长针灸技术针灸手法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医专长针灸技术针灸手法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专长针灸技术针灸手法操作.docx

《中医专长针灸技术针灸手法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专长针灸技术针灸手法操作.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专长针灸技术针灸手法操作.docx

中医专长针灸技术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操作

  进针法

  一、单手进针法

  物品准备:

一次性手消液、酒精缸、75%酒精、棉签、毫针等。

  操作要点:

  1.体位:

选择适宜体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注意保暖,选取1寸的毫针。

  2.消毒:

  ①腧穴皮肤:

75%酒精棉签,以腧穴为中心,向周边擦拭消毒。

  ②医生双手:

一次性手消液七步洗手法洗手(如无一次性手消液可用75%酒精棉签擦拭双手)。

  ③针具消毒:

针具可不消毒,但要口述选用的是一次性无菌毫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

如是无包装的毫针,需要消毒。

  3.持针:

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使中指指端比针尖略长出或齐平。

  4.指抵皮肤:

中指指端紧抵腧穴皮肤。

  5.刺入:

拇、食指向下用力,中指随之屈曲,快速将针刺入。

  注意事项:

刺入时应保持针身直而不弯。

  提问要点:

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二、双手进针法

  物品准备:

一次性手消液、酒精缸、75%酒精、棉签、毫针等。

  

(一)指切进针法:

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按于所刺腧穴部位,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

  操作要点:

  1.体位:

选择适宜体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注意保暖,选取1寸的毫针。

  2.消毒:

  ①腧穴皮肤:

75%酒精棉签,以腧穴为中心,向周边擦拭消毒。

  ②医生双手:

一次性手消液七步洗手法洗手(如无一次性手消液可用75%酒精棉签擦拭双手)。

  ③针具消毒:

针具可不消毒,但要口述选用的是一次性无菌毫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

如是无包装的毫针,需要消毒。

  3.左手固定穴区皮肤:

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掐固定腧穴处皮肤。

  4.持针:

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5.刺入:

将针身紧贴押手指甲缘快速刺入。

  注意事项:

刺入时应保持针身直而不弯。

  提问要点:

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二)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于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体垂直。

两手协同用力,将针刺入皮肤。

  物品准备:

一次性手消液、酒精缸、75%酒精、棉签、干棉球(夹持进针法)、毫针、针垫。

  操作要点:

  1.体位:

选择适宜体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注意保暖,选取1.5寸的毫针。

  2.消毒:

  ①腧穴皮肤:

75%酒精棉签,以腧穴为中心,向周边擦拭消毒。

  ②医生双手:

一次性手消液七步洗手法洗手(如无一次性手消液可用75%酒精棉签擦拭双手)。

  ③针具消毒:

针具可不消毒,但要口述选用的是一次性无菌毫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

如是无包装的毫针,需要消毒。

  3.持针:

押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住针身下段,以针尖端露出0.3~0.5cm为宜;刺手拇、食、中三指指腹夹持针柄,使针身垂直。

  4.刺入:

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表面,刺手捻转针柄,押手下压,双手配合,同时用力,迅速将针刺入腧穴皮下。

  注意事项:

刺入时应保持针身直而不弯。

  提问要点: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三)舒张进针法:

左手食、中二指分开置于所刺处,右手持针从食、中二指之间刺入。

  物品准备:

一次性手消液、酒精缸、75%酒精、棉签、毫针等。

  操作要点:

  1.体位:

选择适宜体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注意保暖,选取1.5寸的毫针。

  2.消毒:

  ①腧穴皮肤:

75%酒精棉签,以腧穴为中心,向周边擦拭消毒。

  ②医生双手:

一次性手消液七步洗手法洗手(如无一次性手消液可用75%酒精棉签擦拭双手)。

  ③针具消毒:

针具可不消毒,但要口述选用的是一次性无菌毫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

如是无包装的毫针,需要消毒。

  3.左手绷紧皮肤:

以左手拇、食指或食、中指把腧穴处皮肤向两侧轻轻撑开,使之绷紧,两指间的距离要适当。

  4.持针:

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5.刺入:

刺手持针,于押手两指间的腧穴处迅速刺入。

  注意事项:

刺入时应保持针身直而不弯。

  提问要点:

本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进针。

  (四)提捏进针法:

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于捏起处刺入。

  物品准备:

一次性手消液、酒精缸、75%酒精、棉签、毫针等。

  操作要点:

  1.体位:

选择适宜体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注意保暖,选取1.0寸的毫针。

  2.消毒:

  ①腧穴皮肤:

75%酒精棉签,以腧穴为中心,向周边擦拭消毒。

  ②医生双手:

一次性手消液七步洗手法洗手(如无一次性手消液可用75%酒精棉签擦拭双手)。

  ③针具消毒:

针具可不消毒,但要口述选用的是一次性无菌毫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

如是无包装的毫针,需要消毒。

  3.左手提捏穴旁皮肉:

押手拇、食指轻轻提捏腧穴近旁的皮肉,提捏的力度大小要适当。

  4.持针:

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5.刺入:

刺手持针快速刺入腧穴。

  注意事项:

刺入时常与平刺结合。

  提问要点:

本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针刺的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

一般分直刺、斜刺、平刺3种。

  

(1)直刺:

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大部分的腧穴。

  

(2)斜刺:

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

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

  

  行针手法

  一、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捻转法

  

(一)提插法:

提插法是将毫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①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情况灵活掌握。

  ②提插法多用于肌肉较丰厚部位的腧穴。

某些特殊部位的腧穴,如睛明、承泣等也不适合用提插法。

  ③上提时不要提出皮肤,下插时不要刺伤脏器和筋骨。

  ④提插过程中要保持针身垂直。

  操作要点:

  1.定位:

选择肌肉丰厚部位,选取1寸的毫针,演示提插行针法。

  2.消毒:

  ①腧穴皮肤:

75%酒精棉签,以腧穴为中心,向周边擦拭消毒。

  ②医生双手:

一次性手消液七步洗手法洗手(如无一次性手消液可用75%酒精棉签擦拭双手)。

  ③针具消毒:

针具可不消毒,但要口述选用的是一次性无菌毫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

  ②刺入毫针(直刺):

将毫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

  ③实施提插操作:

插是将针由浅层刺入深层,提是从深层退至浅层的操作。

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

  

(二)捻转法:

捻转法是指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的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

  注意事项:

  ①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

  ②捻转法适用于人体绝大多数部位的腧穴。

  ③操作轻快自然,有连续性,不要在向前向后之间有停顿。

  ④捻转角度不可过大,或呈单向捻转。

  操作要点:

  1.定位:

选择合适的针刺部位,选取1寸的毫针,演示捻转行针法。

  2.消毒:

  ①腧穴皮肤:

75%酒精棉签,以腧穴为中心,向周边擦拭消毒。

  ②医生双手:

一次性手消液七步洗手法洗手(如无一次性手消液可用75%酒精棉签擦拭双手)。

  ③针具消毒:

针具可不消毒,但要口述选用的是一次性无菌毫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

  3.刺入毫针:

将毫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

  4.实施捻转操作:

针身向前向后持续均匀来回捻转。

要保持针身在腧穴基点上左右旋转运动。

如此反复地捻转。

  

  二、行针辅助手法:

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1.循法:

在针刺前或针刺后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循按的方法。

  注意事项:

  ①医者宜用指腹而非指尖进行循按或拍叩。

  ②循按时用力要轻柔、适度。

  ③循法具有催气、行气、解除滞针、减轻患者紧张四个方面的作用。

  操作要点:

  ①确定腧穴所在的经脉及其循行路线(合谷,大肠经,循按食指桡侧及前臂桡侧)。

  ②用拇指指腹,沿腧穴所属经脉的循行路线或穴位的上下左右进行循按。

  ③反复操作数次,以穴周肌肉得以放松或出现针感或循经感传为度。

  2.弹法:

弹法是指在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

  操作要点:

  ①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

  ②以拇指与食指相交呈环状,食指指甲缘轻抵拇指指腹。

  ③弹叩针柄:

将食指指甲面对准针柄或针尾,轻轻弹叩,使针体微微震颤。

  ④弹叩7~10次。

  注意事项:

  ①针刺深度要合适。

针刺过浅则容易被弹叩出针。

  ②弹叩时要手指灵活,用力均匀,力度适中,轻轻弹叩,以针身微微颤动为度,不可过猛,以免引起弯针、滞针甚至将针弹出。

  ③弹叩次数不宜过多,一般7~10次即可。

  3.刮法:

刮法是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食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

  操作要点:

  ①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

  ②用食指指腹轻轻抵住针尾。

  ③用拇指指甲频频刮动针柄。

可自下而上刮,也自上而下刮,使针身产生轻度震颤。

  ④反复刮动数次。

  注意事项:

  ①刮动时要手指灵活,用力均匀,力度适中。

  ②刮动频率要匀速。

  ③术者指甲要修理平整、光滑,不宜过长或过短。

  4.摇法:

摇法是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

  

(1)直立针身而摇:

  操作要点:

  ①采用直刺进针。

  ②刺入一定深度。

  ③手持针柄,如摇辘轳状呈划圈样摇动。

  ④反复摇动数次。

  

(2)卧倒针身而摇:

  操作要点:

  ①采用斜刺或平刺进针。

  ②刺入一定深度。

  ③手持针柄,如摇橹状进行摇动。

  ④反复摇动数次。

  注意事项:

  ①进针角度要与直立针身或卧倒针身而摇相结合。

  ②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切忌摇动用力过猛、摇动幅度过大,以免引起疼痛或造成弯针。

  5.飞法:

针刺后不得气者,用刺手拇、食指夹持针柄,轻微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

  操作要点:

  ①刺入一定深度。

  ②轻微捻搓针柄数次,然后快速张开两指,一捻一放。

  ③反复操作数次。

  注意事项:

  ①本法宜在肌肉丰厚处的腧穴施术。

  ②操作时手指灵活,力度均匀,忌用力过猛,否则易致滞针。

  6.震颤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刺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

  操作要点:

  ①针刺入一定深度。

  ②刺手拇、食二指或拇、食、中指夹持针柄。

  ③实施提插捻转:

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如手颤之状,使针身微微颤动。

  注意事项:

  ①操作时贵在用力轻柔。

  ②不宜大幅度地颤动和震摇,以免引起疼痛和滞针。

  

  针刺补泻

  1.捻转补泻

  

(1)补法操作要点:

  ①进针,行针得气。

  ②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操作时间短。

龙眼补。

  ①进针,行针得气。

  ②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

凤眼泻。

  注意事项:

  ①捻转补泻要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

  ②在多数腧穴均可应用。

  ③捻转补泻应与针刺基本手法中的捻转法相区别。

  2.提插补泻

  

(1)补法操作要点:

  ①进针,行针得气。

  ②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2)泻法操作要点:

  ①进针,行针得气。

  ②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注意事项:

  ①提插补泻要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

  ②宜在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处应用。

  ③提插补泻应与针刺基本手法中的提插法相区别。

  

  出针

  押手持消毒干棉球轻压针刺部位,刺手拇、食指持针柄,将针退出皮肤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艾灸法

  一、艾炷灸

  1.直接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

  操作要点:

  ①选择体位,定取腧穴:

以仰卧位或俯卧位为宜,体位要舒适,充分暴露待灸部位,注意保暖。

  ②穴区皮肤消毒、涂擦黏附剂:

对腧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再将所灸穴位处涂以少量医用凡士林。

  ③点燃艾炷,每炷要燃尽:

将艾炷平稳放置于腧穴上,用线香点燃艾炷顶部,待其自燃。

灸满规定壮数为止。

  ④轻轻拍打穴旁,减轻施灸疼痛。

  ⑤灸后预防感染:

灸毕要在施灸处贴敷消炎药膏,用无菌纱布覆盖局部,外用胶布固定,以防感染。

  ⑥形成灸疮,待其自愈:

灸后局部皮肤黑硬,周边红晕,继而起水疱。

一般在7日左右局部出现无菌性炎症,其脓汁清稀色白,形成灸疮。

灸后5~6周自行愈合,留有瘢痕。

  注意事项:

  ①一般选用小艾炷(麦粒大小)。

  ②治疗前要将治疗方法、灸疮等向患者进行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施治。

  ③灸疮的透发与护理:

灸后嘱患者多吃羊肉豆腐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促使灸疮透发。

在出现灸疮期间,应注意局部清洁,每天更换1次膏药,至结痂脱落,以免继发感染。

  ④禁忌证:

身体过于虚弱、糖尿病、皮肤病患者不宜采用此法;面部、关节处、大血管处、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少腹部也不宜采用此法。

  ⑤灸疮愈后,原处可以重复施以化脓灸。

  

(2)无瘢痕灸:

又名非化脓灸。

  操作要点:

  ①选择体位,定取腧穴:

宜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充分暴露待灸部位。

  ②涂擦黏附剂:

用棉签蘸少许医用凡士林涂于穴区皮肤,用以黏附艾炷。

  ③点燃艾炷,每炷不可燃尽:

将艾炷平置于腧穴上,用线香点燃艾炷顶部,待其自燃。

要求每个艾炷不可燃尽,当艾炷燃剩1/3,患者感觉局部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灸满规定壮数为止。

一般应灸至腧穴局部皮肤呈现红晕而不起疱为度。

  临证备要:

  ①一般选用中、小艾炷(豌豆粒大小)。

  ②患者对灼痛的感觉不一,有的患者可因感觉较迟钝而引起皮肤灼伤,故要密切观察局部情况。

  2.间接灸

  

(1)隔姜灸

  操作要点:

  ①制备姜片:

切取生姜片,每片直径2~3cm,厚0.2~0.3cm,中间以针刺数孔。

  ②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灸腧穴。

  ③放置姜片和艾炷,点燃艾炷将姜片置于穴上,把艾炷置于姜片中心,点燃艾炷尖端,任其自燃。

  ④调适温度:

如患者感觉局部灼痛不可耐受,术者可用镊子将姜片一侧夹住端起,稍待片刻,重新放下再灸。

  ⑤更换艾炷和姜片:

艾炷燃尽,除去艾灰,更换艾炷依前法再灸。

施灸数壮后,姜片焦干萎缩时,应置换新的姜片。

  ⑥掌握灸量:

一般每穴灸6~9壮,至局部皮肤潮红而不起疱为度。

灸毕去除姜片及艾灰。

  注意事项:

  ①一般选用中、大号艾炷(半截橄榄大小)。

  ②选用新鲜老姜,宜现切现用。

  ③随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不要施灸过量,以免局部起疱。

  

(2)隔蒜灸

  操作要点:

  ①制备蒜片:

选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

  ②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灸腧穴。

  ③放置蒜片和艾炷,点燃艾炷:

将蒜片置于穴上,把艾炷置于蒜片中心,点燃艾炷尖端,任其自燃。

  ④调适温度:

如患者感觉局部灼痛不可耐受,术者可用镊子将蒜片一侧夹住端起,稍待片刻,重新放下再灸。

  ⑤更换艾炷和蒜片:

艾炷燃尽,除去艾灰,更换艾炷依前法再灸。

施灸数壮后,蒜片焦干萎缩时,应置换新的蒜片。

  ⑥掌握灸量:

一般每穴灸5~7壮,至局部皮肤潮红而不起疱为度。

灸毕去除蒜片及艾灰。

  注意事项:

  ①一般选用中、大号艾炷(半截橄榄大小)。

  ②随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不要施灸过量,以免局部起疱。

  (3)隔盐灸

  操作要点:

  ①选择体位,定取腧穴:

宜取仰卧位,身体放松。

  ②食盐填脐:

取纯净干燥的食盐适量,将脐窝填平,也可于盐上再放置一姜片。

  ③放置艾炷:

将艾炷置于盐上(或姜片上),点燃艾炷尖端,任其自燃。

  ④调适温度,更换艾炷:

若患者感觉施灸局部灼热不可耐受,术者用镊子夹去残炷,换炷再灸。

  ⑤掌握灸量:

如上反复施灸,灸满规定壮数,一般灸5~9壮。

  ⑥灸毕,除去艾灰、食盐。

  注意事项:

  ①食盐要干燥纯净。

  ②脐窝太浅者,填盐时可适当高出皮肤,增加盐的厚度,以免烫伤。

  ③一般选用中号或大号艾炷(半截橄榄大小)。

  (4)隔附子饼灸

  操作要点:

  ①制备附子饼:

将附子研成细末用黄酒适量调成泥状,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圆饼,中间用针穿刺数孔备用。

  ②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灸腧穴。

  ③放置附子饼及艾炷:

先将附子饼置于穴上,再将中号或大号艾炷置于附子饼上,点燃艾炷尖端,任其自燃。

  ④更换艾柱:

艾炷燃尽;去艾灰,更换艾炷,依前法再灸。

施灸中,若感觉施灸局部灼痛不可耐受,术者用镊子将附子饼一端夹住端起,稍待片刻,重新放下再灸。

  ⑤灸量掌握:

灸完规定壮数为止,一般每穴灸3~9壮。

  ⑥灸毕去除附子片及艾灰。

  注意事项:

  ①一般选择大、中艾炷(半截橄榄大小)。

  ②施灸中,如附子饼焦干,宜置换新饼继续施灸。

  ③随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不要施灸过量,以免局部起疱。

  

  二、艾条灸

  

(1)温和灸

  操作要点:

  ①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灸腧穴。

  ②点燃艾卷:

选用纯艾卷,将其一端点燃。

  ③燃艾施灸:

术者手持艾卷,将艾卷燃烧端对准腧穴,距腧穴皮肤2~3cm进行熏烤,艾卷与施灸处皮肤的距离应保持相对固定。

  注意:

若患者感到局部温热舒适可固定不动;若感觉太烫可加大与皮肤的距离;若遇到小儿或局部知觉减退者,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医者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

  ④把握灸量:

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一般每穴灸5~10分钟。

  ⑤灸毕熄灭艾火。

  注意事项:

  ①手持艾卷宜上下调适与皮肤的距离,而非前后左右移动。

  ②施灸中注意及时掸除艾灰。

  

(2)雀啄灸

  操作要点:

  ①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灸腧穴。

  ②点燃艾卷:

选用纯艾卷,将其一端点燃。

  ③术者手持艾卷的中上部,将艾卷燃烧端对准腧穴,像麻雀啄米样一上一下移动。

动作要匀速,起落幅度应大小一致。

  ④燃艾施灸,如此反复操作,给予施灸局部以变量刺激。

若遇到小儿或局部知觉减退者,术者应以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医者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

  ⑤把握灸量:

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一般灸5~10分钟。

  ⑥灸毕熄灭艾火。

  注意事项:

  ①艾卷向下移动时,勿将燃烧端触到皮肤,以免烫伤。

  ②施灸中注意及时掸除艾灰。

  (3)回旋灸

  操作要点:

  ①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灸腧穴。

  ②点燃艾卷:

选用纯艾卷,将其一端点燃。

  ③燃艾施灸:

术者手持艾卷的中上部,将艾卷燃烧对准腧穴,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一般在3cm左右),平行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动作要匀速。

  若遇到小儿或局部知觉减退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术者应以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医者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

  ④把握灸量:

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有温热感无灼痛为度,一般灸5~10分钟。

  ⑤灸毕熄灭艾火。

  注意事项:

  ①持艾卷要平行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而非上下高低移动。

  ②施灸中注意及时掸除艾灰。

  

  三、温针灸

  操作要点:

  ①准备艾卷或艾绒。

截取2cm艾卷一段,将一端中心扎一小孔,深1~1.5cm。

也可选用艾绒,艾绒要柔软,易搓捏。

  ②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灸腧穴。

  ③针刺得气留针:

腧穴常规消毒,直刺进针,行针得气,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

  ④插套艾卷或搓捏艾绒,点燃:

将艾卷有孔的一端经针尾插套在针柄上,插牢,不可偏歪。

或将少许艾绒搓捏在针尾上,要捏紧,不可松散,以免滑落,点燃施灸。

  ⑤艾卷燃尽去灰,重新置艾:

待艾卷或艾绒完全燃尽成灰时,将针稍倾斜,把艾灰掸落在容器中,每穴每次可施灸1~3壮。

  ⑥待针柄冷却后出针。

  

  拔罐疗法

  一、火罐法:

  ①投火法:

  物品准备:

  一次性洗手液,大小合适的火罐,打火机,纸片,毛巾,按摩搭巾等。

  操作要点:

  小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趁火旺时,迅速将罐扣于应拔的穴位或部位上。

  此法一般多用于患者身体侧面横向拔罐,火罐纵轴与患者体表垂直。

操作时应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②贴棉法:

  物品准备:

  一次性洗手液,大小合适的火罐,95%酒精,酒精缸,打火机,脱脂棉,毛巾,按摩搭巾等。

  操作要点:

  剪1cm见方脱脂棉一块,不要过厚。

蘸适量酒精后,贴在罐内侧壁,点燃后迅速扣于应拔穴位或部位上。

  操作时注意脱脂棉不宜蘸太多酒精,以免酒精在燃烧时滴下,烫伤皮肤。

  此法一般多用于患者身体侧面横向拔罐,火罐纵轴与患者体表垂直。

  ③闪火法:

  物品准备:

  一次性洗手液,大小合适的火罐,95%酒精,酒精缸,止血钳,酒精灯,打火机,棉球,毛巾,按摩搭巾等。

  操作要点:

  用镊子或止血钳子夹着点燃的酒精棉球点燃,一手握罐,将燃烧物伸入罐内一闪既出,迅速将罐扣于应拔的穴位或部位上。

  操作时应注意棉球少蘸酒精,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④架火法:

  物品准备:

  一次性洗手液,大小合适的火罐,95%酒精,酒精缸,打火机,棉球,毛巾,按摩搭巾等。

  操作要点:

  将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火罐扣于应拔的穴位或部上。

  此法安全简便,不易烫伤皮肤,适用于肌肉丰厚而平坦的部位,可应用于留罐、排罐等。

  

  二、常用罐法

  

(1)单罐法:

单罐法是指仅使用一个罐具的操作方式。

此法适用于病变部位明确、病变范围局限的病证。

  

(2)多罐法:

多罐法是指多个罐具一起使用的操作方式。

  ①排罐法:

即沿着经脉、神经的循行部位或肌肉的解剖位置排列施罐。

  ②散罐法:

即零散选择拔罐部位。

  (3)闪罐法:

  物品准备:

  一次性洗手液,大小合适的火罐,95%酒精,酒精缸,止血钳,酒精灯,打火机,棉球,毛巾等。

  操作要点:

  用闪火法使罐具吸附应拔部位,随即提拉火罐使其脱落,再次吸拔,再次取下,如此反复操作,使局部皮肤发红发热为度。

  (4)走罐法:

  物品准备:

  一次性洗手液,大小合适的火罐,95%酒精,酒精缸,止血钳,酒精灯,打火机,棉球,刮痧油或凡士林等。

  操作要点:

  在施术部位或罐口边缘涂抹一些润滑剂,用闪罐法将罐具吸附于应拔部位,然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使罐具在皮肤上沿着肌肉或经络循行路线来回推拉移动,至局部皮肤呈潮红、紫红或起丹痧点为止。

  走罐动作宜轻柔和缓,用力均匀、平稳。

(5)针罐法:

  物品准备:

  一次性洗手液,大小合适的火罐,95%酒精,酒精缸,止血钳,酒精灯,打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