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高中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7945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高中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部编高中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部编高中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新部编高中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新部编高中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高中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docx

《新部编高中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高中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高中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docx

新部编高中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

新部编高中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郑羽人弹琴

(唐)李中

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

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

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羽人”,就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诗的题目。

B.秋天的夜晚,明月照在山中,山林一片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淳古之风油然而生。

C.诗中选取的“琴声”“秋月”“松鹤”等意象,同尾联的“浮华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弹琴人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意境,以及浮华的现实,催生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

(2)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

[宋代]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

①骎骎(qīn):

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

《汉书·盖宽饶传》:

盖自语曰:

“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

王维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

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

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

D.“野树林”“涧水流”所营造的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诗前半部分表现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赏识提拔之情。

前后是否矛盾?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5.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

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

杜甫

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

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

整齐。

③仡戏:

可爱。

④春盘:

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

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

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B.赵词中的“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化用了杜甫《立春》中的诗句,化用巧妙,自然得当。

C.“愿新春以后”等三句,是词人对天下苍生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祝福,感情真挚深沉。

D.从杜诗的第三句可以看出,春盘不但在民间成为一种习俗,而且在朝廷中也比较盛行。

(2)赵长卿的《探春令》是如何表现新春气象的?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

谢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1)“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技巧。

(2)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

(唐)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③。

【注】①三径:

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

②金马门:

汉代宫门。

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③扬雄:

汉代学者,善作赋。

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本诗前四句暗引________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________的生活。

(2)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

(唐)白居易

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

疏傅②心情老,吴公③政化新。

三川④徒有主,风景属闲人。

【注】①李尹侍郎,即李绅,新任河南尹。

②疏傅:

西汉疏广、疏受叔侄在任太子太傅、少傅时,称病引退后,用皇帝赐给的金银在家乡广设学馆,从不收取学子分文。

③吴公:

汉孝文帝时的河南太守,他能行善政,号称天下第一。

④三川:

指洛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欣赏着天津桥周围的景致,兴致来了就随口吟诗表达感受,心情澎湃就以饮酒来抒发情绪。

B.诗人在天津桥上时而伫立远眺,时而徘徊流连,水边巍峨耸立的高山好像和他在一起向前行走。

C.诗人分别使用“疏傅”和“吴公”的典故,将个人际遇和对李绅突出政绩的称赞巧妙表达出来。

D.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交际天津桥的美景,对仗工整,通过衬托、用典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2)本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作者在“三川徒有主,风景属闲人”句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9.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

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①,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句开起,上句“塞北途辽远”,开门见山交待了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军队威武雄壮的气魄,以及士兵高昂的斗志。

C.尾联下句以景作结,通过描绘大漠黄沙飞天的自然景色,渲染了战争的激烈,衬托出将士们的英勇卫国精神。

D.诗歌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刻画了边塞将士们豪情满怀、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情?

对表现本诗的主题有何作用?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

(宋)蒋兴祖女②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

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

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驿:

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______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______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偶题三首

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擘开④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⑤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⑥固随处弄潺溪⑦。

【注】①幅巾:

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

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③底处:

何处。

④擘开:

冲开。

⑤断梗枯槎:

残枝枯叶。

⑥筇(qiòng):

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⑦潺谖:

指流水。

(1)下列对这三首诗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首诗都是作者在闲适的生活中对外界景物细致观察,产生联想,从而揭示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B.第一首诗通过描写云腾致雨的景象,悟出了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产生质的升华的道理。

C.第二首诗中的山泉冲破峡谷,荡涤杂物,最终变成一川清流在平原回旋的形象,给作者以极大的震撼,同时也悟出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D.第三首诗写作者寻觅流水源头的过程中,悟到了做学问要下大力气,多方探索,不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的道理。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请从“堆”“擘”中任选一字赏析。

(3)诗家认为,三首诗虽都可归为说理诗,但第二首和一,三两首的说理方式是不同的。

你认为有哪些不同之处?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

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②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

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

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

大历五年卒于长安。

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扶桑:

传说中的地名,相当遥远。

近现代“扶桑”指日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国的渺远难即,以便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和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B.“向国”联写面对自己的国家只能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

C.“乡树”联是说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晁衡的家住在那孤岛中,言下之意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

D.“别离”联向友人提出了殷切的忠告:

分别之后将要天各一方,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互通音信,不能失去联系。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一联作简要赏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试官考较戏作①(节选)

苏轼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②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注释】①此诗为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监考贡举时作。

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这一年却延迟至八月十七日放榜。

②组练:

指军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催促试官考较而作,却从描写钱塘江大潮入手,构思别致新颖。

B.诗人用“鲲鹏水击”、“组练长驱”两个比喻表现江潮气势磅礴、壮美雄奇。

C.诗的五、六句将红旗与青盖、黑沙与白浪进行对比,突出江潮盛况非凡。

D.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阅卷考官的催促,希望考官们点起蜡烛加班阅卷。

(2)这首诗题为“戏作”,但其中包含真情。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

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

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

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

洛夫,台湾诗人。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

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

D.“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

(3)“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如何理解?

(4)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鲜活的?

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野航为范子俊赋

(明)袁凯①

一舸夷犹②野水边,渚禽沙鸟各纷然。

幽花满棹初维③岸,春水连堤忽上天。

世上风波终未已,江南烟雨正堪眠。

他日匏尊留我饮,更凭孤鹤问坡仙。

【注】①袁凯:

松江华亭人,元末明初诗人,因说实话,不断地遭朱元璋批评,多次请求归乡而不允。

②夷犹:

从容之意。

③维:

系。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纷然”写出了水边禽鸟从容飞起的样子。

B.“春水连堤”描绘出一幅风波险恶的画面。

C.“江南烟雨”营造了烟雨蒙蒙的冷清氛围。

D.“坡仙”借用了《赤壁赋》中苏轼的形象。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慷慨激昂

B.幽默诙谐

C.恬淡自然

D.刚劲凝练

(3)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1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

(元·杨维桢《燕子辞》)

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

(3)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

一个“寒”字用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寂寞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B.“枕头欹”,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自对灯夜读、寂然凝思的闲适神态。

C.“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苏幕遮》中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

D.“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

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

(2)本词上下两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抒情方式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山)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

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

②殊方:

异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爆竹残更”“朔吹翻江”等词语,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其中“翻”字一语双关,既描写了江面的波卷浪涌,又写出作者此时此景之下的心绪难平。

B.诗歌颔联写作者揽镜自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多事”,言外是慨叹自己避兵转徙,艰苦备尝,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言外是慨叹客居岑寂。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声转到写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一个“意”字领起下文,包含了亡国南渡的感伤无奈及漂泊异乡暂得欢愉的慰藉之情。

D.本诗感时抚事,不用华丽词藻,不用典故,语自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读起来让人觉得前味醇厚。

(2)纪昀评价这首诗“结有神致”,即尾联写得有神的情致。

你认为尾联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致?

又是如何表达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诗歌鉴赏

1.

(1)D

(2)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秋夜草间寒虫不鸣、松顶鹤惊欲飞的清幽画面。

侧面烘托了琴声的美妙,为抒发思古之情做了铺垫。

【解析】【分析】

(1)D项,“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错误,“因感浮

解析:

(1)D

(2)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秋夜草间寒虫不鸣、松顶鹤惊欲飞的清幽画面。

侧面烘托了琴声的美妙,为抒发思古之情做了铺垫。

【解析】【分析】

(1)D项,“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错误,“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表达作者追寻“淳古之风”。

故选D。

(2)此题答题时“莎”“虫”“松”“鹤”描绘,突出“清幽”的特征;分析作用,注意结合前面的“琴声”和后面的“太古情”,分析烘托琴声的美妙,为抒发思古之情做了铺垫的作用。

故答案为:

⑴D;

⑵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秋夜草间寒虫不鸣、松顶鹤惊欲飞的清幽画面。

侧面烘托了琴声的美妙,为抒发思古之情做了铺垫。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⑵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中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意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

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其在诗词中的作用,要从诗词内容、主旨,意境和情感几个方面去把握。

2.

(1)凄凉悲切;送别

(2)①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②“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

解析:

(1)凄凉悲切;送别

(2)①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②“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将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③最后两句,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解析】【分析】

(1)本题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日暮独立图。

天寒日暮时分,友人离去,作者独立于苍茫山林中,久久不愿离去。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表明作者的孤寂,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归去来兮",说明叶衡离开建康奔赴京城,道出了送别友人的中心。

由此可见,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凄凉悲切的氛围。

并由内容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

(2)本题中,“归去来兮”表达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