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阶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7435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0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阶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阶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阶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阶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阶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阶地.docx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阶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阶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阶地.docx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阶地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

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

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

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4类 

①侵蚀阶地

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

②堆积阶地

由冲积物组成。

根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

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

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

③基座阶地

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

④埋藏阶地

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所埋藏。

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年代学的方法研究阶地的级数、结构、年代、成因、分布的规律在科学上与经济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链接】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的侵蚀方式与河谷特征。

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

如下图所示:

 

2、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如下图所示:

 二、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

[真题赏析]

(2018·课标卷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

C.T2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解题思路]

1.审题干

(1)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这些平坦面形成河流阶地。

平坦面上沉积砾石的平均半径T3>T0>T2>T1。

(2)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说明T0是正在发育过程中的河漫滩。

2.析图表

 

[答案]1 A     2 A    3 D

(2018·天津文综,3~4)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4.依据上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5.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解析 第4题,结合图例可知,甲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砂岩,质地坚硬不易侵蚀;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页岩,位于向斜外侧,受张力易被侵蚀;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石灰岩,易与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喀斯特地貌。

三地地貌差异主要是由岩石种类不同造成的,D对。

甲、乙、丙三地相距较近,皆位于我国广西境内,年降水量差异并不明显,A错;根据地下岩层弯曲状况,甲、乙皆位于向斜的左侧,B错;植被覆盖率大小对地貌的形成影响较小,且甲、乙、丙三地植被覆盖率大小无法判断,C错。

第5题,乙地两个不同高度的平台,实质上是河谷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两级阶地。

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古河床沉积物形成时期,当地地壳较稳定,河流水流较平稳,泥沙不断沉积;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上升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间越早。

答案 4 D5A

(2016·浙江文综)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6~7题。

 

6.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7.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6.C7.B

解析 第6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第7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

甲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模拟提高]

(2019·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下图是我国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关于河流阶地地貌的判断,正确的是()

A.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

C.该河流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流

D.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早

【解析】C[此段河流顺直,则该处堆积、侵蚀作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我国河流位于北半球,则右岸为侵蚀岸、左岸为堆积岸;据此可判断该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故C正确。

图中岩层形成时间不同,越向下形成越早,不能反映颗粒大小;图中M阶地是在②③岩层上堆积形成的,其形成要晚于②③岩层。

]

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 图中阶地的形成最早的是(    )

A. 一级阶地        B. 二级阶地          

C. 三级阶地        D. 四级阶地

3. 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   )

A. 出现凌讯,进入结冰期                 

B. 含沙量小、沉积作用强

C. 处于枯水期,水位低                   

D. 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

【答案】2.D   3.D

【解析】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形成较早的阶地应该位于同一地区地势最高的区域,所以D正确。

3.根据图中东西方向及河床的陡缓分布可知,该河段东岸较缓、西岸较陡,所以河流向南流,应该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即黄土高原河段,河水漫过河漫滩说明处在丰水期,即黄土高原处在夏季多暴雨的时期,此时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该河段自高纬流向低纬,无凌汛。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5.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A.高度B.速率C.规模D.年代

6.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风积沙丘 B.风蚀沟谷C.冲(洪)积扇D.三角洲

【答案】4.C   5.B   6.C

【解析】4.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砂-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据此选C。

5.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选B。

6.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据此选C。

下图中甲为常年有河水的河床,乙为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的河漫滩,丙为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

读图回答7—8题。

 

7.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

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流量减少

B.地壳抬升

C.地壳下降

D.植被破坏

8.在图中,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

“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

A.上游河源处

B.山口冲积扇处

C.中游的河流弯曲处

D.河流入海口

【答案】7.B 8.C

【解析】7.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气候剧变,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的地形,被称为阶地。

河流流量减少和植被破坏对阶地的形成影响不大;河流下切是外力作用,而地壳下降属于内力作用。

据此选B。

8.河谷的不对称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造成的。

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与地转偏向力和河道的弯曲有关。

若河道平直,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岸侵蚀,右岸陡,南半球左岸侵蚀,左岸陡。

若河道弯曲,考虑凹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岸的不对称与河道上中下游位置无关,据此选C。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

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

下图示意延川黄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

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B.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

C.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

D.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10.图示黄河河床位于

A.背斜顶部

B.断层线附近

C.向斜槽部

D.板块分界线附近

11.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

①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②东侧岩层相对下降

③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遭受侵蚀  

④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岩层坚硬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D 10.B 11.B

【解析】9.读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地层抬升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选D。

10.读图,对比黄河河床东西两侧岩层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断裂和错动位移,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故图示黄河河床位于断层线附近。

11.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①错、②对。

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抬升后海拔高,遭受侵蚀,③对。

该图为黄河蛇曲,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地处凸岸,侵蚀作用弱,④错。

(2018·山东潍坊模拟)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

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

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

据此完成12~14题。

12.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A.①  B.②  

C.③D.④

13.图中任一级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稳定—流水下切  

B.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地壳下降—水位稳定 

D.地壳抬升—水位稳定

14.该河段()

A.河水自东北向西南流

B.河水自东南向西北流

C.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最可能位于河流中下游

【解析】第12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形成最早的阶地应该是现在抬升到最高的河流阶地,图中④阶地位置最高,因此形成最早的阶地是④阶地。

选D。

第13题,由题意可知,在地壳抬升后流水下切的过程中,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

选B。

第14题,由图可知,该河流西北方向没有河流阶地,是河流凹岸,以侵蚀为主;河流的东南岸有河流阶地,是河流的凸岸,以堆积为主,形成河漫滩。

河流的凹凸岸主要受河流惯性作用,以冲蚀凹岸为主,无法判断河流流向,因此河水自东北向西南流或者自东南向西北流都可以形成图示河流阶地,A、B错误;但图示河流阶地在地势较为平缓的河段才能形成,应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选D。

【答案】12.D  13.B  14.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